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盎格魯—撒克遜人入主不列顛

除了土著的凱爾特人和羅馬移民的後裔之外,現代英國人的祖先還有一部分是從西歐大陸渡海進入不列顛的盎格魯—撒克遜人,他們是古日耳曼人的一支。一般說來,在5世紀以前,英國被稱為“布列吞”自盎格魯—薩克遜人到來以後,才稱為“英格蘭”其含是"盎格魯人的土地"。

(一)漁夫兼海盜

羅馬人的撤離給不列顛留下了權力真空,一時間出現群龍無首的混亂局麵,這時來自今天德國西北部與丹麥一帶的盎格魯—撒克遜人(nglo-Sxon)乘虛而入,成為不列顛的新主人。盎格魯人與撒克遜人的語言、習俗差別極為細微,有些史學家斷定兩者屬於同一個種族,而另一些史學家認為他們是兩個不同的種族,更多的人則無意仔細考辨,統稱二者為盎格魯—撒克遜人。

大多數盎格魯—撒克遜男子在北海從事漁獵,他們長年累月跟暴風海浪搏鬥,磨煉得頑強粗獷。他們時常成群結夥以海盜的麵目遠航劫掠,具有很強的組織紀律性。早在公元287年,盎格魯—盎格魯—撒克遜撒克遜人就開始掠奪不列顛沿海地區,到429年,他們已經深入不時期的金屬製品列顛腹地。勇狠好鬥的盎格魯—撒克遜人最終把原來的土著凱爾特人驅趕到遙遠的西北山區,盡管傳說中的亞瑟王曾聯合不列顛部落進行了英勇無畏的抵抗,但結果還是慘敗在驍勇善戰的盎格魯—撒克遜戰士手下。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入侵對羅馬統治時期建立的社會製度與經濟文化構成極大的破壞,他們像屠夫宰殺羔羊般殺戮當地土著居民,並瘋狂掠奪土地和財產。不列顛羅馬統治區遭受了慘絕人寰的災難,基督教文明、拉丁語和凱爾特語頃刻之間幾乎煙消雲散,土著人與羅馬人互不逾越的分界線也被衝得無影無蹤。大獲全勝的盎格魯—撒克遜戰士馬上把他們的婦孺眷屬接來海島落戶,從此盎格魯—撒克遜成為不列顛的新主人。盎格魯—撒克遜人在島上富饒的農業區全麵取代了凱爾特人和羅馬人,他們的語言、性格以至社會習俗成為英國現代文明的“正宗”

(二)英雄時代

到7世紀上半葉,盎格魯—撒克遜人基本上控製了不列顛島富裕的東南部地區,而原來土著的凱爾特人則被驅趕到不列顛島的北部和西南部的山區。當時的盎格魯—撒克遜人正處於原始社會末期的軍事民主製階段,這一階段被稱為“英雄時代”在盎格魯—撒克遜人的社會裏,最有力的人際紐帶是國王和戰士間的主從關係。部落戰士跟隨部落首領即“王”四處征戰,搶奪財富和土地,國王則將戰利品分發給親兵作為回報。盎格魯—撒克遜人剛來到不列顛時主要經營畜牧業,後來轉而從事農耕,把被征服的凱爾特人收為奴隸,自此,盎格魯—撒克遜人的社會組織單位不再是氏族,而是以村落為主。

在英雄主義文化價值觀和掠奪財物的現實需要推動下,盎格魯—撒克遜人繼續向不列顛未被征服的地區推進。到公元650年左右,他們在英格蘭已建立了許多小王國,其中最重要的有七個:北部的諾森伯裏亞,中部地區的麥西亞,東部沿海地帶的東盎格利亞、肯特、埃塞克斯,南部的威塞克斯和蘇塞克斯,不列顛進入“七國時代”這一時期持續了二百多年,這七個國家和中國東周時期的戰國七雄一樣,彼此合縱連橫,相互爭奪勢力範圍,勢力此消彼長有時一個國王統治兩個以上的王國,有時一個王國又分屬於幾個不同的統治者,不列顛就此陷入一片血雨腥風之中。

亞瑟王和圓桌騎士的故事在英國家喻戶曉,就好比中國的《三國演義》和《水滸傳》中的經典故事。

根據古老的傳說,亞瑟(Kingrthur)是國王尤瑟·潘德拉貢(UtherPndrgon)之子。亞瑟一出生,就被交給術士墨林(Merlin)加以保護。墨林把他交給了赫克托(Ector)爵士,後者把他當作自己的親生兒子養大。尤瑟死後,亞瑟拔出了嵌在一塊巨石中無人能移動的寶劍,證明他是先王的子嗣,從而繼承了王位。亞瑟不僅有天賦的神力,而且擁有遠大的誌向,當年輕的他看到國家這種混亂的現狀時,發誓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整個大不列顛群島擺脫混亂的戰爭局麵,他下定決心要為這裏的人民建立一個全新的、充滿和平寧靜氣氛的家園,成就自己的一番霸業。

亞瑟王後來在卡米洛城堡主持朝政。亞瑟身邊聚集了許多健壯而勇敢的騎士,他們都平等地坐在一張大圓桌的周圍,所以他們被稱為圓桌騎士。亞瑟王四處征戰,他率領各部落在名為巴頓山之役的戰役中一舉擊潰了入侵不列顛的盎格魯—撒克遜人,成為中世紀不列顛的傳奇人物。但是,亞瑟王的形象也隨著傳說故事而不斷發生著變化,最後亞瑟被塑造為最後統治不列顛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