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從被動接受到自主思考的加速期 (2)
3歲的孩子總不叫我們省心,我們心底都有個疑問:孩子為什麽這麽愛拆東西呢?
◎了解孩子為什麽愛拆東西
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孩子總喜歡拆開看看,孩子在拆的時候,不會想“我這是在破壞”,這是孩子學習、探索的一種表現,他們想看看“車子為什麽會動”“剃須刀怎麽就能刮胡子”“手機裏是什麽樣的”……他們很專注地沉浸在自己喜歡的事物裏,並努力想通過自己的雙手去探個究竟。
孩子愛拆東西,有些時候是好心辦了壞事。他們的出發點是好的,但由於自身的能力有限或經驗不足,結果卻往往事與願違。比如上麵例子中的拉拉,他覺得自己能把家裏的鬧鍾和爸爸的剃須刀修好,才動手拆卸,結果卻隻會拆不會裝。
還有一些孩子拆卸東西,並沒有意識到自己這種行為帶來的後果,他們隻是對活動的過程感興趣。比如孩子可能會把剛買的芭比娃娃的裙子扯下來,要自己幫她換衣服,還會把芭比娃娃的胳膊扭下來,要幫她把衣服換上去。
◎如何嗬護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理解和支持孩子的想法。我們要明白,孩子拆壞的東西遠遠沒有孩子的探索欲重要。孩子愛拆東西不是破壞欲強或者是和我們作對,而是出於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對於一些結構精巧、會說會動的玩具,孩子更為好奇,他們想拆開來看看裏麵到底是什麽東西,結果拆散後卻裝不好了。對於孩子這樣的行為我們不應該斥罵和懲罰,否則就會扼殺孩子難得的探索欲。我們要支持孩子的做法,如果孩子沒有把特別貴重的電腦、數碼相機拆壞,我們就沒必要限製孩子。
鼓勵孩子的行為,為孩子提供必要的條件。孩子喜歡拆東西,我們就給孩子買一些易拆卸的玩具,讓孩子在拆玩具中增長知識。當然,如果我們感興趣,同孩子一起拆卸的話,就會極大地激發孩子的探索。
當然,為了孩子的安全,我們還要給予孩子必要的指導,讓他們遠離電燈、插座、電飯煲、電磁爐等帶電的東西。我們要告訴孩子,會拆也要會裝,鼓勵孩子把拆卸的東西恢複原樣。如果孩子小還不能這樣做,我們就要和孩子一起把拆卸的東西恢複原形。
拆壞的東西遠沒有孩子的探索欲重要,就好像孩子永遠比任何物質都重要一樣。孩子拆的過程就是思考、探索的過程。所以,我們一定不要阻止孩子探索的。
特別提醒:
當3歲左右的孩子開始喜歡拆卸東西的時候,我們要理解並支持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如果我們擔心孩子拆東西上癮,把家裏的貴重物品都拆了,我們就把貴重東西都收起來,或者給他們零錢,或者帶他們親自去買,讓他們知道要拆的東西不便宜,就會買一些便宜的玩具或小玩意兒拆卸了。
切勿錯過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
兒童早期多語言的熏陶特別有利於建立和增強其日後學習其他語言的能力。語言學習的“敏感期”是從出生到6歲,而等到孩子上小學或初中後再開始學習語言,已經浪費了最寶貴的學習時間,而使得第二語言的學習成為學生的更大挑戰。
——美國蒙台梭利協會會長白瑪琳博士
4歲半的龍龍內向、乖巧,很聽話,就是不愛說話。每次當他有什麽要求的時候,總是對媽媽打手勢,嘴裏有時候會有“啊”“哦”的發聲,大多數情況是招手、點頭、搖頭、跺腳、擺手、晃動身子等動作。媽媽感覺與他交流很費勁,總是像擠牙膏一樣,問一句,他答一句,甚至,有時問他,他也會打手勢。對於龍龍這樣的表現,爸爸媽媽很是擔心。
5歲的清清上幼兒園中班。在幼兒園裏她一般都很安靜,很少與人說話交流。老師問她問題,看得出來她很著急,就是表達不出來。即使有些時候結結巴巴地回答出來,臉早就漲得通紅了。
當孩子含糊不清地喊出第一聲“媽媽”“爸爸”的時候,我們是多麽欣喜,恨不得天天守在孩子身邊,哄孩子笑,逗孩子說話。等到孩子長到兩三歲,已經能夠說上完整的句子,我們卻懶得和孩子講話了,不願再拿出時間和孩子交流。上麵的兩個例子都是孩子語言表達上有問題,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狀況,是因為父母錯過了孩子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
