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三月:逃離金融危機 (1)

3月1日不可預測的市場我的理論是:我們不能設定規則來控製市場,也就是預測市場的變化和走勢。從根本上講,市場是不可預測的。這不像燒水,你知道在100攝氏度的時候水會變成水蒸氣,但這不是市場運作的方式。我們遇到的金融危機證明了這一點:人們應該重新考慮市場是如何運作的。

我說過,如果你認識到了現實和人們的想法之間的關係,你就前進了,你就可以作更好的準備。因此,我比大多數人準備得都要好,因為我明白市場是不可預測的。事實上,市場可以清除泡沫。那些泡沫來自於市場本身,清除這些泡沫也是市場的本質所在。一旦意識到這些,首先,人們可以作更好的準備;其次,政策調整者有必要阻止泡沫膨脹、擴大。現在的問題是人們拒絕承擔未能阻止資產泡沫化的責任。

——摘自2009年6月10日索羅斯在北京接受鳳凰衛視《名人麵對麵》專訪的談話

背景分析

假如說人們對未來的市場預測得越準確,就會對市場的未來走勢幹涉得越厲害,其結果則是對未來幹預得越厲害,那麽預測也就越不準確。早在1987年9月,在眾多投資者瘋狂地投資日本股市的時候,索羅斯卻預測日本股市會出現大崩盤。於是他把幾十億美元從東京轉移到華爾街,將這些錢用於買入標準普爾期指合約。

但實際情況卻並沒有朝著索羅斯預期的那樣發生,崩潰反而最先從華爾街開始,紐約道瓊斯平均指數暴跌50832點,日本股市卻在日本政府的支持下挺住了。遭遇兩線潰敗的索羅斯一天之內損失了2億多美元。後悔不已的他開始懷疑市場預測的作用,從此他在投資中也隻是把投資工具的預測作為一個因素加以考慮,而不是過分地迷信它。

“市場是不可預測的”,這句話似乎是每個價值投資者的共識。索羅斯認為,目前的世界金融體係和經濟體係處於一個扭曲的狀態,這會導致未來的金融市場以一種無法預測的方式,向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向發展。投資市場變化萬端,沒有規律可循,股票市場中永遠隻有變數,而沒有定數。行動指南

不要妄想自己比市場更聰明。如果有人誇耀能夠預測股票市場走勢,那麽他一定是一個騙子;如果有人相信市場是能夠被預測的,那麽他最終會淪為市場的奴隸。3月2日市場需要監管者幹預市場監管者會引致道德風險,但是如果監管者不幹預,市場會崩潰,因此我們必須要進行幹預。

市場也可以自我修正,但是現實證明它們無力自我修正。要是沒有監管者的幹預,金融市場很早以前就崩潰了,而且這種局麵還會繼續。這是為什麽我們需要監管,需要監管發揮作用,我明白您(指北大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張維迎)對這個“市場原教旨主義”的一些扞衛。

但事實上,自從我們有了金融市場就有了金融危機。一旦發生危機,人們才會去審視市場到底發生了什麽,然後改革或者是改善監管機製。這就是為什麽要設立中國人民銀行,設立市場監管機構,而這同時就導致了道德風險。

——摘自2009年6月14日索羅斯在中央電視台《對話》節目中的談話

背景分析

所謂的“道德風險”,在經濟行為中即“從事經濟活動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進自身效用的同時做出不利於他人的行動”。這是20世紀80年代西方經濟學家提出的一個經濟哲學範疇的概念。可以說,當市場規則失靈,投資者失去理性時,道德風險問題就會表現得相當明顯。此時如果堅守道德簡直就是自尋死路,相反越不道德的金融機構可能越有成功的希望。索羅斯認為,在“道德風險”發生時,政府必須及時出手幹預。現代史上,幾乎沒有哪次金融危機離得開政府的幹預。這次美國金融危機及其所釀成的世界金融動蕩也是如此。

2008年,索羅斯帶領以他名字命名的公司挺過了金融危機。但索羅斯警告稱,盡管金融危機最嚴峻的時期已經過去,但投資者似乎並未從中吸取教訓。“人們想假裝危機從未發生過,他們希望像以往一樣重新恢複業務。”索羅斯稱,“市場進行自我修正的觀點是錯誤的,政府需要做的是認識到他們無法防止泡沫的出現,轉而對市場進行控製,阻止泡沫變大。”

索羅斯認為,執行正確的監管並非易事,正是監管機構和政府在過去近25年中試圖阻止泡沫破裂的努力促使了“超級泡沫”的形成。索羅斯指出,監管機構典型的做法是控製貨幣供應,讓自由市場來解決其他的問題。行動指南

