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身在空門仍戀凡塵煙火

西江月 陳妙常

鬆院青燈閃閃,芸窗鍾鼓沉沉,黃昏獨自展孤衾,欲睡先愁不穩。

一念靜中思動,遍身欲火難禁,強將津唾咽凡心,怎奈凡心轉盛。

“小女子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師傅削去了頭發。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在陳凱歌的《霸王別姬》裏,程蝶衣一遍一遍含著血淚唱這首《思凡》,因總唱不對台詞,而吃盡苦頭,那情景,讓看客心痛不已。這裏《思凡》的主角,說的就是尼姑陳妙常。著名昆曲《玉簪記》裏演的道姑陳妙常和潘必正的愛情故事,也是因陳妙常空門偷情,被文人墨客,渲染改編而成的。因為離奇,才會有人舍得揮毫潑墨,迫不及待地想要搶先表達。一時間,汴京紙貴,戲裏戲外,辨認不出真假。都說人生如戲,看多了別人的故事,有時會不由自主地,丟棄自己的舞台。

空門裏沒有愛情,他們的七情六欲,被清規戒律掛上了一把銅鎖,封印在青燈黃卷中。這世間沒有一把鑰匙可以開啟,又是任何鑰匙都可以打開,你有權選擇立地成佛,也有權選擇萬劫不複。佛家信因果輪回,信回頭是岸,卻不知,這些修煉的人,都是世間尋常男女。隻因一段梵音或一卷經文的感化,才有了佛緣,他們又如何可以在短時間裏,視萬物為空,輕易地躲過情劫。

唐宋時期盛行佛教,廟宇庵堂遍及全國各地,名山大川。參禪悟道,出家為僧為尼似乎是大勢所趨,他們愛上了廟堂的清靜,愛上了蓮台的慈悲。古木檀香勝過凡塵煙火,梵音經貝代替車水馬龍,寬袖袈裟好過錦衣華服。陳妙常是南宋高宗紹興年間,臨石鎮郊女貞庵中的尼姑。之前的唐朝,雖有像魚玄機等不少這樣的才女出家,也留下過許多風流韻事。陳妙常出家的初衷,並不是追逐潮流,她本出身官宦,隻因自幼體弱多病,命犯孤魔,父母才將她舍入空門,削發為尼。然而她蕙質蘭心,不僅悟性高,而且詩文音律皆妙,出落得更是秀麗多姿,美豔照人。這樣一位絕代佳人,整日靜坐在庵堂誦經禮佛,白白辜負了錦繡華年。

如果說冰雪聰明、天香國色也算一種錯,那她的錯,是完美。她就是佛前的一朵青蓮,在璀璨的佛光下,更加的清麗絕俗、嫵媚動人。這樣的女子,不落凡塵的女子,對任何男子來說,都是一種誘惑。哪怕身居廟宇庵堂,常伴古佛青燈,也讓人意亂情迷。那時候,庵廟裏設了許多潔淨雅室,以供遠道而來的香客住宿祈福,寺廟裏可留宿女客,庵堂內也可供男客過夜。正因為如此,陳妙常的美貌與才情,才讓有緣的男子傾慕。她正值花樣年華,麵對紅塵男子,縱是木魚為伴,經卷作陪,芳心亦會難以自持。

陳妙常第一邂逅的男子叫張孝祥,進士出身,當年奉派出任臨江縣令,途中夜宿鎮外山麓的女貞庵中。就是那個月白風清的夜晚,張孝祥漫步在庵廟的庭院,忽聞琴聲錚錚琮琮,隻見月下一妙齡女尼焚香撫琴,綽約風姿,似蓮台仙子。一時按捺不住,便吟下了“瑤琴橫幾上,妙手拂心弦”、“有心歸洛浦,無計到巫山”這樣的撩人豔句。而陳妙常卻不為他的詞句所動,反而把持自己,回了他“莫胡言”、“小神仙”的清涼之句。張孝祥自覺無趣,悄身離去,次日離開庵廟,赴任去了。後每日為公務纏身,卻始終不忘女貞庵中,那月下撫琴的妙齡女尼。常常因此心神蕩漾,相思平添。

張孝祥的昔日同窗好友潘法成遊學來到臨江縣,故人重逢,共話西窗。談及女貞庵的才貌雙全的女尼,張孝祥感歎自己,人在官場,身不由己的苦楚。而這邊的潘法成已聽得心旌搖曳,後借故住進了女貞庵中。他總認為,一位才華出眾絕色佳人,甘願舍棄凡塵的一切誘惑,毅然住進庵廟,清心苦修,必定有著不同尋常的心路曆程。因住進女貞庵中的別院廂房,與陳妙常便有了幾次邂逅的機會,郎才女貌,就算在清淨的庵堂,也是一道至美無言的風景。

一個春心難耐的豆蔻女子,這一次,遇見了夢裏的檀郎,自是情思無限,歡喜難言。二人談詩論文,對弈品茗,參禪說法,宛然如前世愛眷。直至陳妙常芳心湧動,寫下了這一闋《西江月》:“鬆院青燈閃閃,芸窗鍾鼓沉沉,黃昏獨自展孤衾,欲睡先愁不穩。一念靜中思動,遍身欲火難禁,強將津唾咽凡心,怎奈凡心轉盛。”所有的清規戒律,就被這一張薄紙劃破,情思似決堤之水,滔滔不止。鬆風夜靜、青燈明滅的深宵,她空幃孤衾,輾轉反側,早已拋開了所有的矜持和靦腆。隻待潘法成讀了這闋豔詞,也立即展紙濡毫,寫下“未知何日到仙家,曾許彩鸞同跨”的句子。

後來有紅學家考證,說《紅樓夢》中的妙玉是以陳妙常為藍本。其實那些空門中的尼姑動了凡心,大概都是此般情態。妙玉靜坐禪床,卻神不守舍,一時如萬馬奔策,連禪床都搖晃起來。一直以為妙玉的定力非凡,可也難免走火入魔,那魔是心魔、是情魔。像她這等如花女子,一時的意亂情迷,算不上是過錯。縱是佛祖,也會有難了的情緣,也無法做到一念不生,萬緣俱寂。這世間之人,各有各的緣法,各有各的宿命,強求不得,改變不了。

此後,女貞觀成了巫山廟,禪房成了榻,如此春風幾度後,陳妙常已是珠胎暗結。那時的庵廟雖常有**之事發生,但大多為露水情緣,難以長久。而陳妙常自覺凡心深動,她與潘郎真心相愛,不願分散。潘法成為此求助於好友張孝祥,張孝祥也是通情達理之人,出了主意,讓他們到縣衙捏詞說本是自幼指腹為婚,後因戰亂離散,今幸得重逢,訴請完婚。張孝祥就是縣令,所以當他接過狀紙,問明原委,立即執筆判他們有情人成眷屬。

她離開女貞觀,穿上了翠袖羅裳,收拾起紙帳梅花,準備著紅帷繡幔。此後,巫山,歡眠自在,春花秋月,任爾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