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北伐和清黨 (2)
蔣介石分別收到胡宗鐸和唐生智、李宗仁的報告,對兩線作戰的主張不以為然。8月2日,蔣介石率總司令部第二組成員一行抵達湘南良田,唐生智的特派代表林薰南專程前來迎接,並遞交了唐生智、李宗仁起草的第二期作戰意見書。
8月5口晚,在棲鳳渡神農殿,蔣介石召集隨行高級官員會議,商議第二期作戰計劃,重點是討論唐生智、李宗仁起草的第二期作戰意見書。
但,蔣介石支持了胡宗鐸的提案,並初步商定:以第一、四、六、七、八等5個軍為主攻,在洞庭湖以東攻擊前進。以第九、第十軍為助攻,在洞庭湖以西協同前進,會攻武漢。第二、第三兩軍集中醴陵附近監視江西,並策應主力作戰。在郴州會議的第二天,蔣介石即電催王天培、彭漢章部迅速趕往津市、澧縣,與前線部隊取得聯係,配合行動。為了親自督戰,蔣介石於8月9日乘炮艦抵衡陽,12日,又率總部重要人員乘小輪抵長沙。
蔣抵長沙的當晚,便在舊藩台衙門召開了軍事會議。總司令蔣介石、軍事總顧問加倫、總參謀次長白崇禧、政治部主任鄧演達、第八軍軍長兼前敵總指揮唐生智、第七軍軍長李宗仁、第四軍副軍長陳可鈺等出席了會議。對於如何進行第二期北伐,實際上存在著三種意見:唐生智、李宗仁主張鄂贛不分先後,同時進攻;朱培德提出先用重兵擊破敵軍主力,再以相當兵力直趨武漢,移轉主力大舉入贛,即在克複武漢以前,破敵主力,轉兵江西;胡宗鐸、加倫、蔣介石等主張先鄂後贛,在奪取武漢以前,暫時監視江西,避免兩線作戰。
會議最終決定依出師前製定的先肅清湖南、會師武漢與國民軍聯合,進而打倒北洋軍閥、統一全國的總方略,先以主力攻略武漢,對江西則暫取守勢。
根據上述作戰方針,蔣介石對第二期北伐作了詳細部署,決定分兵三路。四、七、八軍組成中央軍,由前敵總指揮唐生智兼任中央軍總指揮,以武漢至武勝關為作戰目標,其中四、七軍為右縱隊,由李宗仁指揮,八軍為左縱隊,由唐生智指揮,二軍、三軍、獨立第一師、第五軍第四十六團組成右翼軍,由朱培德任總指揮,以南昌至九江為作戰目標,目前暫取守勢,待贛敵來攻,即轉為攻勢。九、十兩軍組成左翼軍,由袁祖銘指揮,以荊沙至襄陽為作戰目標。航空隊參加正麵戰場作戰,一、六軍在前方部隊和炮兵團為總預備隊。
中央軍各部進入指定地點後,於8月18日發起了總攻。
當北伐軍在湘江兩岸發起進攻,突破敵軍漣水、淥水防線直下長沙之際,吳佩孚正坐鎮長辛店,指揮直奉聯軍與國民軍在南口展開大戰.不願即刻南下。吳佩孚還致電孫傳芳,促他從贛西出兵長沙,以分北伐軍正麵進攻之勢,被孫拒絕。
北伐軍遵令集結重兵於平江、淚羅、嶽州、澧州、安鄉一帶,以汨羅江為第一道防線。因此,奪取平江就成了中央軍右縱隊第四軍的作戰任務和目標。中路獨立團和三十六團士兵勇往直前與敵殊死拚殺,經過一天的激戰,取得勝利。
平江的攻克,使革命軍得以從湘鄂邊界山地經由通城、崇陽,進入湖北境內,截敵後路,從而為正麵的左縱隊進攻武長鐵路敵人,攻取嶽陽,消滅敵軍於黃蓋湖以南地區,創造了有利條件。
