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人生

知足者富

說說投資者的人生觀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塚一堆草沒了。世人都曉神仙好,隻有金銀忘不了;終朝隻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紅樓夢·好了歌》,曹雪芹

人生觀向來是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投資者的人生觀也應該是投資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有關投資者人生觀的議題中,一個很有職業特色的問題就是:賺錢賺到何時休?賺到多少算盡頭?投資者應該為自己通過投資獲得的財富設個上限封個頂嗎?

主張封頂的人士認為,投資賺錢是個沒完沒了的事,賺到差不多就該收手了。錢夠花就行了,總不能太貪婪以至於把一輩子都花在無休止地積攢財富上吧?比如,曹雪芹先生在大家耳熟能詳的《好了歌》中就含蓄地表達了這種看法。但是,持這種觀點的人,從未就人一生中賺錢上限的金額達成一致。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時代不同、國別不同、文化傳統不同、生活方式不同等,大家對“賺錢賺到何時休,賺到多少算盡頭”這樣問題的回答也是各不相同的。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哲學家們提出了一些有彈性的、更有精神含量的標準。比如,具有保守思想的中國哲學家老子認為:“知足者富!”(《道德經》第三十三章)在美國,影響了無數後來投資者的財富觀念的政治家、思想家本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Franklin)認為,知滿足使窮人富有,不知滿足使富人貧窮。(Contentmakespoormenrich;discontentmakesrichmenpoor.)這兩位先賢的看法可以說是不約而同。

然而,對知足者富,應該如何理解呢?難道知足就能導致富足?若真是如此,窮人們做到了知足,那他們就變成富人了嗎?我想,此非老子與富蘭克林的本意。知足相當於設定一個度量財富的精神尺度。如果沒有這樣的尺度,當然就無法衡量自己是否富足。而且這個尺子完全由自己為自己定製,自己來衡量自己,自己為自己得出結論。就是說,一個人的滿足不能導致另一個人的富足,更不能由別人說了算。隻有自己才能斷定自己是否滿足,自己才能斷定自己是否富足。

當一個人自己設定了富足的尺度之後,他就知道賺錢賺到何種程度才算富足。沒有知足這個尺度,不論賺了多少錢,都不能確定自己是否富足。有了知足這個尺度,即便是窮人,也能預先知道自己的財富積累到何種程度,就算富足。不僅如此,在老子與富蘭克林那裏,富足有兩層含義:一層是狹義的,特指金錢、物質財富,所謂金玉滿堂;另一層是廣義的,這樣的富足,還包括健康、快樂、和睦、幸福、滿足感與成就感、天賦與才幹、經驗與見識、聰明與智慧等。這種富足表現為精神的富有,心靈的充盈,生命的快樂。按照富足的第二層含義,一些富人可能很貧困,他們沒有時間,沒有快樂,心中空虛,夫妻反目,兄弟冷戰,整天生活在惶恐與焦慮之中。一些窮人可能很富有,他們安貧樂道,孜孜於自己的追求。所以,無怪乎,老子與富蘭克林都說,知足與富有程度相關。

問題到此並沒有結束。假如投資者於上述第一層和第二層意義上都是富足的,像那些成功的價值投資大師那樣,他們也很知足,那麽,他們該幹什麽呢?他們應該金盆洗手告老還鄉嗎?知足意味著休止、收手嗎?

我覺得,對“賺錢賺到何時休?賺到多少算盡頭?”這樣的問題,應該區別對待。對那些不以投資為誌業的人,僅僅為取得財務自由而賺錢的人,他們不妨為自己設一個彈性的上限。在自己的財富觸及或超過這個上限後,就可以把更多的精力和興趣投入到自己的誌業和真正的愛好上去。

對於那些以投資為誌業的人,他們絕不應該為自己的成就封頂,因而也絕不應該為自己的投資成果設置上限。對有成就的職業投資者來說,實現金錢上的富有早就不是他們的目標了,他們還要取得第二層麵的富有,那就是要有成就感。

保守主義喜歡任何能夠持之以久的事業。當對財富的追求變成對成就的追求的時候,這種追求就變成了恒久的追求。老子說:“不失其所者,久!”(《道德經》第三十三章)要把價值投資確立為自己所追求的事業,那就必須行之以誠,持之以久,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投資事業中去。

所以,一些價值投資者的座右銘是:永不退休。猶太拉比?丹尼爾?拉平(DanielLapin)說,希伯來語中沒有“退休”這個詞。一些極其執著的價值投資者甚至詼諧地把自己的退休日期定在自己離世之後的若幹年。保守主義者主張,政治家在權力職位上應該“限任”,價值投資者應該為投資工作“終身”!

