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雙手改變命運 (2)

“不僅如此,張大哥還總喜歡搞一些‘虛’的,經常指定一些書,比如,《把信送給加西亞》和《性格決定命運》等讓我們讀,還要求我們寫工作日記和學電腦。那個階段真壓得我喘不過氣來,要知道我是連初中都沒畢業呀!”

我說:“那你怎麽應付過來的?”

小麗說:“我給張勇打電話,我說我真幹不來了,我不想做了。說著說著,就哭起來了,哭得喘不上氣來。”

張勇說:“合資的麻煩由我解決,我已想好了怎麽辦。要麽,由他們管;要麽,我們管。生意不好,可以慢慢做;但人不學習,不行!你這麽年輕,什麽都能學會!”

小麗說:“我信張勇的話。在他的逼迫下,我開始學。那時海底撈西安店裏沒有一個人會電腦。我先花30元買了一個鍵盤,然後讓餐館旁邊打字店的人教我打字;又自己花了7000元買了一台電腦,上了一個月電腦班,學會了用電腦。後來,當公司上電腦係統時,我一下子就跟上了。現在也養成了記工作日記的習慣。”

與其說楊小麗跟上了海底撈的發展,還不如說海底撈跟上了楊小麗的發展。當楊小麗管好第一家店後,她突然發現她能管很多店了。於是,她一口氣為海底撈在西安又開了7家店。

海底撈員工的離職率很高,但大部分情況不是海底撈淘汰員工,而是員工淘汰海底撈。因為做餐飲服務在中國人的眼裏,畢竟是伺候人;加之工作累、時間長、工資低,很多新員工試了幾天就走了。餐飲業是中國目前員工流失率最高的行業,餐館員工的年流失率超過100%一點都不出奇!

海底撈的員工有一句話,“在海底撈能熬過3個月的都是好樣的”。為什麽?因為在海底撈幹活兒,比一般餐館要累,海底撈員工高於同行的收入和待遇不是從張勇口袋裏拿出來的,而是幹出來的。

張勇有一句口頭禪:“錢這個東西,天上掉不下來,地下也長不出來,隻能從顧客口袋中掏出來!”

翻台率是衡量一個餐館經營效率最重要的指標,它是指一張桌子每天能接待幾撥客人。接待客人的次數越多,效率就越高,員工的工作量也越大!

海底撈火鍋店的翻台率比同行要高一到兩倍,因此,海底撈的員工勞動強度自然高於同行。海底撈的傳菜員—專門負責把菜從廚房端到前廳的那些服務員,腳上沒有不起泡的;後堂刷碗工的手沒有不爛的;前台服務員的嗓子沒有不啞的,腿沒有不腫的。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也沒有白受的苦。在一個讓人看不起的行業,幹著比同行還累的活兒,如果能堅持下來,往往就能夠改變命運。

楊小麗、袁華強、林憶等人不僅成為海底撈改變命運的榜樣,他們說的話也成為員工們互相激勵的語錄。

北京五店的肖克說:

“我剛來海底撈工作時,一時適應不了,就跟師傅肖姐說,我不想幹了。她問為什麽?我說不習慣。她說,誰剛開始都不適應。你沒聽過人家楊小麗楊姐講嗎,人是活的,環境是死的,就看你怎麽去適應環境。要記住楊小麗那句話:是金子到哪兒都發光,做事就在於堅持,堅持就是勝利,堅持就是人民幣,衝走的隻是沙子,留下的才是金子。

“肖姐讓我好好想想再決定,後來我靜下心來仔細一想,是呀,我沒學曆,沒文憑,沒口才,我能去做什麽?而在海底撈有這麽好的條件,去哪兒找?這裏是苦點、累點,但我吃的是三代人的苦!我掙到錢了,可以讓父母過得好一點,可以讓兒女上好學校。

“不管昨天多麽不如意,何等失敗,都不重要。隻要今天努力付出,明天才有結果。所以我每晚都聽《獻出一份愛》這首歌來鼓勵自己:‘生命總有失敗,難免有悲哀,不要歎氣低頭說無奈,別相信天安排,幸福就會到來,拿出勇氣來麵對將來……’

“我經常告訴自己,靠牆,牆會倒;靠人,人會跑;靠父母,父母會老;靠自己才最好。我現在終於用自己的雙手改變了命運!我相信世界上有公道,付出終有回報,說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於是,我就這樣在海底撈堅持下來了!”

