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佛是這樣為人處事的(3)

憨者緩過神來,並未按狡猾者製定的“套路”走,突然大聲說道:“我絕對沒偷!否則,當初就不會答應與你共享,肯定是你偷了。”

狡猾者見一招不靈,又使出第二招:“你不承認的話,我們可請國王決斷,弄不好可要坐牢啊!”

狡猾者想以“國王”和“坐牢”來威脅對方,憑自己的小聰明和能言善辯獲勝。但憨者心胸坦蕩,毫無懼色,一口就答應了。

到了國王處,狡猾者搶先陳述經過,並一口咬定是憨者偷了金瓶。

幸好國王是位明君,他說:“你的理由不夠充分,我要調查核實。”

狡猾者又說:“我有個好主意,不如明天我們約個時間,一起去埋金瓶的地方詢問土地神。”國王同意了。

狡猾者回到家中,唆使父親假扮土地神。第二天一早,父子倆到了藏金瓶的森林。兒子把父親裝進一截朽木,兩頭堵住,隻留了一點供呼吸的縫隙。

一切準備就緒後,他才去與國王等人會合,一起來到藏寶之地。

狡猾者說:“請土地老爺顯靈,指明偷金瓶的人。”

此時,從朽木中傳出了“土地神”的裁決:“是憨者偷的。”

國王覺得有些蹊蹺,但默不作聲。

憨者急了,用力推搖朽木:“你說是我偷的,可以把我燒死。但我認為你冤枉了我,所以決定先燒掉你。”說完就從口袋裏掏出火石,撿來樹葉枯枝,要燒這截朽木。

狡猾者見勢不妙,急忙上前阻擋:“不能燒,否則要受懲罰。”

憨者一把推開他:“有什麽不能燒的,燒了它之後就燒我。”

火焰盛燃,越來越旺,煙也熏進了木頭裏。“土地神”實在忍受不住了,大喊:“放我出來,我不是土地神。”

至此,狡猾者的陰謀完全失敗,金瓶也回到了憨者手中。

可見,口是心非的狡猾者,常愛故弄玄虛、耍弄伎倆,最終隻能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害人不成反害己。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寧與君子結怨仇,也莫與小人結親友。因為,即使與正直的君子結下了怨仇,但他們遇到對眾生有利之事,也不會因為與你有矛盾就從中作梗,反而會盡力相助。但狡猾的小人卻截然相反,且不說與其結怨會遭報複,就算與之結為親友,也無法避免他們的暗算。

縱然你真心對他,但因其本性卑劣,也不會懂得知恩圖報。即使你平時一直關心他,但隻要偶爾發生一點小摩擦,他就會懷恨在心,一有機會,便會變本加厲地損害你。尤其當涉及切身利益時,他更加會不擇手段。

因此,在與別人交往時,先觀察他的人品非常重要。

14.老友不可輕拋

新友不能全信

常言道:“美酒越久越香,朋友越老越好。”親近了多年的老友,彼此之間有深厚的情義,不要因為看到對方的一些毛病,就厭惡嫌棄,從而輕易舍棄。

朋友的真正價值,在於有錯誤相互糾正,彼此都向好的方向勉勵。對於無關緊要的事,用不著經常斤斤計較、小題大做。

古人常說“故舊不遺”,就是讓我們要念舊。曆代一些有名的帝王,如漢光武帝劉秀、明太祖朱元璋,雖然貴為天子,卻仍不忘舊情。

比如,朱元璋當了皇帝以後,下令在全國範圍內尋找年輕時和他一起種田的老朋友田興,並親自寫信致老友:“皇帝是皇帝,朱元璋是朱元璋,你不要以為我做了皇帝就不要老朋友了……”

可是我們身邊有些人,一旦發達了,喜新厭舊的毛病就出來了,新鮮的朋友對自己很有吸引力,老友看上去已索然無味。這些人給人一種薄情寡義的感覺,他們喜歡找“對味兒”的朋友,可得到的卻盡是曲意奉承、居心叵測之輩。就像鴟鴞王,正是因為依靠烏鴉做大臣,才最終把自己毀了。

往昔,鴟鴞與烏鴉累世為仇,相互攻擊,一直沒完沒了。爭鬥中,烏鴉的軍隊總是屢戰屢敗。

烏鴉國一位足智多謀的大臣,在仔細分析了敵我情況後,製定出了一條巧勝敵方的妙計。

它讓別的烏鴉將自己身上的羽毛拔光,扔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地方。當鴟鴞軍隊經過時,禿毛的烏鴉大臣便悲啼哀嚎,高呼救命:

“無情無義的烏鴉把我拋棄了!我無依無靠,求你們救救我吧!”

