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菩提道場 (3)

是九華山的風水寶地,讓曆代高僧將人生過盡,是佛法的浩瀚精深,讓他們將禪理悟透,得道於九華,才有了如此不腐的真身,得以封存在塔殿。他將佛界的真理與精髓都濃縮至肉身,用慈悲滋養九華山水的顏色,用禪定淨化來往過客的靈魂。

走出殿宇,與來者相逢,而後擦肩,這行色匆匆的路人,誰會記得與誰有過這樣一段佛前的邂逅?縱算多年以後,再度重逢於此地,依舊不會知曉彼此的存在。也許不曾相識要比相識又相忘更溫暖,你曾經這麽的企盼相識,有一天同樣會期待相忘。佛家視這為輪回,倘若你悟懂了這份緣法,或許會用另一種方式來看待人生的離合聚散。

帶著半醒半夢的禪意離開,那風中飄搖的經幡,已分不清誰是過客,誰又是歸人。此刻的搖曳,是在揮別,還是在召喚?

地藏法會

有佛經記載,每年農曆七月三十日為地藏菩薩聖誕日,傳說也為金地藏成道日,這日,九華山在肉身殿舉行隆重的盛典。許多的香客會從天南地北匆匆趕赴而來,沉重的行囊裏裝載著虔誠與祈願,背負著香火與經卷,隻為朝聖這場莊嚴的地藏法會。

這一日的九華山,展現在眼前的是一種盛況空前的繁華景象。人如潮湧,他們丟棄世外的煙塵,在九華的雲間漫步,於萬佛的腳下,祈求超度亡靈,消除災障。平整的路徑上,並不會因為來的人多了、日子過得久了,而滄桑老去,淡盡顏色。

多少的過客行走在九華街,感受著這被稱為“蓮花佛國”的聖境,在恍惚的時間裏,誤以為自己就是雲遊歸來的僧者,沉浸在其間,無法再離開。從此這香霧縈繞的光陰,是掛在佛前的風景,連同萬千的過客,也成了風景中不可缺失的美麗。

那建在懸崖上的殿堂,就是聞名九華山的“百歲宮”,細碎的陽光抖落在匾額那赤金的大字上,卻不能驚醒殿內沉睡的靈魂。在這個沒有塵土的淨地,惆悵會得以釋然,罪惡能轉變為善良。也許你曾叱吒風雲,也曾倔傲不羈,如今你來到這裏,無論是以何種身份,在佛祖清澈如水的慧眼中,眾生皆平等。

是的,所有來九華山趕赴這場盛會的人,都被稱為香客。他們甘願丟下平日的驕傲與尊榮,在佛前接受香火的浸洗,等候梵音的淨化。這許多的人,各有各的緣法,他們這般跋山涉水、不遠千裏的行來,是因為看不清世間苦樂模糊的生活,還是厭倦了紅塵濃鬱的煙火,隻想在蓮花盛開的地方,用靈魂作注,換取平和淡定的心境。

生命有限,或許至今都沒有人真正明白,佛祖究竟是用什麽力量,可以這樣深刻地攝住香客的魂魄,讓他們一往情深地前來。又如何讓他們這樣不舍離開,隻想在九華山找一個可以棲息的腳落,於菩提的光陰裏安寧從容地度盡一生。

天台主峰

山間的景致總是離不開煙雲萬狀,在煙雲中看峰巒疊嶂、感天地玄冥,會覺得,風景如同人生,有著各自的因果。有多少山巒層林,就會有多少溪流飛瀑,那峰林深處隱藏著許多廟宇古刹被雲煙浸染,更似蓬萊仙境,不落塵埃。

九華山的山峰就如同一幅濃淡有致的水墨畫,而天台峰是諸多山峰的一抹重彩,凝集了九華山勝景,於是千古遊人在天台峰有著一場又一場的風雲聚會。從九華街上天台,一路將風景尋覓,又被風景追趕。抵達天台正頂,遠眺群山起落,俯攬長江如練。當渺小的自我佇立在浩瀚無垠的天地間,你不知道是生命造就了萬物的神奇,還是萬物醞釀了生命的神奇。

清冽的山風拂醒迷迭的思想,陣陣鬆濤帶來古木的沉香。在這個追逐風雲又崇尚自然的年代,在這個順應潮流又返璞歸真的年代,更多的靈魂需要從浮躁走向沉寧,更多的生命需要從璀璨走向平實。都說高處不勝寒,可隻有登臨高處,才可以看清水複山重,明了風雲萬象。

