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齊策三(1)
楚王死
[原文]
楚王死,太子在齊質①。蘇秦謂薛公曰:“君何不留楚太子,以市其下東國②。”薛公曰:“不可。我留太子,郢中立王,然則是我抱空質而行不義於天下也③。”蘇秦曰:“不然。郢中立王,君因謂其新王曰:‘與我下東國,吾為王殺太子。不然,吾將與三國共立之④。’然則下東國必可得也。”
蘇秦之事,可以請行;可以令楚王亟入下東國④;可以益割於楚⑤;可以忠太子而使楚益入地;可以為楚王走太子⑥;可以忠太子使之亟去;可以惡蘇秦於薛公;可以為蘇秦請封於楚;可以使人說薛公以善蘇子;可以使蘇子自解於薛公。
蘇秦謂薛公曰:“臣聞謀泄⑦者事無功,計不決⑧者名不成。今君留太子者,以市下東國也。非亟得下東國者,則楚之計變,變則是君抱空質而負名於天下也。”薛公曰:“善。為之奈何?”對曰:“臣請為君之楚,使亟人下東國之地。楚得成,則君無敗矣。”薛公曰:“善。”因遣之。
謂楚王曰:“齊欲奉太子而立之。臣觀薛公之留太子者,以市下東國也。今王不亟入下東國,則太子且倍⑨王之割而使齊奉己。”楚王曰:“謹受命。”因獻下東國。故曰“可以使楚亟入地也”。
謂薛公曰:“楚之勢可多割也。”薛公曰:“奈何?”“請告太子其故,使太子謁之君,以忠太子。使楚王聞之,可以益人地。”故曰“可以益割於楚”。
[注釋]
①楚王:楚懷王。太子:指楚懷王太子橫。②市:交易。下東國:指楚固東部靠近齊國邊境的地方。③因楚自立玉,留太子無益,故曰“抱空質”。④亟:急速。入:致送。⑤益割:多多割取。⑥走:趕跑。⑦泄:泄露。⑧決:堅決。⑨倍:成倍,加倍。
[譯文]
楚懷王客死在秦國,楚國的太子在齊國做人質。蘇秦對齊相薛公田文說:“您為何不扣留楚國太子,用他交換楚國東部的土地。”薛公田文說:“不行。我如果扣留楚國太子,郢都就會另立新君,這樣一來,我豈不是扣留了一個無用的人質,而且諸侯還會非議我的這一不義之舉。”蘇秦說:“不對。如果郢都另立新君,您可趁機對楚國的新國君說:‘給我楚國東部的土地,我替大王殺掉太子。否則,我將聯合韓、魏、秦三國共同立太子為楚國的大王。’這樣一來,那麽楚國東部的土地唾手可得。”
蘇秦留楚國太子的計策,可以請求實行;可以讓楚國新君馬上割讓楚國東部的土地;可以向楚國要求割讓更多的土地;可以憑借忠於楚國太子的名義迫使楚國割讓出更多的土地;可以為了楚國新君趕跑太子;可以憑借忠於太子的名義迫使楚太子急速離去;可以讓蘇秦跟薛公田文的關係惡化;可以替蘇秦向楚國要求封地;可以派人說服薛公田文與蘇秦交好;可以讓蘇秦自己向薛公田文辯解。
蘇秦對薛公田文說:“我聽說,如果謀略泄漏,辦事將無法取得功效,謀略如果不能被堅持執行下去,威名就無法成就。現在,薛公您扣留了楚太子在齊國,是打算讓楚國用東部的土地來交換。假使您不能立即得到土地,楚國可能計劃有變,一旦這樣您將隻是守著一個沒有用處的人質,並且還會諸侯看做行了不仁不義的事情。”薛公田文說:“是啊,那應該怎麽辦啊?”蘇秦回答:“我願意替您去楚國走一遭,讓楚國立刻把東部的土地獻給您。隻要楚國答應了,您就勝利了。”薛公田文說:“好。”因此就派蘇秦出使楚國。所以說“可以讓楚國新君馬上割讓楚國東部的土地。”
