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什麽都想自己幹 (1)

重知識不重技能是本末倒置

側重是重視“語文、數學、英語”這三門核心課程的係統訓練,這是一種重知識、重理性、重科學、重智商開發的左腦型教育,在社會生存競爭的壓力下,以教育人們“學會工作”為目的,過早地讓孩子在12歲以前接受太多的知識灌輸與邏輯思維訓練,抑製了形象思維與情商的生長發育,使右腦神經細胞由於缺少外在的形象化物象的刺激而全麵萎縮,從而失去了想象力、失去了生命激情與創造性、失去了生活的豐富與生命的盡性。

——柯領

“我家兒子兩歲多就能算十位的加減法了。”

“我女兒3歲,現在可以自己看報紙了。”

“我家孩子3歲半就認識好幾百個英語單詞了。”

每當爸爸媽媽說到自己孩子有哪些“特長”的時候,臉上無不閃著驕傲的光芒。緊接著,爸爸媽媽聽到的就是“真是神童啊”“真了不起”“你是怎麽教育的”“快點兒介紹介紹經驗”……

在網絡上搜索,也經常有媽媽發帖說“自己孩子識得多少字,會多少算術”,類似這樣的“炫耀帖”在家教網上一出現,就會被一些爸爸媽媽一路熱捧,回帖大讚。

從上述這些行為中我們不難發現,我們很多父母都想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識字達人、數學天才。我們內心總會有這樣的擔心:人家孩子的父母都給孩子報各種早教班,教孩子認字、學數學,我要是不這樣的話,孩子就會輸在起跑線上,永遠也趕不上人家了!

我們真的需要早早地讓孩子接受知識教育嗎?

◎了解3歲孩子生理和心理特點

一個3歲的孩子能認識一兩千個字,能讀報紙,這種“識字”的意義並不大。3歲孩子能順利流暢地讀報紙,但他們卻沒有辦法理解這些文字所表達的意思和信息。

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3歲之前幾乎沒有語義記憶,隻有肢體和情緒方麵的記憶。因為3歲的孩子對生活的體驗極其有限,對這個世界和周圍的環境也缺乏認識。如果我們給孩子一本書或一張報紙,認字很多的孩子可能對書上、報紙上的字都認識,都能讀出來,但他們根本不理解他們念出來的句子是什麽意思。

◎重知識不重技能對孩子的危害

如果孩子沒有生驗,我們隻是用枯燥無味的識字和算術來占用他們探索世界、接觸社會的時間,那麽,學習對他們來說就是一件苦差事。雖然我們可以鼓勵孩子、誇獎孩子,在別人麵前炫耀孩子掌握了多少知識,其實,孩子過早識字隻是滿足了我們大人的虛榮心,但對於孩子來說,這些快樂隻是暫時的。麵對繁多、毫無生趣的數字和漢字,孩子是沒有耐心堅持很久的,長久的枯燥學習會讓孩子過早地厭學。可以這麽說,知識灌輸開始得越早,孩子厭學的情緒也就來得越快。

我們可能擔心孩子不認識一些字,不學點兒數學可能會在上學以後跟不上。其實,這些憂慮都是多餘的。小學的課本就是針對“零”知識的孩子設計的。另外,如果我們的孩子過早掌握了一年級的知識,那麽孩子對課堂和知識就會沒有新鮮感和好奇心,上課就會做一些小動作或東張西望,不但給老師造成困擾,更容易讓孩子養成不認真聽課的壞習慣。這是孩子今後學習的大忌。

對於一個孩子來說,三四歲認識幾百字和歲認識幾百字的區別不是很大。但是,這5年中孩子卻能擁有探索世界的體驗和樂趣、戰勝困難的勇氣、生活的技能和自主性學習的能力。這些才是孩子可持續發展的法寶。

◎如何讓孩子學到更多的技能

在生活中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技能。“瘋狂英語”創始人李陽的太太Kim是一位美國人,她用美式教育的方式培養女兒的獨立生活能力。在生活中,她讓孩子自己吃飯,哪怕孩子第一次拿筷子吃飯弄得到處都是;孩子剛學會走路,她就讓孩子提著小凳子上衛生間(因為孩子個子小,要蹬著凳子才能坐上馬桶);她讓孩子自己刷牙,盡管孩子一下擠掉半管牙膏……兩歲多的時候,女兒李麗就能自己有條不紊地刷牙、洗臉、上廁所、自己倒熱水、自己開櫃子搭配衣服……媽媽Kim認為,把髒成一團的孩子洗幹淨要比重新樹立起他們做事的積極性和勇氣要容易得多。