當翻騰的雲煙彌漫過來時,你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塊巨石上刻著“非人間”三個字。在這個隻聞鍾聲、隻有煙雲的峰巒,人間似乎越來越遙遠。來過的人都讓自己在短暫的時光裏,徹底地沉醉於夢境。夢裏你是靈山仙客,再不嚐那人間煙火,夢裏你端坐蓮台,看盡過客寂寞往來。

夢裏幾度蓮落蓮開,醒來韶光已然不在。當煙雲散淡時,你看著自己站在夢與醒的交界處,那被撩撥的心境,如同在平靜的湖麵上劃過一池瀲灩的清波。

人的一生總是在追尋至美的風景,豈不知至美的風景往往會與你不期相逢。你給了天台一小段光陰,天台給了你一大段歲月。

誰說流光容易把人拋,趁時光打盹的時候,你可以將它拋擲,踏上夢想之梯,漂遊在精神的聖境。有些離別無須回眸,就像一些往事不必追憶。九華山就是如此,它給你有情的過往,又給你平淡的將來,而此刻的生命徹底屬於你自己。倘若還會有遺忘,就借一支九華山的如流妙筆,以山為紙,以水為墨,寫盡千秋瑰麗,萬古風華。

豈不知,超越文字必定要超越風景,還要超越人生。就如同禪理,你悟透了菩提,還要悟透明鏡。你攜帶沉重的夙願行來,就可以滿懷釋然的心境離去。此後,任憑光陰如水,江湖老去,九華山的風物依舊如昨。那潔淨的蓮花,在人生往來的風景裏,靜靜流香。

五台聖地

總是有一處明淨的風景,需要你匆匆趕赴;總是有一段似水的韶光,不能將之淡然辜負。就這樣一路逶迤行走,行走在世間明媚的風光裏,於曆史縱深的長廊中,拾揀煙雲散落的片段。走過水複又山重,看盡煙雨又落紅,那峻峭的峰巒,清涼的五台就是你此時要覓尋的影蹤。在這萬法天然的禪境中,靈魂的煙火明滅無窮,任由你攜帶怎樣肆意磅礴的思緒而來,隻要踏進這方叫五台的聖地,風雲萬端也會變得平靜從容。

隻是一枚葉子落地的瞬間,紅塵已在身後,讓你以為原來佛檻並不是那麽高,一寸步履,一個回眸,你已置身在佛境。穿行在五台山,空氣中漫溢的山水清涼,還有從不同寺廟縈繞而來的淡淡檀香,會讓你陶然熏醉。

縱然你知道,這樣執著地走進清涼聖地,也許會陷入萬狀雲煙的旋渦不能自拔。可是你依然甘願舍棄紅塵煙火的暖意,在迷離的禪境裏追尋更遼闊的清醒。清涼的光陰會慢慢浸潤千絲萬縷的浮躁,讓那些迷失在世間沼澤裏的眾生,走向平和通達的人生途徑。

順著曆史幽深的巷陌浩然尋去,那條通往漢唐的路徑鋪滿了菩提。站在五台山,看得到大漢的萬頃蒼池,看得到唐朝的輝煌鼎盛,看得到那麽多不可一世的帝王手捧經卷在佛前誠心祈願,佛佑江山,萬世永繼。那泛黃的經卷可以磨礪帝王嶙峋的霸氣,亦可以剔除世人懦弱的悲觀,讓你在狹窄的書本裏,看到人生寬廣的疆界。

尤其是唐朝,這是個盛行佛教,推崇佛教的朝代,因李唐王朝起兵太原而有天下,固視五台山為“祖宗植德之所”。幾代帝王在五台山興建寺廟,僧侶輩出,你可以想象那萬佛端坐在蓮台的氣象,梵音在縹緲的雲煙間回繞,而萬千香客從五湖四海趕來登山朝覲。這是佛陀與眾生之間的相逢,是千秋一遇的講經說法,風雲際會。

站在歲月寥廓的岸邊,回望五台山,當年煌煌的盛唐在曆史蒼煙中消散。於帝王杯中看消瘦的江山,一種醒世的蒼涼滑落在你的心間。盡管如今的五台山沒有大唐的繁盛,可依舊山寺林立,僧侶如雲。在這山清水涼的風景中,禪思的燭火一直在搖曳,佛前的經貝一直在聆唱,並不會因為朝代的更替而無聲熄滅,亦不會因為歲月的流逝而驟然疲憊。