◎了解什麽是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
有些做父母的自以為很懂孩子,隻要孩子一哭鬧,手一指,剛剛有所表現,還不能語言流暢地表達,我們就幫他把事情做了。這時候,我們忽略了讓他說,讓他表達出來再滿足他的要求。
其實,兩三歲是孩子語言發展的關鍵期。這個時期,孩子不僅詞匯量迅速增加,而且還能掌握很多種複雜的句式,他們對語言的理解也更深刻,能夠針對不同的語境進行交流。心理學研究表明,幼兒學習語言的過程正是他們心理迅速發展的過程,學習語言和思維發展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的。兒童心理學指出,從1歲半到3歲末的這個時期,是幼兒語言活動積極發展的階段。隨著孩子理解語言能力的發展,語言表達能力也很快地發展起來,語言結構也更加複雜化,表達能力的發展又為孩子的理解能力提供了重要條件。在此相互作用下,使得孩子的語言發展呈現躍進的狀態。
如果在這個階段注意培養孩子的語言交流能力,引導他們多說話,多表達自己內心的看法,他們的語言能力將得到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但如果我們錯過了孩子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就會出現上麵例子中兩個孩子所表現出的狀況。
因此,我們要抓住孩子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積極發展孩子的語言能力;不要錯過孩子語言發展的關鍵年齡,使孩子形成在眾人麵前羞於表達、不善言談的性格特點。
◎給孩子發展語言能力的機會
當孩子不愛說話的時候,我們要經常和孩子一起談話,比如教孩子背古詩、唱歌謠,給孩子講故事,然後讓孩子複述等。
我們也可以陪孩子一起玩語言遊戲,像“請你像我這樣說”或“說反話”的遊戲,引導孩子多說話。
給孩子適當的讚美和鼓勵。我們要適當讚美孩子說話聲音好聽,告訴孩子:“媽媽很喜歡聽你說話,你說話真好聽,聲音又脆又甜。以後要多多說話給媽媽聽喲。”
當孩子問我們問題的時候,不要隻是簡單地告訴他們答案,要積極巧妙地回答,引導他們多說話、多思考。
◎積極發展孩子的語言能力
讓孩子多閱讀,在兒童已有的詞匯和經驗的基礎上,擴大和豐富孩子的語言。因為孩子處於語言發展關鍵期的時候,他們對說話很感興趣,經常模仿大人說話。大人說一句,他們就說一句;有時大人說的話比較長,他們就模仿著說最後幾個字;他們聽到什麽嘴裏就說什麽;有時還自言自語、語無倫次、毫無章法、漫無邊際地說,這是孩子自覺練習說話的表現。在這個時候,我們不要埋怨孩子話多、囉唆,更不能不耐煩地製止、大聲訓斥,這樣隻會壓製孩子說話的,是違背孩子心理需求、妨礙孩子語言發展的不良做法。我們要幫助孩子把語言條理化,不斷鍛煉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比如,我們要有意識地讓孩子描述見到的事實,並語氣和藹地糾正孩子的用詞錯誤和多餘重複的話。如果孩子講得清楚明白,我們就要及時表揚鼓勵。這樣,孩子就能逐步養成正確的語言表達習慣。
另外,不要嘲笑孩子語言中的語法和邏輯錯誤,更不能重複強化,這樣會使孩子錯誤的語言固化下來,難以改正。我們要進行正確的示範。因為3歲左右的孩子重要的語言特點就是模仿,他們辨別、理解語言的能力差,如果孩子周圍的人在語言上有錯誤,就會像鏡子一樣在孩子身上反映出來。為了孩子的語言美,我們要鼓勵孩子講普通話、文明話,盡量不要讓孩子和說話粗魯、口齒不清、結巴的人接觸,最好讓孩子多聽廣播,向新聞聯播的主持人學習語言。
特別提醒:
孩子說的過程就是思考的過程,所以說,良好的語言能力是孩子智力發展的重要部分。我們一定不能錯過孩子學習語言的關鍵期。在這個階段讓孩子學習一門外語是很有必要的,對於任何語言來說,這個年齡的孩子學習都不算早。
教孩子用眼睛捕捉事物,培養觀察力
