第13章 內科 (8)

第2章內科(8)

【方解】慢性腎小球腎炎屬於中醫學水腫病“正水”“石水”“”的範疇。臨床以水腫、蛋白尿、高血壓等為特征,發病過程中有較長一段時期存在熱、濕、瘀、毒阻滯水道和肺、脾、腎三髒受損,氣虛引起氣化功能不足的病理特點,它是陽水向轉化的交錯階段,治療上容易出現驅邪傷其正,扶正斂其邪的兩難局麵。筆者神領其果,因而選用藥性平和之白扁豆、赤小豆、黑大豆、芡實健脾益肺補腎,即可增強脾的運化功能,肺的通調功能,腎的主水藏精功能,又無斂邪之弊。忍冬藤、紫花地丁、鳳尾草、玉米須善於清熱、利濕、通絡、解毒、平肝,且因汁清味淡,無傷正之慮,適應該病治療期長,需守法守方的臨床特點。現代藥理研究證明,以上藥品具有抗炎、消腫、殺菌、利尿、提高機體免疫力,抑製或減輕基底膜纖維化、消除尿蛋白,改善腎功能等多種綜合功效。

【注意事項】治療期間需要休息,飲食少鹽。

【療效】經臨床驗證,37例患者中治愈21例,有效16例。(處方來源:浙江杭州甘發生)

慢性腎功能衰竭

慢性腎功能衰竭是在各種慢性腎髒病基礎上,緩慢出現的腎功能減退直至衰竭,臨床以體內代謝廢物瀦留,水及電解質紊亂,酸堿平衡失調等為主要表現的綜合症候群。

方一

【方名與主治】還腎妙方,主治慢性腎功能衰竭。

【組成與用法】附子(先煎)、大黃(後下)、敗醬草、赤芍各30克,芒硝(衝)20克,牡蠣60克。亦可根據病情隨證加減。將上藥加水煎汁200毫升過濾,待用。待藥汁溫降至40℃左右,作保留灌腸,每日1次,10天為1個療程。

【方解】慢性腎功能衰竭是由多種原因導致氮質瀦留而產生的全身性綜合症候群,其病程長。本方采用附子溫補脾腎;大黃瀉火、破積、行瘀;敗醬草清熱解毒,消癰排膿,活血行瘀;赤芍清熱涼血,活血散瘀;芒硝瀉熱通便,牡蠣收斂固澀,軟堅散結。諸藥組成,用來灌腸後,能清除瀦留的氮質及各種尿毒症毒素,使之隨大便排出。全方具有攻補兼備,寒溫並用,瀉澀同投的特點。方中既發揮大黃、赤芍等泄濁解毒之功,又用附子牽製其過寒傷陽之弊,再輔牡蠣以防其久瀉傷正之危。臨床應用於尿毒症可明顯改善其症狀,以緩解病情。

【注意事項】治療期間盡量限製患者蛋白質的攝入量,尤其是含糖或脂肪的食物。用藥後每日排便2次為佳。對患有痔瘡等肛門疾病或每日大便3~4次以上者不宜使用,對嚴重腹瀉或出現心肺衰竭者禁用。

【療效】經臨床驗證,治療64例,均有明顯效果。(處方來源:湖北省孝感市中醫院羅桂桃)

方二

【方名與主治】扶正化瘀利清湯,主治慢性腎功能不全。

【組成與用法】黨參、黃芪各10~16克,何首烏15克,杜仲12克,懷山藥15~30克,丹參20~40克,當歸10~20克,桃仁、紅花各10克,茯苓30克,益母草、劉寄奴、陳葫蘆瓢各30~60克,車前子、車前草各10~30克。上藥加水煎或湯劑。

每日1劑,分2次口服,60劑為1個療程。同時采用西醫降壓,糾正酸堿平衡失調,有感染者給予抗菌治療。

【辨證加減】陽虛偏甚者,加淫羊藿、

巴戟天、肉蓯蓉;陰虛偏甚者,加地黃、山茱萸、枸杞子;濕濁明顯者,加蒼術、砂仁、薏苡仁;有熱毒者,加蒲公英、半邊蓮、魚腥草;腸熱便幹者,加大黃;腸燥便秘者,加火麻仁、黑芝麻;有出血傾向,加參三七、墨旱蓮、白茅根;瘀血明顯者加川芎、赤芍、石打穿。

