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為什麽我們的日子過得那麽難(2)

然而,就算一朝腰纏萬貫,他們也沒有感到滿足。騎自行車的向往摩托車,有摩托車的渴望汽車,然後追逐“沙漠王子”、奔馳;住一室一廳的想換五室二廳,住五室二廳的又野心勃勃為別墅而奔波;擁有別墅的,更夢想著:春天,推開窗戶,就能欣賞東京街頭千樹萬樹櫻花開的盛景;夏天,足不出戶,就能享受阿爾卑斯山的習習涼風;秋天,在自家的花園裏,便能觀賞日內瓦湖的清涼月影;冬天,走出房門,便能踩在夏威夷海灘細軟的金沙上……他們殫精竭慮地謀求財富,不擇手段,恨不得全世界的財產都歸自己所有。甚至,有時候在富人麵前,極盡諂媚巴結之能事,忍辱更是“修”得不錯,心甘情願地當牛做馬、任人淩辱。

曾有一位富家子弟與人比武,大敗而歸。回到家中拿一男仆出氣,打了10個耳光。之後,他於心不忍,就拿出10塊金幣予以補償。

這個仆人貪心極重,一見到錢,臉上的劇痛頓時消失,眉開眼笑地說:“請您多打幾下!幾百下我也挺得住,隻是打一下給我一個金幣就行。”

主人一聽,氣上加氣,對他一陣毒打後,卻一分錢都未付。

現在很多人就像這個仆人一樣,完全淪為了金錢的奴隸,堅信有錢就可以顛倒乾坤、無所不能。正如莎士比亞在一本書中所形容的:“金子,黃黃的、發光的,寶貴的金子!隻這一點點兒,就可以使黑的變成白的,醜的變成美的,錯的變成對的,卑賤變成尊貴,老人變成少年,懦夫變成勇士。”

他們以為金錢能給自己帶來幸福,卻不知幸福是一種滿足的心態,有時候跟金錢有關,有時候跟金錢並無關係。即便跟金錢有關,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在影響幸福的各種因素中,金錢也隻起到20%的作用。

幸福的根本,並不在於你擁有了多少金錢,而在於你減輕了多少。少了,雖臥地上,猶為安樂;多了,雖處天堂,亦不稱意。

8.越攀比,越吃虧

人生的痛苦之一,就是控製不住自己的心。尤其是喜歡跟人比較,是我們內心動蕩、恍惚不安的來源,也讓大部分人活在患得患失的世界中,不能解脫。

有一年奧運會的遊泳比賽,冠軍被日本選手獲得,亞軍和季軍分別是美國、俄羅斯選手。

賽後,記者們采訪得到冠軍的日本選手,問:“與你相鄰的水道,一邊是美國人,一邊是俄羅斯人,你知道他們都曾經打破世界紀錄嗎?”

他真誠地回答:“不知道。”

記者又問:“你知道其他選手緊追在後,而你一度被俄羅斯勁敵超越嗎?”

他搖了搖頭:“不知道。我隻管自己向前遊,任何人跟在我後麵或超越我,都不會對我造成影響,隻要一心一意遊泳就好。”

可見,一個人在前進的路上,隻要做好分內的事,不和他人攀比就能成功。如果存有較量之心,便會不自覺地模仿別人,這樣的結果隻會落後,因為你在模仿時,別人已經完成了。隻有自己努力前行,得到的結果,才真正屬於自己,哪怕它並不盡如人意。

《金剛經》也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在勸我們,人應該無所執著地活著。

9.耍小聰明的下場都不好

喜歡玩弄小聰明的人,就算暫時得到一些利益,也並不會長久,早晚都會壞事,給自己和他人帶來無盡的禍患。

很早以前,森林中百獸過著閑逸、安樂的生活。因為沒有獸王,百獸便商議尋找一個有資格的動物來領導群獸,於是四處尋覓。

一天,有隻狐狸跑到一家染衣坊尋找食物,不慎掉進了染缸。

它驚恐萬分,拚命掙紮,等到爬出染缸時,已是筋疲力盡。它再也沒有心思尋找食物,落荒而逃。

在河邊喝水時,狐狸見到水中的倒影,忽然發現自己身上的顏色變得美麗異常,與眾不同。正在這時,尋找獸王的動物們發現了它,驚奇地問它是什麽動物,是從什麽地方來的?狐狸靈機一動,詐稱自己是天帝派來做獸王的。

