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風雨賢行:養曠世品德以潤澤心智1

1平易近人,摒棄自己的架子

我最討厭人擺官架子,這是一種極端低級趣味的表現。

季先生在功成名就後,雖身居高位、身兼數職,社會活動也日漸頻繁,但他沒把自己排除在普通人之外,仍平易近人,不擺架子。季老曾經撰文說:“我的政策是:先禮後兵。不管你是多麽大的官,初次見麵時我總是彬彬有禮。如果你對我稍擺官譜,從此我就不再理你,見了麵也不打招呼。”季老平時對人也極盡謙和,即使是比自己年輕許多的普通人,也依舊以禮相待。

季老有位小鄰居,姓商,三十多歲。他第一次見季老的時候,季老熱情地握著他的手說:“我們做了鄰居了。”堂堂大師,絲毫沒有架子,這讓鄰居有些受寵若驚。自此,許多年輕的朋友就會到季老家中登門拜訪。麵對這些晚輩,不管多忙,季老都會放下手中的工作,與他們吃茶聊天,合影留念。客人走時,季老還執意送到門外,以禮相待。季老就是這樣,將大師的身份放置一邊,於平常人和普通事中尋求那份獨有的快樂,而他自己也因為這種大師的儒雅之風備受他人愛戴。

平易近人,讓更多的人在精神上對季老膜拜。這也給我們以啟示:一個人無論取得了多大的成績,都要真誠、平等、和善地對待他人,隻有這樣才能得到更多人的尊重。那麽,什麽才是平易近人呢?平易近人就是平等,人與人之間沒有差別。在佛教之中也有平等的思想。佛教中的“佛”並非“禪”,而是人,佛陀當初在證悟真理時,第一句宣言就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眾生由於因果業報的千差萬別,在智愚美醜、貧富貴賤上有所不同,但論及全眾生的本體自性,並無二致。這就好比三獸渡河,足有深淺,但水無深淺;三鳥飛空,跡有遠近,但空無遠近。我們應該以悲憫的胸懷來看待眾生的苦難,從人我共尊的平等角度來包容彼此的差異,才能促進和平。

其實,佛之所以高深,就在於其可以摒棄一切門戶之見、學術之見,認為人無高、低、貴、賤之分,倡導平等。而正是由於平等,所以,佛法圓融了世間萬物。在佛的世界裏,一切眾生皆平等,而這種平等又給眾生最大的自尊。

在日本,耕田的農民被視為賤民,連出家當和尚的資格都沒有。無三禪師雖然出身賤民,但是他一心皈依佛門,於是假冒士族之姓,了卻了自己的心願。

無三禪師後來被眾人擁戴為住持。舉行就任儀式的那天,有個人突然從大殿中跳出來,指著法壇上的無三,大聲嘲弄道:“出身賤民的和尚也能當住持,究竟是怎麽回事啊?”就任儀式莊嚴隆重,誰也沒有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情,眾僧都被眼前發生的事弄得不知所措。在這種情況下,誰都不能來阻止這個人說話,隻好屏息噤聲,注視著事態的發展。

儀式被迫中斷,場上靜得連一根針掉在地上都能聽見,眾人都為無三禪師捏了一把汗。麵對突如其來的發難,無三禪師從容地笑著回答:“泥中蓮花。”絕對的佛禪妙語!在場的人全都喝彩叫好,那個刁難的人也無言以對,不得不佩服無三和尚的深湛佛法。

就任儀式繼續進行,這突然的刁難並沒有對儀式產生什麽影響,由於禪師的佛禪妙語,更增加了他的威信,眾人更加擁護他了。

人無差異,無貧富貴賤之分。每個人都有追求真理的權利,麵對他人的刁難,一句“泥中蓮花”盡顯真人本色。

故事說明了人人平等的道理。而季老的平易近人也似乎在告誡我們,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不論官居高位還是富甲一方,終究是一介凡夫俗子,能力再強也擺脫不了凡胎,尊重他人,就是愛護自己。而如果你地位卑微、生來貧窮,也大可不必為此鬱鬱寡歡,山不轉水轉,水不轉人轉,人生成功與否在於你的決心與信念,與其他無關。

當然,真正的平等有時很難達成,但我們可以從心理上建立平等的觀念。世間大小尊卑豈有一定的標準?我們唯有摒除成見,彼此共尊,人我同等,相互接納,才能和平相處,共享安樂。

平等和摒棄門戶之見並不隻是掛在嘴上的空口號,而是要體現在我們的一言一行之中。給予他人尊重並施以慈悲本身就是一種待人平等的表現,如果我們能夠做到待人平等,那麽,我們也就真正理解了平等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