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無所事事的忙碌

有一次,我(梁冬)去一家公司,從前台走到老板的辦公室,一眼看過去,10個員工有7個正在聊MSN,似乎都沒在幹正事兒,剩下兩個人在發無關的郵件。一時間,在一個辦公室裏,我們看到的情景是,大部分年輕員工都在電腦桌旁忙碌,幹著一些跟工作沒有太大關係的事情,看上去又很忙的樣子。

忙碌的兢兢業業的無聊,變成了人們工作中的主流事件。幾年前,《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名為“留神你忙碌的員工,也許他們無所事事”。在美國,員工每天花在與工作無關的網絡閑逛上的時間是90分鍾。

有人說,21世紀經濟的秘密藏在很多公司的服務器裏。看看上班時間休閑網站的點擊量,還有各種購物網站的點擊量,在隨機抽查、不涉

不要試圖管理員工的行為,要管理他們的結果,管理他們的目標,讓他們自發地形成一種規劃的能力,自己去成長和進步。最重要的是要讓他們成為自己的管理者。及用戶的情況下,打開QQ,在上班時截取一段對話,90%以上的人談的都不是工作的事情。

給朋友發電子郵件、在網上購物、買賣股票、找工作、查天氣預報等等,像這樣的事情還不是太有害,有的甚至是在賭博、玩遊戲、上色情網站。很多打工仔抱怨,說老板對不起他,其實很多老板也有充分的理由抱怨:他每天給員工的工資裏麵,到底有多少真正用於公司的業務發展?

美國有個遊戲網站叫paogo,在上班時間同時在線人數是100萬,那是好多年以前的統計數據了。在上班的時候網絡閑逛是非常普遍的,造成的看不見的浪費是驚人的。

有個朋友說,如果有錢,他絕不開公司搞什麽知識經濟,找一堆白領,租著很貴的辦公室,讓他們天天打牌。他想開出租汽車公司,偉大的的哥是絕對不會網絡閑逛的,以投入到真正工作時間的比例來說,的哥一定是最高的,其次是小學生,而所謂的白領,上班時間用於工作的時間比例是非常低的。絕大部分用於娛樂的無關郵件,都是辦公室白領在上班時間發出的。

帕金森法則中講到,雇用的人越多,工作的效率就越低。德國心理學家林格爾曼做過一個拔河實驗。就是組織一些人,分別以一人、二人、三人和八人為小組進行拔河,然後用測力器測量並記錄他們在不同群體下用力的情況,得出的結論讓人大吃一驚:一對一地拔河的時候,拉力是63公斤;二人一組拔河的時候,拉力是118公斤,平均每個人的拉力是59公斤;三人一組拔河時拉力是160公斤,每人的拉力平均是53公斤;8人組的拉力是248公斤,每人的拉力是31公斤。由此他得出一個結論:責任分散,導致人多力量小。

常言道“人多力量大”,總的力量是大了,但每個人出的力量就小了。責任分散導致每個人的生產力遞減。所以,在單獨完成任務的情況下,人們的責任感會比較強,也會努力地投入工作。中國古代有一個寓言,講的就是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

還有一個非正式的人力資源的定律:一半的員工,兩倍的工資,三倍的效率。一個公司砍掉一半的人,給每個人的工資增加一倍,剩下的人能發揮三倍的效率。

網絡閑逛隻是出工不出力,不閑逛的時候也未必會全力以赴。一個月發一萬塊錢的工資也就幹了兩三千塊錢的活兒,這是一個看不見的驚人的浪費。而且人越多,用於溝通、吵架、協調這些非生產性時間和投入的精力越驚人。一個朋友統計過他們公司員工發出的郵件。以前員工少的時候,大家在郵件裏麵主要探討事情該怎麽解決,一個問題提出來,大家立即予以回應。人多了以後,就出現了矛盾和不協調,以及邀功的情況。在員工多了一倍以後,員工互相發的郵件中有一半以上用於指責其他部門的問題,或是確定自己沒有責任,就是在卸膊(廣東話,就是把肩膀上那個重任卸下來)。總而言之,是用一半的時間證明所有的成績都是自己的,再用一半的時間來證明所有的責任都是別人的。

現在總說要保就業率,不要讓大家都失業。但是,站在企業主的角度來說,可以把公司員工總數砍掉1/3,看看會有什麽結果;或者消除看

似兢兢業業的無所事事的現象,生產率也許會大大地提高。

即使出工不出力、圍繞著領導進行忠誠比賽等等現象都消除了,還有一個很要命的東西,這在管理心理學上叫群體思維。

一個朋友說,他們公司經營得還不錯,雖然經濟不太景氣,但是業績還行。他們有一次專門在上海開會,總結上半年的工作,領導說到員工遲到、早退這些常規的管理話題,很沉悶的會場一下子活躍起來了。大家開始討論采取什麽樣的措施懲罰那些遲到、早退的人,足足討論了一個小時。大家非常興奮,興奮之餘才發現跑題了,召集這麽多的中高層來到上海成本很高,包括機票、賓館住宿費等。開了5個小時會,卻用一個小時來討論遲到、早退的問題,這就是一個群體思維的現象。為了避免衝突、避免接觸實質性的問題,大家就會形成一種默契,不去碰那些關鍵問題。但坐在一起總要有話可說,什麽樣的東西是最能讓大家有話可說而且無傷大雅呢?就是那些小問題,這就是所謂的群體思維對管理者的影響。這導致了看不見的低效率,也是讓整個企業的生產力打折扣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職場當中充斥著種種沒有效率的行為。德魯克說,一切低效率都源於目標不明確。我偶爾幫一些企業做顧問,經常問一些上市公司的總裁,他們認為公司到底是做什麽的。所有高管講出來的目標都不一樣。他們的戰略明確不明確,在整個管理團隊當中有沒有共同的願景——有共同的願景才可能在戰略上達成一種共識。如果沒有願景,大家雖然在說同一套話,但想的是不一樣的事情。所以開董事會的時候,大家會就同一個問題自說自話,假裝就同一個問題表述自己的心情。

