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方圓通融,做人要變通(1)

其實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並不是想像中的那麽難,隻要你學會用變通的眼光去看待你周圍的人和事,綜合運用方圓之術靈活地處理與人的關係和與事的境遇那麽你將在人際交往中如魚得水,你終將享受到愜意的生活和成功的人生。

個性靈活

現代社會是一個激烈競爭的社會,競爭各方為了躋身競爭前列,無不使出渾身解數,不斷推出新思想、新辦法、新技術、新產品。激烈的角逐和競爭,使社會變化迅速異常。現代社會變化的速度,是曆史上任何一個時代都無法比擬的。生活於這樣一個變化多端的社會,需要人們具有最靈活、最敏捷的應變能力,審時度勢,縱觀全局,於千頭萬緒之中找出關鍵所在,權衡利弊,及時做出可行、有效的決斷。從某種意義上可以這樣說,在現代社會中,這種素質已經成為一種新的生存能力。誰能最及時地正確洞察社會變化,並能最迅速地做出反應,誰就將走在前頭。而頭腦封閉、反應遲鈍、因循守舊、固步自封的人,會一再地坐失良機。不能深察明辨、盲目輕率地追隨潮流的人,也會“差之毫厘,失之千裏”,造成決策的失誤。這就要求我們學會變通為人,做到方圓通融。

20世紀80年代中期,有一部題為《讓這個世界停下來吧——我要離它而去》的音樂喜劇片轟動了倫敦和紐約,反映了一部分西方社會的人對節奏加快的生活的反感。托夫勒說,他們是“情願和這個世界脫離,也要按自己慣有的速度閑混下去”。在變化麵前無法入門的人,自己也難以享受新生活帶來的樂趣。老年人害怕變化,希望按照自己熟悉的生活方式安度晚年,這沒有什麽奇怪。害怕變化,這是心理衰老的一種標誌。但是,青年人卻應當歡迎變化,不應當對變化采取漠視甚至固執的態度,因為那將有使自己的心理發生衰老的危險。

個性的靈活主要表現在為人處世的適應與變通上。大致可以歸為三個不苛求。

(1)不苛求環境。現代社會的發展為社會成員的自由流動提供了日益充分的物質條件,人們對環境的選擇要求日益強烈。然而,即使是高度現代化的社會,人對環境的選擇卻總是有一定限度的。在我們這個正在從事現代化建設的國家,由於曆史的原因,更由於生產力水平的限製,在一個不短的時期內,環境與人的交互作用的主導麵,恐怕還是通過人對環境的適應來改變環境,而不是通過新的選擇來調換環境。

善於適應環境表現了人的個性靈活,它具有多方麵好處:第一,能協調自己與環境的關係;第二,能優化自己的心境與情緒;第三,能調動自己內在的積極性;第四,能為進一步發展準備條件。所以,適應有積極與消極、主動與被動之分。我們提倡積極的、主動的適應環境,而不是消極的、被動的順應環境。因此,適應環境與改造環境又是一個事物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麵。

(2)不苛求他人。與適應環境同步存在的問題是人也不應苛求他人。就是要承認別人能同自己一樣選擇、保護、發展他們的個性、習慣、興趣和觀念等。這是不苛求他人的第一個要求,也是靈活性格的重要表現。

現代心理學認為男性的女性性格化、女性的男性性格化,具有適應環境、適應他人的更大靈活性,因而在現代社會中也就能獲得更大的生活自由度。

在人際交往中,和諧融洽是人人希望的,但是矛盾、隔閡常要光顧我們的生活,於是,對不苛求他人的靈活性格,又提出了寬容待人的要求。尊重別人的個性、習慣等,是一種寬容;當別人對自己表現出進攻的姿態時,能做到合理的諒解、忍讓,則是更大的寬容。當然,寬容並不是不講原則,更不是寄人籬下,而是以退為進,能寬容別人,在人際交往中保持性格的靈活性。是有益的交往態度。

(3)不苛求自己。(1)

不苛求自己,首先要做到情感上的超脫。生活中有快樂、幸福,也有痛苦和不幸,生活是痛並快樂著的。當麵對挫折和失敗的時候,不要被低落的自責情緒左右,要理性地去分析使自己陷入困境的各種原因並積極尋找走出困境的方法,相信失敗是成就事業必不可少的磨煉,樂觀圓融地去看待人生的苦與痛,這樣才能超脫一味的情感折磨,理性地去籌劃你的生活,克服挫折,邁向人生的新境界。