我曾問張勇:“你們的員工怎麽個個都那麽樂嗬,總是笑哈哈的?”

張勇說:“黃老師你隻看到笑的一麵,他們很多人都哭過,隻是不當客人的麵哭。你想想,這麽苦、這麽累,又背井離鄉,誰能一下子適應?那些忍受不了的都走了;留下的,哭過後就開始笑了;所以,你看到的就都是笑的了。”

有相當數量的員工堅持不下來。下麵是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員工,在海底撈的內部網上發的帖子,他說:

“今天被領導訓了一頓,心情挺差的。沒人肯聽,那就給大家說說。我不是想說企業的壞話。你做你的事業,我打我的工;我拿工資是因為我對這個企業有貢獻。我每天早上9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一天上12個小時班,如果還嫌不夠,那要怎麽辦?海底撈沒有哪個服務員睡夠了的。一天12小時上班,你說還有什麽自己的時間?!難怪婚姻大事推薦內部消化。這算是為員工著想嗎?休假了,都是在宿舍補充睡眠呢。你們養的不是員工,是機器人。”

天助自助者

在海底撈能堅持下來的,往往是來自農村的員工,特別是來自貧困農村的員工。

初次離家是這些打工者的一個共同特點。對這些背井離鄉的“大孩子”們,海底撈有一個特殊政策—對優秀員工和管理幹部進行不定期家訪。這樣做的目的有二,一是代表他們去問候父母和子女,二是了解員工的家庭情況。

海底撈西安片區的經理楊華,在談到對員工進行家訪的經曆時說:

“家訪的目的不僅是溫暖員工和家長們的心,對我們管理層也能起到教育作用。我記憶最深的一次家訪是去後備經理張乾忠的家,他家在陝西商丘商周地區。我們同時還要順便拜訪其他3名也在同一地區員工的家。

“去張乾忠家的路線有3條,第一條路是水泥地麵,可是走了三分之二,因為修路無法走了;於是,選擇第二條路,可是又大堵車,根本走不了,沒辦法,隻得選擇石頭路。一路上我們無數次下車,刨土清障,眼看快到了,卻修路走不了了。最終,我們隻得拎著禮品步行。翻山,下山;再翻山,再下山;下午終於到了張乾忠家。

“小村莊隻有5戶人家,為了我們的到來,鄉親們早就站在張家院子裏等我們。張乾忠的老奶奶把昨天蒸好的核桃饃端上來。老奶奶腿腳不便,特意請了兩個鄰居為我們做了一桌子飯菜。我們匆匆吃完了就走,張乾忠的媽媽和奶奶送我們走的時候都哭了,我也忍不住哭了。

“我們的到來是村裏的大事,原來這個小山村在我們海底撈工作的員工一共有16個,平均每家3個人還多。真沒想到,海底撈竟然對這個小山村起到如此大的作用!

“一打聽,這些員工都是一個跟著一個被吸引到海底撈的,而且個個都很優秀。我相信正是這裏生存條件的艱苦,才磨煉出這些員工吃苦耐勞的品質。

“以張乾忠為例,雖然他家很窮,但他沒有絲毫抱怨和消極的態度,反而在工作和生活中,陽光向上,充滿激情。我相信如果他們堅持下去,在海底撈這個平台上一定能改變命運。

“另外,這次家訪對我還有一個意外但相當重要的收獲。看汽車行程表,從西安到商洛隻有一個多小時,可是這隻是坐車的時間,真正到員工家,其實比到四川用的時間還多。要返回西安,這些員工必須淩晨3點出發,步行3個小時到縣城坐6點半的長途汽車,並且一天隻有一班車。

“通過這次家訪我更領悟到海底撈存在的意義,我們的企業隻有辦好,才能帶領這些從大山裏出來的員工改變命運。同時我還意識到,我做店經理時,由於對員工家庭的情況了解得不細致,有很多工作上的失誤。比如,這些來自商洛的員工向我請3天假時,我往往武斷地說,不就1個多小時的車程嗎,1天假就夠了。其實是不夠的,即使3天假,同家人團聚的時間也隻有1天。

“這次家訪讓我明白我錯了,我要對員工說一句對不起。我現在知道了,什麽叫站著說話不腰疼。”