金錢買得來幸福嗎?

說說投資者的幸福觀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孟子·告子上》

幸福觀是人生觀的重要組成部分,關係到生命的質量與意義。所以,哲學要探討幸福的問題。在古典自由主義與保守主義的政治哲學中,幸福權具有很高的地位。追求幸福的權利被看作三項最為根本的普世人權之一。生命權、自由權與追求幸福權這三項權利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天賦的人權。貫穿於這三項權利之中的是財產權。投資哲學當然要探討投資者、金錢與幸福的關係問題。而投資活動,對熱愛投資的人士來說,就是追求幸福的活動。投資的權利,就是追求幸福的權利。投資是一個金錢密集的事業。投資者的幸福注定要與金錢發生關聯。一個投資者在投資上越成功,被問到有關幸福問題的機會就越大。對投資者來說,幸福觀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回答金錢與幸福的關係。與此話題相關,爭議最多的問題之一就是:金錢能買來幸福嗎?很多人對這個問題的答案常常是否定的。他們會說,幸福是無價的,在金錢與幸福之間畫等號在道德上是不高尚的。

的確,從純粹的商業形式的意義上講,金錢是買不到幸福的。任何像幸福這類沒有體積、形狀、重量和單價的非賣品,金錢都是買不到的。如果在超市的貨架上沒有“幸福”這一商品,如果在股市上沒有幸福這隻股票的代碼,不論你有多少錢,超市與股市裏都買不來幸福。在這個世界上有不少人往往寧願更幸福,也不願意更富有,不願意為富有犧牲幸福。他們篤信:金錢買不來幸福。

然而,“金錢買不來幸福”這個命題背後所隱藏的觀念卻是非常值得推敲的。這個命題背後是一種非此即彼、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這種思維模式與激進主義政治哲學如出一轍。在這種思維模式的作用下,幸福不僅與金錢無關,而且兩者還是互相排斥的,人們在金錢與幸福之間隻能做非此即彼、不能兩全的選擇。套用孟子的語式:金錢,我所欲也,幸福,亦我所欲也;兩者不可得兼,我舍金錢而取幸福者也。這種二元對立的觀點認為要了金錢,就必須犧牲幸福;為了幸福,就必須放棄金錢。幸福與富有不可得兼,我必舍富有而取幸福。如果孟子的思維模式成立,如果金錢與幸福不可得兼,那麽,投資就是一個不值得從事的、道德正當性不足的行業。因為投資者涉嫌為了金錢放棄幸福。

在日常生活中,“非此即彼”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斷定為不可得兼的選項,實際上常常都是同時成立的,甚至是可以同時實現的,而非二元對立的。一個人若吃得起熊掌,也一定吃得起魚。許多類似魚與熊掌不能兼得的選擇都是虛構的。你是要你的胳膊,還是要你的腿?你是要你的母親,還是要你的夫人?你是要成功的事業,還是要幸福的家庭?你是要金錢,還是要你所喜愛的工作?正確的回答是兩個都要。在投資的事業中,擁有更多金錢與因從事自己所喜愛的工作而獲得的幸福,毫不衝突。

有的人斷定金錢買不來幸福,是因為他們看到許多富人在金錢多了之後反而不幸福。在這樣的個案中,不幸福的責任在於當事人,而不在金錢。假如錢越多越不幸福的話,錢越少就越幸福嗎?現實中普遍的情形是,很多的低收入者羨慕高收入者,很少的高收入者羨慕低收入者。金錢的確不等於幸福,也購買不來幸福。但是,如果使用得當,金錢有助於幸福。金錢固然買不來朋友、買不來父母,但是能買來許多生活必需品,如房子、家具、衣食和玫瑰花。沒有這些,生活會很不方便,甚至很不幸福。在極權社會,用權力來交換幸福是通行的,私人要想投資掙錢來追求幸福是受到嚴格禁止的。在這樣的社會,有了權力,就有了一切,連金錢也服從於權力。

