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人性

“我們是上帝的烏托邦!”

從人性看投資者的能力圈

自知者明,自勝者強。

——《道德經》

有個人站在一條狗旁邊。一個陌生人走近他問道:“你的狗咬人嗎?”這個人說:“不咬。”那個陌生人伸出手想拍拍那條狗,結果反而被那條狗咬了一口。受驚的陌生人質問道:“你說過你的狗不咬人!”這個人答道:“這不是我的狗。”

——羅伯特·邁爾斯(RobertP.Miles)

哲學是追求智慧的學問,投資哲學是追求投資智慧的學問。投資是一種智力密集的活動,準確地說是智慧密集的活動。智慧短缺,投資不可能成功。最重要的智慧往往都是以否定的形式(律令)出現的。

“守住你的能力圈(不要逾越你的能力圈)”就是公認的最重要的投資智慧之一。而最大的投資智慧,就是在於如何知道什麽對象是你不該投資的。

保守主義強調,人類作為有限的存在無論如何也無法超越其內在的局限性。人性和人的基本境況是不變的。按照保守主義的看法,人的本性是有限的存在,人是理性的,但是其能力是有限的。與上帝不同,沒有一個人是全知、全能、全善的。對人而言,無知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合理的。如果一個人能做到全知,他不就成上帝了嗎?這是不可能的。無知對每個個體來說,是無法完全克服的。一個人知道得越多,知道自己的無知也就越多。比如說,我知道投資哲學裏有很多東西我都不知道。而對不知道投資哲學的人而言,他根本就不知道投資哲學是他的未知之域。每個人的知識都有無知與有知的界分,能力圈就是在這個界分上出現的。因此,每個人的能力都局限在特定的範圍之內,每個人都有其難以逾越的能力圈。這是由人的本性決定的。

保守主義認為,理性能力是人為了達到所要實現的目標選擇正確手段的能力,是人類用智力理解和應付現實的有限能力。換句話說,理性是行動者在其知識和智慧範圍內運用最有效的手段來達到目標的能力。有理性的人對事物所作的評判,並不是基於他本人那種不經分析的衝動、成見和癖性,而是基於他對所有能有助於形成深思熟慮的判決的證據所作的審慎的判斷。保守的投資者正是這樣一種人。

在保守主義者看來,人類所有的知識並不構成一個整體。所以,知識並沒有一個固定的總和。對人類來說,每個人的知識都是有限的,未知的領域永遠存在,知識是擴展和演化的。我們知識的局限性不是科學和理性所能克服的,它們的作用恰恰在於使我們認清這種局限。沒有人能夠、而且也沒有必要去了解和掌握全部的知識,人所能掌握的隻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人的真正智慧,不僅在於意識到自己已經知道多少,更在於意識到自己的認識能力和知識範圍的局限性。

與動物不一樣,人被認為是有理性能力的動物。人是有理性稟賦的動物,因此他會力求把自己的行為合理化,要為自己的行為找出一個合理的理由,有時甚至會為自己不合理的行為也找出一個合理的理由。人性有理性的一麵,也有非理性的一麵。如果投資時理性占了上風,投資者就會盡可能地在自己的能力圈內行事;如果情緒占了上風,或者不夠理性,投資者就會忘掉或無視自己的能力圈的邊界,非理性的投資也由此發生。保守主義投資哲學的忠告是:投資應該是一種最理性的行為,如果超出了投資者的理解能力就不要投資,投資者隻能做自己完全了解的事。

被稱為20世紀英國最有思想的保守主義政治哲學家奧克肖特(MichaelOakeshott)指出:“保守就是寧要熟悉的東西不要未知的東西,寧要試過的東西不要未試的東西,寧要有限的東西不要無限的東西,寧要切近的東西不要遙遠的東西。”保守主義投資哲學家提出了投資者的能力圈理論。《保守的投資者夜夜安枕》的作者菲利普?費舍爾在《尋常的公司與不尋常的利潤》(CommonStocksandUnmonProfits)一書中指出:智力、知識與經驗聯合起來構成投資者的常識和判斷力。每個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其能力圈都是有邊界範圍的,不可能無邊無際。這是保守主義投資家提出的。能力圈的概念也由此產生。費舍爾創造了這個理論,巴菲特推廣了這個理論。能力圈是人的理性化能力的一個具體體現。人是理性的動物,也是很情緒化的動物。按能力去投資是理性化的投資。投資必須是理性的。如果你不能理解它,就不要做。超出能力圈的投資便是非理性化的投資。不論一個人多麽聰明,他都應該守在其能力圈之內。在這個能力圈,投資者享有專門的知識和特長。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投資者應該守住自己的能力圈。能力圈是不是價值投資的第一原則還有很多爭論,但不論是不是第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安全邊際是一種風險控製手段。不論采取何種手段控製風險,投資者首先要確定自己的能力圈。能力圈的作用在於鎖定正確的投資對象,安全邊際的作用在於避免為正確的投資對象支付高價。能力圈與安全邊際是保守投資者的左膀右臂!

你怎麽知道你知道?

