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佛是這樣為人處事的(4)

當時,南天竺有位畫家,聲名遠播。木匠聞得畫家的名氣,便請畫家到家中,欲比個高低。

兩個人一見麵,相互切磋技藝,大有相見恨晚之感。木匠擺上酒宴招待畫家,斟酒、倒茶等雜活,都讓木頭美女做。喝了一天的酒,畫家竟然沒看出“美女”的真偽。

晚上,木匠指著“美女”對畫家說:“就讓她侍候你休息吧。”

木匠走後,畫家醉醺醺地看著燈下的“美女”,越看越愛,禁不住連聲喚“美女”到自己身邊來,可“美女”站在那裏一動不動。

畫家以為姑娘怕羞,就趔趄著前去拉她。沒想到用手一拉,“美女”隨即翻倒,各種木零件撒了一地。畫家大驚失色,酒也醒了一半,方才明白木匠是借此與自己比技藝。

他心中慚愧,又不想服輸,便掏出畫筆顏料,在牆上畫了一個人,服飾、容貌都和自己一模一樣,脖子上還畫了根繩子,一副懸梁自盡的慘景躍然眼前。他又在嘴巴、鼻子等部位,畫上幾隻蒼蠅。

審視良久,畫家滿意地關好房門,鑽到床底下睡覺。

第二天,木匠起床後想起昨天的惡作劇,心中暗暗好笑,疾步前往畫家寢室想看個究竟。

隻見房門緊閉,木匠使勁敲門卻無回音。他用力把門撞開,見到畫家的“傑作”,以為畫家羞愧難忍而自殺了,心裏很不是滋味,暗自後悔不該和他開這玩笑。

於是,木匠前往王宮,向國王稟告畫家自殺的經過,並請求國王去驗屍。

國王率眾人來到木匠家中,見畫家正懸掛在那裏,就吩咐木匠:

“你去把繩子砍斷,將屍體搬出來。”

木匠拿起斧子,使出吃奶的力氣猛砍,隻聽見“咚”的一聲,屍體卻未落地,他砍的不是繩子,而是牆壁。眾人呆視良久。

這時,畫家從床底下笑嘻嘻地鑽出來,說明了其中緣由……由此可知,有些人精通一件事,並不等於精通一切事。會彈拉的不一定會唱,會使刀的不一定會用槍。縱然自己在某一領域卓有建樹,但對於其餘的事物,也可能“目不識丁”,甚至容易上當受騙。

就像天鵝,水和牛奶混在一起時,它有能力辨別出來,飲用時總是將牛奶全部吸出,隻留下清水。盡管有如此高明的“技術”,它卻竟然會犯低級錯誤——把自己在水中的倒影,誤當做美食來享用。

每一個人,既有優點也有缺點,對於諸多事物,也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我們對自己懂的東西再精通,也萬萬不要目中無人、得少為足,而應像大海不厭江河多一樣,不斷吸取更多的知識,永遠不要有滿足之時。

17.不知道就說不知道

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做人一定要實事求是,不要明明不知道,卻為了顧及麵子,而故弄玄虛、不懂裝懂。

韓愈說過:“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人不是生下來就知道一切的,誰能沒有疑難困惑呢?

隻要是人,就必定有不知道的事情。對於這些,我們應虛心多向別人請教。智者謙遜好學、甘拜人師,愚者卻認為這會暴露自己的無知,把詢問當做羞愧之事。

其實,這是沒有必要的。孔子曾雲:“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做人一定要實事求是,不要明明不知道,卻為了顧及麵子,而故弄玄虛、不懂裝懂。

丁肇中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得主,一次演講中,別人給他提了三個問題,他都表示“不知道”:

“您覺得人類在太空能找到暗物質和反物質嗎?”

“不知道。”

“您覺得您從事的科學實驗有什麽經濟價值嗎?”

“不知道。”

“您能不能談談物理學未來20年的發展方向?”

“不知道。”

這“三問三不知”,讓在場所有人都感到意外,但不久就贏得全場熱烈的掌聲。

為什麽呢?因為按理來講,丁肇中大可不必說“不知道”。他可以用一些專業性很強的術語糊弄過去,或者說一些不沾邊際的話搪塞過去,但他卻選擇了最老實、最坦誠的回答方式。

這種坦言“不知道”,不但無損於他的科學家形象,反而更凸顯了他嚴謹的治學態度,不禁令人肅然起敬。

18.不怕你犯錯

就怕你掩飾

無心犯下的過失,稱為“錯誤”;故意去做的壞事,則稱為“罪惡”。

“過失沒有功德,但能懺悔清淨是它的功德。”相反,假如有了過錯卻故意掩飾、文過飾非,這隻會讓自己又增加一條罪惡。

常言道:“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人不犯錯是不可能的,但錯了以後,要勇於麵對並及時改正,不再犯同樣的錯誤,如此一來,過失就會漸漸歸於無。