群獸從來沒有見過它這樣的動物,又聽說是天帝派來的,便信以為真,擁立狐狸為王。

當上獸王的狐狸得意忘形,開始作威作福,不但役使所有野獸為自己做事,還忘乎所以地讓獅子當坐騎,四處遊玩。照理說,這狐狸當了獸王,應該對同類特別關照才是,但狐狸反而痛恨狐群,百般加以折磨。

動物們本以為有獸王領導,生活會更加幸福、快樂,沒想到卻落得痛苦不堪。眾狐狸更覺得“獸王”是飛來橫禍,大惑不解,暗地裏對獸王進行觀察。後來,它們懷疑這天帝所賜的獸王是狐狸假扮。

眾狐狸找了個機會,偷偷地問獅子:“每月十五月圓之日,獸王是否仍要騎著你去遊玩?”

獅子說:“不,獸王每月十五都給我放假,它總是單獨離去。”

群狐說:“我們狐狸每到十五日就會昏迷一陣,好一會兒才能恢複。你可以在十五日那天跟蹤獸王,看它是不是狐狸所扮。”

等到十五日,獸王照常向遠處跑去。獅子便悄悄地跟在後麵,到了一個山洞裏,果然看見獸王像死屍一樣倒在地上,昏迷不醒。

獅子這才知道動物們都上當受騙了,尤其是自己,居然被狐狸當坐騎戲弄了這麽久。獅子惱羞成怒,一躍而上將這隻狐狸吞食了……

群獸因為沒有好好考察,讓一隻卑劣的狐狸當了獸王,結果都受到了莫大的痛苦。那自作聰明的狐狸,也落了個自取滅亡的下場。

《法句經》中有這麽一句:“無樂小樂,小辯小慧,觀求大者,乃獲大安。”耍耍小聰明,隻能得到一些小樂,甚至得不到快樂,隻有發大心,利益一切眾生,才能獲得究竟的大安樂。

所以,生活中我們一定要擦亮眼睛,遠離耍小聰明的人。

10.把嫉妒心化為隨喜心

看到別人快樂,心中應當真心隨喜,替他高興。如果實在生不起隨喜,自己也要懂得克製,千萬不要因嫉妒而發惡願。

嫉妒,是一種極其普遍、又殺傷力極大的心態。若對超過自己的人無法忍受、心生憂惱,這就是嫉妒。

女人嫉妒別人的年輕、美貌,男人嫉妒別人的才華、財富、權勢,兒童嫉妒別人能擁有夢寐以求的玩具……林林總總,無所不嫉。

在《雜譬喻經》中,就講了一則嫉妒的公案:

從前有個婆羅門,他的妻子沒有生育,小妾卻生了一個男孩。

妻子非常嫉妒,趁人不注意,用小針刺入小孩頭頂,孩子不久就死了。

小妾悲痛欲絕。後來知道是妻子所為,於是受持八關齋戒,以此功德回向,發誓要報仇。

小妾七日後命終,於七八世中轉生為妻子的孩子,容貌端正、聰明伶俐,但都是小時候夭折。妻子悲痛不已,比小妾喪子時哭得更厲害。

後來有一僧人,是阿羅漢的化現,告訴了她前因後果。妻子才恍然大悟,遂向僧人求戒。僧人讓她第二日到寺院受戒。

次日,她在去寺院的途中,小妾又化為毒蛇,阻擋她的道路。

僧人嚴厲地作了嗬斥,令二人解怨釋仇,懺悔了往昔的怨結。

古今中外這方麵的公案非常多,由於嫉妒不是有形有相的東西,故很難控製,一旦它不小心生起,隻能任其擺布。

莎士比亞筆下的奧賽羅,因為懷疑妻子不忠,妒火中燒,殺了妻子與假想的情敵後,自己也同歸於盡;《三國演義》中,“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周公瑾,因嫉妒諸葛亮的才華,在發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後,鬱悶而死。

他們的死,引起了後人很多哀歎。但又有幾人能拍著胸脯說,自己身上沒有奧賽羅與周瑜的影子呢?