經過盤問,烏鴉大臣說:“我一直勸烏鴉國王,希望兩軍言和。

可它不聽,一怒之下將我害得好慘。”

雖然鴟鴞國的大臣們一致認為這可能是奸計,但鴟鴞國王經不起烏鴉的哀求和甜言蜜語,在一味歌功頌德的“糖衣炮彈”攻擊下,鴟鴞國王破格收留了它。

之後,烏鴉大臣以各種方法博取國王的歡心,終於爬上了丞相的寶座。

一日,它對國王說,鴟鴞的巢穴不科學,需要改革:築巢的材料應使用幹柴,裏麵墊上細軟的幹草,下麵懸空以便通風,這樣晝夜休息都很舒適溫暖,同時因幹燥的緣故,也可免除風濕等惡疾。

鴟鴞國王聽後,大加讚賞,吩咐馬上照辦。

大家都知道,鴟鴞的生活習慣是白天睡覺,晚上外出尋食。一天中午,正當鴟鴞君民在安樂窩中呼呼大睡時,烏鴉大臣點起一支火把,將鴟鴞王國燒得片甲不留。

鴟鴞與烏鴉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老友不可輕拋,新友不能全信,逐漸建立起來的關係,才能經得起考驗。

15.“愚者學問常宣揚

窮人財富喜炫耀”

我們身邊也有很多人,哪怕隻有一顆小珊瑚,也要戴在身上最顯眼的地方。一旦得到什麽珠寶,便會立即裝飾於身,興奮之極能達到廢寢忘食的境界。就像藏地一句俗話所說:“愚者學問常宣揚,窮人財富喜炫耀。”

不懂得隱藏功德的人,往往成不了大事。

有些人喜歡炫耀、張揚,有一點能力與學識,便急於表現出來,希望得到眾人的賞識。還有些人,每做一件事,總喜歡將自己的計劃和方法,毫無保留地公之於眾,以顯示自己能力卓越。

像這樣的人,其實幹不了什麽大事。如果遇上嫉妒心強的人,對他心懷不滿,還有可能埋下禍根。

這種人做事常會遇到違緣,非但事情不能成功,反而會被別人陷害和利用。在眾人眼中,他如一張白紙可任意塗抹,需要時提起,不用時拋棄,卻從來不敢委以重任。

就像馬戲團的猴子,機靈聰明、善於模仿,因此被人們利用,充當賺錢取樂的工具。如果猴子懂得隱藏自己,別人不知道它這個本領,也就不會被隨意擺布了……

不過,愚者生來喜歡賣弄,有一點財富或學問,都要盡數抖摟出來,恨不得在家門口掛牌,廣而告之“我家有銀三百兩”;少有功德之人,也將獎章佩戴於胸前,好讓世人知曉“我是立過功的”;有些研究學問的人,有“一斤”智慧,偏自詡有“兩斤半”,可到了真正要運用時,卻裏裏外外遍尋不得。

記得上世紀90年代初,金銀首飾於內地風靡,成為富裕的一種象征。有位剛分配到銀行工作的年輕女子,用積攢了一年的薪水,買了一對特大的純金耳環,歡天喜地四處招搖。

時值隆冬,凜冽的寒風迎麵撲來,宛如刀割。然而,那女子卻毅然取下溫暖的長圍脖,嫌它礙事擋住了耳環,走路時還昂首挺胸特意晃動那耳環,唯恐別人看不見。

不到一個月,女子便遭遇了變故:

一日下班後,她興衝衝去參加朋友的生日晚宴。迎著夕陽,霞光遍灑大地,照得那副大耳環金光閃爍。

在一段人煙稀少的羊腸小道上,她陶醉地哼著流行歌曲。突然,一陣撕心裂肺的疼痛襲來——原來,後麵來了個男人,硬生生地將她的耳環扯下,轉幾個彎便消失在夕陽的餘暉中了。

年輕女子的耳朵,被拉出兩道口子,鮮血淋漓。她手捂耳朵,歇斯底裏地狂叫著去追那人……

多麽慘痛的教訓啊!

我們身邊也有很多人,哪怕隻有一顆小珊瑚,也要戴在身上最顯眼的地方。一旦得到什麽珠寶,便會立即裝飾於身,興奮之極能達到廢寢忘食的境界。就像藏地一句俗話所說:“愚者學問常宣揚,窮人財富喜炫耀。”

其實,真正有智慧的人,富而無驕,不論多麽富可敵國,在外麵也都顯得平平常常,甚至比一般人更節儉。“大成若缺”、“大智若愚”,這反倒是一種大智慧。

準提咒輪

準提咒被稱為神咒之王,持誦者可祈求聰明智慧、延長壽命、治療疾病、增長財富等,種種祈願,無不滿足。準提神咒沒有任何限製,最適合在家修行或一般大眾來持誦。

16.自負的人一定會自取其辱

這個世間上,許多人雖說“術業有專攻”,卻不一定能麵麵俱到,對一切領域都精通。倘若恃才而驕、妄自尊大,就會“隻見樹木,不見森林”,在強中更有強中手的世界裏,最終定會自取其辱。

從前,北天竺有一位巧木匠,技藝超群。他用木頭做了個女人,並為其穿上華美的盛裝,看上去,儼然是個舉世無雙的美女,一笑一顰皆能以假亂真,隻是不會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