隻要你帶著心來就可以看到,那麽多的廟宇在老去的竹風裏骨肉豐盈,那麽多的香火在清涼的光陰裏粲然熠熠。生命原本就是此消彼長,當你抬眉遠眺,群山之間那輪冉冉升起的紅日,已然再現盛世輝煌,王者風流。

五台山是文殊師利菩薩的道場,山間的廟宇都供奉著文殊菩薩的佛像。他身呈紫金色,形如童子,五髻冠其項,左手拈花,右手執劍,以智性的禪思、慈悲的佛義度化世人。每一個乘風而來的香客,在湛藍的晴光下走進一座座潔淨的廟宇,輕煙起蕩的香火,浩然杳渺的梵音,會讓你靈光乍現,或許多年來不能參悟的道理,隻在刹那間幡然醒透。而迎麵相看的文殊菩薩,會為你打開人生那道塵封的心門,讓你知道,生活除了酒肉穿腸,還有明月清風。

有時候,縱有千言萬語,也抵不過佛祖的拈花一笑。那意態萬千的佛像,又何嚐不是另一種百相人生?在風煙萬裏的五台聖地,世人眼中的營營功利,於佛祖不過是雲中富貴、紙上功名。他可以讓生命如花,也可以視萬物歸塵。時光流去不語,來往的人隻需在此停留片刻,參透一點佛法,了悟幾縷禪心,而後繼續行走天涯。

五台山的奇峰靈崖隨處皆是,有意無意間總能與這些峰巒邂逅,自然的奇麗會將你的思想漂洗得風姿萬種。仿佛每一處峰回路轉,就是一道柳暗花明,那明淨的自然風光,厚重的曆史底蘊,深刻的佛學禪理,又將你的心境滋養得通透溫潤。更有五峰如五根擎天巨柱拔地而起,巍峨聳立,峰頂平坦如台,五台之名也因此由來。

置身五頂勝境,看煙光凝翠,明霞似錦,看霧靄浮雲,峰巒墜月,讓你臨高處而不知寒涼,處幻境而不覺虛渺。因為每一片打身邊經過的雲彩,每一縷拂過衣襟的清風,都在告訴你,你在五台,你在大佛的腳下,你曾經錯過的故事都被寄存在流淌的光陰裏。你來到五台,站在頂峰,從雲聚到雲散,從花開到花合,直至煙霞染醉了黃昏,明月照亮了夜空,迷離的夢依然醒著。

繁密的山林總是適合隱藏幽靜的廟宇古刹,你徜徉在其間,恍惚的意境讓你分不清是雲霧還是煙火。穿過楓林,邁過雲梯,一座座殿宇樓台坐落在白雲深處,讓你看完此處的氣象萬千,又看彼處的風物超然。曆經幾千年的五台山,寓藏的古刹也極為深厚顯赫。那百座寺廟悠然散淡地鑲嵌在五台山,使五台風景充盈著禪意的芬芳,每一座寺廟被無數高僧的故事豐潤著,他們用世情超越個人境遇,借佛法普度天下蒼生。

走進不同的廟宇,無論是靈性搖曳的青燈,還是韻味深長的經卷,它們都含蓄又潔淨地存在,菩提可以丈量人生百態,明鏡可以照見世間疾苦。佛法本是一種超凡意境,倘若你悟懂了其間的精深絕妙,在人生如流的風景裏,他可以讓已經老去的再度年輕,讓不能回頭的再度重來。

生命的旅途有太多際遇與驚喜,多年來,你從一個地方抵達另一個地方,看盡落花流水,過盡離合悲歡,不問得失,不問因果。也曾留下旖旎的相逢,也曾留下刻骨的痕跡,也曾留下無言的歎息,縱有滂沱不止的記憶,終究隻是雲水過往。

如今,這萬佛悠然的五台山,這清涼如水的聖地,又是一段人生驛站,也將是你靈魂的居所。縱然你一生行色匆匆,不能留步,因為有了這一次虔誠的相逢,從此你便不是水上浮萍,雲中孤雁,再也不必擔心會老死他鄉,天涯窮途,風塵無主。佛祖會告訴你,這不是一個人的五台,這是眾生的五台;這不是一個人的歸宿,是眾生的歸宿。

是誰,讓相逢有著空靈的明淨,讓離別有著禪意的清醒;又是誰,讓得到有著閑雅的淡定,讓失去有著智性的平和。五台山,會給你靈魂棲息,卻不會將你生命囚禁,你以過客的方式走來,同樣會以過客的方式離去。沒有多情的糾纏,無須溫暖的感動,隻是一段禪佛的光陰,在人生花開的陌上,清涼,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