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點對點vs點對麵

夏天還沒過,跳槽旺季就到來了,我收到了好幾個友人的e-mail,紛紛告知新東家新職位的聯絡信息,我再回信表示祝賀,並相約見麵,互通有無。

聚會小酌間,各人細數行業與行業、公司與公司間的優劣異同。其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分析比對自己的新舊老板。人人期待新老板能夠體恤下屬,是不是耳聰目明、公正廉明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夠分分鍾罩著自己。所謂發展空間、行業平台等的冠冕堂皇的說法,往往是靠頂頭上司去兌現的。

我也曾經轉行三次,輾轉於新聞播音、公關谘詢和新媒體,最後發現,我的性格與稟賦並無變化,卻被不同的上司判定為不同格致的人。本來,個體對個體的判斷都是主觀的,隻有采集足量數據後的調查結果,才可能得到代表大多數的客觀。因此,除非一個人有機會麵向眾人被觀察被判斷,否則才華與能力很難被公平判定。

中途轉換過行業的人都會有此體會:無論哪個行業做到一定階段,都會發現各有各的難處;有陣營、有壁壘、有瓶頸、有天花板、有潛規則;解決技術與實力的差距相對簡單,基本就是兩個方向——要麽不服,要麽認命;不服那就精進,認命那就接受自己的限製,不做妄想。時間久了,更多的體會來自於對“人”的體會,做事做到最後,歸根到底還都是“人”的問題。

各種創業感悟都倡導“先做人、後做事”,而往往落實到現在環境的功利實用主義,就演化成了“先搞人、後搞事”,或者人和事要同時搞、顛倒搞、來回搞,未有蛋先有雞。謀生數年,我雖然至今未能勘破搞人伎倆,但終於想明白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如今的謀生模式是無搞人之天賦的必然選擇。

作為一個幹活兒的人,無論身處體製內機關、500強外企、科研院所,還是民營企業,無論這個單位人數分母有多大,基本上決定你命運的人永遠是你頂頭上司那一兩個人。那麽你的何去何從依賴在這倆人甚至一個人身上,其實是一件挺可怕的事兒。把上司招呼好了,日子就順心點兒,好事兒都能攤上,但是上司也會換人,上司一換,就一切重來,凶吉未卜,之前的功勞全都顛覆;萬一上司沒招呼好,哪怕是因為星座不合就看你不順眼,你就悲劇了。尤其是在國有企事業單位熬年頭兒的,生活無限壓抑,不知道什麽時候看得見天日,上司隻要在位二十年,你就二十年出不了頭,這不叫生殺予奪也差不多了。

以上的情況,我叫作點對點。而我現在自立門戶的謀生模式,可以叫作點對麵。

比較起來,自立門戶就相當於把雞蛋放在不知道多少個籃子裏。雖然人總是要搞的,但是在市場化的格局之下,就不會再有那特定的個別人來決定我的命運。比如說甲、乙討厭我,嫌棄我的產品或服務不夠好,但丙、丁覺得不錯,我就依然有客戶群,有盈利,並且充滿了希望。假如我倒黴得甲、乙、丙、丁都不待見我,我還可以出門尋找潛在的戊、己、庚、辛。互聯網時代,茫茫人海,總有買貨人。我依然深深相信,依靠過硬的服務、產品,有競爭力的價格,還有靠譜的人品,我與我的同類總是可以生存的,甚至可以過得很好。渺小的我脫離體製,看似羸弱飄蕩,但我挺起胸膛吸一口氣,麵對的是整個浩蕩的市場,無數閃爍的機緣,多麽令人振奮。正是這一切,造就了淘寶和阿裏巴巴中無數小生意人的成功。

點對麵,是一種生存方式。如果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方式,絕無可能再回到點對點的桎梏裏去。何必憋屈和窩火,一兩個人的肯定或否定當然決定不了我的命運,命運在自己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