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半縷輕煙》就像被狂風卷起的巨浪,排山倒海,鋪天蓋地。但無論外麵怎樣風起雲湧,編輯部卻始終悄無聲息。在這裏,人們兩耳不聞天下事,甚至連報紙都不看,更不要說坊間流傳的那些飛短流長了。

不記得什麽時候,總之很久以後的某一天,終於,一個編輯將這本羅盡的《半縷輕煙》帶到了編輯部。這位編輯自視清高怎麽會讀這樣的書?他說他隻是出於好奇,想知道這本書到底為什麽會這麽火。然而看著看著他就覺得不對勁了。怎麽每段故事甚至每個人物都那麽似曾相識呢?不會是被魯迅先生塑造出來的那種典型人物吧?怕是每一個人物背後都有真實的原形吧?而且這原形就在我們身邊,你隻要抬起頭睜大眼睛就能看到。

這編輯越看越緊張,以至於後槽牙碰撞出咯咯的響聲,後腦勺一個勁地發麻。他於是極為謹慎地將那段他覺得和現實最為接近的一章拿給他最信任的同事看,而這個同事剛好是不久前離婚的女編輯蓼藍。正因為蓼藍離婚的前前後後、女主編和作家的婚外風情都被惟妙惟肖地描寫了出來,編輯部才開始注意到了這本讓人不寒而栗的書。

然後就有了女主編要求編輯部每個人都要認真閱讀此書的指令。要一行一行地研讀,一個字一個字地揣摩,進而從紛繁的段落、破碎的思緒以及蛛絲馬跡中,找出那個真正的始作俑者。於是一段時間內,閱讀《半縷輕煙》竟成了編輯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大家日常工作時的那種厭煩情緒竟奇跡般地消失了。總之,這是一本很好讀的書,尤其是那些被曝光的隱秘。盡管呈現出一種文學狀態,卻誰都能感受到這本書和他們自己的息息相關。於是他們懷著好奇而又忐忑的心情,在字裏行間尋找並對號。那是一種誰都禁不住的窺視的,尤其當故事和身邊的男女私情相關。閱讀中也有一些人惴惴不安,特別是那些自身不甚檢點的風流男女,生怕翻過頁來就能看到自己的也被大白於天下。

一時間編輯部人人自危,又仿佛紮了嗎啡一般亢奮不已。最後的結論是,《半縷輕煙》的作者就在編輯部,隻不過他把自己隱藏得很深。這個人可謂無孔不入,無所不能。沒有他不知道的,也不會有被他忽略或放過的。於是編輯部的每個人都變得格外小心,因為誰都知道有一雙詭異的看不見的眼睛正在盯著大家。那眼睛就像辦公大廳房頂的攝像頭,即便你在這本書中幸免於難,也保不住會在下一本書中出盡洋相。

進而大家開始相互猜疑,覺得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可能是書的作者。譬如蓼藍就曾懷疑過女主編、女編務、攝影師乃至剛剛分手的前夫。總之在撲朔迷離中,很難判斷。

是的,作者曾跟出版社反複強調,她絕不接受任何采訪。而她在《半縷輕煙》出版伊始階段的行為,也和編輯部其他人所做的一樣,努力尋找這本書的寫作者究竟是誰。她像所有人一樣,積極地提出自己的懷疑和猜測。諸如為什麽某某對此格外熱心?為什麽恰恰沒把某某的那段經曆寫進去?她甚至將禍水引到主編女兒的身上,說她在國內大學呆得好好的,怎麽招呼也不打就突然回美國了?她聽說主編女兒曾打探過編輯部裏的人事,還聽說她正在寫一本關於知識分子與時尚潮流的書……

是的,她最終抵不過那喧囂的浪潮。她心裏癢癢的,是的,她憑什麽就不能出名?她明明寫了那本被世人矚目的書,為什麽還要強迫自己默默無聞?當然,這風光無限並不是她寫作的初衷,她的初衷隻是報複。但是,在如此淋漓盡致的泄私憤中竟能名利雙收,這也是她滿腔怨恨地寫作時萬萬沒有想到的。

當然,她還有一個初衷就是出人頭地,進而將那些曾經鄙視她踐踏她的人統統踩在腳下。她知道讓她實現這個目標的途徑唯有弘揚自己,而那麽多媒體,那麽多小報記者,那麽多閃光燈和電視節目,不是剛好能夠和她的初衷吻合嗎,她何以非要拒絕呢?

