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人怎麽活才能不痛苦(1)

“苦難,到底是財富還是屈辱?當你戰勝了苦難,它就是你的財富;當苦難戰勝了你,它就是你的屈辱。”

1.偉大和渺小隻有一念之隔

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再偉大的人也有自己的短處,再渺小的人也有自己的優點。

所以,不必拿別人的優勢,來和自己的短處比。你的長處,或許是他人永遠也無法比擬的!

很多人總是貪執自己的目標,達不到時就會去羨慕他人,過去叫“榜樣”,今天叫“偶像”,覺得別人比自己完美,總想成為別人。

就像莊子的《秋水篇》中所說:一隻腳的夔,非常羨慕多腳的蚿能夠行走;蚿,又羨慕沒有腳的蛇跑得很快;蛇,羨慕沒有形體的風行得更快;風,羨慕人的目光特別快;目光,又極為羨慕心的快速,心一轉念就到了。佛經中也說:“一切當中,心是最快的。”

還有一則寓言,也闡述了這個道理:

有隻小老鼠,覺得自己太渺小了,特別希求最偉大的東西。

有一次,它抬頭一看,天空廣闊無垠,就覺得天是最偉大的,於是對天說:“你是不是什麽都不怕?我這麽渺小,你能給我勇氣嗎?”

天告訴它:“我也有怕的,我最害怕烏雲。因為烏雲能遮天蔽日,它遮住我的麵容時,我什麽都看不見了。”

小老鼠覺得烏雲更了不起,就去找烏雲:“你能遮天蔽日,應該是最偉大的。”

烏雲說:“我也有怕的,我最怕狂風。好不容易把天遮得密密的,大風一吹,就把我吹散了。”

小老鼠又跑去找風。風說:“我也有怕的,我最怕牆。地上有堵牆的話,我根本繞不過去,所以牆比我厲害。”

小老鼠就跑去找牆:“你連風都擋得了,你是不是最偉大的?”

牆說了一句令它非常驚詫的話:“我最怕的就是老鼠。因為老鼠會在我的下麵鑽洞,總有一天,我會因若幹個鼠洞而轟然倒塌。”

這時候,小老鼠恍然大悟:找來找去,整個世界都找遍了,原來,最偉大的就是自己。

這則寓言說明了什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不能因為看到別人好,就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再偉大的人也有自己的短處,再渺小的人也有自己的優點。

所以,不必拿別人的優勢,來和自己的短處比。你的長處,或許是他人永遠也無法比擬的!

2.追求錯了當然痛苦

“人的奇怪之處真是太多了:急於成長,然後又哀歎失去的童年;以健康換取金錢,不久後又用金錢恢複健康;活著時認為死離自己很遠,臨死前又仿佛從未活夠;明明對未來焦慮不已,卻又無視眼下的幸福。”

天地之間,一切都在變化,身體、財富、名聲、親眷等皆為無常,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唯有自己的心才與自己生死相隨。

從前,有個商人娶了四個妻子:四夫人最得丈夫寵愛,丈夫對她言聽計從;三夫人是經過一番辛苦追求才得到的,所以丈夫常帶在身邊,甜言蜜語;二夫人與丈夫天天見麵,猶如一個推心置腹的朋友;大夫人像個女仆,毫無怨言地任由使喚,但在丈夫心目中沒有地位。

一天,丈夫要遠行,問四個妻子誰願意跟他去。

四夫人說:“不論你怎麽疼我,我都不想陪你去。”

三夫人回答:“連你最愛的四夫人都不願去,我為什麽陪你去?”

二夫人說:“我可以送你到城外,但不想陪你去那麽遠的地方。”

隻有大夫人說:“不管你去哪裏、走多遠,我都會陪著你!”

這個故事是什麽意思呢?

其實,最寵愛的四夫人,代表我們的“身體”。人活著的時候,對這個身體最為重視,可是死了以後,它卻沒有辦法跟隨自己。

三夫人代表我們的“財富”,不論多麽辛苦積累起來,死時都不能帶走一分一厘。

二夫人代表世間的“親友”,他們最多在我們死時哭泣,把我們的屍體掩埋。

大夫人則代表我們的“心”,它和我們的關係最密切,但也最容易被忽略,反而將精力全部投注於身外之物上。

所以,有智者說:“人的奇怪之處真是太多了:急於成長,然後又哀歎失去的童年;以健康換取金錢,不久後又用金錢恢複健康;活著時認為死離自己很遠,臨死前又仿佛從未活夠;明明對未來焦慮不已,卻又無視眼下的幸福。”

