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仆人理論(下)

大國要崛起就要搞服務性的大國,但當務之急是養成一種服務的文化和服務的精神。那到底什麽叫服務精神呢?能夠真正地把別人服務好,形成一種隱形的領導力,讓別人對你有一種成癮性依賴,才是真正靠得住的領導力。

有一個電影名字很俗氣,叫“不愛江山愛美人”,講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當年英國國王愛德華八世為了跟辛普森夫人在一起而放棄了王位,英國的大臣們都說辛普森夫人是女巫,對愛德華八世施了魔法。其實這個魔法非常簡單,概括起來就是全身心地傾聽。辛普森夫人每次聽愛德華說話的時候,都好像在聽一個無比動人的故事,她臉上的表情隨著他說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而動容地變化,而且毫無矯飾和做作,是發自腳跟底下的真誠。她的表情裏既有深切的回憶,也有熱切的期待,還有

傾聽是一種具有強大支配力的隱性權力,也就是影響力。這是一種迷信強製性的人完全忽略了的權力,是一種隱性的、軟性的權力。一種不露痕跡的提示和輔助。愛德華蟄伏在內心的種種感受和記憶被激活,被一次次地引爆,每一次與她談話都能體驗到一種罕見的自由和暢快,甚至是陶醉。他平時周圍美女如雲,但是那都是些諂媚、死板的美麗麵孔,所以他不感興趣,而是一下子就被辛普森夫人吸引了。據說愛德華隻要幾天見不到辛普森夫人就會覺得非常難受,後來他登基做了國王,提出要娶辛普森夫人,朝野內外一片反對,因為辛普森夫人已經離過兩次婚了。他跟大臣們說:“離了她我真的活不了,我不是撒謊。”後來不得已,他就退位了。把一個國王從寶座上拉下來,需要多少人血流成河,但是辛普森夫人用她這一點傾聽的魔力,就讓他很自然地離開了王位,後來愛德華成為溫莎公爵,二人共度了餘生。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的作者史蒂芬·柯維說過:影響別人最好的辦法就是受別人影響。柯維認為,傾聽是一種具有強大支配力的隱性權力,也就是影響力。這是一種迷信強製性的人完全忽略了的權力,是一種隱性的、軟性的權力。一個優秀的傾聽者傾聽的時候,其實也是在向傾訴者充分地釋放一種心理氧氣,讓傾訴者的心智和能力處於高度活躍的狀態。傾訴者同時也是一個傾聽者,他在聽人們對他的反應,細致地感受著傾聽者的感受,這種感受作為一種低頻或超低頻的信號不斷地向傾聽者發送,最終與傾聽者達到一種同頻共振、互為發燒友的狀態。反過來,一個糟糕的傾聽者往往是一個無反饋、低反饋甚至是負反饋的啞終端,他不僅不能為傾訴者充分供氧,反而讓傾訴者感到缺氧,在他麵前說話的人就能感覺到自己最笨拙的那一麵——一個避之唯恐不及的自我。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有些人每次和朋友吃飯都不埋單,但是每次吃飯朋友們都會叫上他;另外有一些人哭著喊著請我們吃飯,我們卻避之唯恐不及。原因就在於有些人總能提供一種在飯桌上傾聽的表情,讓人享受一頓非常完美的飯局。他們提供的是一個平台,一個讓人自由舒展、感到非常暢快、感到很爽的平台。

做一個好的傾聽者非常重要,這是前提。一個好的服務者一定是好的傾聽者,他總能從那些低頻或超低頻的信號當中感受到一種信息,同時也能向對方發射一種低頻或超低頻的信息,形成同頻共振,這個能量場就變得非常強。服務者和被服務者之間也存在這種關係,所以要做一個好的服務者,首先要做一個好的傾聽者,這當中有天賦的成分,也是一種能力。

以我們的能力和經驗觀察來說,有一些人天生就具有同情心和同理心,聽到一個很悲慘的故事,他們眼中就飽含熱淚;聽到一個笑話,他們會在適當的時候爆發出笑聲,這就是契合力。

過去常講的一個詞叫“吸引力”,它是一個魅力發射中心,像廣播一樣發射自己的魅力,實際上那是1.0版本的,2.0版本的是一種契合力。契合力比吸引力更進一步,它是在暗中契合你,而不是迎合你,從而形成一種深度默契的狀態。吸引力很強大,但這種單向的一點對多點的魅力發射中心,初次見麵有效,一近距離接觸立即就消失了。

中國要轉型成為一個服務大國,從一個僅僅幫助別人花錢的傳統的消費大國,轉變為現代的消費大國,第一步就要學會傾聽。傾聽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從顯性信息當中發現隱性信息,從單個的顯性需求當中發現一連串的隱性需求。

和珅這個人在曆史上是被批判的,但是作為一個輔佐乾隆皇帝的大臣,他也有過人之處。他從26歲發跡到32歲位居吏部尚書,曆任幾十個部門的一把手。剖析和珅的職業生涯,對我們多少有那麽一點兒反麵的提醒和啟示。和珅非常有學問,而且懂蒙古語、藏語,但科舉不中,於是他就靠著祖上的功績進入了宮廷,並成了皇家儀仗隊的成員。