即使戰略很明確,如果不分解成一個個步驟、一個個關鍵指標,也執行不下去,也會導致低效率。所以在大的戰略下,要考慮實現這個戰略應該怎麽做,並一直細化下去。年度戰略在每一個部門該怎麽做,部門又分解到每個人,每個人把年度、季度、月度的都分得很清楚,一直要落實到每一天要幹什麽。

一個很勤奮的人,如果沒有明確的目標,不知道該幹什麽,很容易就會心情閑散地度過一天,即使不在網上逛,也可以坐在那兒浮想聯翩,將大量的時間花在意識流上。

提高效率有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就是目標明確,然後把目標分解,從時間上來說,由年分解到季度,由季度分解到月,由月分解到天。對團隊來說,從大公司分到一個部門,由部門分到小部門,由小部門分到個人。

同樣的事,除了這種時間的分法,還有項目的分法。管理一個項目有確定因素和不確定因素,但是要避免項目滑坡,一定會有一個“deadline”(最後期限)。如果沒有這個,就可以無限期地拖下去。即使寫一篇文章,如果沒有一個確定的期限,可能寫一輩子也寫不出來,因為永遠是在思考當中。沒有“deadline”,人的惰性是非常強的。管理本身就是對人性的不信任,是對人性弱點的限製和引導。

媒體行業就是一個比較有效率的行業,因為它到時間就得出活兒。許多做過傳媒的人進入其他行業會瘋掉,不理解那麽簡單的事情可以幹一個月,比如寫一個報告或者寫一個年終總結,有些單位可以拿出一周來寫。同樣的寫稿量交給一個記者,兩個小時就寫出來了。如果放在高考期間,半個小時寫一篇千把字的文章也能寫出來。人們的工作沒有效率,是因為沒有一個“deadline”的限製。

要把大目標分解成一個個小目標,否則就無法度量,更加無法管理。一切的非管理狀態必然導致低效率,而低效率、非管理狀態則源於目標的缺失。

人的能量如果沒有經過督導、沒有一個目標的指引,就會做布朗運動,無結果、無目標地耗散,這就是閑逛。無論在生活還是在工作當中,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管理者在服務器裏一查,就知道公司的工作效率到底有多高。應該感到慚愧的不是員工,而是管理者。作為一個管理者,如果沒有給他們非常明確的大目標之下的小目標,沒有把年度議程分解成每日議程,沒有給員工一個很清晰的指引,那麽人性都有弱點,員工必然會閑逛起來。

100%的公司員工,貌似很忙碌的白領們,上班時大多在網絡上閑逛,少則一小時,多則七八個小時。這種情況,在未來是有所扭轉和收斂,還是沒有什麽辦法修正,關鍵在於老板的意誌。有一位千人企業的老板,看了《留神你忙碌的員工,也許他們無所事事》這篇文章以後,寫信求作者給他建議,怎麽才能夠管理這些看似忙碌、實則無所事事的員工。作者給了他一個很簡單的建議:限製員工的私人空間,閑逛的時間就會少得多。具體的建議就是從每人一台電腦變成兩個人一台電腦,甚至可以兩個人一張辦公桌。

如果兩個人共用一台電腦,有很多事情就必須在這一台電腦上解決。即使這台電腦此時歸某一個人使用,他也不大可能去閑逛,因為隨時有可能被別人看見。所以,這個老板聽了作者的建議以後,把自己公司的電腦減少了一半,工作效率果然就提高了好多。以前一份報告需要很長時間,但調整後並不需要那麽多時間,效率大大提高了。

絕大部分白領在一天之中,根本不需要8個小時用電腦,給1小時也能把當天要寫的東西寫完。這說明絕大部分員工都不應該抱怨老板,應該心存感激——老板給了自己雙份工資。

德魯克說,他最大的貢獻是提出了“目標管理”(managementbyobjective)的概念,簡稱MBO。通常人們認為,管理就是由誰來管理誰,那麽,誰來管理管理者呢?如果管理者本身是一個沒有自我管理能力的人,他怎麽可能去管理別人呢?德魯克不喜歡用“manager”這個詞,在美國,“manager”主要是指過去南方種植園的監工和北方紡紗廠的工頭,他們主要的管理工具是鞭子,鞭子底下是不可能出效率的。人們在探討管理問題時都犯了一個錯誤,忘記了管理到底該由誰來做。德魯克獨具慧眼地發現,應該用目標來管理。管理者清楚目標,知道該做什麽,再讓別人去實現要達到的目標。把這個目標分解到下麵的人,一級一級地分解,如果每一個人的目標都非常清晰,由目標來引導他,而不是用一些所謂管、卡、壓的外在手段來強製,因為在那種情況下,其實還是低效率的。由此可見,由管理者來管理的思維是不對的,真正卓有成效的管理必須要由目標來管理。

管理者不要試圖管理員工的行為,而要管理他們的結果,管理他們的目標,讓他們自發地形成一種規劃的能力,自己去成長和進步。最重要的是要讓他們成為自己的管理者。德魯克在重要著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提出,管理的首要問題是管理者的自我管理,要達到一個公司最終的高效率,是讓每一個員工都成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而不是用各種巧妙的方式對老板進行順從比賽、忠誠比賽、各種偽裝比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