所以,有了過失就要懺悔,古人雲:“過而能改,善莫大焉。”佛經中也說:“過失沒有功德,但能懺悔清淨是它的功德。”相反,假如有了過錯卻故意掩飾、文過飾非,這隻會讓自己又增加一條罪惡。

無心犯下的過失,稱為“錯誤”;故意去做的壞事,則稱為“罪惡”。有些人不是存心做錯事,隻因考慮不周,為人處世方法欠妥,以致所做的事情不圓滿,這種情況叫“錯”,而不叫“惡”。

犯錯其實每個人都會有,但能正視它、改正它,並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孔子曾讚歎顏回:“不遷怒,不二過。”顏回每次犯錯,都會深刻反省,並立即改正,同樣的錯誤絕不犯第二次。

有些人也想如此,犯了一次錯誤,就在我麵前信誓旦旦:“請再給我一次機會。您看著吧,第二次再犯,我不是人!”

但沒過多久,他又犯了。這時問他:“你還記得原來的話嗎?”

他歪著頭想想:“嗯……可不可以再給一次機會?”

一次次地犯錯固然不好,但掩飾錯誤更不應理。古人雲:“小人之過也,必文。”“文”就是掩蓋,即小人對於自己所犯下的錯誤,總是千方百計找各種理由加以掩蓋。其實,做人應該光明磊落,如果自己真的錯了,就應該不覆不藏,把過失全部說出來,之後改過自新、重新做人。

倘若一個人知錯能改,讓自己總處於善心的狀態中,這對身體也很有益。

日本有位博士叫江本勝,他自1994年起,以高速攝影技術來觀察水的結晶。結果研究發現:“善良、感謝、神聖”等美好訊息,會讓水結晶呈現美麗的圖案;而“怨恨、痛苦、焦躁”等不良訊息,會讓水結晶出現離散醜陋的形狀。

我們人體的組織結構中,大部分都是水。所以,若能時時改過自新,讓自己處在快樂和歡喜之中,身體自然也會長壽延年。

19.給內心好好整一下容

“與人相處時,隨時隨地若能多講禪話、多聽禪音、多做禪事、多用禪心,就能成為有魅力的人。”

有智慧的女人,不應該舍近求遠,成天追逐外在的裝扮,而應當給內心好好整一下容。這樣的美,才是最令人視而不厭的。

我認識一位居士,她學佛比較虔誠,唯一有個毛病就是極愛打扮。我曾勸她:“你是不是應該把時間用在學佛上?不要太執著外相了。”她搖搖頭說:“不行啊,堪布!沒有化妝的話,我就像個魔女,而化妝了以後,我會變成天女。”

為了化妝打扮,有些人甚至不惜一擲千金。像英國查爾斯王子的王妃卡米拉,每個月的化妝費是40萬英鎊,折合人民幣600多萬。

光是染頭發一項,每個月就要3000英鎊,折合人民幣45000左右。

而現在有些人,就算沒有這麽多錢,但把全部工資用來買化妝品,可能也會在所不惜。

實際上,就算你打扮得再動人,“手如柔荑,膚如凝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但缺乏內涵的話,也不會真正吸引別人。

以前就有一個女人,家境非常富裕,美貌無人能及,但她整日裏鬱鬱寡歡,連個談心的人也沒有。

於是,她去請教無德禪師:“我要怎麽做,才能贏得別人的喜歡?”

無德禪師告訴她:“你與人相處時,隨時隨地若能多講禪話、多聽禪音、多做禪事、多用禪心,就能成為有魅力的人。”

她問道:“禪話怎麽講呢?”

無德禪師回答:“多說讓人歡喜的語言,說真實的語言,說謙虛的語言,說利人的語言。”

她又問:“禪音怎麽聽呢?”

“禪音就是化一切聲音為微妙的聲音,把辱罵的聲音轉為慈悲的聲音,把毀謗的聲音轉為幫助的聲音。當你麵對哭聲鬧聲、粗聲醜聲都不介意了,那就是禪音了。”

“那禪事怎麽做呢?”

“禪事就是布施的事,慈善的事,服務的事,合乎佛法的事。”

“禪心又是什麽呢?”

“禪心就是你我一如的心,聖凡一致的心,包容一切的心,普利一切的心。”

女人聽後若有所思,以此試著改變自己,終於贏得了眾人的尊重和喜歡。

其實,女人的魅力,是由內散發出來的智慧、慈悲,並不是化妝品、手術刀雕琢出來的精致麵孔。假如一個女人擁有天使般的臉龐,卻是一副魔鬼般的心腸,那再美也會讓人退避三舍。

有智慧的女人,不應該舍近求遠,成天追逐外在的裝扮,而應當給內心好好整一下容。這樣的美,才是最令人視而不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