在古典自由主義與保守主義看來,每個人的幸福權是天賦的,幸福則是需要每個人自己追求才能得到的。維護生命、維持生計與追求幸福是不能分離的。因此,每個人必須過自己的生活。沒有一個政體能保證人人都幸福,政府所要做的是保障人們追求幸福的權利。現代意義上的投資,是幸福權有了著落以後的事情。投資者的幸福不在於政府提供投資的收獲,而是尊重投資的權利,保障投資得來的成果。幸福是生活的成功狀態。幸福來自實現個人追求後的滿足感。幸福來自實現自己追求與價值的意識狀態。幸福跟自由一樣是狀態,而不是目標,一定要通過其他的追求來體現。台灣作家三毛說,幸福不是毛毛雨,不會自己從天上掉下來。從事自己熱愛的事情,這本身就是幸福的。如果一個人喜歡投資,他的幸福就是成功投資的狀態,金錢與財富隻是投資事業的副產品。一件事情的成功,帶來的隻是一時的快樂;從事自己的事業並取得持續的成功,那才幸福。對熱愛投資的人來說,投資正是這樣的幸福事業!

當天使戴著魔鬼的麵具時,投資者應當悲觀,還是樂觀?

心靈可以把地獄變成天堂,也可以把天堂變成地獄。

——英國詩人約翰·彌爾頓(JohnMilton)

在《聖經·舊約》中,雅各的兒子約瑟受到多位哥哥的嫉妒,被他們設局推入大坑等死。不久,正好一支商隊路過,有人搭救了他,但將他賣到埃及為奴。在埃及,他又遭人嫉妒,因受陷害身陷囹圄。約瑟有一萬個理由悲觀、絕望。然而,他沒有。在監獄中,他學會了圓夢,並因此受到法老的賞識,當上了全權的大臣。後來約瑟寬恕了他幾位哥哥的罪惡,並對他們說,從前你們是要來害我的,但神的意思原來是好的,成就了我今日的光景。原來,約瑟所遭遇到的,都是上天派來的天使,隻不過其中有些戴著魔鬼的麵具而已。

悲觀雖然不是一個金融投資方麵的專業術語,卻是在財經新聞和投資分析中最常見到的詞之一。從某種角度看,看待世界的哲學隻有兩種:樂觀主義哲學與悲觀主義哲學。看待投資的哲學也隻有兩種:一種是樂觀主義投資哲學,一種是悲觀主義投資哲學。對投資和投資者而言,到底是應該樂觀,還是悲觀?有人或許會試圖用辯證法來回答這個問題:該樂觀時樂觀,該悲觀時悲觀;既不要樂觀,也不要悲觀;既要樂觀也要悲觀。這是辯證法還是詭辯法?是讓人更明白還是更糊塗?

樂觀主義分兩種,一種是一相情願的、無可救藥的樂觀主義,一種是審慎、謙卑、保守的樂觀主義。極端的樂觀主義與悲觀主義相通。前者往往是後者的序曲。樂觀與悲觀之間的選擇是一個常識性的選擇。如果你不知道該樂觀還是悲觀,那你看看周圍的人際環境,你是願意與樂觀的投資者共事,還是願意與悲觀的投資者共事?你願意投資於對其前景樂觀的公司,還是對其前景悲觀的公司?你是喜歡周圍的環境總是麵帶微笑,還是總是愁眉苦臉?可取的選擇,一定是願意與審慎的樂觀主義者共事。你的同事們也是如此,隻有你是審慎的樂觀主義者,他們才願意與你共事。

有人可能會說,不是我想悲觀,但是所發生的事情的確無法讓我樂觀,麵對悲觀的事實,我們必須實事求是。但是,保守主義者都是所謂的唯心主義者,認為態度比事實重要。態度是心靈的粉刷,這把粉刷把事實刷成什麽顏色,事實就是什麽顏色。一個人是否樂觀,與

所發生的事之間的關係並沒有想象的那麽大。因為,你去找什麽,你就能找到什麽。你去街上找垃圾,你肯定能找到。拾荒者在街上找能換錢的廢品,也從不空手而回。你要找死胡同,死胡同就在眼前;你要去找通衢,通衢也在眼前。你去找悲觀,悲觀唾手可得;找樂觀,樂觀隨處都是。甚至在人性中,你想找什麽,也就能找到什麽。所以,千萬不要去假定整個世界在處處與你作對,不要假定你一生下來,頭上就陰雲密布。