所以,人與人之間,最好不要有嫉妒,看到別人快樂,心中應當真心隨喜,替他高興。如果實在生不起隨喜,自己也要懂得克製,千萬不要因嫉妒而發惡願:“今生我比不上他,來世我要變成惡魔專門害他。”

發心若是這樣的話,那一切都完了!在嫉妒的戰場上,隻有失敗,沒有戰利品可得。嫉妒心重的人,就算暫時害得了別人,但終究還是害了自己。

11.比富不如比德

現在有些人,該比的學問和品德,沒人競爭;而不該比的吃穿,人人都互相攀比。

我讀書時,學習氣氛不太好,學生們天天比誰的衣服好看、誰的衣服高檔,誰吃的花樣多、誰吃得昂貴……似乎這些才是他們人生的主要目標。

現在更是如此:一頓飯動輒花費幾萬塊,一件名牌衣服甚至超過上百萬,這樣大家就覺得了不起。

在晉朝,石崇曾與王愷(晉武帝的舅父)以奢靡相比:

王愷飯後用糖水洗鍋,石崇便用蠟燭當柴燒;王愷做四十裏的紫絲布步障,石崇便做五十裏的錦步障;王愷用赤石脂塗牆壁,石崇便用花椒。

晉武帝暗中幫助王愷,賜了他一株珊瑚樹,高二尺許,世所罕見。王愷向石崇炫耀,不料石崇揮起鐵如意,將珊瑚樹打得粉碎,然後一笑置之:“別心疼,我賠你就是。”遂命左右取來六七株珊瑚樹,個個皆高三四尺,比王愷那株強多了。

如今,攀比在一些偏僻地區,也逐漸蔚然成風。每逢節日,人們會比身上的衣服如何高檔、飾品如何華貴……在大城市裏,比富的現象更是層出不窮,甚至有些行為令人咋舌。

其實這些都不好。人活著的關鍵在於德行和學識,一個人隻要德學雙馨,生活再貧寒也不可恥。

佛教中有些高僧大德即是如此。例如,慧林禪師的一雙鞋子穿了二十年;通慧禪師終年一件衣服,衣服補了再補。不像現在有些人一樣,天天追逐流行時尚,衣服換來換去。

古人常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一個人最初生活節儉,以後有條件了,奢侈起來很容易;而從奢侈的生活步入儉樸,便相當困難了。像有些人,從小嬌生慣養,被視為“小公主”、“小王子”,在呼風喚雨、一呼百應中成長,生活條件極為優越。但後來家境突逢變故,一夜之間貧困潦倒、不名一文,需要為生計而四處奔波時,他們往往極其脆弱,有的甚至會自殺。

究其原因,就是他們往昔隻迷戀物質上的富足,卻忽略了精神上的貧乏。在物欲橫流的當今時代,人們確實需要自我反省。人活著,不能一味追求時尚、貪圖享樂,而要關心自己的德行和學識。

愛因斯坦就是個注重德行和學識的人。有一次,他被邀請去參加同學的生日宴會。因為他穿著與平時一樣,有同學就嘲笑道:“你父親的生意是不是很不順利?”

他坦率地說:“父親的生意是有些不順利,但也不至於買不起一件衣服。”

另一位同學哈哈大笑:“既然買得起,何不買一件,把自己打扮得更體麵一點呢?”

愛因斯坦十分嚴肅地說:“我認為作為年輕人,不能隻向社會索取,而應該思考怎樣為社會做貢獻!”一句話,說得那些同學無言以對。

人活在世上,最有意義的就是無私奉獻,以不求回報的心態幫助眾生,而不是盲目與別人攀比。

12.失敗是如何煉成的

傲慢,使人不見自己的過失,也不見他人的功德。

如果一個人自傲而輕人,那麽他不僅不被人們歡迎,他所具有的功德也將逐漸退失。

大作家海明威說過:“炫耀廣博見識或淵博學問的人,是既沒有見識、也沒有學問的人。”傲慢會使人變得無知,甚至變得無恥。

以前,印度有位叫真空巴的國王。他有兩個兒子,小王子自知當國王的希望渺茫,便誌願修道。征得父王同意之後,他離開皇宮,進入人跡罕至的密林,專心修持。

時日不長,國王駕崩,太子繼位不久也死去了。

國不能一日無君,群龍無首的大臣們商議後,決定迎請潛居深山的小王子回宮繼位。初時小王子道心堅定,不願下山,但經不起大臣們的屢屢哀求,遂回宮登上了國王的寶座。

他當上國王後,淫欲心猛厲。為了滿足貪欲,他立下了邪惡的法規:“國中未婚的女子,國王都擁有**權。”

手下大臣極為反感,紛紛對他善言勸誡。但這位傲慢的國王根本聽不進去,一怒之下將勸告他的大臣殺死。

這樣過了很長時間。一天,一個女人在許多男人麵前奔跑,並站著小便。人們都指責她不知羞恥,可她卻說:“大家都是女人,有什麽不好意思?你們這些女人能站著小便,我為什麽不能?”