和孩子一起進行戶外運動和親子遊戲。3歲左右的孩子需要用手腳和感官去體驗周圍的世界,我們帶他們去戶外,捉蝴蝶、看螞蟻搬家、踏青,進行親子遊戲,對孩子來說才是最好的教育。比如,我們教孩子一個“花”字,不如帶他去觀察各種花的結構和形狀,讓孩子摸一摸、聞一聞,這樣的學習更直觀,也更有情趣;孩子認識的不隻是一個“花”字,更增添了對自然的向往和熱愛。這就是一種學習的技能。

特別提醒:

我們不提倡給3歲左右的孩子灌輸知識,但是,我們也不反對讓孩子順其自然地識字。我們可以給孩子講睡前故事,進行親子閱讀。當然,坐公交、逛商場、散步、看電視的時候都可以進行自然式的識字教育。

孩子笨手笨腳的時候要忍住不幫忙

孩子考第一並不是很重要的,但是學會獨立對他而言確是非常重要的。父母不可能一直陪在孩子的身邊,他們必須學會獨立地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獨立完成事情。

——劉豔霞《決定孩子一生的50種性格》

依依還有1個月就3歲了,可她的動手能力卻比較差,每天早上起床想要自己穿衣服,可每次都是媽媽嫌她動作慢替她把衣服穿好。吃早餐的時候,依依自己去倒牛奶,沒想到把牛奶打翻了,媽媽抱怨了幾句,自己把打翻的牛奶收拾好。早上出門上幼兒園,看著女兒笨手笨腳地係鞋帶,媽媽也總是因為急著送她上幼兒園而幫她係好。到了幼兒園,因為依依很多事情都不會自己做,中午午休後還要老師幫她穿鞋子,為此,幼兒園的小朋友經常笑話依依。

翔翔兩歲半了,他很喜歡自己吃飯,媽媽怕他把衣服弄髒,總是端過他的碗喂他吃飯。翔翔開始很不願意,後來就慢慢習慣了,就不肯自己吃飯了,每天媽媽追著喂他吃。翔翔還特別喜歡自己動手,他總是喜歡把自己的玩具從一個屋搬到另一個屋。媽媽見到翔翔搬東西很費力,索性幫他把玩具都拿到他要搬到的地方,翔翔卻不樂意了。

常有一些媽媽又好氣又好笑地抱怨:“我家孩子今天又笨手笨腳地幫倒忙了!拖地的時候碰倒了花瓶;洗碗的時候,打碎了盤子;洗自己的襪子,弄得地上到處是水……每天都要幫孩子收拾殘局。”

我們經常會發現孩子像依依一樣,做事情笨手笨腳,不是把果汁弄灑了,就是把台燈弄倒了,要不就是做事情太慢,父母等得著急,有時甚至因為做事不利落而弄傷了自己。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很多父母大都是上去幫忙,不是幫孩子收拾殘局,就是包辦代替,幫孩子做應該孩子自己做的事情。

父母很納悶,怎麽別人家的孩子手腳就那麽利落,而自己家的孩子做事就笨手笨腳呢!

◎了解孩子為什麽會笨手笨腳

從孩子的天性看,一兩歲的孩子吃東西時,會把食物撒得到處都是;兩三歲的孩子滿屋亂跑,不是被絆倒,就是撞到屋裏的家具;三四歲時,玩球還容易傷到眼睛,練習輪滑經常被摔得青一塊、紫一塊……

兩三歲的孩子開始有了自我意識,“我自己”是他們經常說的話,凡事要求自己來,因為他們想嚐試,想用行動來表達自己已經成為一個獨立的人。他們勇於嚐試,願意參與,渴望幫助他人並得到肯定。嚐試的時候正是他們學習新事物、熟悉周圍環境、掌握新技能的開始。

孩子的這些表現是因為他們新陳代謝比較快,有足夠的精力去跑去跳、去闖去撞。但是孩子思維發育還不成熟,生活經驗和實際能力不足,他們不能預見一些危險;再加上孩子的肌肉不夠發達,又缺乏足夠的動作練習,所以有時動作會顯得笨手笨腳,在我們眼裏,孩子經常都會“闖禍”。