蘇秦來到楚國後對新楚王說:“齊國打算擁戴太子為楚國的國君。據我觀察薛公田文扣留了太子,是打算讓楚國拿東部的土地來進行交換,倘若大王您不馬上把楚國東部的土地給齊國,太子就將會拿成倍的土地賄賂齊國,目的是讓齊國擁立自己成為楚國的大王。”楚王說:“謹遵您的指教。”於是就把楚國東部的土地獻給了齊國。因此說“可以向楚國要求割讓更多的土地”。
蘇秦就又薛公田文說:“楚國的形勢是可以割讓更多的土地。”薛公田文問:“我們可以怎麽辦?”蘇秦說:“請將齊國要求多割讓土地的事就可以擁立他為國君的事告訴太子,讓太子正式的提出這件事,以便表明齊國對於太子的忠心。然後讓楚王知道這件事。這樣就可以得到更多的割讓之地。”因此說“可以憑借忠於楚國太子的名義迫使楚國割讓出更多的土地”。
[原文]
謂太子曰:“齊奉太子而立之,楚王請割地以留太子,齊少其地。太子何不倍楚之割地而資齊,齊必奉太子。”太子曰:“善。”倍楚之割而延齊。楚王聞之,恐,益割地而獻之,尚①恐事不成。故曰“可以使楚益入地也”。
謂楚王曰:“齊之所以敢多割地者,挾太子也。今已得地而求不止者,以太子權王也②。故臣能去太子③。太子去,齊無辭④,必不倍於王也。王因馳強齊而為交,齊,必聽王⑤。然則是王去仇而得齊交也。楚王大悅,曰:“請以國因⑥。”故曰可以為楚王使太子亟去也。
謂太子曰:“夫剬⑦楚者王也,以空名市者太子也,齊未必信太子之言也,而楚功見矣。楚交成,太子必危矣。太子其圖之。”太子曰:“謹受命。”乃約車而暮去。故曰“可以使太子急去也”。
[注釋]
①尚:尚且。②權:重,猶言威脅,脅迫。③臣能去太子:臣下能使太子離開齊國。④齊無辭:齊國沒話可說,猶言齊國沒有借口。⑤馳:亟往,急速前往。強:竭力,極力。⑥請以國因:請以國家的名義跟隨您。因,跟隨,順從。⑦剬:同“製”,控製。
[譯文]
蘇秦對太子說:“齊國要擁立太子為楚國的君主,現任的楚王請求割讓自己的土地,目的是賄賂齊國扣留太子,齊國認為割讓的土地少。太子為什不加倍割讓楚國的土地給齊國,齊國一定會擁立太子的。”太子說:“好。”於是答應加倍割讓土地給齊國以延緩齊國扣留他。楚王聽到此事後,內心很害怕。於是更加多的割讓土地獻給齊國,還擔心扣留太子的事生變。所以說“可以使楚國多獻土地給齊國”。
蘇秦對楚王說:“齊國之所以敢向楚國要求多割讓士地,是因為他用太子扣留在齊國相要挾。現在齊國已經得到土地,卻貪得無厭,想要的更多,就是用太子揣度楚王的輕重。所以我能使太子離開齊國。一旦太子離開齊國,齊國就沒有把柄了,就不會再拿太子的事情要求割地了。大王趁機急速前往竭力和齊國交好,齊國一定會答應大王的要求。這樣一來,大王沒了死對頭,而且還與齊國建立的良好的邦交關係。楚王非常滿意蘇秦的建議,說:“這件關係國家的大事,就完全仰仗您了。”所以說“可以為了楚國新君趕跑太子”。
蘇秦對太子說:“能操控楚國的人是楚王,太子您隻能空口說空話把土地割給齊國,齊國不一定會相信您的話,而楚王獻出土地的實效已經顯現。一旦齊、楚兩國建立良好的邦交關係,太子您的處境肯定危險了。太子您得好好想個計謀啊。”太子說:“謹遵您的指教。”於是就預備好馬車,趁著夜色逃離了齊國。因此說“可以憑借忠於太子的名義迫使楚太子急速離去”。
[原文]
