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度”量人生:浮生百年,不懼不喜4
4對待小人莫施善心
我在書《牛棚雜憶》中提到的人物很不少。細心的讀者可以看出有三種:不提姓名,隻提姓不提名,姓名皆提。前兩種目的是為當事人諱,後一種隻有一兩個人,我認為這種人對社會主義社會危害極大,全名提出,讓他永垂不朽,以警來世。
對待小人的方法,世間千種萬種。就季老來說,身為著名學者,他不可能對他們拳腳相加,惡語相擊。他能做出的最狠的事,就是將當年迫害他的小人的惡事,寫在書裏,公之於眾,讓人民大眾評判是非。但這並不代表季老就對小人心慈手軟,他會毫不留情地將小人的惡事寫盡,使讓他們遭人唾棄。隻有這樣才能懲罰小人,讓他們為自己當年的醜事付出代價。
從季老對待小人的態度上,我們可以得到啟示:對小人惡行要下狠手。所謂“子係中山狼,得誌更猖狂”。小人一旦得誌將會禍患無窮。為了根除後患,最好能在他尚未得勢時,便及時製止和懲戒。
小人如果沒有過人的才幹,就不足以危害國家。關鍵在於這些人心術不正,而且巧言善辯、蠱惑人心,如不及早除掉,正人君子與之共事遲早會受其害。
少正卯和孔子是同時代人,都在辦學育人。少正卯的教學之地人丁興旺,孔子那裏卻三盈三虛。後來孔子當了魯國的大司寇,同季孫氏、孟孫氏、叔孫氏三家大夫商議鏟除家臣的勢力。孔子說:“家臣的勢力一大,大夫反倒受他們的壓製。必須把他們的城牆改矮,家臣才不敢隨便背叛大夫。”
三家大夫都表示讚成,於是便通知三位家臣,讓他們將城牆改矮三尺。三位家臣悶悶不樂之時,想起了魯國名人少正卯,就請他出主意。少正卯極力反對孔子的主張,說道:“為了保衛國家才把城牆砌得又高又結實,不應當改矮。孔子先生的這種辦法不太合適吧。”由於少正卯在背後教唆,三個家臣就壯大膽子,不理會主人的命令。
三家大夫見狀,便發兵圍城迫使家臣就範。由於三家大夫聯合行動,討伐叛臣,季孫氏和叔孫氏的家臣被打敗,狼狽逃走。孟孫氏的家臣公斂陽見勢不妙,急忙找少正卯出主意。少正卯趁機煽風點火,說道:“你把守的成城是魯國北麵的要塞,千萬不要把城牆改矮,要是城牆不結實,萬一齊國打過來那就守不住了。”公斂陽受了少正卯指使,態度立即強硬起來,揚言:“我為魯國的安全寧可丟掉自己的性命,也不會聽別人的話拆去城牆一塊磚。”孔子聽了這話,便讓孟孫氏把這件事告訴魯定公,魯定公召集眾人商量此事。
會上,意見不一。有的主張拆,有的反對拆,各有各的理由。一向反對孔子的少正卯這時不僅故意順著孔子的心意,聲言讚成孔子的主張,認為應該把城牆改矮三尺,還乘機挑撥說三家大夫是培植私人勢力。孔子及時識破了少正卯的奸計,立即反駁說:“這太不像話了,三家大夫都是魯國的左右手,難道他們是培養私人勢力的人嗎?少正卯明明是在挑撥是非,讓君臣上下互相猜疑怨恨。這種挑撥是非、擾亂國家大事的人應判死罪。”聞及此言,大臣們都紛紛為少正卯說情。
孔子說:“你們怎麽知道少正卯的奸詐?他的話聽起來好像很有理,其實都是些壞主意。他的一舉一動,看著令人佩服,其實都是假裝的。像他這種心術不正的虛偽小人,最能夠顛倒是非誘惑人,非把他殺了不可。”孔子最終殺了少正卯。孔子的弟子子貢事後曾問孔子:“少正卯是魯國的知名人士,先生誅殺了他,恐怕得不償失吧?”孔子說:“人有五種惡行,而盜竊還不包括在內:一是通達古今之變即鋌而走險;二是不走正道而堅持走邪路;三是把荒謬的道理說得頭頭是道;四是知道很多醜惡的事情;五是依附邪惡並得到恩澤。這五種惡行沾染了一種,就不能避免被君子所誅殺,而少正卯是五種惡行都兼而有之,他是小人中的雄傑,豈有不殺之理!”
孔子對小人下狠手,誅殺奸佞小人在當時起到了殺一儆百的作用。倘若姑息牽就,讓少正卯等奸詐小人得勢,恐怕孔子也難保不為其所害。所以,生活中,當我們遇到小人或者壞人,就要在第一時間嚴懲他,除掉隱患,才能少掉麻煩,生活也會在不受幹擾的情況下,順意地進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