在北伐軍第四軍發動平江戰役的同時,第七、第八兩軍在蔣介石的指揮下,亦強渡汨羅江.分途攻擊敵軍。
右縱隊第七軍在李宗仁率領下,兵分兩路攻擊前進。與此同時,右縱隊第八軍,19日,已開始渡過汨羅江的艱苦征程。
緊接著,第八軍兵分三路繼續前進,成包抄之勢,將敵軍圍困起來,一舉予以消滅。
直到此時,國民革命軍第四、七、八各軍,自8月19日強渡汨羅江之後,奮勇攻擊江北之敵。連續作戰,將敵各個擊潰,前鋒直逼湘鄂邊境,汨羅江防線被摧毀,北敵不得不向嶽州、五裏牌、羊樓司、通城收縮。
嶽州為湘北重鎮和兩湖門戶,地處江湖交會點和水陸交通樞紐,曆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在汨羅江防線崩潰以後,嶽州岌岌可危,無險可守。
國民革命軍第八軍擔任攻取嶽州的任務,8月21日,開始進攻。第八軍連續三次衝鋒,攻破其防禦陣地,吳軍向嶽陽、雲溪撤退,第八軍各部乘勝向嶽州推進。
葉開鑫、宋大霈部潰退嶽州後,見大勢已去,決定撤向湖北,但鄂軍不讓湘軍乘火車人鄂。葉部湘軍兩千餘人憤而倒戈,向第八軍投誠。22日下午,第八軍順利占領嶽州。
為清除通往武昌的障礙,截斷吳軍北逃的退路,第四軍集中力量於8月22日攻占了鄂南戰略要地通城。
北伐軍自8月19日發動總攻到22日占領嶽州。在短短的4天裏,就摧毀了敵軍精心構築的汨羅江防線,取得這次會戰的完全勝利,從而使湖南成為北伐軍的可靠後方,為打倒軍閥吳佩孚、奪取武漢和開辟江西戰場奠定了基礎。蔣介石聞訊大悅,電報嘉獎,以資鼓勵。
3.平定湖北
北伐軍取得汨羅江大捷後,把北伐的戰場推進到湖北境內。敵軍據守蒲圻、汀泗橋等地待援。
是時,湘軍、援湘軍首領趙恒惕向吳迭電告急,訴述“前線赤軍竭力前進”,前方將士不聽指揮,軍心渙散,
“非帥座親臨,萬難挽回”,“務乞帥節兼程南下”,“返鄂維持軍心”。吳佩孚見電,心急如焚,率其精銳部隊匆匆南下,8月25口晚,到達漢口。
此時,北伐軍先後占領r崇陽、蒲圻,繼續分頭在鄂南猛進。23日,蔣介石召開羊樓司會議,決定分四路攻擊汀泗橋。並電示何應欽,令第二十師第五十八團及機槍連準備增援潮汕,如此,第一軍更無顧慮,如閩敵來犯,我軍應集中主力,擊破其一點,則彼必自潰。
蔣介石又致電廣州宋子文,催解五省通用票及公債券至長沙,以應前方急需,發表告全國民眾書,提出促進召集國民會議,廢除不平等條約,收回租界,統一財政等33項目標。致電廣州李濟深,分析閩敵勢態,謂:“以理與勢觀之,閩、寧雙方得贛比攻粵為要,如未得贛而先犯粵,於其戰略政策上,皆為失算,故中料其贛戰未啟以前,彼必不敢犯粵也。”還致電前敵總指揮唐生智,賀國民革命軍克複嶽州,並告知已派炮兵團第一營於24日來嶽州,歸唐指揮。
24日,第四軍第十師抵浪口畈、謝石畈,第十二師抵麂門鋪、崇陽。25日,第四軍進抵楊家畈、中和鋪;第七軍到達大沙坪、桂市口;第八軍各師分別集結於聶家市、雲溪、臨湘、蒲圻、羊樓司之間,準備沿武長路,占領汀泗橋,相機攻取武漢三鎮。