有一天,乾隆坐在車輿中正在外麵遊覽春光,有一個侍衛急匆匆跑到轎子前麵,說雲南急報,一個罪犯越境跑到緬甸那邊去了。當時乾隆很生氣,就說了《論語》當中的一句話:“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歟?”這話的意思說,老虎和獅子、犀牛都從動物園裏跑出來,家藏的上好的寶貝都讓人給毀壞了,不但寶貝毀壞了,連盛寶貝的盒子都毀壞了,這是誰的責任?和珅一看沒人吱聲,就回了一句“典守者不能辭其責耳”,意思是說,是守衛的責任。

乾隆回過頭來看了他一眼,這就是和珅發跡的開始。這裏體現了和珅的“仆人”角色做得非常好,他總是能夠做到十分熨帖、周到,每一麵都能想到,不是顧頭不顧尾,他能夠營造最佳的服務體驗。

幾年前,中國很多企業鼓勵員工讀一本叫“把信送給加西亞”的書,它的主題就是接到任務的時候,不要去問那麽多為什麽,隻管把事情辦好就行了。書中說的是美國總統讓羅文去找一個叫加西亞的人。普通人可能會問五六個問題:“加西亞是誰?他到底在哪兒呀?有必要送嗎?就我一個人去嗎?為什麽不叫別人去?”但是羅文一句話也沒有說就出發了,半年之後,他把加西亞的回信拿給了總統。很多老板都希望員工能像羅文這樣,能夠安全地把信送給加西亞。

和珅就有一點兒羅文的風采。有一回,乾隆皇帝考驗他,就讓公主跟和珅說:“皇阿瑪覺得他的硯不好,你們家肯定有古時候留下來的好硯。”和珅心想:“我家裏哪兒有呀。”要是換作普通人肯定就會直接說自己家裏沒有,但是和珅沒有這麽說,他想:“既然是皇上來問我,就是他要找這樣的硯。”於是他自己到琉璃廠,花了兩千兩銀子買下了非常好的硯,然後給皇帝送過去了。他把硯交給乾隆的時候,乾隆就叫太監拿兩千兩銀子出來,這是琉璃廠的市價。原來乾隆知道和珅的硯是在琉璃廠買的,這一下和珅就害怕了,這可是欺君之罪。但是乾隆沒這麽看,他就覺得和珅是一個能“把信送給加西亞”的人。用現代的話說,他給的永遠是結果,而不是去講那些條件,要的也不是解釋。後來乾隆明明知道和珅貪汙,但是都下不了手殺他,原因就在於乾隆離不開和珅了。

我們今天講這個故事並不是鼓勵大家去做和珅這種貪官汙吏,隻是想說,他給了我們啟示,要做一個服務型的人才,要發展服務型的行業,要如何做到超越顧客的需求。用蘋果公司的話來說,他們追求的不是客戶滿意度,而是客戶尖叫度,就是製造感動。

乾隆和和珅之間還有幾個例子。比如乾隆下江南,他不告訴和珅是走水路還是走旱路。出於安全的考慮,和珅必須得好好地準備,兩頭並進。但辦法總比困難多,乾隆有個特點,就是愛寫詩,和珅就跟公主說:“皇上現在寫的詩是越來越好了,我特別喜歡看。以後每天皇上寫了什麽詩,您給我拿過來,我好學習學習。”和珅從乾隆的詩句裏體會乾隆的心境和偏好,最後他認定乾隆要走水路,而不是走旱路。果然到了出發的前一天,乾隆才告訴和珅要走水路。這說明做一個好的服務者一定要見微知著,從顯性的信號當中發現大量的隱性信號,這樣才可能滿足連消費者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需求進而製造驚喜。有時候是對方不願意告訴你,有時候是對方不能告訴你,但當你能夠為對方提供這樣的服務的時候,對方就會依賴你。

還有一個和珅製造感動的例子,就是乾隆的母親要去金山寺拜佛,但金山寺台階很多,而且很陡峭,用轎子把皇太後抬上去非常考驗轎夫的水平。和珅就親自訓練轎夫,但後來他發現轎夫的水平還是不行,他不放心,就自己當了轎夫抬著皇太後上去又下來。皇太後說:“哎喲,和珅手下真能幹,轎子抬得就像是在平地上一樣,坐著非常舒服。”然後皇太後就要找和珅,叫了幾聲,和珅從轎子後麵害羞地出來,穿著轎夫的衣服,這時皇太後才明白是怎麽回事:“堂堂一品大員這副打扮。”乾隆站在一旁也非常感動,隻是說了一句:“你呀你呀,你能做到這一步,我們君臣永不相疑。”這就是製造感動,就是他能夠製造驚喜,製造感動。

後來和珅有些地方做得過分了,被乾隆罷免了,賦閑在家,但是後來又複出了,因為皇太後臨死之前留下一句話,說她的喪事隻能讓和珅來辦。這就是皇太後對他形成了成癮性依賴,連死了都對他有依賴。撇開所有的封建餘孽不講,我們以上講的是服務的精神——仆人倫理。

我們要講的是,打造優質的服務品質,為客戶製造最好的服務體驗,這當中一定要有真正的服務精神。隻有這樣才不僅能製造客戶滿意度,而且能製造客戶尖叫度;不僅能夠讓客戶在接受服務的時候滿意,而且能對你形成一種成癮性依賴。

再次提醒,這裏講和珅的故事,並不是要表揚或者宣揚和珅的行為。作為一個貪官,他最後獲得了他應有的結局。但是從和珅的職業生涯當中,我們能切取一些片段來看服務精神的本質。之所以談論這個話題,也和整個中國現在要從製造業大國向服務業強國轉變有關。因為隻有提供更好的服務,我們才會有更高的就業率,才能夠提升中國在整個世界上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