其次,不苛求自己還要做到在不同的環境之下善於調整自己的人生目標,給自己一個適合的人生定位,不做自己難以企及的事,腳踏實地,從客觀情況出發,製定人生奮鬥目標。切記,隻有適合自己的目標才能激發你去為些內在而不斷奮鬥。

在現代社會,如果單單向前人討教怎樣生活、怎樣做人已經遠遠不夠了,更需要自己在社會生活中去探索、去體會、去總結。對於生活和做人的道理,前人確實探索過、研究過,留下了極其豐富的著述,充滿了哲理和心得。但是倘若你以為憑了前人的經驗之談,就可以順順當當地走完自己的人生之路,那就可能要大吃苦頭。在多變的社會裏,真正的危險不在於生活經驗的缺乏,而在於認識不到做人要保持靈活的個性,去積極適應環境,變通為人,這樣才能在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現代生活中與生活共舞,越舞越精彩。

機智的能量

有人曾經說過:“每一條魚都有它的釣餌。”正如任何魚都有它的釣餌一樣,隻要我們具備足夠的機智,就可以在任何人身上找到突破的地方,從而接近他們,不管他們是如何地怪癖乖戾,如何地難以靠近。所以,圓融變通是人離不開發揮機智的力量。

誰能夠精確地估算出由於缺乏機智而導致的損失呢?——那些人生旅途上的跌跌撞撞、磕磕碰碰,那些生活中的彎路和陷阱,那些跌倒後的辛酸、苦澀與困惑,那些由於人們不知道怎樣在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情而導致的致命錯誤!你經常可以看到蓬勃橫溢的才華被無謂地浪費,或者是得不到有效地利用,因為這些才華的擁有者缺乏這種被我們稱之“機智”的微妙品質。

他們僅僅因為不能主動尋找致勝的契機而備受挫折,遭受友誼、客戶和金錢方麵的巨大損失,他們所付出的代價是極其慘重的。由於缺乏機智,商人因此流失了自己的顧客;律師因此而失去了富有的客戶;醫生則因此病人驟減、門庭冷落;編輯為此犧牲了訂戶;牧師則喪失了他在講道壇上的說服力和在公眾心目中的崇高形象;教師在學生中的地位為此一落千丈;政治家也為此失去民眾的支持和信任。

機智在商業活動中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對一個商人來說那就更是如此。在現代的大都市裏,有無數的誘惑在吸引著顧客的注意力,因而機智所起的作用就更為重要。

一位著名的商界人士把機智列為促使其成功的首要因素,另外的三大因素是:遠大的抱負、專門的商業知識和得體的穿著打扮。

如果一個人想要在自己的業務活動或職業中獲得成功的話,那他就必須擁有這種能贏得同事信任並幫助他結交可靠朋友的才能。一個真誠的友人會利用一切機會讚揚我們所寫的書,會不遺餘力地向他人仔細描述我們在最近一次開庭中的精彩辯護,或者是我們在治療某個病人時的神妙醫術;他們會在我們的名譽受到惡意的誹謗時挺身而出、仗義執言,並反駁和痛斥那些卑劣的小人。然而,如果缺乏機智,我們是不可能交到這樣肝膽相照、莫逆於心的知己好友的。

某位先生盡管極具才幹,並過著刻苦努力的生活,然而,由於個性中缺乏機智這種卓越的品質,他的努力幾乎完全付諸東流。他好像永遠都無法與他人和平共處。盡管除了機智之外,他似乎具備成為一個傑出人物、成為一個領導者的全部品質,然而正是這一不足構成了他的致命缺陷,使得他的生活波折重重、坎坷頗多。他總是做那些不該做的事,說那些不該說的話,並在無意之中傷害他人的感情,所有的這一切都抵消了他的刻苦努力所取得的結果,使得其他的努力變得毫無意義,因為在他的頭腦裏壓根就沒有“機智”這樣一個概念。他一直都在不斷地得罪和冒犯他人。

關於這個問題,還有下麵的論述:

“一個機智靈活的人不僅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他所知道的一切事物,而且能夠巧妙地利用許多他所不了解的事物,通過熟練圓滑的技巧,他可以機敏地掩飾自己的無知,並比一個企圖展示自己博學的老學究更能贏得人們的尊敬。”

在曆史上,借助於機智成就大事者不勝枚舉。以林肯為例,機智使他得以從內戰期間無數不利的困境中解脫出來。事實上,如果缺乏這一重要因素的話,美國內戰的結果很可能會完全改變。

