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度”量人生:浮生百年,不懼不喜6
6不知實為“大知”
知不足中的不足指的是不足之處、不夠完美的地方,這句話同自知之明有聯係。隻有知不足的人才能為人類文化作出貢獻。
在季老看來,知不足的人才是聰明的人,是可貴的,這樣的人才希望繼續進步。但在他認識的一些人中,有些卻自視過高,覺得自己無所不能,沒有不知道的。季老覺得這樣的人可笑又可憐。“學海無涯”,天下的知識是沒有窮盡的,認為自己無所不知的人是世間最大的笑話。所以,季老推崇知自己不知的人。這樣的人才是有遠見的人,“不知”是至高的“知”。
文學家朱自清先生特別欣賞孔子勇於承認“不知”的態度,認為承認不知,是一種知識上的誠實。曾經流傳著一句近似於繞口令的話:“不知道才是真知道。”乍一看,這句話有點費解,如果你真正讀懂了孔子,你就會發現,以“不知”為“知”,始終貫穿在孔子的思想中。
《論語?子罕》中有孔子的一段自謙語: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孔子說:“我有知識嗎?沒有。有一個鄉下人問我問題,我本一無所知,隻能從他問的問題的首尾兩頭去盤問,才能得出答案,再盡量回答他。”
孔子已貴為聖人,卻仍自謙“不知”,這是何等的德行。
而且把“不知”作為修身養性的人生準則,不僅得到中國賢人、智者的推崇,在兩方,也得到了足夠重視,古希臘的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不但才華橫溢,著作等身,而且廣招門生獎掖後進,運用著名的啟發談話啟迪青年智慧。每當人們讚歎他學識淵博、智慧超群的時候,他總謙遜地說:“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自己的無知。”
被人們稱頌為“力學之父”的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在熱學上,他確定了冷卻定律。在數學上,他提出了“流數法”,建立了二項定理,和萊布尼茲幾乎同時創立了微積分學,開辟了數學上的一個新紀元。他是一位有多方麵成就的偉大科學家,然而他非常謙遜。對於自己的成功,他謙虛地說:“如果我看見的比笛卡兒要遠一點,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肩上的緣故。”他還對人說:“我隻像一個在海濱玩耍的小孩子,有時很高興地拾著一顆光滑美麗的石子兒,真理的大海還是沒有發現。”
法國化學家安德烈取得了化學成就後,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歐文斯學院專門為他設立了有機化學的新教授職位,格拉斯大學選他為名譽博士,這許多榮譽絲毫沒有改變他的謙虛為人。肖萊馬逝世後,恩格斯在悼文中稱他:“是世界上最謙虛的人。”
在這些偉大的人物看來,自己的“不知道”正是探索未知世界奧秘的動力。因為始終對未知領域充滿好奇心,所以才能不斷有新的發現,從“不知”變為“知之”。當一個人清楚地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麽”,才是真正的知道,這也就是季老認為的不知實為“大知”。每個想不斷追求進步的人都要記住這一點,在“不知”中尋求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