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別讓常見小病纏上身 (3)

肺熱咳嗽:表現為發熱口渴,咳嗽陣作,黃痰難咯出,口苦,唇紅麵赤,煩躁不寧,大便幹燥,小便色黃,指紋紫青,舌紅苔黃,脈象滑數。治用瀉肺止咳、清熱化痰之法。自擬魚蛤石花湯治療:魚腥草10克,生石膏30克,金銀花15克,川貝母10克,北沙參10克,海蛤粉10克,前胡6克,杏仁10克,木蝴蝶6克,桔紅6克。水煎服,1日1劑。

肺寒咳嗽:咳嗽日久,肺氣虛寒,或久服中西消炎、鎮咳藥物無效者多致肺寒,症見晝輕夜重,遇寒咳甚,咯吐白稀痰液,體虛自汗,麵色蒼白,舌質淡苔薄白,脈象沉緩無力。治用溫肺、化痰、止咳之法。自擬太子冬花飲治療:太子參10克,炙冬花10克,炙枇杷葉15克,炙紫花10克,炙杏仁10克,炙米殼6克,桂枝6克,生薑3片。水煎服,1日1劑。

痰濕咳嗽:咳嗽痰壅,色白而稀,胸滿納呆,夜晚痰聲漉漉,困倦乏神,大便溏稀,舌質淡紅苔膩,脈象滑沉。治宜健脾燥濕、化痰止咳之法。二陳湯加減:陳皮10克,法半夏6克,生苡仁15克,茯苓10克,炒白術6克,白芥子6克,膽南星6克,薑厚樸6克,川貝母6克,甘草6克。水煎服,1日1劑。

中醫認為,孩子屬“純陽之體”,像“旭日東升”,其陽性體質,易熱易發燒易驚風,一般少有寒、虛體質,即使是受了風寒,也容易入理化熱,因此所患病中熱病為多,因此,多用清熱藥,溫藥少用。

目前治療過敏性咳嗽的西醫方法與治療哮喘一樣,主要是吸入支氣管擴張藥,如吸入皮質激素。中醫雖無過敏性咳嗽的說法,但對於咳嗽和帶過敏性咳嗽特點的咳嗽也有相應的療方,但須對症治療,不同體質的人用藥的量也不盡相同。因此,像鈴鈴這種情況,家長可用以下方法調理:

急性期:取炙麻黃5克,杏仁、甘草、桔梗、陳皮、牛子、射幹、蘇子各6克,前胡7克,桑白皮8克,紫苑、冬花各10克;緩解期:黃芪、五味子、白術各6克,紫苑、冬花、生龍骨、生牡蠣、白芍、雲苓各10克,桑白皮8克。以上各藥煎服即可。每天1劑。

兒童咳嗽要注意“養”,俗話說“三分治,七分養”,欲治愈兒童咳嗽不可不注意“養”。保持居室內空氣新鮮,廚房油煙要排出,家長更不可在家吞雲吐霧過煙癮;平時要注意保暖,及時給孩子增減衣被;飲食上盡量不要給孩子吃酸、辣、冷等刺激性食物;咳嗽時產生的急速氣流會帶走呼吸道黏膜上的水分,造成缺水,所以秋冬季節還要注意給孩子多喝水,多吃水果。

另外,這裏向家長介紹一種推拿療法,可治療兒童咳嗽,具體操作如下:

(1)用拇指推脾經、肺經各100次。

(2)用拇指羅紋麵在孩子掌心內八卦處,做旋轉運摩,左右手各1分鍾。

(3)用中指在天突和膻中穴上,做順時針方向旋轉揉動各2分鍾。

(4)用手指點揉肺穴、咳喘點、胸腔呼吸器區,每穴點揉2分鍾。

(5)用拇指推大魚際區100次。(1)

上述方法每次反複操作2遍,每日2次即可。

答疑錄

房客問:

我的孩子感冒發燒好幾天了,一直咳嗽,發燒那幾天也咳嗽,而且有痰,經老家醫生診治,吃了幾天西藥,感冒好了,咳嗽也好了很多,但至今20多天了,咳嗽一直未完全好。該怎麽辦呢?

張醫生答:

你可以再給孩子服些中藥:蓮子肉、白扁豆、茯苓各12克,薏苡仁、甘草各9克,砂仁、桔梗各6克,黨參12克,白術、山藥各15克,以上各藥研為細末,每次服6克即可。

散人問:

我在書上看到說如果孩子愛咳嗽,多推肺經。可是,有的說從指根向指端推是清,而有的則說從指端向指根推是補,到底哪種說法是對的呢?還是無論是補還是清都無所謂呢?能又補又清嗎?

張醫生答:

按摩手太陰肺經:沿大拇指內側,從指端少商穴向指根的魚際穴推主要是有清火的作用,推的時候速度要快。

5.你也能搞定孩子的細菌性痢疾

細菌性痢疾屬於中醫學“腸僻”、“滯下”等範疇。其病是因外感時邪疫毒及內傷飲食,濕熱邪毒積滯腸道與腸內正氣相搏,腸道脈絡受損,氣滯血瘀,邪毒內鬱,氣機壅滯,腸失傳導而致,繼可邪入心包擾神明及風火相煽引動肝風。因此,宜對症治療。

剛剛做母親8個月的劉女士入夏以來成了醫院的常客,她的孩子因腹瀉不止而住院治療。她感慨地說:“我現在才知道做母親的辛苦了,想當初,總是不理解我母親,現在才真的知道了!”