“在運用機智和謀略的過程中,幽默始終在發生著作用,幽默還會滋養我們的心靈。很多時候,我們在想到那些靈巧高明的技法時,情不自禁地想笑,這些技法在日後總是被證明為恰當的。在機智地運用謀略時,並不需要任何欺騙,我們所需做的就是展示一種正確的誘導,從而最有效地吸引和說服那些尚在徘徊觀望的人。應該說,這種在恰當的時間內把應當完成的事情處理好的技巧是一種藝術。”

或許你接受過高等的大學教育,或許你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受到過最尖端的訓練,或許你在自己所從事的行業是一個真正的天才,然而,你仍然可能在這個世界上鬱鬱不得誌或是難展宏圖。但是,一旦你能夠在原有才幹的基礎上增加機智這種品質,並與才幹結合起來,你將驚奇地發現前途是多麽地坦蕩光明,而你在發展自己的事業時又是多麽地得心應手。

所以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事業拚搏的過程中,請不要忽視機智的力量,隻有發揮了你的機智,你才能少走彎路,輕鬆處事為人,並獲得人生的成功。

舍小利為大謀

古時有一老翁,姓塞。由於不小心丟了一匹馬,鄰居們認為是件壞事,替他惋惜。塞翁卻說:“你們怎麽知道這不是件好事呢?”眾人聽了之後大笑;認為塞翁丟馬後急瘋了。幾天以後,塞翁丟的馬又自己跑了回來,而且還帶來一群馬。鄰居們看了,都十分羨慕,紛紛前來祝賀這件從天而降的大好事。塞翁卻板著臉說:“你們怎麽知道這不是件壞事呢?”大夥聽了,哈哈大笑,都認為老翁是被好事樂瘋了,連好事壞事都分不出來。果然不出所料,過了幾天,塞翁的兒子騎新來的馬玩,一不小心把腿摔斷了。眾人都勸塞翁不要太難過,塞翁卻笑著說:“你們怎麽知道這不是件好事呢?”鄰居們都糊塗了,不知塞翁是什麽意思。事過不久,發生戰爭,所有身體好的年輕人都被拉去當了兵,派到最危險的第一線去打仗。而塞翁的兒子因為腿摔斷了未被征用,他在家鄉大後方安全幸福的生活。

這就是老子的《道德經》所宣揚的一種辯證思想。基於這種辯證關係,我們可以明白,即使是看起來很壞的事情,也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生活中此類事常見,為人變通的人一定要懂得該忍就忍,有時看似失利的事反而是獲得更大利益的前提和資本。

美國亨利食品加工工業公司總經理亨利·霍金士先生突然從化驗室的報告單上發現,他們生產食品的配方中,起保險作用的添加劑有毒,雖然毒性不大,但長期服用對身體有害。如果不用添加劑,則又會影響食品的保鮮度。

亨利·霍金士考慮了一下,他認為應以誠對待顧客,毅然把這一有損銷量的事情告訴每位顧客,於是他當即向社會宣布,防腐劑有毒,對身體有害。

這一下,霍金士麵對了很大的壓力,食品銷路銳減不說,所有從事食品加工的老板都聯合了起來,用一切手段向他反撲,指責他別有用心,打擊別人,抬高自己,他們一起抵製亨利公司的產品。亨利公司一下子跌到了瀕臨倒閉的邊緣。

苦苦掙紮了4年之後,亨利·霍金士已經傾家蕩產,但他的名聲卻家喻戶曉。這時候,政府站出來支持霍金士了。亨利公司的產品又成了人們放心滿意的熱門貨。

亨利公司在很短時間裏便恢複了元氣,規模擴大了兩倍。亨利·霍金士一舉登上了美國食品加工業的頭把椅子。

生活中變通思考的人,善於從喪失小利益當中學到智慧。舍小利為大謀也是一種哲學的思路。

人非聖賢,誰都無法拋開七情六欲,但是,要成就大業,就得分清輕重緩急,該舍的就得忍痛割愛,該忍的就得從長計議。我國曆史上劉邦與項羽在稱雄爭霸、建立功業上,就表現出了不同的態度,最終也得到了不同的結果。蘇東坡在評判楚漢之爭時就說,項羽之所以會敗,就因為他不能忍,不願意舍棄小利益白白浪費自己百戰百勝的勇猛;漢高祖劉邦之所以能勝就在於他能忍,懂得舍小利為大謀的道理,養精蓄銳,等待時機,直攻項羽弊端,最後奪取勝利。

在生活中我們隻有經常去舍棄一些小利益,一切從長計議,才能不被一些小利益迷惑,靈活變通地處理人和事,最終達成我們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