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人怎麽活才能不痛苦(2)

出人意料的是,楚莊王聽完王妃的訴說,卻大聲宣布:“寡人今日設宴讓大家歡聚,諸位務必要盡歡而散。酒後失態也是人之常情,不足為怪。請大家全部去掉帽纓,盡興飲酒。”並傳命重新熄滅蠟燭,等眾臣都把帽纓取下來後,才點上蠟燭。君臣盡興而散。

後來,楚國與別國發生爭戰,楚莊王帶兵迎戰時被敵軍圍困,眼看就要被生擒活捉。正在這千鈞一發之際,有名大將奮不顧身地衝入敵營過關斬將,勇猛地將楚莊王救了出來。

楚莊王對他特別感激,一問之下,得知此人就是當日那位沒有帽纓的將軍。

楚莊王一時的忍讓寬容,無形中卻救了自己一命。可見,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格言聯璧》中也說:“以恕己之心恕人,則全交;以責人之心責己,則寡過。”意即用寬恕自己的心來寬恕別人,就沒有交不到的朋友;用責備別人的心來責備自己,如此則會少有過失。

然而,現在很多人不是這樣,他們是“寬”於律己、“嚴”以待人,有錯誤的必定是別人,應善待的必定是自己。這有點顛倒啊!

9.安忍的智慧

人生的旅程,不會永遠是平坦寬暢、風和日麗,作為善惡業力相雜的人,不可能不遇到一些逆境違緣。現實生活中,許多令人後悔之事的發生,都是因為缺乏安忍的緣故。因此,安忍的智慧對我們來講,顯得尤為重要。

曾有一位叫盡見的大臣,國王給了他500兩黃金,委派他去買最好的東西。他走了很多國家,一直都沒有買到。

後來,他遇見一個老人在街上喊:“賣智慧,賣智慧!誰要買智慧?”

大臣心想,這個東西我們國家沒有,於是問道:“怎麽賣?”

“500兩黃金,要先付款。”

大臣交出黃金後,老人字正腔圓地說:“這可是真正的人生智慧,一共12個字,你務必要記住:緩一緩,再生氣;想一想,再行動。”

大臣聽後,心裏直喊冤枉、後悔不迭,認為500兩黃金可惜了。

他回到家裏,已是深夜。走進臥室,見妻子身旁躺著一個人,不由得氣憤至極,心想:“這個水性楊花的女人,居然敢紅杏出牆,背著我與人通奸!”想到這裏,他氣不打一處來,立即抽出寶劍向妻子刺去。

忽然,他想起了那12個字,就一邊念一邊仔細察看,結果發現:在妻子身邊躺著的人,竟然是自己的母親。原來,妻子今天生病了,母親是特意來照料她的。

大臣這才醒悟過來,覺得那12個字,字字珠璣,若不是它的提醒,自己險些釀成大禍,500兩黃金又豈能與妻子和母親的性命相比!

世人發生一些大事,有時候原因非常簡單,“眼裏揉不下沙子”,或者意氣用事,十分鍾之間就能出現可怕的後果。所以,當我們怒不可遏時,千萬不要在衝動的情況下,做出任何決定和行為。

要知道,嗔心就像夏天的狂風暴雨,驟然出現時,風雲變色,但過一會兒就萬裏無雲了。故而,當你產生嚴重的嗔心時,請停一停、緩一緩,深吸一口氣,在心裏默數十個數,給自己一個冷靜的機會,這樣就不會做出不理智的傻事了。

佩帶解脫護身咒輪

此咒輪乃藏傳佛教寧瑪派祖師——諾那呼圖克圖親自組合,集一切諸佛的秘密不共加持力。凡與此碰觸之有緣眾生,皆能獲得大利益。消災免難遇難呈祥,其應驗之例數不勝數。不限信仰。

如果能利益眾生,哪怕隻有一個人,想辦法讓他生起一顆善心,我們千百萬劫做他的仆人也可以。

10.做人別學“一根筋”

在生活中,有些人懂得變通,會根據不同的事情,采取不同的對策;有些人則恰恰相反,做事“一根筋”,不管什麽事都用同種思維對待,以致很多事情弄巧成拙。

從前,有個金匠和木匠一起趕路,行至曠野,遭遇劫匪。木匠的衣服被剝去,金匠立即逃跑,藏在草叢裏。

木匠曾在衣服的領子裏,藏了一枚金幣。他對劫匪說:“這衣服有一枚金幣,我想把它要回來。”

劫匪反問:“金幣在何處?”