的確,讓一個小孩子健健康康地成長真的不容易。尤其是初為人母的,別的不說,光是許多傳染病就夠折騰的了。

我這節要說的是兒童的細菌性痢疾。痢疾也是兒童的常見傳染病,尤其是在夏秋季節,很多孩子都躲不過它。家長在孩子的護理上一定要多做準備,尤其是在孩子的飲食上千萬不能馬虎。我們知道,兒童的很多傳染病都跟飲食有很大的關係。

到了夏天,由於氣溫高,病菌繁殖快,各種食物、水、飲品、物品很容易受到病菌的汙染,再加上孩子腸道抵抗力弱,自我保健意識又差,吃了被病菌汙染的食物,更容易患病。此外,受涼受熱,過食冷飲,暴飲暴食都會造成孩子消化功能紊亂,患腸道疾病。

細菌性痢疾簡稱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見腸道傳染病,以急性發熱等全身中毒症狀與腹痛、腹瀉、裏急後重及排膿血樣大便等腸道症狀為主要臨床表現。

菌痢屬中醫學“痢疾”範疇,《丹溪心法·痢》中有“是疫作痢,一方一家之內,上下傳染相似”。又說“痢赤屬血,白屬氣,有身熱,後重,腹痛,下血”。

菌痢病位雖然在腸,但腸與胃密切相連,如濕熱,疫毒之氣,上攻於胃,或久痢傷正,胃虛氣逆,則胃不納食,成為噤口痢;如痢疾遷延,正虛邪戀,則成久痢或時愈時發的休息痢;痢久不愈反複發作,不但損傷脾胃,而且影響及腎,導致脾腎虧虛,而致痢下不止。

腹瀉的孩子,大便次數多,應及時補充水分及電解質,可少量多次口服糖鹽水,以免孩子脫水。

與此同時,還應為患有腸道疾病的兒童合理安排飲食,可以讓孩子食用米湯或去油肉湯、去脂的牛奶及酸奶、稀飯、軟麵湯等。待孩子腹瀉稍緩解後,可適時給孩子加低渣、少油、少糖、不產氣的食物,如大米粥、蛋花湯、麵片、碎瘦肉、果汁等。患腸道疾病的孩子忌食刺激性食物、發酵和脹氣的食物,並要做到少食多餐。

在外界環境中對熱、幹燥、日光照射抵抗力較弱,而對寒冷、潮濕耐受較強,一般消毒劑能將其殺滅。

中成藥的效果不錯,比如香連丸,每天給孩子口服3次,每次3克;或者抗炎靈片,每天4次,每次3片口服。另外,在我國民間有不少驗方治療菌痢的效果也很好,比如:取黃柏、白芍各10克,木香3克,用水煎服,每天l劑;或者取鮮馬齒莧30克,或鮮鳳尾草30克,水煎服。

中醫認為痢疾多由外受濕熱、疫毒之氣,內傷飲食生冷,損及脾胃與腸形成。治療的時候宜對症,否則便達不到治療的效果。

菌痢分急性、中毒性和慢性,而慢性又分脾虛型和脾腎兩虛型,因此,家長在為孩子治療之前,首先應搞清楚孩子是屬於哪種症狀。

急性菌痢,常見症狀為下痢赤白粘凍,腹痛,膿血糞、量少但次數多,可伴發熱。治宜清熱化濕解毒,兼以理氣行血。

可取櫻桃100~150克,將櫻桃去核,壓取原汁。每天1劑,1次服完,連服5~7天;或者用柿餅若幹隻,紅糖或白糖適量,將柿餅置炭火上煆燒存性,研成細末,紅痢用等量白糖,白痢用等量紅糖,調勻,裝瓶備用。1~2歲每次15克,3~5歲者每次20克,6歲以上的孩子每次30克,用溫開水衝服。每日2~3次,連服5~7天。

中毒性菌痢,主要症狀為發病急驟、突發高熱、寒戰,或下腥臭膿血便,惡心嘔吐。治宜清腸解毒,泄熱開竅,扶正固脫,熄風潛陽。

家長可用銀花10克,白頭翁6克,粳米50克,紅糖適量,先煎前2藥,取汁去渣,入粳米煮粥,粥成調入紅糖,每日服2次;或者,取薏米、蓮子各15克,冰糖適量,把薏米和蓮子煮成粥,給孩子吃的時候再加適量的冰糖即可。

