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度”量人生:浮生百年,不懼不喜5
5是毀是譽:置之度內辨明晰
以一時的功過評判一個人,是錯誤的,也是武斷的。
無論怎樣的人,不管他是一代偉人還是平常之人,都不能以一時的功過得失評價他,這是許多有識之士的觀點,也是季老的觀點。季老覺得,人的一生是漫長的,每個年齡都是整個生命曆程中的一個階段。這個階段犯了錯誤,不等於下個階段還會犯同樣的錯誤,也就是此時錯非彼時錯,此時對也不能代表彼時對。看待一個人要全麵、細致,要用長遠的眼光看到全局,不能以一時的榮辱評判一個人。
明朝的馮夢龍也曾警告世人:“不可以一時之譽,斷其為君子;不可以一時之謗,斷其為小人。”其主旨在於看人不可以偏概全。想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所以《大學》裏有雲:“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而孔子卻做到了這一點。
而且還有這樣一種可能:一時的榮辱有時是假象,當事者因為某種原因身不由己。
《繹史?卷九十五》引《留青日劄》中再次記載了關於孔子弟子公冶長的故事,傳說公冶長善辨鳥語。他生活貧困,經常沒有糧食吃。有一次,一隻鳥飛到他的房前,大聲對他鳴叫著說:“公冶長!公冶長!南山有個虎馱羊,爾食肉,我食腸,當急取之勿彷徨。”公冶長聽了之後,馬上跑到南山,果然看見一隻被虎咬死的山羊,於是拿了回來。後來,羊的主人在公冶長家裏發現了羊角,就認為是他偷了羊,把他告到魯國國君那裏。公冶長將事情的經過說了一遍,但魯國國君不信他懂得鳥語,將他關進了監獄。而孔子知道他的秉性,為他向國君申辯、求情。魯國國君沒有理會。孔子歎息著說:“公冶長雖然在監獄裏,卻是無辜的啊。”
過了幾天,公冶長在獄中,聽到上次那隻鳥又叫道:“公冶長!公冶長!齊人出師侵我疆。沂水上,嶧山旁,當亟禦之勿彷徨。”他聽後,馬上將此事報告給了國君,國君仍然不相信他的話,但還是派人前去查看,結果真的發現了齊國的軍隊,於是發兵突襲,取得大勝。因此釋放了公冶長,並給了他很多賞賜,還想讓他做大官,公冶長堅辭不受,因為他覺得憑自己懂得鳥語獲得官位是一種恥辱。
孔子談到公冶長,說他雖被關押,卻是無辜的,之後還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當時,孔子已經贏得了普遍的社會聲譽和身份地位,他不以公冶長一時的災禍武斷地評判他的一生,足見其智者和聖人的秉性。將女兒嫁給他,更顯出孔子的膽識,他的這個決定,在當時實屬難能可貴,放在今天,也需要非凡的勇氣。
孔子的言行給我們的啟示是:生活中,不要戴著有色眼鏡看人。不能因為某個人犯過錯誤,就覺得他以後還會犯同樣的錯誤。很多時候,汙點不是他人身上帶的,而是無法擺脫偏見的我們強行給他帶上的。“士別三日,定當刮目相看。”記住這句話,用長遠的、全麵的眼光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