一個人若能懂得萬法無常,緣合則聚、緣滅則散,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就會顯得尤為燦爛;對世間的名利,不會瘋狂去追逐;就算遭遇到不幸,也不會感到一片絕望。

熟悉無常,接受無常,可以讓我們身心開闊,遇到任何困難,都不會斤斤計較、怨天尤人。

3.樂觀、悲觀一念之間

麵對同樣的半杯水,悲觀者會傷心於杯子一半是空的,而樂觀者會滿足於杯子一半是滿的。

麵對同樣的一朵玫瑰,悲觀者會哀歎花下有刺,而樂觀者會讚歎刺上有花。

前不久,一位居士打電話跟我說:“堪布,我最近一直感覺情緒低落,十分悲觀,所以想換個好點的環境,可能對調整我的情緒會有幫助。”

聽了他的話,我想起了一個故事:

一位父親為自己的兩個兒子,分別起名叫樂觀、悲觀。

這兩個孩子從小在同一環境中長大,卻擁有兩種不同的性格:

樂觀不論遭遇何種艱難,都活得十分快樂;悲觀就算一帆風順,也時刻心緒沉重。

父親因給兒子起名不公,深深感到自責。為了補償悲觀,他將樂觀放在一堆牛糞中,而將悲觀放在一堆珍寶玩具中。

過了一段時間,父親去觀察他們兩個。出乎意料的是,樂觀在牛糞中玩得十分開心,他告訴父親:“既然您讓我在這裏,牛糞中就一定有什麽寶貝,我正在想辦法把它找出來。”

令父親大失所望的是,可憐的悲觀仍傷心地坐在一堆珍寶中,很多玩具因為他的憤懣而被摔壞。

父親終於明白了:想扭轉人的情緒,依靠外境是於事無補的。

要從悲觀轉為樂觀,隻有調整自己的內心。

其實,整個世界,全部是我們心的顯現。心態不同的話,即便是對同一事物,看法也會有天壤之別:

麵對同樣的半杯水,悲觀者會傷心於杯子一半是空的,而樂觀者會滿足於杯子一半是滿的。

麵對同樣的一朵玫瑰,悲觀者會哀歎花下有刺,而樂觀者會讚歎刺上有花。

可見,一個人的人生是苦是樂,並不是由外境決定的。哲學家愛默生也說:“生活的樂趣,取決於生活者本身,而不是取決於工作或地點。”

在我們的人生中,不如意事十有。如果不能正視這些痛苦,一味地怨天尤人,總想改變外境來讓自己快樂,這無疑是不現實的。

所以,我們不論身處什麽環境、不論遇到什麽挫折,與其一味地抱怨外境,倒不如靜下來調伏自心。因為,這比什麽都管用!

4.苦樂皆由心造

有一位皇帝,在流亡途中,偶爾嚐得一種豆腐,感覺如天界甘露。流亡之後他回到皇宮,令禦廚仿製,卻怎麽也做不出當時的美味了。

前不久,與一位十分投緣的朋友一起聊天,從佛法到人生,從分前別後到大江南北,可謂包羅萬象、無所不談。

不知不覺,午飯的時間到了,有人送來了麵條。一看湯色,便令人垂涎欲滴,一品味道,更令人叫絕。世人說:“酒逢知己千杯少。”沒想到,遇到好朋友,連麵條也變得可口起來。心的力量真是不可思議。

記得在我幾歲時,一次,父親帶我去爐霍,途經真都小鎮,在鎮上一間破爛不堪的小麵館,吃了一碗麵。實在是太好吃了!

如今幾十年過去了,在那以後,我品嚐了許多公認的世間美味,卻再也找不到那碗麵的滋味了。

其實我也清楚,一碗小鎮上的麵,不可能有什麽與眾不同的味道,一切皆由心情所致。當時也許是因為難得出門,興致很高,或者是因為在那個年代,實在沒有什麽美味可嚐。

記得古代有一位皇帝,在流亡途中,偶爾嚐得一種豆腐,感覺如天界甘露。流亡之後他回到皇宮,令禦廚仿製,卻怎麽也做不出當時的美味。僅僅因為對豆腐美味的強烈貪執,便導致眾多廚師平白蒙冤、身首異處,如果那位皇帝知道“境由心造”之理,也不至於屠殺無辜了。

然而,世間又有幾人能明白呢?

