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創業怎麽輸1

我是一個創業者,創業是我選擇的生存方式。如果說直麵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樂趣就是這種生存方式本質所在的話,我想我已逐漸抓住了本質並做到了享受這一切;如果說創業的根本目的是到達財務自由之上的自我實現,那我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我們現在隻是做到了活下來,接下來要做的是走下去。人類的兩大問題,一是生存,二是發展,首先是生存,創業亦然。

之前我曾在海南兩所高校為“2011海南大學生創業大賽”做了分享講座,講座上遇到在校學生各種各樣的提問。其中一個重複多次的問題是:怎麽創業才會活,才會贏?

我卻想講幾個故事,關於創業怎麽死、怎麽輸。故事總是最為生動的,正如MBA課堂上常常使用的那些鮮活的案例。

贏的大規律都是相通的,死法卻是各種各樣。我曾經目睹過創業失敗,便在身心上預防了潛在的病,不走那樣注定會死的彎路,繞過淹沒過別人的泥沼,時時警醒,因而活了下來。我要講的故事無關現在動輒提及的商業計劃書、融資、天使、VC和IPO,讓我們回歸到樸素的創業故事本身,看看我們身邊的人們曾經怎樣向夢想展開過雙臂,卻又讓懷抱落空。所有經驗都是寶貴的,現在,我們自己展開雙臂的時候到了。

故事一

1999年,我大學三年級,同校學長暨已在電視台任職的C君被邀請加入一家剛注冊的廣告公司。公司法人是一個剛滿三十歲的男青年Y君,他似乎曾做過類移民生意,賺得頗有幾桶金,但據說高風險,又灰色,於是果斷決定轉入新興行業。

同期被邀請加入的還有另外兩位年輕學長,一位剛進入電視台廣告部,另一位由於時間久遠我已忘記。應該是Y君因為什麽機緣結實了三位都已剛剛在各傳媒單位任職的學長,四人聊天至群情激奮時候說道:“我們在一起做點事吧!”後不知為何看好廣告投放,總之公司很快注冊了,四個人分別是一個三十歲和三個二十四歲。

公司注冊與辦公地址在北京賽特大廈華僑村,Y君租了一年期一百平方米左右的辦公室,準備再招聘前台和幾個業務員。家具到位那天,C君請我去幫忙為總機配音,那幾句標準播音腔我至今記得很清晰:“您好,旭庶廣告,請接著撥分機號,查號請撥0。”配音結束,我隨幾人去飯館吃飯,席間我耳聞了一些“旭庶廣告”啟動的情況。

飯桌上,Y君宣布了未來規劃:作為法人和老板,給付其他三人基本工資和項目提成。其他三人在各自單位任職的同時,兼職“旭庶廣告”的銷售經理和項目經理。接下來,四人開始展望未來的賺錢前景,啤酒越喝越多,聊天各種投機,最後稱兄道弟,推杯換盞,充滿了慶功會的氣氛。

我在一旁看得很費解,終於忍不住插嘴問:“是不是得有個賺錢計劃?比如說每個月攤到每個人身上的任務什麽的?還有就是我沒懂廣告投放到底是做哪塊兒啊?是雜誌是電視還是廣播?是人家設計好的廣告你們直接發還是你們也得負責製作啊?還有就是單子拿回來具體工作都是誰推進誰把關啊?”

C君讓我閉嘴,從飯館出來後他告訴我,我作為一個二十一歲的小姑娘在人家飯桌上提問非常“不懂事兒”,說“有你什麽事兒”“瞎摻和”“讓我很沒麵兒”。

我也很慚愧,覺得人家青年才俊Y君見多識廣,人家辦公司自然是心中有數啦,我才幾斤幾兩啊?尤其是那時候也不太懂到底什麽是廣告投放。本來配完音還說我可以偶爾去實習幫幫忙也見識一下,結果自己飯桌上亂說話弄得後來也不好意思提了,這事兒就過去了。

六個月後,我再遇到C君,問他:“旭庶廣告怎麽樣了啊?”

C君卻支吾了:“哦,後來我們也都沒怎麽去。”

“為什麽呀?”我很奇怪。

“唉,我們仨都得上班。”C君停了一下又說,“Y君也不是太講究,就給了第一個月工資,後來都沒給,沒給誰去啊?”

“你們不去,他是不應該給你們開工資啊!那不等於花錢白養你們嗎?”

“當初是他說要請我們的,因為他又不在媒體,誰也不認識。沒我們他根本也幹不了這個!”

“那你們拉生意到公司了嗎?”

“拉過一個,沒談成。我們這熟的就是電視台,人家沒那麽多錢,說要投報紙,我們不認識報紙的人也得重新去找,問的價還不如人家自己問的呢。而且人家要設計投放一條龍,都得現找。”

“那就趕快找!”

“還找什麽啊,幾個月都沒開張,招的那幾個人天天閑待著,Y君還埋怨我們忽悠他,現在連前台都讓回家了!辦公室空著呢!”

……

故事講完了。Y君已消失在茫茫人海,C君據我所知至今再也沒有參與過創業。事實上,1999年是一個注冊廣告類公司極好的時期,那時土壤新鮮,創意類產業的江湖尚處在混沌期,所有規矩未立,亂世等待豪傑,目前中國最成功的幾家本土廣告公司大都是在1999年前後創立的。可見時代的機緣隻是要素之一。

讓我們來看看“旭庶廣告”是怎麽輸的:

第一,創業者從事自己不熟悉的領域。

Y君在1999年看好廣告業,是很難能可貴的。他作為啟動資金的出資方,應該尋找熟悉該行業的項目合夥人或者股東一起來做,否則不得不走彎路,交學費。

第二,欠缺素質能力和專業技術。

包括C君在內的三個二十四歲傳媒工作者,隻有電視台的那位學長身處資源中心。然而廣告投放是人脈資源密集型行業,三個人資曆和經驗都還太淺顯。

第三,核心成員沒有全情投入。

掌握核心技術和資源的成員一定不可是兼職成員。不但不可兼職,最好應在企業投入全部資金與時間。隻有把身家性命和未來一同捆綁在企業,才能真正為創業公司的一員,同榮辱共進退。如果當初三個人都被Y君吸納為出資小股東,也許就可以努力地為公司著想,“旭庶廣告”也許能度過生存期,未來的發展也許就不可限量了。

第四,業務方向盲目。

產品定位不明。急功近利,想賺快錢。這樣會造成在那唯一的一次談客戶機會裏,說不清公司業務模式和項目流程,這樣去談客戶,對方認為“旭庶廣告”是不專業和大忽悠的可能性估計是百分之百。

第五,團隊組合不利於管理。

創立之初沒有願景、價值觀、使命,落實到成員沒有寫入章程的責任和義務,隻有獎勵方案,沒有懲罰政策。這造成了人無壓力輕飄飄,三個人可做可不做,可去可不去,互相觀望,以至於互相推諉埋怨。

第六,沒有高效的執行團隊。

也是由產品定位不明造成的——沒有為專項產品設計業務流程和培養專業人才,也沒有拓展渠道,而是以機會導向去撞項目。光杆Y君對業務一無所知,三個學長無所作為,下麵招的幾個人根本就等於零,不,等於負的,因為他們一直在透支著公司成本。

第七,沒有計算好贏利預期時間。

但凡創業,都要做好前三個月、六個月甚至更久不贏利乃至現金流斷裂的準備。多數創業公司從生存到發展,都要經曆持久戰。遺憾的是“旭庶廣告”沒有撐過前六個月。1999年之後的本土廣告業江湖上,這個名字還未曾出世,就無聲無息地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