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明白自身的問題

同樣是當眾講話緊張恐懼,反映在個人身上的感覺雖然相同,但發生在每個個體身上的深層內在原因則是各有差異的。應該說,製約當眾講話水平正常發揮的心理因素有許多,最常見的有六種。原因之一:性格問題有的人從小性格就比較內向,就怕在眾人麵前講話,遇到機會能推就推,能躲就躲,從小到大很少在眾人麵前講話。當不得不在眾人麵前講幾句時,緊張恐懼得不得了,渾身都不自在。這種情況是由性格的原因導致的。原因之二:追求完美有的人性格外向,從小到大各方麵表現得都比較優秀,自認為自己是在某一層次上的,有著極強的自尊心,尤其在公眾場合特愛惜自己的麵子。當眾講話時,最怕說不好,讓別人小瞧了自己,總想把一個完美的自我展現在大眾麵前,而每一次又總有一些遺憾。理想與現實的衝突,不可避免地就會出現緊張。原因之三:不良心結有的人因為在一次比較重要的場合,講話時腦子突然斷電;或講錯了話;或因種種原因沒講好,自認為丟了麵子,是一次重大的失敗,從此“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當眾講話誰都會有出錯或表達不理想的時候,本來是正常的事情,有的人卻把它嚴重化了,深深埋在心裏,造成了一個很大的心結,以致每當遇到類似的場合,就有種過敏反應。

原因之四:缺乏自信

有的人在一些場合,自己有準備,也想發言,當聽到別人的發言後,自感別人比自己強,便沒有自信了。還有的在當眾講話之前,不是想如何去說、怎樣更好地去表達,而是瞻前顧後,盡想一些諸如“我說出來別人怎麽看我?”“我能說好嗎?”“萬一說錯了怎麽辦r”的消極想法。於是長期以來養成了一種弱勢心理,幹任何事情總愛與別人比,並且感覺別人都比自己好,對自己沒有自信,常常缺少臨門一腳的勇氣。

原因之五:有所貪求

有些人的緊張和恐懼分人群和場合。譬如,在一般場合,或自己的部下麵前他能侃侃而談,沒有半點緊張的感覺;可一遇到正規場合,或在領導和專家麵前,就表現得語無倫次,緊張不自在。我們稱之為“恐高症”。還有的在陌生人麵前講話不緊張,而在熟人麵前特緊張;有的是與之正相反,怕陌生人,熟人麵前能放鬆。其深層次的原因是對某一部分人群或某些場合太看重或有所貪求。

原因之六:場合恐懼

由於我們從小所受的教育是一種“填鴨式”的教育。學語文,老師隻教我們識字、寫作文,很少訓練我們如何當眾講話。我們習慣於私下聊天,卻不習慣當眾講話。有時機會來了,我們還找千萬個理由推辭掉。從心理學上講,當眾講話是一種習得行為。如果平時沒有一定的練習積累,偶然當眾說幾句時,看到那麽多人的目光一下子都集中在你一個人身上,怯場就是本能的事情了。

要想準確了解自身的問題,關鍵要學會透過現象了解製約自己有效表達的深層次原因。

例如:有位大釗訓練班的學員,他是一位律師,報名參加訓練班時,說自己在眾人麵前說話不緊張,也不存在思路不清晰的問題;站著思考,組織語言的能力也有,來參加訓練班就想提升自己平時在一些公共場合講話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第一次課上,根據他的表現,結合他的背景,我對其作了分析:發現他的問題並不是不知道或不了解講話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方法和技巧,欠缺這方麵的能力,而是他較強的求完美心理,嚴重製約了他當眾講話水平的正常發揮。

有一位工程師,在大釗訓練班的第一次課上說,自己當眾講話雖不是很緊張,卻屬於那種站起來講話思路不清晰,邏輯性差的人,欠缺的是講話的思路和方法。我通過對其進一步了解,結合她在班上的表現,發現她屬於性格內向的一類。從她的講述中得知,小時候她跟著外祖母在農村長大,上初中後才進城來到父母身邊。她的這一經曆,一方麵帶給她的是要強的性格,另一方麵也留下了一種若隱若現的自卑陰影。要強的性格讓她當眾講話自感不緊張,可若隱若現的自卑陰影又讓她站在眾人麵前不能正常地組織自己的語言。

由此可見,一些人的當眾講話,表麵上反映出來的是思路不清晰、邏輯性不強,但深層次的原因則是自卑心理在作怪。

王先生是某家大型企業的處長,他說:

我的性格不內向,應該說是外向的。在私下裏聊天可以夠得上神侃級的,就是一遇正規場合,讓你一五一十地就某個問題說幾句,就歇菜了。我在單位上很少召集會議,怕的就是當眾講話,有時能讓別人替的,就讓別人替,可也替走了好多次晉升的機會。關鍵就是自己不會表現自己,將機會拱手讓給了別人,屬於標準的當眾講話害怕綜合症。記得當初我到訓練班上報名,推了三次門都沒敢進,在門外轉了三圈,最後還是被老師發現叫了進去。

記得我第一次在班上發言後,即緊張又興奮。下課後,從北京西直門地鐵站坐地鐵,由於一路上緊張的神情還沒完全恢複,等我上了地鐵站,一看不對勁:本來我要去蘋果園的,結果從東直門出站口鑽出來了……

為什麽王先生害怕當眾講話會緊張到如此程度呢?