黃財神藏巴拉護身卦佳瑪壇城

此壇城殊勝功德之處,可具足長壽,祛除疾病,財運亨通,與眾和睦,聲名遠播,增加福報資糧,得享世出世間一切利樂。如將其敬供於佛堂、住宅中,可速疾增倍生財、得財、聚財、護財,如同供奉一枚世間稀有、能滿足一切心願的如意寶一般,速積福報。

5.別人的肩膀靠不住

古人說:“秀才不怕衣衫破,就怕肚裏沒有貨。”隻要有真才實學,去哪裏都能闖出一片天。否則,處處依賴他人的話,“靠山山會倒,靠河河會幹”,到了最後,什麽都是靠不住的。

一個人,如果常常依靠他人的扶持才能衣食無憂、飛黃騰達,這種美景必然不會長久。

比如,世間的有些人,靠父母的地位而謀得一官半職。但父母不可能跟自己一輩子,終有一天會撒手西去,更何況,父母的地位也不是恒常的,怎麽可能成為永久的依靠呢?

從前,有兩隻天鵝和一隻烏龜,共同生活在一個愜意的水池裏。

一年夏季,久旱不雨,眼看水池即將幹涸,三個夥伴愁眉不展,急得團團轉。

兩隻天鵝商量:“我們不能在此等死,應該飛往遠方的湖泊。”

烏龜聽後,怒容滿麵,責罵天鵝無情無義。

天鵝說:“我們有翅膀能飛,你不能飛,又有什麽辦法呢?”

烏龜靈機一動,說:“你倆口銜木棒各居一端,我口含木棒中間,這樣就能跟你們一起飛了。”兩隻天鵝覺得有道理,點頭同意。

於是,它們用木棒帶著烏龜,飛往遠方的湖泊。

當它們飛到一個村莊上空時,被幾個頑童看見了,覺得非常有趣,便拍手大喊:“天鵝天鵝真聰明,帶著烏龜天上飛……”

此時,烏龜感到萬分委屈,心想:“這個飛行的主意,是我烏龜想出來的,怎麽歸功於天鵝呢?”雖然烏龜心懷不滿,卻不敢張口分辯,隻好忍氣吞聲,隨著天鵝繼續飛。

到了另一個村莊上空,它們又被一群小孩看見,歡蹦亂跳地追著邊跳邊喊,稱讚天鵝聰明。

烏龜聽了,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不平,不顧一切地張口大喊:

“這個聰明的主意,是我烏龜想出來的!”

隨著喊聲,它飛落直下,“啪”地一聲摔死在地上。

依靠他人生存的人,就如同這隻烏龜一樣,終究是要遭殃的。

所以,任何人都應自立自主,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麵的能力。古人說:

“秀才不怕衣衫破,就怕肚裏沒有貨。”隻要有真才實學,去哪裏都能闖出一片天。否則,處處依賴他人的話,“靠山山會倒,靠河河會幹”,到了最後,什麽都是靠不住的。

6.“人家幫我,永誌不忘;我幫人家,莫記心上”

“人家幫我,永誌不忘;我幫人家,莫記心上。”

“一隻腳踩扁了紫羅蘭,它卻把香味留在那腳跟上,這就是寬恕。”

大乘佛教隻講報恩,不講報怨。一般人做不到的話,也應盡量少一點報怨,多一點報恩。

他人若對自己有恩惠,要時時想著“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正如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所說:“人家幫我,永誌不忘;我幫人家,莫記心上。”而他人與我有仇怨,則應盡快忘掉,不要耿耿於懷、記恨在心。

有些心量寬廣的人,對別人的傷害,不但不記恨,反而還會心生感恩。就像美國的羅斯福總統,有一次他家中失竊,被偷了許多東西。一位朋友聞訊後,忙寫信安慰他。

羅斯福在回信中寫道:“謝謝你的來信,我現在很好,非常感恩:第一,賊偷去的是我的東西,而沒有傷害我的生命;第二,賊隻偷去我部分東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慶幸的是,做賊的是他,而不是我。”

對任何一個人來說,失竊絕對是件不幸的事,而羅斯福卻找出了感恩的三條理由,實在令人歎服。

這一點,在大乘佛教中也體現得淋漓盡致。古代就有一個故事:

一天傍晚,有個和尚在返寺途中,突然遇上傾盆大雨。雨勢滂沱,看樣子短時間內不會停,和尚見不遠處有一座莊園,就想去借宿一晚,避避風雨。

莊園很大,守門的仆人見是個和尚敲門,問明來意後,冷冷地說:“我家老爺向來與僧道無緣,你最好另做打算。”

和尚懇求道:“雨這麽大,附近又沒有其他人家,還是請你行個方便。”

仆人說:“我不能擅自做主,要進去問問老爺的意思。”仆人入內請示,一會兒出來,說老爺不肯答應。

和尚隻好請求在屋簷下暫歇一晚,可仆人依舊搖頭拒絕。

和尚無奈,便向仆人問明了莊園老爺的名字,然後冒著大雨,全身濕透奔回了寺廟。

三年後,莊園老爺納了個小妾,寵愛有加。小妾想到寺廟上香祈福,老爺便陪她一起出門。到了廟裏,老爺忽然看見自己的名字被寫在一塊顯眼的長生祿位牌上,心中納悶,就向一個小沙彌打聽這是怎麽回事。

小沙彌說:“這是我們住持三年前寫的。有天他冒著大雨回來,說有位施主和他沒有善緣,所以為他寫了這塊長生祿位。住持天天誦經,回向功德給他,希望能和那位施主解冤結、添些善緣,並讓他早日離苦得樂。至於詳情,我也不是很清楚……”

莊園老爺聽了這番話,當下了然,心中既慚愧又不安。後來,他便成了這座寺廟虔誠的功德主,香火終年不絕。

這是一個改造“惡緣”的故事。試問,我們遇到這種情況,會不會這樣做呢?當別人不幫你、甚至傷害你,你還願不願意關心他,用三年時間為他念經加持呢?

所以,在大乘佛教中,對怨敵不但不能報怨,還要想辦法施恩於他。

正如安德魯·馬修斯所說:“一隻腳踩扁了紫羅蘭,它卻把香味留在那腳跟上,這就是寬恕。”

7.不能戰勝苦難它就是你的屈辱

“苦難,到底是財富還是屈辱?當你戰勝了苦難,它就是你的財富;當苦難戰勝了你,它就是你的屈辱。”

有些人覺得,苦難是安樂的障礙,因而不願意接受它。這是一種膚淺的看法。實際上,對將苦難轉為動力的人來講,苦難會顯露出功德和利益的一麵。

讀過《本生傳》的人都知道,佛陀當初萌生出家之念,正是因為四門出遊見到老、病、死的痛苦,而頓然生起求解脫之心。蓮花色比丘尼也因頻頻受苦,出家後一心修道,終證阿羅漢果。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高僧大德無一不是經曆了難忍的磨難,方才獲得大成就。

英國前首相丘吉爾,一次在成功實業家的聚會上,聽到有位富翁訴說童年的苦難經曆,並講道:“苦難,到底是財富還是屈辱?當你戰勝了苦難,它就是你的財富;當苦難戰勝了你,它就是你的屈辱。”

這句話雖然很簡短,卻深深打動了丘吉爾。依靠這種精神的鼓舞,他最終成為英國政界的首腦。

人生需要一些苦難,才能激發自己抵禦逆境的潛力。對堅強的人來講,苦難可以轉為前進的動力,可以成為成功的助緣。否則,沒有絲毫苦難、整天放逸無度的話,這種人生就像大海上沒有載貨的“空船”,往往一場突如其來的“狂風巨浪”,便會輕易把它打翻。

8.“若欲長久利己者暫時利他乃竅訣”

用寬恕自己的心來寬恕別人,就沒有交不到的朋友;用責備別人的心來責備自己,如此則會少有過失。

許多人都想保護自己,不願遭受點滴痛苦。但假如真想饒益自己,最好的辦法就是去愛護他人。

上師如意寶說過:“若欲長久利己者,暫時利他乃竅訣。”

古時候有個楚莊王,一次在作戰中大獲全勝。為了慶功,楚莊王大宴群臣,還專門讓王妃為每一位有功將士敬酒。到了晚上仍未盡興,於是楚莊王命人點燭夜宴。

忽然,一陣疾風吹過,宴席上的蠟燭都被吹熄了。趁漆黑一片,有個將軍仗著酒興想輕薄王妃。王妃拚命掙脫,順勢扯下了他的帽纓,然後到楚莊王麵前告狀,讓國王查看誰沒有帽纓,以找出剛才無禮之人。

那位將軍見此情景,酒一下子全醒了,心驚膽戰地等待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