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老語錄典藏

一個人活在世界上,必須處理好三個關係:第一,人與大自然的關係;第二,人與人的關係,包括家庭關係在內;第三,個人心中思想與感情矛盾與平衡的關係。這三個關係,如果能處理得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則,生活就有苦惱。

——《做人與處世》

我們常說,人生就是一場拚搏,沒有壓力,哪來的拚搏?

——《論壓力》

把成功的三個條件拿來分析一下,天資是由“天”來決定的,我們無能為力。機遇是不期而來的,我們也無能為力。隻有勤奮一項完全是我們自己決定的,我們必須在這一項上狠下工夫。

——《成功》

每個人都有一個“我”,兩者親密無間,因為實際是一個東西。按理說,人對自己的“我”是十分了解的;然而,事實上卻不盡然。依我看,大部分人是不了解自己,都是自視過高的。這在人類曆史上竟成了一個哲學上的大問題。否則古希臘哲人發出獅子吼:“要認識你自己!”豈不成了一句空話嗎?

——《我寫我》

我的心,雖然像黃土一樣黃,卻不能像黃土一樣安定。

——《母與子》

老年少年都要有自知之明,越多越好。老的不要“倚老賣老”,少的不要“倚少賣少”。

——《老少之間》

我主張,一個人一生是什麽樣子,年輕時是什麽樣子,中年是什麽樣子,老年是什麽樣子,都應該如實地表達出來。在某一階段,自己的思想感情有了偏頗,甚至錯誤,決不應加以掩飾,而應該堂堂正正地承認。

——《做真實的自己》

我交了一輩子朋友,究竟喜歡什麽樣的人呢?我喜歡的人約略是這樣的:質樸、淳厚、誠懇、平易;硬骨頭,心腸軟;懷真情、講真話;不阿諛奉承,不背後議論;不人前一麵、人後一麵;無嘩眾取寵之意,有實事求是之心;不是絲毫不考慮個人利益,而是多為別人考慮;關鍵是一個“真”字,是性情中人。

——《石景宜博士》

我現在想對自己提出一個怪問題:你對我們的現在,也就是眼前這個現在,感覺到是尋常還是不尋常呢?這個“現在”,若幹年後也會成為“當時”的。到了那時,我們會不會說“當時隻道是尋常”呢?

——《當時隻道是尋常》

要講永久的悔,那是俯拾皆是。要選其中最深切、最真實、最難忘的悔,也就是永久的悔,那也是唾手可得的,因為它片刻也沒有離開我的心。我這永久的悔就是:不該離開家鄉,離開母親。

——《賦得永久的悔》

我生平優點不多,但自謂愛國不敢後人,即使把我燒成了灰,每一粒灰也是愛國的。可是我對於當代知識分子這個行當卻真有點談虎色變。我從來不相信什麽輪回轉生。現在,如果讓我信一回的話,我就恭肅虔誠禱祝造化小兒,下輩子無論如何也別再播弄我,千萬別再把我播弄成知識分子。

——《一個老知識分子的心聲》

我在國內的時候,隻懷念,也隻有可能懷念一個母親。現在到了國外來了,在我的懷念中就增添了一個祖國母親。這種懷念,在最初到哥廷根的時候,異常強烈。

——《留德十年》

我還要在這一條自己選定的道路上走下去的。我覺得,學術研究是一場接力賽,一代傳一代,代代有所增益;但是,這一場接力賽是永無止境的,誰也別想跑最後一棒,一個猛衝,就能抓到絕對真理。

——《季羨林文集》自序

世人都知道“鑒往知今”的重要意義。鑒往決不是什麽“發思古之幽情”,而是為了“知今”,而且兩者都是為了預測未來,以便把將來的工作做得更好,人類總得隨時有所創新,有所前進嘛。人類社會永遠不會停滯不前的。

——《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概述》序

我隻是一個人在夜深人靜時,伏在枕上,讓逝去的生命一幕一幕地斷斷續續地在我眼前重演一遍,自己仿佛成了一個旁觀者,顧而樂之。逝去的生命不能複歸,也用不著複歸。但是,回憶這樣的生命,意識到自己是這樣活過來的,陽關大道、獨木小橋,都走過來了,風風雨雨都經過了,一直到今天,自己還能活在世上,還能回憶往事,這難道還不能算是莫大的幸福嗎?

——《季羨林自傳》

時間經過了十年,我聽過三千多次晨雞的鳴聲,把眼睛熬紅過無數次,經過了多次心情的波動,終於把這書譯完了。我一方麵滿意,滿意這件艱巨工作的完成。另一方麵又不滿意,不滿意自己工作的成果。古人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蘇東坡有句著名的詩:“春江水暖鴨先知。”我的譯文也如春水,我這一隻春水中的鴨,是非常明白水的冷暖的,我覺得,我始終沒有能夠找到一個比較理想的翻譯外國史詩的中國詩體。從我的能力來說,目前也就隻能這樣子了。知我罪我,自有解人。後來居上,古今通例。

——《羅摩衍那》全書譯後記

名人談季老

您寫的幾本書,不僅是個人一生的寫照,也是近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曆程的反映。中國知識分子曆經滄桑、艱難困苦,但愛國家、愛人民始終不渝,他們不懈奮鬥,把自己的知識奉獻社會、服務人民。您在最困難的時候,包括在“牛棚”挨整的時候,也沒有丟掉自己的信仰。那時,您利用在傳達室看大門的時間,翻譯了280萬字的梵文作品。這不僅是個人毅力決定的,也反映出中國知識分子對真理的追求,對國家充滿信心。

——國務院總理

做學問應該像北京大學的季羨林那樣。

——中國現代著名學者胡適

他(季羨林)是一位篤實敦厚的、人們樂於親近的博大長者,搖起筆來卻娓娓動聽,光華四射。他具有褒衣博帶、從容不迫的齊魯風格和涵蓋氣象,從來不矜奇、不炫博,腳踏實地,做起學問來,一定要“竭澤而漁”。

——國學大師饒宗頤

季羨林先生是中外知名的學者。知名,這‘名’確是實之賓,與有些人,舍正路而不由,也就真像是摶扶搖而上者九萬裏的不同。可是這‘實’,我不想說,也不能說。因為他會的太多,而且既精且深,我等於站在牆外,自然就不能瞥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

——國學大師張中行

他是那樣的普通,普通得無法和周圍的人加以區分。他如同一滴最平凡的水珠,無聲地消融在大江大河的激流之中;他如同一粒最平凡的泥土,加入了無比渾厚的黃土地的渾重之中。

——著名學者謝冕

為天地立心,為萬民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著名書法家、詩人梁披雲為季羨林題寫的條幅

我和季先生情同祖孫。我們是師生,但年齡上,我比他孫子、外孫都小。除了學問,和季先生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是“平和”,可惜我還做不到。

——季老的學生,複旦大學曆史係教授錢文忠

和他在一起,矜可平、躁可釋,一切多餘的雕飾的東西都成為不必要的了。

——中央文史館館長袁行霈

我在他身上發現的不隻是博學,還有睿智;不僅是睿智,還有非常的謙恭有禮和幽默。他的博識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尊嚴的人格,他的對於物質利益的毫不動心,他對於書的熱愛,他的耐心,還有他的充分的真誠。對我來說,他將永遠是氣節的象征。

——英籍華裔女作家韓素音

滿頭白發,根根記錄著你的壽長,標誌著你的業績受到眾多的讚揚。你兼有諸家的同能,你的獨秀孤芳,有幾個能夠趕上?

——著名詩人臧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