汀泗橋是鹹寧以南的重鎮,南、西、北三麵環水,東北至西南有粵漢路橫貫其間,東麵是崇山峻嶺,儼然天然屏障,為鄂南通往武漢之第一險要門戶。
北伐軍第四軍擔負攻克汀泗橋的作戰任務。25日,四軍全軍到達指定地點後,決定趁敵援軍尚未集結之前,首先消滅汀泗橋之敵。26日黎明,各部按作戰計劃,向汀泗橋進擊。
為配合第四軍進攻汀泗橋,8月26日,第七軍由大沙坪前進,開往蒲圻,蔣介石於次日淩晨2時,從長沙出發,下午抵達蒲圻,親到陣前助戰,掩護與配合第四軍作戰。
27日早晨,總攻開始,經過各路軍協同作戰,幾個小時內將汀泗橋拿下,第四軍在汀泗橋的勝利為北伐軍勝利進軍打開了通途。
當吳佩孚親率衛隊團、軍官團和正規軍等數萬軍隊,分乘專列火車,趕赴汀泗橋增援,到達賀勝橋時,汀泗橋、鹹寧已被北伐軍占領。這時,從汀泗橋敗退下來,吳部潰兵亦有1萬餘眾,他們遂決心在“鄂南第二門戶”賀勝橋再度與北伐軍較量。
8月29日,蔣介石乘火車由蒲圻抵鹹寧,與各軍首腦商討進攻賀勝橋的作戰計劃。會議決定乘敵陣地未固,增援部隊沒有完全到齊之前,迅速攻下賀勝橋,定於8月30日淩晨開始進攻。當天晚上,蔣介石返回汀泗橋,對其他方麵事宜做統籌規劃。
根據鹹寧會議確定的作戰計劃,第四軍以獨立團和第十二師為攻擊隊,第十師為預備隊,集中全軍炮兵,由軍參謀長鄧演達統一指揮。8月29日傍晚,攻擊隊由鹹寧向橫溝橋前進。30日拂曉,獨立團和十二師等向鐵路沿線左右兩側之敵進擊。經過激戰,逐個占領了黃石橋、大路寥、北路學校一帶敵軍據點,為攻擊敵第一道防線創造了條件。
8月29日下午,第七軍第八旅在袁家鋪與敵激戰時采用前後夾擊戰術,迫其退卻,八旅尾追至王本立陣地前方高地,並向敵陣進攻。
第四、七兩軍攻擊部隊占領黃石橋等據點後,8月30日晨,即向吳軍第一道防線的主要陣地進攻,吳軍精銳多集結於此地。這時,敵亦以優勢兵力、密集炮火向第四、七軍陣地之結合部反撲。第四軍第十二師、葉挺獨立團、第七軍第二旅協同猛攻,直搗敵陣。四、七兩軍從左右兩側夾擊敵軍,經過白刃肉搏,殺退反撲之敵,將鐵路沿線敵軍陣地突破。吳佩孚見勢不妙,急令部將衛隊臨陣督戰。
敵集聚愈多,攻勢越猛,四、七軍陣地幾次出現險情。北伐軍臨危不懼,前仆後繼。武長鐵路工人組織的交通破壞隊,冒著敵人炮火,拆斷鐵軌,使敵人軍車、鐵甲車無法開動,有效地配合了北伐軍的進攻。在北伐軍的強攻下,敵陣漸亂,紛紛潰退,第一道防線被攻破。
吳軍退守第二道防線後,利用楊林璫以北的叢林和黃塘湖、白泥湖的湖水,傾其全部兵力死守,扼守粵漢鐵路天險賀勝橋。
北伐軍攻破敵軍第一道陣地後,上午9時,各路軍隊向第二道防線之敵進攻。吳佩孚率督戰隊、大刀隊、機槍手列於賀勝橋上,進行督戰,沒有效果,吳見兵敗如山倒,倉皇驅車逃跑。30日上午10時許,第四軍占領賀勝橋。
在第四軍向賀勝橋勝利進擊的同時,8月30日晨6時,第七軍第一路按照蔣介石既定作戰方針,出征進發,配合第四軍攻擊賀勝橋敵之側背。