【方解】慢性腎功能不全臨床辨證多屬腎虛之證,同時多數患者亦有不同程度的麵色灰滯,舌質黯淡或暗紅,或舌有瘀斑等瘀血表現;血中尿素氮、肌酐增高,酸中毒出現等。故治宜維護腎氣,化瘀解毒,清利濁物。方中黨參、黃芪大補元氣;何首烏、杜仲、懷山藥補腎益精,現代醫學實驗證明上述諸藥能提高動物實驗性腎炎的腎小球功能,改善腎髒的病理變化,延長造模動物存活時間,增加機體的免疫能力。丹參、川芎、桃仁、紅花、益母草等活血化瘀之品經實驗證明,能增加人體血液內纖維蛋白溶解酶係統的活性,有溶解纖維蛋白的作用,促使沉積於腎小球毛細血管內的纖維蛋白溶解排出。車前子、車前草、陳葫蘆瓢、茯苓等利水滲濕之品,有利於毒素的排泄。全方在補腎的基礎上,著重活血利尿,使腎的開闔功能得以維護,加強了“水毒”的排泄,從而改善了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的細胞代謝功能。

【注意事項】治療前後適當控製飲食,尤其是脂肪、糖類食物。多飲水,定期複查血肌酐、血紅蛋白等。

【典型病例】劉某,女,37歲。幼年曾患慢性腎炎。來診症見麵容蒼白灰暗,消瘦,皮膚幹燥,舌質黯淡,脈沉細,血尿素氮45mg/dl,肌酐2.5mg/dl,證屬腎虛陰虧,血瘀經絡。治以補腎養陰,活血化瘀,利水排毒。方用扶正化瘀利清湯加地黃、山茱萸、枸杞子,每日1劑,連服2個月,臨床症狀消失,皮膚光澤滑潤,貧血改善,血尿素氮20mg/dl,肌酐1.4mg/dl。臨床治愈,為鞏固療效,按上方隨證加減續服30劑。隨訪2年,未見複發。(處方來源:杭州章永紅等)

泌尿係感染

泌尿係感染是由細菌直接侵犯所引起的泌尿係炎症,包括尿道炎、**炎及腎盂腎炎,本病為常見病、多發病,臨床主要表現有發冷、發熱、腰部酸痛、尿頻、尿急、尿痛、膿尿和菌尿等,中醫學相當於“淋證”。

方一

【方名與主治】三奇通關丸,主治**炎。

【組成與用法】黃芪30克,枳殼、知母、黃柏各6克,防風、肉桂各3克。上藥加水煎成湯劑。每日1劑,早晚飲服。

【辨證加減】偏於濕熱者,重用知母、黃柏,並加六一散;偏於寒濕者,重用肉桂;偏於氣虛者,重用黃芪,並加四君子湯。

【方解】**炎,相當於中醫學的淋證。以尿頻、尿急、尿痛為臨床特點。中醫辨證既有濕熱蘊結下焦的實證,又有氣虛無以氣化的虛證。治宜清熱利濕,益氣降濁。本方中用知母、黃柏補津堅陰而不礙濕熱,燥濕清熱而又不傷津液;肉桂溫陽化氣,且可製約知母、黃柏之寒凝;黃芪補益中氣;防風輕清上行,宣上開下;枳殼苦溫降下,導氣推濁下行。俾清升濁降,諸症自除。

【注意事項】治療期間囑患者多飲開水。

【典型病例】劉某,女,52歲。尿頻、尿急、尿痛年餘,西醫診斷為**炎。經服複方磺胺甲唑(複方新諾明)、呋喃妥因(呋喃坦啶)等,療效不顯。給予三奇通關丸,每日1劑,水煎,早晚分服。服藥3劑,諸症基本消失。囑繼服補中益氣丸以鞏固之,隨訪1年,未見複發。(處方來源:浙江省杭州朱樹寬)

方二

【方名與主治】尿血驗方,主治尿血,不論實熱、虛熱或濕熱。

【組成與用法】生地黃、玄參、忍冬藤、板藍根各15克,棕櫚炭、阿膠珠、炒蒲黃、炒地榆各10克。上藥加水煎成湯劑。每日1劑,分2次口服。

【辨證加減】若實火亢盛者可加梔子、黃柏等苦寒瀉火;若虛熱明顯者,可加白薇、知母等滋陰清熱;若屬濕熱為患,可加木通、車前子等清熱利濕之品。

【方解】中醫學認為尿血之症,除日久脾腎兩虧之外,總不外乎熱傷陰絡所致。故《金匱要略》指出:“熱在下焦者則尿血。”治宜以涼血止血為則。本方采用生地黃、玄參滋陰涼血,忍冬藤、板藍根清氣分熱,四藥合用,長於滋陰清熱。棕櫚炭為收澀止血之品;阿膠有滋陰止血之功;地榆有涼血止血之能,蒲黃為散瘀止血之要藥;四味止血藥物合而用之,具有止血而不留瘀,活血而不損血之效。

【注意事項】治療期間忌用辛辣、酒類之物。本方還可用於各種因實火或虛火所致之衄血證。

【典型病例】曹某,男,51歲。肉眼血尿3個月未愈,西醫檢查原因不明,迭經中西藥物治療無效。每次尿血則前陰脹急,尿後無所苦,頭暈消瘦,精神緊張,睡眠飲食欠佳。舌質紅,脈細數。采用尿血驗方,每日1劑,水煎服。10劑後血尿已除,原方繼續服用1周,以鞏固療效。(處方來源:湖北中醫學院洪子雲)

