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情緒化決策

每次我看到“情緒化”這幾個字,就很想把這事拿出來講一講。事情很小,但實在對我啟迪挺大。

幾年前,我陪一個創業的朋友一起去燈具城為他的新公司買燈。那時候我還沒有創業,對控製成本等概念還模糊,但買燈我是會的。

新公司辦公室麵積不小,需要八十個燈。他計劃買一種銀色大碗狀燈罩的鋁製吊燈,那種燈簡潔大方又便宜,很適合創業公司。

我們進了燈具城後從一層開始逛,見到有這樣子燈的店鋪,就進去問價、看樣品。看了幾家,發現這類燈乍看相似,但比較起來還是有明顯的質量分別;不一樣的質量價錢相差幾十塊錢,如果乘以燈的數量,還是很影響預算的。

朋友請我來,就是想多借鑒一個人的審美,逛到第二層,他開始與我商量:“哪個燈好?”

“你預算緊不緊?”我問他。

“新公司當然要緊著花,哪個燈好?”

“要看外觀,當然第一個燈明顯好;但是要是考慮省錢的話,第二個燈看著雖然難看些,但是便宜。反正裝上燈泡一樣亮。”我說。

“那就買第一個燈!”他竟然很快做出一個與我判斷相反的決定。

我很詫異:“不是說預算緊嗎?”

“你不是說第一個好看嗎?錢又不是省在這些個地方的!”

我的思路被他給弄亂了:創業公司的燈應該是在不破壞美感的情況下,能照明就行了。錢如果不是節省在這些個地方,那又是節省在哪些地方的?

但畢竟是人家的公司辦公室,人家花錢做決定,於是我委婉地建議:“還有三層四層沒看,不如咱們再逛逛,說不定有又好看又便宜的。”

他同意了,於是我們繼續轉,三層沒什麽收獲,於是轉到四層。像北京的這種建材燈具城,總是雜亂憋悶,第四層空氣尤其差,終於我們又看到一家有類似的燈,馬上走進去看究竟。

我拿起燈罩一看,有點失望,這個還不如第一個燈好看,又比第二個貴,放下剛要走,朋友突然一屁股坐在店鋪的凳子上說:“就這個了!”

我充滿了疑惑:“啊!為什麽是這個?這個不好,又難看又貴。”

“這地方太憋了,我累死了,算了不逛了,就這個了!老板開條吧,來八十個!”朋友不耐煩地揮揮手,開始掏錢包。

我對朋友的決定感到非常驚訝:逛四層逛這麽久是挺累的,還比較來比較去,圖什麽呢?早知道最後因為累了,或者意氣用事,隨便決定了一個燈,第一難看第二不便宜,前麵的功課都何必呢?而且何必拖我一起來呢?

他浪費了我的時間,忽視了我的建議,我心裏已經不高興了,再想想他要以這樣的做事和思考方法創業,頓時產生了很多疑慮。

他出發的時候為這個與創業成本控製相關的購買行為設定規則了嗎?依據好看為第一標準,還是節省為第一標準?他知道逛整整四層樓去比較質量和價格,這個時間精力成本的意義在哪裏嗎?最後一瞬間,他隻是累了或者煩躁了,於是就胡亂做了一個不符合任何標準的決定,這算什麽呢?嗯,情緒化的人,糊塗的決策,以小見大、意識不到結果導向的人,如何創業呢?情緒化、意氣用事,往往都是女人和孩子才帶的毛病,可他是個男的。致命的是,他還是個創業者。

但是又想想畢竟是人家的公司,人家的決定,這些疑慮最終還是沒有說。

這隻是多年前一件很小很小的事,也許隻浪費了我生命中的兩小時,但是讓我一直牢牢地記著。尤其當後來自己創業的時候,當我疲倦、低落、不耐煩,甚至太過興奮的時刻,都能想起這事,當初那個又醜又貴的燈罩像小警鍾一樣讓我時時自省:既然要為自己和周遭的一切負責,就不要去做類似於“算了”“就這樣吧”這樣草率的決定;當要完成一件目的明確的事,無論高興與否、勞累與否,這事都自有它的標準和最優結果。

思考方法是個習慣,情緒化決策是個可怕的壞習慣。從那朋友後來慘烈的創業成績可以證明,惡果絕對不僅僅是八十個燈的問題。做決定時要努力摒除情緒幹擾,進與退、去與留、愛與不愛,要努力想、使勁想,直到找到最佳解決方案,不要意氣用事。一念之差,你的後半生可能都會改變,你意氣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