旁人說:“我們明明是男人!”

女子立即反駁:“不!這個國家隻有國王一人是男人,否則,你們怎麽會容忍自己的妻子、姐妹和女兒受侮辱呢?國王的行為比我更可恥,你們為什麽要忍受?”

一語驚醒夢中人,早已忍無可忍的臣民衝進王宮,殺死了這個荒淫無度的暴君。

可見,傲慢會使人迷失自己,最終自取滅亡。

不過,傲慢這種煩惱難以察覺,別人看不出來,自己也感覺不到,一不小心,就會落入它的圈套。藏地有句俗話說:“傲慢的山頂上,留不住功德的水。”或者說:“傲慢的鐵球上,生不出功德的苗芽。”隻要心中有了傲慢,自認為比別人更勝一籌,那就如同身上披了件雨衣,雨水無法進來一樣,所有功德從此與自己無緣。

有智慧的人沒必要傲慢,沒有智慧的人傲慢隻會自取其辱。麥彭仁波切也說過:“大士傲慢何必要,若無我慢更莊嚴;劣者傲慢有何用,若有我慢更受辱。”故我們應“今當去慢心,甘為眾生仆”,遣除一切傲慢之心,心甘情願當眾生的仆人。

13.浪費時間等於謀財害命

對時間無所謂的人,感覺與人交談是一種享受。而真正了知生命無常、人身難得的人,卻寧可舍棄財富,也不願空耗時光。

“年矢每催,曦暉朗曜。”時光飛逝如電,一去而不複返。從獲得暇滿人身,至命歸黃泉,匆匆幾十年,轉瞬即逝。

世人尚有“尺璧非寶,寸陰是金”的說法,對於修行人而言,愛惜時光更是極為重要。

釋迦牟尼佛在往昔,曾轉生為一婆羅門,在一寂靜處修行。帝釋天為其所感,欲賜悉地。婆羅門回答說:“我沒有其他願望,如果您要賜,就賜予我您不來的悉地吧,否則,我會因您來而導致散亂。”由此可見,對真正的修行人來說,不打擾他,是對他最大的恩賜。

有位居士也曾告訴我,他最怕別人上門或打電話,特別耽誤時間。

學院的一位堪布也說:“為了怕別人趁上門辦事之際,談論沒完沒了的話題,我寧可走很遠的路到別人家裏,辦完即歸,不致耽誤時間。”

確實,對時間無所謂的人,感覺與人交談是一種享受。而真正了知生命無常、人身難得的人,卻寧可舍棄財富,也不願空耗時光。

那公巴大師說過:“人們與其談論許多似是而非的大道理,不如拜讀諸佛菩薩的傳記,了解彼等自始至終是如何實踐菩薩道的。隻有這樣,才是極為善妙,不會被誑騙的啊!”

文學家魯迅在《門外文談》中也說:“時間就是性命。無端地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無異於謀財害命。”

所以,縱然你不能自己修行,也千萬不要謀害其他修行人的生命財產!

14.學佛後我們能開什麽神通

對佛教不了解的“修行人”,非常執著天眼、天耳、天上飛行,或者開中脈、見聖尊等神通。常聽有人吹噓“某人又開天眼了”、“某人又見到觀音菩薩了”……不少人為追求這些而學佛,卻不知這不但達不到解脫的目的,反而很可能會走火入魔。

常有人問:佛教大德為何不以神通度化眾生?

《長阿含經》中就有現成的答案,佛告堅固:“我終不教諸比丘為婆羅門、長者、居士而現神足上人法也,我但教弟子於空閑處靜默思道。若有功德,當自覆藏,若有過失,當自發露。”

世間的特異功能、雜技、魔術,都能顯示許多難以置信的現象。

隨著科學日益發達,上天入地早已不是神話,所謂的神通若僅限於此,除了盜名欺世,又有何用呢?

從前,仲敦巴格西與四位瑜伽士前往熱振。一天,已到驕陽當頭,應當食用午餐時,他們的食物卻一無所剩。

一行人饑餓難耐,正商量如何應對之際,袞巴瓦卻胸有成竹地說:“我將會吃到從山嘴往上攀登的人所帶來的食物。”當他話音剛落,一位施主便攜帶著豐盛的齋食即時而至,他們終於得以飽餐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