8月31日晨,蔣介石命北伐軍對賀勝橋潰敗之敵展開全麵追擊。第四軍十二師和獨立團傷亡過重,暫留賀勝橋休整補充,第十師沿鐵路向前追擊。當晚,前鋒第十師第十九團追至武昌城外洪山,主力進抵李家橋。第七軍第一路至31日下午攻克金牛鎮;第二路沿武長路以東前進,傍晚占領嶽公山、和尚橋、保福祠等地。第一軍第二師進至五裏界、文家。在北伐軍追擊下,敵軍一部渡江,一部進入了武昌城內。至此,賀勝橋戰役結束。
在賀勝橋戰役中,北伐軍打敗了裝備精良的北洋勁旅吳佩孚的主力,攻克其精心布防之軍事要塞賀勝橋,從此聲震全國。蔣介石亦因此聲譽斐然,成為北伐過程中越發被人看中的英雄人物。蔣個人因此也心情舒暢.飲譽酣然。
武漢是華中地區的政治經濟中心,素有九省通衢之稱,是重要的軍事要地。吳佩孚退到漢口後,設司令部於查家墩,企圖憑借山川湖沼之險,固守武漢三鎮。8月31日,吳佩孚在查家墩召開緊急軍事會議。對武漢的軍事精心部署,並作好了攻擊準備,以期全麵進攻,打退北伐軍。
蔣介石則爭取趁吳部署未妥之前,先下手為強,給他來個措手不及。9月1日,蔣介石特命李宗仁為武昌攻城總指揮、陳可鈺為副總指揮。2日,由蒲坪乘火車到張坊市。電令程潛第六軍加入右翼作戰,歸朱培德指揮。
9月3日,蔣介石偕白崇禧、加侖等人到洪山山麓視察。蔣介石自恃有東征時惠州攻城的經驗,決定第二天拂曉,由第一軍第二師“帶頭衝鋒”,各軍“跟著衝上去”。
9月3日淩晨3時,北伐軍開始進攻武昌。很快,第一軍第二師占領了紫金山至忠孝門防地的一角。其第六團官兵進抵城牆之下,開始攀梯爬城,不料被敵軍發現。敵居高臨下,用機槍掃射,加之雲梯過短,攻城戰士死傷無數。第四軍第十師攻城部隊突至賓陽門城門口,因攜帶爆炸火藥和器材過少,炸不開城門,攻城亦未成功,傷亡頗大。第七軍第二路攻城軍清晨向望山門、中和門、保安門進攻時,遭敵炮火、機槍猛烈射擊,無法接近城垣。各路攻城軍,戰鬥到7時,仍無進展,傷亡慘重,蔣不得不鳴金收兵。
9月4日,蔣介石、加倫、白崇禧、唐生智等召開前線高級將領會議,確定第二次攻克武昌的計劃。蔣介石下令:“武昌限於48小時內攻下。”他還對唐生智說:“這還不好攻!我們攻惠州時,就是衝上去的。”“我是有經驗的”。弄得大家家麵麵相覷。不知蔣之講話中,幾分是真,幾分是假。
9月5日淩晨,蔣介石頒發第二次攻城計劃,指示各將領“肉搏猛衝”。
9月5目淩晨3時,第二次武昌攻城戰開始。李宗仁任攻城司令,陳可鈺為副司令。這次攻城作戰,由於敵軍防範甚嚴,北伐軍的攻堅重武器不強,冒險強攻,遭致整排整連的犧牲。
9月5日,蔣介石與加倫、李宗仁、陳可鈺等,到南湖至洪山一帶視察,加倫力主暫時停止進攻,蔣也感到硬攻無望,遂下令暫時停止攻城,第二次攻城結束。
6日下午,蔣介石等在洪山召開軍事會議,決定對武昌采取封鎖包圍之策。
在武昌開始攻城的同時,蔣介石還命令北伐軍發動了攻取漢陽、漢口的作戰。擔任主攻的為唐生智第八軍的3個師和夏鬥寅的鄂軍第一師。北伐軍在進攻前,先派夏鬥寅一師先從嘉魚渡江。9月1日,占領了新灘口、侏儒山,向蔡甸挺進。9月3日,八軍第一師間道抄至漢陽附近,與劉佐龍師防地相連,劉佐龍投誠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