慢性菌痢是指病程超過兩個月以上,可分脾虛型和脾腎兩虛型。

脾虛型的主要症狀是下痢日久,麵色萎黃、消瘦,下痢時便中夾黏液而少膿血,或有脫肛。治宜健脾和胃去濕。

可用香砂六君子湯合香連丸,取黨參、烏梅、白術、雲苓各10克,甘草、木香、砂仁、黃連各5克,煨葛根、馬齒莧各12克,枳實6克。

香砂六君子湯健脾和胃,加煨葛根、黃連、枳實、馬齒莧、烏梅清熱去濕,澀腸止痢。脫肛者用補中益氣湯加赤石脂15克。

脾腎兩虛主要症狀為下痢清稀、腹痛,常見痢下白色粘凍,怕冷,四肢不溫。

可用真人養髒湯,取黨參、訶子、白芍各10克,白術8克,幹薑3克,甘草、木香、豆蔻、炙甘草各5克,當歸6克,肉桂、五味子各3克。

真人養髒湯補虛溫中,澀腸固脫,治瀉痢日久,脾腎虛寒;配合人參、白術、炙甘薑、草組成的理中湯溫中祛寒,補氣健脾,則效果尤佳。

另外,家長也可以取一段山藥切成塊,放到粉碎機裏再放一些水,打碎後倒入鍋中,一邊燒一邊攪拌,燒開了就可以了,每天下午的時候給孩子喝1小碗,也可以幫助孩子健脾胃,滋養身體。如1周後仍沒完全控製症狀或轉為慢性菌痢,家長可用清艾條一根,每天熏孩子的肚臍,病情輕的話,1天1次,重的1天2~3次,1次15~20分鍾,堅持幾天孩子的腹痛、腹瀉的症狀就會慢慢消失。

答疑錄

jllsr問:

為什麽細菌性痢疾初期不能濫用止瀉藥?

張醫生答:

細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腸道傳染病,治療的原則是應用抗菌藥,不能濫用止瀉藥,當細菌未被殺滅或抑製時不能服用止瀉藥,因為細菌大量繁殖,毒素大量被腸道吸收,引起腹脹、腸麻痹,隻能使病情惡化,故痢疾初起不能亂用止瀉藥。

小冉問:

我的孩子不到1歲,從9月1號那天,拉了6次,不是很稀就是黏糊糊的,顏色是綠的。所以現在吃希刻勞和媽咪愛、思密達。昨天拉了2次,今天到現在又拉了5次了,金黃色的、黏乎乎的、有血絲,最後拉點沫沫。請問她這是不是細菌性痢疾,吃什麽藥療效比較好?

張醫生答:

大腸杆菌十分活躍,1歲不到的孩子脾胃功能尚不健全,所以特別容易拉肚子,家長十分著急,下麵介紹的這種推拿方法簡單易學,特別有效。

孩子拉肚子的情況有很多,最常見的是以下三種。

寒濕瀉:孩子的大便不臭,清泡子多。

熱瀉:肚子痛,大便臭而黃,像暴雨一樣啪的下來。

傷食瀉:大便酸臭,有未消化的食物殘渣,打嗖嗝。

這幾種腹瀉的手法大體相似,略有區別。首先讓孩子平躺在床上,然後家長一步步地來。

第一步:運內八卦穴。用拇指或者食指中指並攏,用指腹以手掌心為圓心,中指根下三分之二為半徑揉。不講方向。

第二步:摩腹。也就是五指並攏用指麵順時針方向按摩肚子。

第三步:揉臍。食指疊加在中指上,無論順時針、逆時針揉肚臍。

第四步:揉中脘穴。肚臍以上孩子的4個橫指處就是中脘穴,用食、中、無名指三指的指麵揉,不論方向。

第五步:揉七節骨。龜尾穴在尾脊骨端,龜尾穴前麵腰椎以下就是七節骨。根據病情的不同,在這裏的推拿方法也不同。七節骨的功能是調節大小便神經,向上推七節骨,有止瀉的作用,向下推七節骨,有排泄的作用。當孩子是寒濕瀉,媽媽用雙手拇指向上推或是食、中指並攏向上推;當孩子是熱瀉時,第一天,向下推七節骨,有助於排出殘留的腐蝕的東西,第二天向上推七節骨;當孩子是傷食瀉時,第一天向下推七節骨,第二天再向上推七節骨。

第六步:揉龜尾穴。用食指搭在中指上用指腹不論方向揉。

給孩子按摩的時候,媽媽應該用力適中,輕快柔和,按到每個穴位潮熱、發紅就行了,每個穴位按2~3分鍾,一刻鍾就能搞定,1天給孩子按1次,1天拉十幾次這樣比較重的情況可以按2次,隻要手法得當,頂多5次就能徹底治好。

6.痄腮不可怕,輕鬆搞定它

中醫認為,痄腮是由風溫邪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治宜清熱解毒,散結消腫。

一提起春天的傳染病,那真是太多了。而我們現在說的流行性腮腺炎(俗稱痄腮)也是多發生在春季的兒童常見病。這種病聽起來挺邪門的,其實,家長也不必太擔心,你也能為孩子治療這個病。

我的鄰居有個孩子,有一天他急匆匆來敲我的門,說您給孩子看看是不是得了腮腺炎了?

原來,他們家孩子早上睡醒時發現下顎有點兒疼,他用手摸了摸,孩子也喊疼,裏麵好像有個硬東西,可以滑動的,晚上好像大了一點了,他擔心是腮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