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風雨賢行:養曠世品德以潤澤心智2

2時時自省方可時時清醒

我過去因為受人蒙蔽的緣故,也犯過一些錯誤。

人們常用“自省”這個詞來警示自己、提醒他人,但是對“省”的真正含義或許並未全然知曉。省有兩解:一解為省悟,一解為反省。先有省悟,後有反省。省悟是自我認知的過程,反省則為自我檢查之意。

季老在一篇名為《反躬自省》的文章中提到,自省要從認識自我開始。他在剖析自己的時候說,自己並不是天才,也不是蠢材,資質中等,喜愛繪畫和音樂。但中學的時候,他的繪畫水平已落後其他同學,他也曾深深地為此感動無奈。季老覺得自己是個謹小慎微、性格內向之人,有自己的私心,也會為別人著想。曾經犯過錯誤,傷害過一些人,但在大是大非麵前,卻會挺身而出,不計較個人利害。所以,季老覺得自己是個好人,是個講原則的人。

但是,並不是每個人能像季老這樣清晰地認識自己。認識自己曆來就是最難解決的命題之一,這需要一定的方法。莊子給出的方法就是“心齋”,他的著作裏記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日,孔子弟子顏回對孔子說:“老師,我想出去做事,除暴安良,接濟貧苦人民。”孔子卻說:“你現在不能出去,你還不成熟,過於浮躁,還沒有認清自己,做什麽事都不會成功,你還是先去齋戒吧。”顏回就說:“我從小家裏就窮,很少吃肉喝酒,這算不算齋戒呢?”孔子說:“你指的是祭祀上的齋戒,我說的是心的齋戒。在生活中,你不僅要通過耳朵去聽,還要通過心和氣息去感受,將感受到的氣息回歸內心,形成自我認知,這就是心齋。”

著名學者於丹說:“我們每個人的眼睛都有向外發現和向內觀看兩種能力。向外可以發現一個無比遼闊的世界,向內可以發現一個無比深邃的內心。”她說的這段話就是心齋的另一種解釋,也是認知自己的一種獨特方式。認清了自己,便可獲得一個更廣闊的人生境界,收獲也可更加豐盈。

同時,認清自己就可進入自省的第二層意境:反省、自我檢查。《論語》裏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宋代的朱熹也說:“日省其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其意皆在反省。

反省可“自知己短”,彌補短處,糾正過失。“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反省自己是十分必要的。

有人也會懷疑反省的作用,認為反省並不見得有多大改變。但是,真正懂得反省的人,經過它的蕩滌,就能清楚俗世紛紛擾擾的塵埃,給自己一個美好的人生。

一位老人和他的小孫子住在肯塔基西部的農場。每天早上,老人都坐在廚房的桌邊讀《聖經》。

一天,他的孫子問道:“爺爺,我試著像你一樣讀《聖經》,但是我不懂得《聖經》裏麵的意思。我好不容易理解了一點兒,可是我一合上書又立刻忘記了。這樣讀《聖經》能有什麽收獲呢?”老人安靜地將一些煤投入火爐,然後說道:“用這個裝煤的籃子去河裏打一籃子水回來。”

孩子照做了,可是籃子裏的水在他回來之前就已經漏完了。孩子一臉不解地望著爺爺。老人看看他手裏的空籃子,微笑著說:“你應該跑快一點兒。”說完讓孩子再試一次。

這一次,孩子加快了速度,但是籃子裏的水依然在他回來之前就漏光了。他對爺爺說道:“用籃子打水是不可能的。”說完,他去房間裏拿了一個水桶。老人說:“我不是需要一桶水,而是需要一籃子水。你能行的,你隻是沒有盡全力。”接著,他來到屋外,看著孩子再試一次。

現在,孩子已經知道用籃子盛水是行不通的。盡管他跑得飛快,但是,當他跑到老人麵前的時候,籃子裏的水還是漏光了。孩子喘著氣說:“爺爺,你看,這根本沒用。”

“你真的認為這一點兒用處都沒有嗎?”老人笑著說,“你看看這籃子。”孩子看了看籃子,發現它與先前相比的確有了變化。籃子十分幹淨,已經沒有煤灰沾在籃子上麵了。“孩子,這和你讀《聖經》一樣,你可能什麽也沒記住,但是,在你讀《聖經》的時候,它依然影響著你,淨化著你的心靈。”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有一本心靈的《聖經》,即使我們未曾記住一句話、一個字,卻依然受益終生。所以,學會反省吧,即使不能像季老那樣時時反省,也要經常反省,隻有這樣,才能不斷蕩滌自己的心靈,活得更快樂、更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