另外,由於大多數家庭就一個孩子,家家都當寶貝,我們對孩子走路、做事總是不放心,事事總要包辦代替。看孩子吃飯弄得到處是飯粒,穿衣服太慢,係鞋帶慢……立刻接過手來,不顧孩子想自己做的意願。我們這樣做的結果,隻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笨手笨腳,從而慢慢失去了自理的能力。

◎孩子笨手笨腳的時候要忍住不幫忙

現在,家庭教育領域提倡一種理念:孩子需要“懶”媽媽。

“懶”媽媽要做到嘴懶。我們看到孩子笨手笨腳地洗襪子,弄得到處是水,衣服也弄濕了,我們要管住自己的嘴,不要嘮叨孩子:“怎麽弄得到處是水?”“你這孩子怎麽這麽笨?”“看你都弄成什麽樣子了?”諸如此類的話,“懶”媽媽是不會說的。“懶”媽媽告訴孩子一些方法,怎麽洗才能洗得又幹淨又不會弄得到處都是水。“懶”媽媽還經常提醒、鼓勵孩子:“孩子,你自己做!媽媽相信你!你能行!動動腦筋,自己想辦法!”

“懶”媽媽要做到手懶。比如,孩子笨手笨腳地收拾玩具,“懶”媽媽會管住自己的手,不會上去幫忙;孩子起床以後穿衣服慢吞吞的,“懶”媽媽不會去幫忙給他們係扣子;孩子吃飯弄得桌子上都是飯粒,“懶”媽媽也不會端過碗去喂;孩子上樓梯走得太慢,“懶”媽媽不會抱他們上樓;孩子不小心摔倒了,“懶”媽媽不會著急地抱他們起來……

“懶”媽媽嘴懶、手懶,但眼睛和心一點兒都不懶,我們要管住自己的嘴和手,不插手、不嘮叨,給孩子更大的自由空間,讓他們去探索,去嚐試。

特別提醒:

孩子笨手笨腳地做事,我們就要給孩子提供自己做事的機會,讓孩子在不斷的嚐試中培養自信心,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我們不要幫助和幹擾孩子,可以在一旁觀察。在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可以提醒、鼓勵一下,適當的時候幫助一下,盡量讓孩子自己去做事,自己去成長。

過度保護會傷害孩子的自尊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快樂的天使,是幸福的寶貝,所以總是嗬護備至,然而孩子卻一臉不高興,究其根源就是對孩子的過度保護削弱了孩子的勇氣,剝奪了他們生活的樂趣。所以還是鬆開那雙緊抓孩子的手,給孩子自由成長、自主發展的空間吧!

——李少聰《讓孩子贏在“起跑線”》

磊磊馬上就3歲了,最近他總喜歡自己做事。一天,磊磊想要拿玩具架最上層的機器貓,他搬來一把椅子,爬了上去,他剛扶著椅子靠背站起來,媽媽就看見了,嘴裏喊:“你要幹什麽!危險,別上去!”趕緊把他抱下來。

“媽媽,我要自己拿機器貓!”磊磊大聲抗議。

“寶貝,機器貓那麽高,摔著你怎麽辦?媽媽幫你拿。”媽媽幫磊磊把機器貓拿了下來。磊磊很不高興,撅著嘴走了。

秀秀是一個3歲的可愛的小女孩兒。媽媽帶她去小區的草地上玩,秀秀抓著草玩,忽然她看見遠處有一朵黃色的野花,她真想去把它摘下來。當她爬起來,小屁股剛離開草地,媽媽就看出她的心思,伸手把她拉住,讓她重新坐下:“別過去了,那個地方危險。”

過了一會兒,趁媽媽和阿姨聊天的時候,秀秀又偷偷地爬起來,輕手輕腳地走過去。她的手剛要碰到那朵可愛的小黃花,沒想到,自己被攔腰抱住了。媽媽說:“秀秀,別動,危險!那上麵有刺,把你紮傷了怎麽辦!”秀秀急得大哭起來,阿姨過來幫秀秀摘了一朵,遞到秀秀手裏,對媽媽說:“孩子喜歡,就讓她玩吧。”沒想到秀秀接過來一下子把花扯了個粉碎,邊跺腳邊大哭起來。

3歲左右的孩子總想自己做事,球滾到桌子下麵去了,他們要自己拿出來;高處的東西要自己動手拿……爸爸媽媽怕他們受到傷害幫他們做了事,往往惹得孩子很不高興,或者大哭大鬧。我們總是很納悶,孩子怎麽這麽任性?

◎了解孩子為什麽會如此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