蘇秦使人謂薛公曰①:“夫勸留太子者蘇秦也。蘇秦非誠以為君也,且以便楚也②。蘇秦恐君之知之,故多割楚以滅跡也③。今勸太子者又蘇秦也,而君弗知,臣竊為君疑之。”薛公大怒於蘇秦。故曰可使人惡蘇秦於薛公也。
又使人謂楚王曰:“夫使薛公留太子者蘇秦也;奉王而代立楚太子者又蘇秦也;割地固④約者又蘇秦也;忠王而走太子者又蘇秦也。今人惡蘇秦於薛公,以其為齊薄而為楚厚也。願王之知之。”楚王曰:“謹受命。”因封蘇秦為武貞君。故曰“可以為蘇秦請封於楚也。”
又使景鯉⑤請薛公曰:“君之所以重於天下者,以能得天下之士而有齊權也。今蘇秦天下之辯士也,世與少有。君因不善蘇秦,則是圍塞天下士,而不利說途也。夫不善君者,且蘇秦,而於君之事殆矣。今蘇秦善於楚王,而君不蚤⑥親,則是身與楚為雔也。故君不如因而親之,貴而重之,是君有楚也。”薛公因善蘇秦。故曰“可以為蘇秦說薛公以善蘇秦”。
[注釋]
①謂:姚本作“請”。②便:有利。③滅跡:猶言消滅有利楚國的痕跡。④固:鞏固。⑤景鯉:楚國的相國。⑥蚤:通“早”。
[譯文]
蘇秦派人告訴薛公田文說:“勸說扣留楚國太子的人是蘇秦。蘇秦並不是誠心誠意替您打算的人,他完全是為了楚國的利益。蘇秦害怕您知道這些事,所以多割取楚國的土地來打消您的疑慮。現在勸說太子離開齊國的又是蘇秦,可是您對此並不知道,我真為您疑惑不解。”薛公田文對蘇秦的做法非常不滿。所以說“可以讓蘇秦跟薛公田文的關係惡化”。
蘇秦又派人告訴楚王說:“讓薛公田文拘禁太子的人是蘇秦,讓齊國擁立大王為國君,代替太子的人也是蘇秦,讓楚國割讓土地以鞏固齊、楚兩國關係的人也是蘇秦,忠於大王而讓太子逃離齊國的人還是蘇秦。現在有人在薛公田文麵前詆毀蘇秦,認為他對齊國不忠心,而偏袒楚國。希望大王您了解這些情況。”楚王說:“謹遵教導。”於是冊封蘇秦為楚國的武貞君。因此說“可以替蘇秦向楚國要求封地”。
蘇秦又讓楚相景鯉對薛公田文說:“您之所以能夠得到天下諸侯的尊重,是因為您能得到天下的士人的幫助,並且掌控了齊國的實權。現在蘇秦是天下能言善辯的人,舉世少有。如果您與蘇秦關係惡化,就會堵塞天下士人的口,會對遊說等外交活動造成不利。那些與您關係不好的士人,就會與蘇秦交好,而薛公您行事就會有危險了!現在蘇秦與楚王關係密切,假若您不盡早和蘇秦冰釋前嫌,您就會成為楚王的死對頭。所以,您不如與薛公友好,尊重他,如此一來您就會得到楚國的友好。”薛公於是就和蘇秦冰釋前嫌。所以說“可以派人說服薛公田文與蘇秦交好”。
齊王夫人死
[原文]
齊王夫人死,有七孺子皆近①。薛公欲知王所欲立,乃獻七珥②,美其一。明日視美珥所在,勸王立為夫人。
[注釋]
①孺子:此指年輕美女。②珥:女子的珠玉耳飾,又叫“瑱”、”璫”。
[譯文]
齊王的夫人去世了,他還有七位年輕貌美的的妾。薛公田文很想知道齊王想立誰為夫人,於是就獻上七副女人的珠玉耳飾,其中一副做得很是精美。第二天薛公田文看那副精美的耳飾戴在誰的耳朵上,就去勸齊王立這位美妾為夫人。
孟嚐君將入秦
[原文]
孟嚐君將入秦,止者千數,而弗聽。蘇秦欲止之,孟嚐君曰:“人事者吾已盡知之矣;吾所未聞者,獨①鬼事耳。”蘇秦曰:“臣之來也,固不敢言人事也,固且以鬼事見君。”