她知道如果沒有編輯部對她這本書的格外關注,她可能早就名揚天下了。她一直糾結不已,滿心矛盾,她怎麽可能不想出名呢?她說她不願接受采訪,不過是一種姿態。她實在太想出現在報紙和電視中了,卻隻能隱忍。直到那個一心想要鉤沉作者的女記者,終於千辛萬苦地找到了她。

這位長相一般卻名頭很大的女記者一直追蹤到編輯部。她們第一次接觸時,女編務還顯得有些緊張。和女記者交談時,她顯然覺出了編輯部諸位同事投來的目光,她當然非常得意這種被聚焦的感覺。她知道他們都認識這位經常出鏡的女記者,也知道他們都以為女記者是來采訪女主編的。然而,三言兩語過後,她竟陪著女記者離開了編輯部。而女記者在她麵前竟顯出誠惶誠恐的樣子,這才是讓大家百思不得其解的。

接下來的采訪在編輯部樓下的小咖啡館進行。女記者溢於言表的敬重,讓她受寵若驚。女記者認為她不該這樣隱姓埋名,《半縷輕煙》確實是一本好書,我讀了一夜,讀後的反思綿遠而悠長。您毫無顧忌地鞭撻了時尚界光鮮背後的那些弊端,您非常勇敢。時下,您這種犀利的,毫不妥協的,以至於近乎殘忍的批判已經越來越少了。還有,你那麽與眾不同的文筆。您知道這種樸實的敘事風格已十分罕見了,到處充斥的全都是病態的做作,抑或瘋狂的自我迷戀。而您的作品,恕我直言,就像是我們期待已久的一個文學的典範。您為什麽要這麽低調,為什麽不願理直氣壯地走向前台呢?既然這本書就是您寫的,既然……

然後便一發而不可收,那浪潮般的采訪一波緊接著一波,甚至驚動了某些境外媒體。說中國一位幾乎目不識丁的老太太寫了一本震動時尚界的“大書”,說這位老太太就像迷人的天邊晚霞一般璀璨斑斕。總之,過火的讚美一如《半縷輕煙》般風生水起,她便也借此而名正言順地走向了前台。她行得端坐得正何以要埋沒自己?是的她抵擋不住由《半縷輕煙》引發的這場閱讀的狂潮。而這狂潮就是由她本人掀起的。她就是驚濤駭浪之上的那個弄潮兒,盡管已經年華老去。但她確實立於浪頭之端,為什麽要悄無聲息呢?那麽,她寫作《半縷輕煙》這本書還有什麽意義?

自從和女記者對話後,她徹底改變了自己的觀念。如果現在不抓住這個大紅大紫的時刻,更待何時?於是,被撩撥起來的無情地挾持了她。她便也順風順水地決意讓自己名揚四方,享譽文壇。是的,她做到了,不像某些人,靠不斷炒作自己來維持可憐的名聲。不,她靠的不是這些,而是她的著作。她深知唯有這本書,才是聲名最好的支撐。

接下來,不停地接受采訪,成為她每天的工作。報紙的,電視的,電台的,甚至網絡的,她全都樂此不疲。一開始這些采訪都被她安排在外麵進行,後來她不想再四處漂泊了,便幹脆把那些記者通通引到了編輯部。她知道在這裏接受采訪,無疑會給她一種格外揚眉吐氣的感覺。畢竟,很多年來,她是在這裏被人輕慢的。於是,在這裏接受采訪,對她來說,簡直就是一場反擊戰。看吧,你們中有誰,能像我這般風光,如此受到媒體的追捧?

是的,沒有人能像她那樣如此迅速地成為媒體和大眾的寵兒,也不會有人像她那樣,忽然之間便照片影像滿天飛。不久後亦有電視台和電影公司前來購買《半縷輕煙》的影視版權。她做夢也想不到,一個人,竟能如此輕而易舉地就忽然拿到了那麽多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