木匠解開衣領,拿金幣給他們看,並鄭重其事地說:“這是真金的,若不相信,你可以到那邊草叢裏找我的夥伴鑒別,他是位好金匠。”

劫匪找到金匠,不由分說,將他的衣服、行李也搶走了。

這個木匠就是個不知變通的人,不僅自己蒙受損失,還殃及自己的同伴。“一根筋”的壞處還不止如此,有時候更過分的話,還會釀成大禍:

很久以前,有父子二人相依為命,兒子又笨又憨且“一根筋”。

一天,父親對兒子說:“今天我的仇家會上門來鬧事。不管什麽樣的東西,隻要傷害我,你就用斧子把他砍死。”

於是,那寶貝兒子將斧子磨得又快又亮,專心等待仇家的到來。

可是等了很長時間,都沒有見到一個傷害父親的仇人。兒子有點著急了,左瞧瞧、右看看,不知如何是好。

突然,他看見一隻虱子叮在父親的背上吸血,便立即舉起斧頭向虱子砍去。不知虱子被砍死了沒有,他的父親卻因此喪了命。

麵對一些複雜的人或事,假如不思變通、太過愚鈍,往往不會有好結果。就好比一支鋒利無比的箭,若不經思考就直接射出,瞄準的目標若是人,必定使別人輕則受傷,重則喪命;瞄準的若是堅硬之物,如石頭、山崖、鐵門等,最終隻能折斷,傷害的是自己。

11.易嗔之人就連親人都厭惡他

一個人縱有萬貫家財、樂善好施,但若易嗔的話,連親人都不願依附他,更何況是其他人?因為嗔惱者如毒蛇,不時就會傷害別人,有誰願與毒蛇生活在一起呢!

嗔恨,是對不喜歡的人、事、物,產生的一種排斥、厭惡。嗔恨可大可小,小到抱怨、指責;中到憤怒、謾罵;大到殺心、毀滅心。有嗔恨心的人,會有什麽後果呢?

他的一切安樂都會被摧毀無餘,並常處於“喜樂亦難生,煩躁不成眠”的狀態中。《本師傳》也講過:生嗔心的人,臉一刹那就變得非常醜陋,縱然外表裝飾了最好的飾物,也顯不出絲毫莊嚴;即使臥於最舒適的寶床上,也睡不安寧,輾轉反側如處荊棘之中……經常有嗔恚情緒的人,大都會產生高血壓、心髒病、胃病、失眠症、精神分裂症等疾病。不管他的財有多少、位有多高,就算經常給下屬施以恩惠,但如果經常大發脾氣,傷害下屬的身心,最後下屬也不會領情,甚至還會生起加害之心。

曆史上和我們的身邊,就有許許多多這類事件:一些大人物往往因不能克製自己的嗔怒,導致下屬的反叛,給自己帶來殺身之禍。

所以,內心若不斷除嗔恚煩惱,哪怕布施再多的東西,也不能攝受他人,成辦自己的事業。

當然,嗔恨情緒一旦生起,不能硬壓下去,而要想方設法化解掉。否則,這股嗔恨隻要還在,就會像火山一樣不斷蓄積可怕的能量,越是強忍,累積的能量越多,總有一天會爆發。下麵講一個曆史故事,說明怎樣以智慧化解自己的嗔心:

中國曆史上極有福報的大臣,是唐朝的郭子儀,他是輔助四代國君的元老,一直屹立不倒。

當時戰亂紛飛,郭子儀的對手把他的祖墳給挖了。郭子儀聽後大哭,但並沒有報複,也沒有生嗔恨之心。

他說了這麽一番話:“天下因戰亂死亡的人太多了,因為仇恨,家裏祖墳被刨的也不計其數。我也是領軍打仗的將軍,手下有多少士兵挖了別人家的祖墳呢?現在輪到我了,也算我郭子儀不孝父母、罪孽深重!”

郭子儀的第一反應,就是把對手的錯誤普遍化:刨祖墳是因為亂世中的仇恨。第二反應是反觀自己:我的軍隊就沒有刨過人家的祖墳嗎?第三反應:是我郭子儀之罪,不應嗔怪他人。所以,郭子儀的大福報也不是白來的,是自己修來的。麵對祖墳被挖都能不起嗔心,真是已得安忍三昧。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令自己憤怒的事情,也不妨修習以下四觀:

第一觀:這世上沒有絕對的惡人,之所以“惡”,隻是因為他被業風所吹,身不由己,故我們要有容人之量。

第二觀:人生如同一場夢,我們不應該太執著,否則會引生無量痛苦。

第三觀:眾生本來是佛,讓我發怒的不是他,而是他的煩惱。

若起了嗔恨心,就等於對他的煩惱發脾氣,這是愚癡的行為。

第四觀:倘若事情還可以補救,就沒有必要生氣;倘若事情已無法挽回,那生氣又有什麽用呢?