孟嚐君見之。謂孟嚐君曰:“今者臣來,過於淄上,有土偶人與桃梗相與語②。桃梗謂土偶人曰:‘子,西岸之土也,埏子以為人③,至歲八月④,降雨下⑤,淄水至,則汝殘矣。’土偶曰:‘不然。吾西岸之土也,吾殘則複西岸耳。今子,東國之桃梗也,刻削子以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則子漂漂者將何如耳。’今秦,四塞之國⑥,譬若虎口,而君入之,則臣不知君所出矣。”孟嚐君乃止。
[注釋]
①獨:僅僅,隻不過。②土偶人:用泥土做成的人形。桃梗:用桃木刻成的人像。③埏(shān):用水調和泥土。④八月:此指周曆八月,相當於夏曆六月,正值雨季。⑤降雨:大雨。降,通“洚”。⑥四塞之國:四麵都有高山、要塞的國家。
[譯文]
孟嚐君田文準備到秦國去,勸阻他的人成百上千,但是他一概不聽。蘇秦想勸說他,孟嚐君說:“人世間的事我都已經懂了,我還沒有聽說過的,就隻有鬼神的事了。”蘇秦回答:“我今天來麵見您,確實不敢談論人間的事,實在是為了談論鬼事才來見您的。”
孟嚐君田文接見他。蘇秦對他說:“我這次到齊國來,路上經過淄水,聽見一個土偶和桃人在談話。桃人對土偶說:‘你原本是西岸的泥土,被捏成人形,到了八月,天降大雨,淄水滾滾衝來,你就被衝得殘缺不全了。’土偶說:‘你的話不對。我是西岸的泥土,即使被太水毀掉,也仍然是西岸的泥土。而你呢,是東邊的桃木雕刻成的人形,天降大雨,淄水泛濫,你會隨波逐流而去,還不知道會被衝到那個地方去呢!’現在秦國四麵環山,固若金湯,您一旦去了秦國,不知道還能否安然歸來。”孟嚐君聽了之後就打消了自己去秦國的念頭。
孟嚐君在薛
[原文]
孟嚐君在薛,荊人攻之。淳於髡為齊使於荊①,還反,過薛。孟嚐君令人體貌而親郊迎之②。謂淳於髡曰:“荊人攻薛,夫子弗憂,文無以複侍矣③。”淳於髡曰:“敬聞命矣。”
至於齊,畢報,王曰④:“何見於荊?”對曰:“荊甚固,而薛亦不量其力。”王曰:“何謂也?”對曰:“薛不量其力而為先王立清廟⑤,荊固而攻之,清廟必危。故曰薛不量力而荊亦甚固。”齊王和其顏色曰:“⑥!先君之廟在焉。”疾興兵救之。
顛蹶之請,望拜之謁,雖得則薄矣。善說者,陳其勢,言其方,人之急也,若自在隘窘之中,豈用強力哉?
[注釋]
①淳於髡(kūn):齊人,複姓淳於,贅婿出身,仕於齊,多次出使諸侯。②體:通“禮”。③文無以複侍矣:言時機緊迫。④王:指齊閔王。⑤清廟:宗廟。⑥(xī):表示驚訝的歎詞。
[譯文]
孟嚐君在自己的封地薛的時候,楚人起兵攻打薛。淳於髡作為齊國的使臣出使楚國,回來時經過薛。孟嚐君帶領手下親自到郊外迎接。孟嚐君對淳於髡說:“楚人攻打薛,你如果不為此擔憂,恐怕我就不能再招待你了。”淳於髡說:“我明白了。”
淳於髡返回齊都,向齊王匯報了自己出使的情況。匯報完後,齊王問:“你在楚國有何見聞?”淳於髡說:“楚國勢力強大,而薛也太自不量力了。”齊王忙問:“這話是什麽意思?”淳於髡說:“薛實在是自不量力,要替先王建立宗廟,強大的楚國一旦強攻薛,先王的宗廟就岌岌可危了。所以我說薛自不量力,麵對的楚國也太強大了。”齊王緊張地說:“啊!先王的宗廟在薛。”馬上派兵救援薛。
辛苦勞累,四處奔走,祈求相助,誠心拜望,但卻事倍功半。而善於言辭遊說的人能認清形勢,想出解決辦法,當別人有難時就好比自己身處困境一樣,難道還用得上強力嗎?
孟嚐君奉夏侯章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