王先生說,他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後,在單位上第一次當著眾多的領導發言,說著說著腦袋突然斷電,搜腸刮肚總算是勉勉強強把話說完。按他的話說,當時恨不得台上有個坑,就地鑽進去。從此,他就開始了漫長的躲避當眾講話的心路曆程。應該說,造成王先生當眾講話如此緊張的諸多因素中,當年的那次挫折,王先生沒有及時地進行心理疏導,結果造成了一個不良的心結。致使後來每遇到類似的場合就有一種本能的不良反應。這種“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人真的不少,屬於特殊或意外的經曆造成的不良心結。

有的朋友,從小在學校裏就擔任班幹部,參加工作後,又經常有當眾講話的機會,加上性格也比較開朗,在當眾講話方麵有時出現一些口誤或閃失也不往心裏去。可以說,這些人不存在當眾講話過度緊張的問題。

然而,這些人中有的一說就收不住,車軲轆話來回轉,唯恐他人聽不明白,讓聽眾感到冗長難熬;有的在話題的選擇上和要表達的意思上,貪多求全,方方麵麵都想說,不會選擇話題和選擇角度重點突出地去說,讓聽眾聽起來感覺頭腦發脹、消化不良;更有甚者,講話東一榔頭西一棒,半天說不到點子上,讓聽眾懵懵懂懂,不知所雲……,諸如此類的講話均屬於缺思路少方法的一類。

參加完當眾講話的訓練班後,有位學員深有感觸地說:

寫文章將就謀篇布局,當眾講話更少不了整體構思;寫文章需要遣詞造詞,當眾講話同樣需要詞準意達;寫文章之前需要列提綱,當眾講話之前更需要清理思路。然而,由於我們的應試教育缺少這方麵的訓練,訓練之前我講起話來根本就沒有這方麵的意識,往往是想到哪兒就說到哪兒。講起話來思路欠清晰,表達欠方法。真是不練不知道,一練才明白。當眾講話要想講好,缺少不了的是思路和方法。

缺思路、少方法的問題,不怨我們應試教育下的朋友。因為我們在學校裏學的“語文”,從字麵上解釋,“語”是說;“文”是寫。從語文的內容上去理解,也應該包括書麵表達和口頭表達。然在應試教育下,老師在怎樣寫作文方麵,給我們總結出了一套一套的寫作方法和模式;而在怎樣當眾講話方麵,卻很少訓練我們,更沒有總結出一些思路和技巧讓我們去應用,造成了我們語文學習上的“瘸腿”現象。

經常聽到企業的老總這樣說:

我們在領導崗位上的人,經常有當眾講話的場合,在當眾講話方麵,不存在心理問題,也不缺思路和方法;就是感覺自己的講話不吸引下屬,有些時候想說服在場的下屬,總感到力不從心,無方說服。特羨慕那些在講話中能緊緊地吸引住聽眾的注意力,並能不時地引起聽眾的朗朗笑聲,讓聽眾為之心動的演講者。

可以說,誰都希望自己的講話有更大的吸引力和說月服力。事實告訴我們,當眾講話有吸引力和說服力,不是僅憑一腔願望就能實現的。同樣的缺少吸引力和說服力,其內在因素是多種多樣的,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比如,有的是沒有一開口就吸引他人或引其他人注意的意識,缺乏一環扣一環,層層剝筍的講話結構;有的是欠缺清晰的思路和內在的邏輯,話語中缺少成語、諺語、俚語等愉悅人心的話。還有的則是欠缺語音語調、抑揚頓挫等純講話發音方麵的技巧和方法。

常言道:“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想提高當眾講話水平的朋友,最好找專業人士給以指導,以免自己走許多的彎路,因為你自己感覺出的問題,不一定是真正的問題所在。自己感覺到的問題是果,果的背後還有因。如同治療疾病,查處了病因,有針對性的治療才有效。提高當眾講話水平,首先對自己存在的實際問題要作一番具體分析,找出影響自己當眾講話水平正常發揮的內在原因,然後有針對性地加強某方麵技巧和方法的係統訓練,當眾講話水平才會有明顯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