樂觀的人關注的是機遇,悲觀的人關注的是障礙。為了證明自己正確,樂觀的人期待成功,悲觀的人期待失敗。價值投資者把自己的洞察力都用去找價值,自信而樂觀地去找。樂觀主義身處隧道的盡頭,仍然在尋找光線。悲觀主義把自己看作結果,認為自己是被決定的;樂觀主義把自己看作原因,認為自己能決定結果。不要糾纏於什麽發生在你身上,而是你能讓什麽發生。

古羅馬哲學家塞涅卡(Seneca)說過:心要讓眼瞎的時候,眼是什麽都看不見的。(Eyeswillnotseewhentheheartwishesthemtobeblind.)一個悲觀的人,常常無視樂觀的東西,更不去把悲觀的變成樂觀的。他總是能找到許多悲觀的理由和事實。我們不得不承認,其中許多事實與理由常常是成立的。大多數人很唯物、實事求是,把難題當難題,把機會當機會。但是,有少數人,他們很唯心、很樂觀,拒絕實事求是,偏偏要把難題看作難逢的機會,並成功地把它們變為機會。一個悲觀的人是把機會變成難題的人。悲觀的他,滿心疑惑恐懼,腦子裏麵占滿了失敗與挫折。一個樂觀的人是把難題看成機會的人。對樂觀者來說,不論多麽悲觀的事,如果要從中尋找樂觀,不僅能找到,而且會湧現。

一個人能控製的不是讓什麽發生、不讓什麽發生,而是對所發生事件的態度,所能選擇的一種積極的、樂觀的態度。如果你樂觀,你就能找到希望,如果你悲觀,你就失望,乃至絕望。樂觀是務實的,而悲觀是不務實的,務虛的。悲觀不是鼓勵,而是阻止你去采取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讓你猶豫不決,浪費時間和機會。而這兩個,都是每個人所浪費不起的。

樂觀積極的態度就能產生積極的能量。樂觀主義者,無視悲觀的,尋找並盯住樂觀的,進而把悲觀的變成樂觀的。麵對難題,是集中在“難”上,還是集中在解決方案上?如果發生了什麽,冷靜下來認真評估,創造性地思維,采取合理的措施,爭取好的結果。每一次禍事都讓樂觀主義者登上一個大台階。1989年,巴菲特在一封信中寫道:我足夠樂觀地期望,我生命中最有意義的篇章還有待翻開。現在看來,巴菲特的樂觀是有道理的。價值投資者的樂觀也是有道理的!

衡量一個人,一個投資者的智慧與境界,就是看他能否從萬事萬物中找到好的、令人樂觀的一麵。如果你是審慎而堅定的樂觀主義者,那就不妨進行長線的價值投資;如果你是個悲觀主義者,你隻能去進行短線的投機,因為機會稍縱即逝,陷阱無處不在。審慎的樂觀是最簡單最富饒的投資智慧,比投資技能重要千萬倍。它不僅讓你成功,而且能救命。炒股失敗跳樓的絕不可能是價值投資者,當然也不是樂觀主義者。

英國詩人彌爾頓說:“心靈可以把地獄變成天堂,也可以把天堂變成地獄。”簡而言之,即使是地獄,也要把它變成天堂。理性的樂觀主義者坦然麵對壞的,絕不驚慌,從中尋求好的。如果認為一切都是悲的,就不會有什麽樂的。如果沒有樂的,就注定是悲的。準備好最壞的,爭取最好的。前者讓你理性,後者讓你樂觀。我個人的信條是,當發現有魔鬼從後門溜進來的時候,一定要先確定,他們是不是戴著魔鬼麵具的天使。與期待天使相比,我更期待戴著天使麵具的魔鬼。遇見天使,這本身就是一件好事。而遇見戴著天使麵具的魔鬼,我必須把這件事變成好事,這樣,我的成就與成就感也大得多。在證券市場,熊市對悲觀主義者來說絕對是魔鬼,而對樂觀的價值投資者來說,不過是戴著魔鬼麵具的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