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五月投資的哲學 (2)

——摘自2009年4月8日《南方周末》刊發的《反思2008的崩潰風潮》

背景分析

索羅斯是一個謎,一個金融魔術師。他狡猾而機智,不透露自己的秘密,但又不是不誠實、不聰明或不傑出的人。盡管他憑借他的資金所從事的一些投資活動,對有關的國家和地區市場產生過一定影響。在世人眼裏,索羅斯身上存在著太多矛盾和神秘的特質,人們甚至會忽略他對於自己的經濟和哲學理念篤定的態度,因為無論怎樣,他都擺脫不了“金融大鱷”的形象。

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保羅·克魯格曼(PaulRKrugman)如此揶揄索羅斯:“他希望全世界像對待他在金融方麵的見解那樣對待他的哲學觀點”,但是,“他可能是有史以來最著名的投機分子”。其實,從思維觀念和積極參與各種社會活動來看,索羅斯更像是哲學家而非金融投資者,其著作《金融煉金術》也是更具有哲學特色而非單純的投資技術指導。

然而,很多學者認為,索羅斯的思想並沒有任何過人之處,甚至許多評論家斥責其為“一個成功的投機商的自我放縱”。可是人們也看到,沒有其他人像索羅斯那樣有效地運用哲學概念先賺錢,然後改變世界。也沒有一位思想家,使其思想和金錢、理論、實踐如此緊密地結合。索羅斯的獨特和迷人之處即在此。行動指南

堅持的同時也要懂得變通,大事有原則,小事有變通。5月9日“X”形道路口的選擇測不準理論有其合理的地方。人類發展的過程,不是直線的,而是一個反複選擇的過程。這個反複選擇基本上是一個循環。人類的決策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曆史進程,反過來,曆史的發展又影響領導人和個人作出針對這個大的社會環境的決策。但是,這種進程決策是一個“X”型的,有多條道路可以選擇。所以,你不得不針對這個環境來作出決策。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馬哈蒂爾稱我為金融大鱷。其實,我隻是很多投資者中的一個,世人對我有很多誤解。在這一危機中,我也虧了很多錢,其實我也測不準,我也被證明出錯了。所以,我現在不預測短期的股市走向,因為這太容易被迅速證明是個錯誤。

——摘自2001年9月14日索羅斯在上海和複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孫哲教授的對話

背景分析

20世紀初,德國物理學家海森堡提出了著名的“測不準原理”:微觀粒子的“成對物理量”不可能同時具有確定的數值,即一個越確定,則另一個越不確定。海森堡當年的寥寥數語竟然影響了索羅斯的投資哲學思維。他認為金融市場同樣總是處於不確定的狀態,不斷在波動和變動。投資者不得不在“不確定狀態”下決定下注方向。受“測不準原理”的理念啟發,索羅斯更是將他控製的投資基金更名為量子基金。

在市場上,所有人都試圖預測、掌握市場的變化方向,但市場真正的情況,誰都解釋不清楚。原因在於追逐利益的投資者,其本身就是市場的一個組成部分,在所有“預測”市場的判斷,專業人員依據“模棱兩可的事實”作判斷反而會被市場迷惑、誤導。據說,有一個對美國股市的統計數據稱,美國過去數十年,分析師對市場判斷的準確率不足30%。這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是否能在每個路口都選對方向,已成為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往左還是往右?所謂傻子多了聰明人賺錢,聰明人多了傻子賺錢。所以,索羅斯幾乎不預測投資品種未來短期的走勢。市場的本質在於交易。贏利,非市場之仁;虧蝕,非市場不義。正如太陽照“好人”,也照“壞人”一樣,索羅斯也是站在太陽下的人。行動指南

投資總會麵臨許多選擇,不要怕選錯方向,每一次不同的選擇,都注定了不同的結果,重要的是不斷往前走,而不是猶豫徘徊。5月10日效率也許是毒藥監管者現在並沒有過度懲罰銀行,但隨著時間推移,會有越來越強的政治壓力,要求銀行承擔更多責任,補償它們造成的損失。

從某種意義上說,監管會犧牲一定的效率,因為要達到監管的要求,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但這是為維護穩定必須支付的代價。如果銀行係統不穩定,對其放任自流,結果會是大崩潰。

也許不增強監管能促進效率。毒藥也是一種有效的東西,但畢竟是毒藥,如果不想中毒,你就必須降低毒藥的效率。如果高效的市場會導致崩潰,那還是市場效率稍低點為好。《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就是這麽做的。

——摘自2010年8月索羅斯在紐約接受《財經》記者劉波專訪的談話

背景分析

“當監管者都不相信監管的時候,這個世界將會怎樣?”200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主斯蒂格利茨如此發問。一直以來,加強監管與金融效率就像是矛和盾的關係,矛太鋒利或者盾太堅固,都不是好事。

但凡是存在監管的地方,就有以“效率”之名去監管化的大行其道。1933年的“格拉斯—斯蒂格爾銀行法”,是美國銀行業分業經營的源頭和依據。它的意義是:在較高風險的證券業務與傳統銀行業務之間建立了一堵防火牆,但是到1999年就被廢除了。證券失去了監管,債信用違約掉期(CDS)這樣的金融衍生品就泛濫開來。

