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四月:投機泡沫的信徒 (1)

4月1日投機能夠摧毀公司事實上,有趣的是,我也不完全反對“雷曼兄弟破產跟對衝基金的操控有關係”這種意見,因為我認為一些過度的投機確實能夠摧毀一些公司,造成這種後果。無論怎樣,金融危機已經產生了,過去是有製度限製賣空行為的,製度規定隻有在一個蓬勃發展的市場才能賣空,這樣的規定可以防止投機。然而現在這樣的規定已經取消,因為大家認為已經沒有必要實施監管了,這就導致了貝爾斯登、雷曼兄弟等金融機構的倒閉。

第二點是,有一種信用違約掉期(CDS,CreditDefaultSwap),開發這個新的金融工具時,大家也認為沒有必要實施監管。這種信用違約掉期在賣空股票的時候會帶來額外的風險,如果你的決策錯了,那麽風險就會成倍地增加,所以賣空是危險的,必須非常小心謹慎。

——摘自2009年6月14日索羅斯在中央電視台《對話》節目中的談話

背景分析

由於投資操作相對靈活,通過對衝、換位、套頭、套期等手段,既能做多也可做空的對衝基金,被認為是在市場景氣和蕭條時期都能賺錢的投資工具。2008年3月美國大型證券企業貝爾斯登公司垮掉之後,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引發了全球股市的雪崩,股市成為做空者的天堂。當全球的投資者都遭受損失的時候,做空基金卻獲得了暴利。在次貸危機的衝擊下,成立於1850年的美國著名投資銀行雷曼兄弟也走向終結,它的倒閉也觸發了金融界連串倒閉潮。

最先受次貸危機衝擊而“停止呼吸”的貝爾斯登,是因為客戶和交易夥伴對其信用的不信任,最終死於對衝基金業務;而“難友”雷曼兄弟雖然也有對衝基金業務,並受其衝擊,但問題主要集中在固定收益部門。兩者“死因”不盡相同,但“症狀”相似:杠杆比率高、資產流動性低、壞賬一大把,以致最後都難逃被超低價收購的結局。

雷曼兄弟從“染疾”到“病故”,其震撼程度不亞於當年的泰坦尼克號撞冰山。索羅斯認為這“是改變局麵的一個事件,這個事件事實上也波及了中國”,“監管者應該發揮作用,他們要避免資產泡沫過大”。最終,雷曼兄弟的教訓促使美國國會就金融監管機製提出了“亡羊補牢”的措施。行動指南

社會沒有規則,就沒有秩序;企業沒有規則,勢必會成一盤散沙。製定嚴謹完備的“規則”加無條件“執行”才可以說作好防患於未然的準備。4月2日過度延伸反身性的危險過度延伸反身性的概念也可能具有危險性,我也曾為此付出代價。金融市場的走勢可能會出現長期的休眠狀態,行情似乎不呈現反身性的規律,反而更像“有效市場理論”所主張的隨機漫步,在這種情形下,除了探索反身性的假說,最好什麽也不做。

——《金融煉金術》,喬治·索羅斯著,海南出版社1999年出版

背景分析

任何一個好的觀點,一旦被過度延伸或者片麵誇大,隻能是適得其反甚至走向反麵。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同樣投資隻有贏利才是硬道理。麵對一個權威理論,如果不加分析就拿來指導操作,一味強調市場理論的運用,要知道等你投資大敗而歸時,理論權威們是不會賠償你的投資損失的,連一聲“對不起”都不會有。

一個投資者在市場實踐中需要不斷總結經驗,然後吸收為己所用。索羅斯說過:“我的方法之所以有用,不是因為它能讓我作出正確的預測,而是因為它允許我改正錯誤。”所以索羅斯認為,對股市投資來說,經驗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和價值。他經常會以日記的形式把自己的市場看法和投資經驗認真記錄下來,並給予總結歸納。索羅斯對股市操作有著深刻的體會:經驗不是萬能的,如果一味依賴經驗,可能會帶來損失。

顯然,如果把索羅斯僅僅看成一個超級投機客,也許是一個很大的誤解。投機泡沫、看空市場同樣離不開價值分析,而且需要綜合性的價值分析,包括對宏觀經濟狀況的深刻分析和敏銳觀察,而索羅斯又恰恰精於此道。市場沒有規律,反身性過程沒有預先決定的結果,結果是在過程中決定的,當你看不懂市場的變化時,什麽都不做或許是最好的選擇。行動指南

君子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行動多並不一定就效果好。4月3日預測造就未來市場有時市場會趨向平衡,但有時它會自己背離平衡,我覺得應該從這方麵去了解市場。你一定要承認這一點,但你不能用這個理論去預測市場的走勢,因為金融市場是不穩定的。未來是難以估計的,因為你現在對市場所作的預測其實會改變和影響將來的事,所以根本不能預測一些獨立於你預測的事,因為不穩定的因素在市場無處不在。