當嗔恨心生起時,要學會這樣觀照自心。很多時候,事情剛發生時,我們並不是太生氣,但因為沒能及時製止,才使得怒火不斷蔓延、擴散。實際上,有時候我們的嗔恨心,正是自己在煽風點火。

所以,麵對逆境或傷害時,每個人應運用智慧調伏自心,不要任由嗔恨心壯大。否則,它就會如同星星之火,終將燒盡一切功德之林。

12.欲除痛苦多念觀音心咒

如果心誠,即使念得不對,也能與觀音菩薩感應道交;如果心不誠,雜有懊悔、懷疑等分別念,就算念得字字正確,也無法與之真實相應。

對我個人而言,從小就對觀音菩薩有非常深厚的感情,也有極其強烈的信心。原因當然有多種,一方麵是我出生在佛教家庭,小時候就對佛教有不共的信心;另一方麵,我們藏地可以說家家戶戶都持誦觀音心咒。

有時候回憶自己的童年,盡管沒有現在的物質條件,住的也不是高樓大廈,但每個人的心是很純潔的。由於在那種氛圍中長大,所以我小時候放犛牛時,每天都拿著念珠念觀音心咒。念了多少現在也記不清了,幾百萬遍肯定是有。

在我們那裏,觀音心咒是人人都離不開的咒語。而且,家家戶戶對觀音心咒非常熟悉,比較明白它的功德;即使有些人不太清楚,也是每天都在堅持念,而且念的數字相當驚人。像我父母那一代的老年人,基本上每個人都是1億遍以上,3億遍、6億遍、7億遍……這樣的現象比比皆是。

觀音心咒為什麽如此重要呢?無垢光尊者在《如意寶藏論》的“聞法品”中,專門提到了一部經——《佛說大乘莊嚴寶王經》(漢文中有宋朝天息災的譯本),主要就講了觀音心咒及名號的功德。

無垢光尊者說:“這部經的功德非常大,猶如烈火,能燒盡我們無始以來的罪障;猶如清水,能洗淨我們的業障垢染;猶如狂風,能摧毀我們身口意的一切障礙……”

觀音心咒的發音,是“嗡瑪尼貝美吽”;也可以在後麵加個觀音菩薩的種子字“舍”,即“嗡瑪尼貝美吽舍”。

隻要心誠,對觀音菩薩有信心,發音不一定要統一。東北人、閩南人念時,發音肯定不相同,拉薩和四川的藏語發音也有很大差別。但隻要自己有信心,功德應該沒什麽兩樣,甚至有時候念錯了也有功德。

從前,有位老和尚在行腳途中,見到一座山上發紅光,知道那裏必定有修行人,於是上山一探究竟,發現了一位老婆婆。

老婆婆告訴他,自己每天都念嗡瑪尼貝美“牛”,數十年如一日。

老和尚慈悲地說:“你念錯了,應該是嗡瑪尼貝美‘吽’才對。”

老婆婆一聽,特別傷心,覺得幾十年的修行全報廢了,心裏特別懊喪,馬上更正了過來。

老和尚告別後到了山下,向山上一望,原來的紅光已經沒有了。

他趕緊回去告訴老婆婆:“我剛剛是開玩笑的,你念的嗡瑪尼貝美‘牛’沒有錯。”

老婆婆頓時展露出笑容,又改回她原來的念法,山上再度現出了紅光。

可見,“心誠則靈”,如果心誠,即使念得不對,也能與觀音菩薩感應道交;如果心不誠,雜有懊悔、懷疑等分別念,就算念得字字正確,也無法與之真實相應。

13.消除痛苦的六

藏傳佛教中有個實修法,可以消除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痛苦,讓我們保持心情愉快。

方法很簡單:首先雙目直視虛空,不執著一切而自然放鬆,心胸盡量放大,在這樣的境界中坦然安住。然後念誦“達雅他嗡措姆迷勒那德卡踏母索哈”,這個咒語念7遍、108遍都可以。如此觀修,有助於我們天天好心情,人際關係趨於改善,許多不順迎刃而解。

痛苦,是每個人都不陌生的字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