我既沒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沒有過人的機智,隻是在觀察那些稍縱即逝的事物並對其進行精細觀察的能力上,我可在眾人之上。
——達爾文
在小區的花園裏,睿睿發現花壇裏有一隻蝸牛,他興奮地招呼一起玩的小夥伴來看,妞妞不認識,便好奇地問:“這是什麽呀?”睿睿自豪地說:“我媽媽說,這叫蝸牛。”另外兩個小夥伴也不示弱,說:“我也知道。”幾個小夥伴就蹲在花壇裏看著蝸牛一點點地移動,妞妞不小心碰了一下,蝸牛整個身子就縮進殼裏麵。
看孩子們都蹲在花壇裏,妞妞媽媽喊他們:“花壇裏多髒啊,趕緊出來!”妞妞說:“我們在看蝸牛。”“蝸牛有什麽好看的?趕緊出來,多不衛生啊。”妞妞媽媽把妞妞拉了出來。
這些天3歲多的梅梅等媽媽一做飯就跑到廚房,跟在媽媽屁股後麵,看媽媽淘米、洗菜、炒菜……梅梅家的廚房不大,媽媽覺得有梅梅在很麻煩,總想讓她出去玩兒,可梅梅就是不出去。
媽媽們好像都見過這樣的情境:孩子蹲在地上看螞蟻找食物,一看就是半個小時以上;在草地上看到一隻小蟲,也會觀察老半天……有時,我們會覺得孩子的舉動幼稚、可笑,其實,我們不明白,孩子是在用眼睛感知未知的世界。他們具有超強的觀察力。
◎了解觀察力對孩子有多重要
孩子從出生起,就會借助聽覺、視覺、味覺、觸覺等來感知外部的世界,了解周圍的環境。3歲前孩子靠潛意識來感知周圍的事物,3~6歲,孩子就能通過感官來辨別身邊的事物。觀察力是孩子感知覺發展的最高形式。它是在視覺能力、聽覺能力、觸覺和嗅覺能力、方位和距離知覺能力、圖形辨別能力、時間認識能力等多種能力的基礎上逐漸發展起來的。一般來說,3歲左右是孩子初級觀察能力開始形成的關鍵期。
從字麵上講,“聰明”的含義就是耳聰目明,所以,一個人智力好,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具有以感知為基礎的超常的觀察力。達爾文說:“我既沒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沒有過人的機智,隻是在觀察那些稍縱即逝的事物並對其進行精細觀察的能力上,我可在眾人之上。”
觀察力是人類智力結構的重要基礎,是思維的起點,是形成智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孩子學習成敗的關鍵。
◎孩子觀察力的特點
孩子的觀察力缺乏穩定性。孩子一般不會有目的地自覺觀察,他們常常會被某些突然發現的事物吸引,受個人興趣或當時的情緒影響,並且會在觀察的過程中忘記觀察任務,或頻繁地更換觀察對象,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三心二意”。
孩子觀察的持續時間短。實驗表明,3歲左右的孩子持續觀察圖片的時間大約隻有5~6分鍾,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時間會有所延長。如果是他們不感興趣的事物,觀察時間會更短。
孩子觀察缺乏係統性。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3歲左右的孩子在觀察圖形時,他的眼球運動的軌跡是雜亂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眼球運動軌跡越來越符合圖形的輪廓。這就說明,3歲左右的孩子在觀察事物時還缺乏係統性。
◎采用一些方法教孩子用眼睛捕捉事物,培養其觀察力
孩子的觀察力是智慧的門戶,科學研究的結果告訴我們,大腦所獲得的信息,有80%~90%是通過眼睛和耳朵吸收的。所以,我們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應該培養他們的觀察力,教給他們用眼睛捕捉周邊的事物。我們可以采用下麵的方法:
教給孩子按順序觀察。在前麵提到孩子的觀察缺乏係統性,我們就要有意識地訓練孩子,教給他們按順序進行觀察。比如,我們讓孩子觀察一棵樹,可以按照從上到下,或者從下到上的順序,然後再按照由遠到近的順序觀察。這樣,孩子的觀察才不會雜亂無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