作為世界著名投資家、對衝基金業的元老,索羅斯熱衷於發表自己的見解,他聲稱自己並不是監管主義的倡導者,喜歡的是“最低程度”的監管。“但現在不得不提議加強金融監管,因為實際的情況是監管太過缺乏。”索羅斯說。監管會犧牲市場效率,但這是維護市場穩定的代價。對於金融監管而言,“可以通過市場對監管措施的反饋來判斷,監管的程度是過了還是不夠”,找到一個平衡來實現更好的監管。行動指南

不能一味追求效率而忽略了安全,有監管的約束,才能走得更遠而不至於“出軌”。5月11日失敗的哲學家哲學已經惡質化,變成一種學院的職業,然而哲學應該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我們的生活中不能沒有一個理智的信念,問題是,我們是否可以擁有一個信念,其基礎是承認我們的信念天生有缺陷。我相信可以,而且在我的一生中,我一直由自己會犯錯的信念做指導。我在傳播自己的理念,希望讓大家普遍接受這一點,可惜比較不成功,我自認是失敗的哲學家,就是這個緣故。

——摘自1993年索羅斯與德國記者克裏斯蒂娜·科南的對話

背景分析

憑借在“二戰”中從父親那裏繼承的生存投資智慧,索羅斯在50歲之前就成為全球最成功的投資大師之一,但相比公認的投資大師的身份,索羅斯更渴望被人認為是一位哲學家。早在1987年出版的《金融煉金術》中,他就試圖解釋自己看待金融市場的內在哲學。顯然,他沒有獲得理想中的成功。

在講求實際的商業圈內,在很多不同的場合,為了解釋他的哲學理論是如何解讀金融市場的內在邏輯,索羅斯總是不厭其煩地反複講。於是大家聽到的不是什麽“市場供需”、“價格趨勢”等經濟詞匯,而是容易讓人困惑的“不確定性原理”、“反身性理論”等哲學命題。

或許索羅斯在其有生之年很難成為學術界公認的哲學家,其哲學論述往往被視為一名成功基金管理人的自負,但誰又能保證索羅斯孜孜以求的“人性+金融哲學”不會成為一門新興學科?畢竟,在牛頓的年代,科學也不是以科學之名存在,而是被冠以自然哲學的名號。行動指南

正視缺陷才能超越缺陷。敢於承認缺陷,才能使進一步發展成為可能。5月12日我是哲學家當然,我比較向往被人稱為哲學家,而不是成功的投機家或者慈善主義者,你知道,人都會遇到難題,而這就是我的難題。大眾對我的哲學最多的反應就是——“成功衝昏了他的頭腦,他想幹些自己根本幹不了的事”。那顯然也非常合乎情理。成功的基金經理人的身份確實給了我一個平台,但我更希望人們能夠根據我觀點的合理性來作評價。我覺得自己已經算得上是哲學家了。

——摘自2007年索羅斯接受《華爾街日報》記者專訪的談話

背景分析

1987年,索羅斯寫了他的第一本書《金融煉金術》,大眾被這個書名所誘惑,但是很明顯這不是寫給一般人看的,隻有哲學、金融學、心理學“三學位一體”的人才能真正搞明白索羅斯到底在說什麽。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期,索羅斯又寫了本新書《索羅斯帶你走出金融危機》。熟悉他的人會發現,這本書隻不過是《金融煉金術》的升級版,人們看完了書還是不知道他是怎麽賺錢的。

正如索羅斯自己所言:“我賺了很多錢,但我的生財之道以及我的人生觀卻是建立在一些抽象的哲學概念之上的。”盡管學院派哲學家們不認可,但索羅斯骨子裏認定自己是一個哲學家。因為贏家總是無可挑剔的,不是嗎?行動指南

從眾多的成功人士身上,我們總能看到一種品質:執著。不管你現在身處何位,隻要執著認定自己的信念並以此為行事原則,成功應該離你不遠了。5月15日行動與思考相結合觀念的探索能夠引起我的興趣。思考是我存在的一部分。我是相當喜歡深思的人,喜歡對問題進行深沉思考。年輕的時候,我花了很多時間思考哲學問題,浪費了一大段青春時光。在一些觀念中遊蕩了一陣子之後,我發現行動比思考能夠學到更多的東西。所以,我變成了行動派哲學家。從此,我在行動時讓思想起重要作用,而在思考時,又讓行動發揮重要作用。這種思想和行動之間的互相作用,就是我的哲學,也是我的愛好。

——摘自1993年索羅斯與德國記者克裏斯蒂娜·科南的對話

背景分析

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裏,索羅斯的金融投資保持了讓人難以置信的業績,它以平均每年35%的綜合成長率令華爾街同行望塵莫及。他說:“我的感覺是賺錢比花錢容易。”索羅斯的這番話自然讓人激動不已。世界各地刮起過一陣“索羅斯旋風”,人們欽佩索羅斯投資理財的天賦,紛紛研讀他“點石成金”的秘訣,但幾乎大部分人都悻悻而歸。有人因此戲言,索羅斯所描述的“煉金術”簡直還不如書攤上那些“就這幾招”之類的炒股書來得簡單明白。當然,這並不能嚇退那些真正希望從中獲得“點金術”的人。

索羅斯喜歡談論哲學,他認為自己的金融投資所取得的成就,無非是他的哲學觀念所帶來的副產品而已,因此索羅斯認為他該做的事情是:關注市場中的人們,存在缺漏或扭曲的認識。通過思考,索羅斯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然後又用行動證明自己的設想。俗話說:三思而後行,但久思不動顯然是徒勞無功的。人與動物最大的區別就是思考後的行動,“摸著石頭過河”就是在行動中找尋問題的答案從而解決問題。行動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