亞洲金融風暴事件是我利用反身性理論準確地預測市場走勢的一個案例。固定匯率是注定要失敗的,我們準確預測到這個情況,這預測在某程度上已作出自我辯解。因為我們在一月份賣出泰銖時,耗盡了中央銀行的儲備,如果他們早些反擊,情況不至於這麽嚴重。所以我不認為我要對風暴負責,我們作出了準確的預測,但即使沒有我們,情況仍會一樣。我們的預測隻是加速了這事的發生,另一方麵,我們對印尼的預測錯了,我們太快買入印尼盾,也虧損了很多錢。我們用反身性理論來決定每一步,有些發展會自我強化,所以我們的決定能影響當地市場。

——摘自1999年索羅斯接受《楊瀾工作室》主持人楊瀾專訪的談話

背景分析

傳統的經濟學家認為市場是具有理性的,其運作有其內在的發展邏輯。有效市場假設了一個完美無瑕、基於理性的市場,認為金融市場的價格總能正確地折射或反映未來的發展趨勢,即使這種趨勢仍不明朗。但索羅斯從哲學的角度思考了金融市場的運作,感到自己被以往的經濟學理論愚弄了。他認為金融市場是動蕩的、混亂的,市場中買入賣出的決策並不是建立在理想的假設基礎之上,而是基於投資者的預期,任何數學公式都不能控製金融市場的變化。

投資者對某一市場預期的偏見,不論是肯定或否定,都將導致市場價格的上升或下跌,使市場處於劇烈的波動和不穩定的狀態,這時市場就會出現“盛衰”現象。因此可以說,是當前的預測造就了未來的事件。索羅斯認為,判斷投資盛衰過程的出現,推斷即將發生的預料之外的情況就是投資者的贏利之道。但索羅斯也提醒投資者,不要忽略了因為投資者的偏見而導致的不均衡的跟風行為,這種非理性的過度投機將最終導致市場崩潰。

把握混亂無序、動蕩不定的金融市場,逆潮流而動,攻擊弱幣,是索羅斯的一貫策略。正如他自己所言:“我沉迷於混亂,掙錢的良方就是要理解金融市場中革命性的進程。”鑒於索羅斯在市場上的號召力,往往他的一句話就可以使某種商品或貨幣的交易行情突變,市場的價格會隨著他的言論上升或下跌。行動指南

未來不是用來推測和等待的,未來是用來創造的。4月4日生存第一,賺錢其次我的書《金融煉金術》在1987年出版,接著我到處去演講,解釋這本書。我到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去討論我的盛衰理論(boom/busttheory),當我從會場出來時,發現股市遭到龐大賣壓暴跌。

我想這是黑色星期一之前的星期三,這是我應該留在辦公室裏,奮力退出市場的時候,但是我錯過了。我看得出市場會出現麻煩,我以為麻煩應該會先在日本出現,因為日本正在形成金融泡沫,所以我放空日本股票,做多美國股票。結果問題在美國出現,日本市場沒有崩潰,因為政府當局幫助市場支撐住了。我在日本的空頭部位,實際上變成了重大負擔,迫使我賣出我的多頭部位,以避免追繳保證金。

我必須撤退,而我也做得幹淨利落,因為我的原則是生存第一,賺錢其次。盡管我們在幾天裏遭遇重大虧損,但是以全年來說,我們仍然領先,所以實際上在1987年結束時,我們仍然處在成長的一方,我想獲利率是14%。

——摘自索羅斯和摩根士丹利投資專家拜倫·韋恩的訪談

背景分析

《金融煉金術》是索羅斯頗為出名的著作,他在該書導論中說:“如果我必須就我的實務技巧做個總評,我會選擇一個詞:存活。”“先求生存,再求致富”是索羅斯的原則,隻有存活下來,一切才好談。

1987年,索羅斯在仔細檢視全球經濟大勢後,看到當時的日本債券市場處於崩盤狀態,顯然債券市場的崩盤效應會擴大到股票市場,於是他判斷股市崩盤也會從日本開始蔓延,然後才是美國。然而索羅斯的預測錯了,多米諾骨牌倒塌的起點竟然在美國,大量投機性的資金湧進了日本,反而使日本的股票市場又創新高。

原本放空的日本市場反走高,使索羅斯受到重創,但他並沒有執著於自己的判斷,而是立刻認賠出場,雖然這次的投資失敗了,但止損後的基金全年表現仍有14%的盈餘,這也為他日後的金融大戰留下了籌碼。行動指南

適者生存,而非強者生存。在劇烈變動的環境中,能夠生存下來的不是最聰明的,也不是最強壯的,而是最靈活的。因此,要想在市場中生存,必須有能力及時察覺環境的變化,並積極作出調整。4月5日控製賣空交易的風險什麽是賣空的正當角色?

毫無疑問,賣空交易賦予了市場更大的深度和持續性,使市場更具彈性。但是賣空交易不是毫無危險的。賣空浪潮能夠自我證實,應該處於控製之下。如果有效市場理論是正確的,那就該有一個先驗性原因決定拒絕強加限製。實際上,漲點交易規則和隻有借入股票能涵蓋賣空的時候才允許賣空都是有用的務實措施。在沒有清晰的理論證實下,它們看起來運轉良好。

——摘自2009年3月4日《南方周末》刊發的《反思2008的崩潰風潮》

背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