能吃苦是來自貧窮地區員工的優勢,可是文化水平低又是他們的劣勢。要改變命運,僅靠雙手還不行。

西安一店油碟房的吳阿姨40多歲了,進入海底撈好幾年,一直是勞模,是大家公認的優秀員工。她默默無聞,特別能吃苦,但是按照公司新的要求,要想繼續保持勞模工資,她必須達到一崗多能才行。可是吳阿姨是個文盲,不僅不認文字,也不認數字,因此不能看秤;她隻能在後廚刷碗洗碟打掃衛生。

怎麽辦?店經理郭晶晶找她談:“吳阿姨你的工資要降下來,我們大家都不忍心,但是如果你要想做一個合格的勞模,你必須要進步才行。你一定要學會基本的字和認秤。你還不算老,我們大家幫著你,你一定能學會。”

西安一店的幾個幹部作了分工,集體幫助吳阿姨識字和認秤。並且給吳阿姨製定了獎勵和懲罰計劃,如果一個月學不會,降一級工資,如果一個月之內學會有獎勵,20天學會有更大的獎。由於吳阿姨老是把電子秤上的2和5這兩個數字搞混,郭晶晶專門用筆在複印紙上寫上大大的2和5給她記。

吳阿姨把這張紙隨身帶在身上,有空就拿出來認。她跟別人說:“這是郭姐給我寫的。我要是能識字認秤,就什麽崗位都能幹了。現在前廳的領班是我老師,後堂經理也是我老師,店長郭姐也是我老師,大家都在教我,我一定能衝上去。”

天助自助者!第十天,吳阿姨學會辨認2和5。

上海三店的張耀蘭說:

“我來海底撈轉眼就3個月了,剛來時店裏讓我清潔洗手間。在海底撈打掃洗手間和別的地方不一樣,我還要在客人使用洗手間時,給客人提供服務,比如壓洗手液、遞紙巾和開門等。每當客人說:海底撈的服務一流,洗手間也幹淨時,我心裏就很驕傲。

“可能是沈哥看我在洗手間同客人交流得不錯,要把我調到服務組看台。我當時一口就拒絕了,因為我對當服務員一竅不通;再說我年齡大了,怕服務不好,讓客人訓斥,心裏難受。後來沈哥找我談,他說我一定能做好。看他這麽相信我,我就下決心不辜負沈哥的期望,一定要把服務員工作學著做好。

“可是剛看台時非常緊張和害怕,客人來了之後,我都不知道該幹什麽,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同客人講話也不敢說。看了一桌之後,膽子就慢慢大了,同客人溝通也就順暢了。客人也不是三頭六臂,沒什麽好害怕的,有時他們跟我開玩笑,我也敢跟他們開了。

“同客人談話時,他們經常問,在這裏吃住舒不舒服?家裏有幾個人?談著談著,就忘記了他們是客人,就像親戚朋友聊天一樣,不害怕了。”

張耀蘭終於在職業晉升通道上爬上了一格。

不僅是管理崗位,海底撈很多後勤業務職員也都是從服務員幹起的。他們沒有受過學校的專業教育,都是通過幹中學、師傅帶徒弟的方式走上業務崗位的。

海底撈會計小王說:“現在很少有公司隻看能力不看學曆,哪一天我們離開海底撈,真不知道能幹什麽,所以我們很珍惜這份工作,再累再晚也要充電學習。我們不能選擇出身,但我們能選擇不斷學習,改變命運。”

行為科學揭示:任何職業都會在自然人身上留下痕跡。我發現海底撈的白領,身上透著一種同我所熟悉的白領不太一樣的氣質。琢磨了好久才明白,他們身上除了有白領的職業風範外,還有著一股農民的樸實和服務員的殷勤!

“高齡”幹部謝英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人上去容易,下來難。現在很多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寧可啃老,也極少有人去餐廳當服務員。2009年,北京海底撈共有2500人,大學本科生隻有5個,初中畢業的占98%。於是,海底撈的各級幹部也就隻能從中學畢業生中產生。

世界的事大都好壞參半,員工文化水平低既是劣勢,也是優勢,因為它逼著海底撈要不拘一格選人才。相反,如果企業裏有很多大學畢業生,選拔幹部不選他們,還真要有點勇氣和費些心思!

2010年,36歲的謝英是北京海底撈的一個小區經理。她現在管理6家火鍋店,手下員工近千人。在海底撈的年輕幹部隊伍中,謝英屬於“高”齡幹部,她是個被海底撈硬“造”出來的管理者。

謝英是個快言快語的四川女人,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