市場需要監管者,不能因為害怕產生矛盾而回避問題。做事情不能墨守成規,要善於變通,因噎廢食是愚蠢的。3月3日有效市場是虛假前提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我本人對金融危機的理解。我們經曆了這麽多的金融危機,可是你始終覺得這些金融危機跟自己有一些距離,甚至沒有關係。但是對其他的國家來說,金融危機真是一個痛苦的經曆,因為那意味著全球金融市場崩潰了,還有比這更可怕的事情嗎?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這次的金融危機是最嚴重的,上次最嚴重的是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我本人親身經曆過大蕭條時期,為什麽仍會感到這次的金融危機這麽嚴重?因為它不是由什麽極端的勢力造成的,它的崩潰其實是由金融體係本身造成的,是從內部產生,然後擴大到外部世界,擴大到整個國民經濟當中,而且完全是人們事先沒有預料到的。

因為人們有一種觀點,認為金融市場有自我修複的功能,所有的不平衡造成的混亂跟其極端來源有關,這是盛行的觀點。但是現在發生的情況跟人們的這種對金融市場的一般性的看法,完全不一樣;而且甚至推翻了有效市場的假設,有效市場的假設完全是全球金融市場的一個虛假的前提。

——摘自2009年6月11日索羅斯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的演講發言

背景分析

在金融危機麵前,當索羅斯準備說些什麽的時候,人們一定會洗耳恭聽。2009年6月11日,索羅斯第二次走上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的演講台,發表了題為“理解金融危機”的演說,解讀了2008年危機的來龍去脈、與曆次危機的異同以及對未來的影響。

2008年的金融危機,在索羅斯眼裏,是錯誤的流行觀念導致的結果。索羅斯認為過於依賴自由市場的陳舊模式累積出了大量的泡沫,將如今的世界經濟拖入困境。他認為人類不加限製地追求自身利益的行為會導致資源的最優配置,市場最終能達到均衡點。但實際情況是,不管是供給麵還是需求麵都會受到市場的影響,理想中的均衡常常並不存在。今天,美國金融危機的出現就是這種錯誤認識的生動寫照。行動指南

當所有的參加者都習慣某一規則的時候,遊戲的規則也將發生變化,而這時候,需要做的,就是用各種方式認清市場。3月4日金融危機不是投資者引發的中國走出危機獲得複蘇是沒有任何問題的,而且中國在全球金融危機出現之後已經展現出了一種比較強的活力。

這場金融危機正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席卷全世界,是自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大的一場金融危機。值得注意的是,它不是由一種所謂的極端主義思潮所引起的。引起金融危機的是來自於金融體係本身的一些弊病或者漏洞,這些導致了整個世界經濟的衰退,這是前所未有的。

一個處於主流位置的觀點是:世界金融和世界經濟的秩序正在獲得一個自我的調整,而且促成這些金融秩序的調整必須來自一些外部的力量,才能使內部的因素獲得重組。我們的金融市場和金融體製也再一次證明,一個有效的市場管理和運作體係對於未來的市場複蘇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一個金融市場不斷走向情緒化的時代。

——摘自2009年6月7日索羅斯在複旦大學管理學院的演講發言

背景分析

一貫反對“市場原教旨主義”的索羅斯認為,讓市場進行自我調整、盡可能放鬆管製的觀點在金融產業得到了大規模的發展,美國和英國都從中受益。尤其是,英美兩國中有1/3的企業利潤來源於金融性投資,統計顯示,英國和美國金融市場的價值甚至已經超過了兩國的總產值。

巨大的金融投資利潤,誘惑了政府,並令其對金融係統過度放縱缺乏監管,逐漸將這個金融泡沫越吹越大,並最終走向破滅。這就是索羅斯所說的“我們正經曆20世紀3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的起因。但從另一方麵講,任何一次規模巨大的金融危機,都集中暴露了世界金融體係的缺陷,類似索羅斯這樣的反思為改進金融秩序提供了機會。行動指南

正確的反思是必要的行動。隻有通過反思,充分認清市場,才有可能讓自身的價值不局限於賺取利潤。3月5日在前進中自我教育我們對所處世界的理解天生就不完整,參與者的看法、期望和事情的實際狀態之間總是有差距,有時候差距很小,可以不理會,但是有時候差距太大,甚至會變成決定事件過程的重要因素。曆史就是由參與者的錯誤、偏見和誤解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