乳糜尿

乳糜尿是由泌尿係感染、泌尿係結石和腫瘤、前列腺肥大,鉤蟲病等疾病引發的症狀,臨床表現為小便頻數短澀呈乳糜狀、滴瀝刺痛、欲出未盡、小便拘急、或病痛引腰腹,本病中醫學屬於“膏淋”範疇。

方一

【方名與主治】消糜湯,主治乳糜尿。

【組成與用法】黨參、炮穿山甲(代)、萆薢、山茱萸各12克,生地黃、白芍、柴胡、徐長卿各9克,白及、山藥各15克,黃芪30克,升麻6克。上藥加水煎成湯劑,每日1劑,分2次口服,10天為1個療程。

【辨證加減】濕熱下注,鈍性腰痛,乳糜血尿或渾濁稠黏者,加藎草9克,土茯苓30克。肺氣鬱閉,胸悶,尿濁稠黏短少者,重用黃芪30克,加射幹、桔梗各6克。脾氣下陷,疲憊乏力,小便乳白時輕時重,重用黨參、黃芪、山藥、萆薢。腎、脾兩虛,**氣化不暢者,重用黃芪、黨參、山藥、山茱萸;肝腎陰虛,遺精,盜汗者,加枸杞子10克,冬蟲夏草5克;瘀血阻絡,淋澀腹痛,重用白芍9克,加三七(分衝)5克。

【方解】乳糜尿屬中醫學“膏淋”“尿濁”之範疇。本病多由脾虛下陷,濕熱下注**,不能分清泌濁,或腎失封藏,**氣化不暢,總致精微下泄所致。本症因多為虛中挾實,故方中黨參、黃芪、升麻、柴胡等升提氣化,斡旋中州;白及、山藥、山茱萸補肺、脾、腎之虛;生地黃、芍藥、徐長卿、萆薢清利下焦濕熱;炮穿山甲(代)散血消腫,攻堅通絡,有利於脂膏凝塊溺出。全方調氣消糜,扶正祛邪,療效顯著。

【注意事項】治療期間少食含脂肪類食物,避免過度勞累。

【典型病例】楊某,男,37歲,小便時清時濁近2年,乳糜尿試驗陽性,**鏡可見乳糜液來自輸尿管口,腎盂造影見腎盂周圍有造影劑外溢現象。確診為乳糜尿。擬消糜湯連進20劑,複查3次乳糜定性試驗均為陰性,隨訪1年餘未再複發。(處方來源:浙江省杭州張惠和)

方二

【方名與主治】殺蟲消糜湯,主治乳糜尿。

【組成與用法】苦參20克,山楂30克,茯苓、車前子各15克,檳榔、地龍、萆薢、海藻各10克。上藥加水煎湯,取汁300毫升,待用。每日1劑,分2次飯後服。蜂蜜50克分2次藥汁中兌服。症狀消失後,將上藥碾末製為蜜丸,每服20克,每日2次,連服半個月或1個月鞏固療效。

【辨證加減】偏於濕熱下注,加黃柏、滑石、石韋、金錢草、梔子等。乳糜夾紅,淋澀作痛,加炒蒲黃及衝服琥珀末以涼血化瘀。偏脾腎虛不固者,加黃芪、黨參、山茱萸、五味子、訶子、芡實等,補益消澀同用。

【方解】乳糜尿多為絲蟲病所致,屬中醫膏淋、尿濁範圍。《諸病源候論·淋病諸候》中雲:“諸淋者,由腎虛而**熱故也。”虛為脾腎氣虛,飲食精微脂膏失於布散,故見肉食後乳糜加重。實為脂膏蘊實生熱,瘀阻下焦,故見治療中有肉芽狀梗阻物排出。早期及複發期伴感染多偏重於濕熱下注,實多虛少;中晚期多因精微膏脂失於固澀而下流,虛重實輕。本方中以除濕殺蟲之苦參及擅長於消油膩膏脂之山楂為主藥;苦參配檳榔,殺蟲而除濕,並可堅腎運脾;山楂配茯苓建中以消導食物之膏脂;地龍、海藻鹹寒軟堅活血而清伏熱,消陳積膏脂之瘀阻;萆薢、車前子清熱利濕,分清別濁;重用蜂蜜補虛解毒而調和諸藥。本方虛實兼顧,消澀並用,臨證再視正氣強弱,邪氣輕重及兼症情況辨證加味。對早晚期各型絲蟲病乳糜尿均有較滿意的效果。並對提高遠期療效,控製其複發率也有很好的作用。

【注意事項】部分病人在服藥1周左右,尿道有或多或少的纖維肉芽組織排出,這是絲蟲病病理組織的脫落排出。多飲水可暢通,不足為懼。治療期間忌食脂肪類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