雖然關於能力圈的理論簡單明確,但是要確定並恪守住自己的能力圈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首先,確定自己的能力圈就十分困難。沒有一個人在人生的一開始就有能力圈。每個人的能力圈都是在後來的生活經驗、教育背景、工作經曆和個人愛好中逐步形成的,而且會隨著個體的經曆、經驗、知識、愛好的變化而有所變化。況且,一個人很容易知道自己知道什麽,很難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麽。最大的智慧就是在於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麽。大多數的投資錯誤,都是以為自己知道,認為該投資在自己的能力圈之內,實際卻不然。所以保守主義投資哲學不僅要求投資者在自己的能力圈之內行事,而且在劃定自己的能力圈時應該非常保守,寧可劃小些,也不可盲目樂觀激進妄為,絕不能抱有“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極端自負心態。所以,自己對自己的所知,要格外誠實,對自己能力的估計和勘探,要非常保守,而不是激進。

投資大師常常告訴我們:所謂“能力圈”,就是知道自己知道什麽和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麽,要永遠隻在自己熟悉的領域內投資,不管你的能力圈有多小。堅持自己能夠理解的範圍,隻做自己理解的企業。在投資外擴展你的能力圈,在投資中守住你的能力圈。如果你不了解這個行業,你有兩個選擇:學會了解,或者回避投資。如果你對這個行業的了解還處在學習過程中,也請不要涉足。

一些介紹能力圈理論的投資書也常常說,如果你理解一個公司,理解其業務、產品及其所屬的行業,那麽這個公司就在你的能力圈之內。然而,什麽叫理解?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知道一些公司和行業,都熟知一些商品,我們就能自認為生產這些產品的公司在我們的能力圈之內嗎?答案恐怕不是那麽肯定。我們最多可以說,略有了解、熟悉該品牌或產品的性能。即便是能看懂企業的商務模式,看懂財報、了解企業戰略,都還不足以稱得上是理解。投資意義上的“理解”所要求的比這些多得多。作為能力圈意義上的理解,我同意這樣一種界定:所謂的理解,是指投資者有能力看清作為潛在投資對象的公司其10到20年後的未來。如果投資者有十足的把握和證據表明他能看得清該企業在10到20年之後的未來,那就可以說,該投資者理解其所可能投資的公司。因而,該公司也在其能力圈範圍之內。比如,我完全不知道蘋果公司在10到20年之後暢銷的產品是什麽,所以,不論我現在對iPad、iPhone和MacPro多熟悉,不論蘋果公司多卓越,其產品多優異,蘋果公司仍然在我的能力圈之外。看懂一個企業的現在,預測其未來一兩年的收益或者增長,與看清楚企業未來10年的狀況,完全是不同的視角和眼光。那時的公司不僅應該活得很好,其所帶來的投資回報也應該讓你非常滿意。不要說一般的外部投資者,即便是行業內的專家、企業家,大多也看不清楚10年後的情況。保守的投資者通常在其能力圈的範圍內選擇那些不太可能發生重大變化

的公司與行業。所以,看懂一個公司的商業模式,看清其發展戰略,讀懂其財務報表,這些都不足以表明該公司在你的能力圈之內,“能力圈”是投資者建立在自己的專長、經驗和智慧基礎上的洞察力的作用範圍,這種洞察力能夠幫助投資者準確判斷出潛在投資對象是否有持續的競爭優勢。能力圈的邊界,就是這種洞察力的“有效射程”。如果在有效射程內,沒有合適的獵物出現,保守的投資者通常選擇耐心地等待,而不是向有效射程之外的目標開火!

能力圈原則的副產品是減少了投資的次數,也就減少了犯錯誤的機會,像巴菲特欣賞的棒球手泰德·威廉(TedWilliams)那樣,通過隻擊能力圈內的球來擊出更多的好球。堅守能力圈的原則需要有紀律與耐心的品格。巴菲特的搭檔查理?芒格曾說,“我能有今天,靠的是不去追逐平庸的機會。”當有人對你說,某某時的資本市場遍地是金子的時候,你更要小心,因為許多金子落在你的能力圈之外。要能夠克製自己不去撿能力圈之外的錢,哪怕它散落得遍地都是。守住能力圈還有一個隱藏的好處,就是能夠有效地避免成為見錢就撿的機會主義者。而機會主義是保守主義價值投資的大敵。投資就像本文一開始所說的那個逗狗的故事。在逗狗之前,要確定你是否真的了解這條狗,否則就不要動手。這是本文一開始那位不明真相的逗狗人給我們留下的教訓。他以為他理解了這隻狗,其實他並沒有。

人在本性上不僅有其有限的一麵,每個人的人性中也都有追求無限的一麵。這也是由人的本性決定的。對許多人來說,對知識與財富的追求,對權力與利益的追求,甚至對卓越與不朽的追求都是沒有止境的。人的夢想與也是沒有止境的。如有可能,人們甚至想目睹那個產生宇宙的大爆炸現場。人性中追求無限的一麵則意味每個人都有超越自己能力圈的不可遏製的衝動。就是說,超越能力圈的事是注定要經常發生的。

盲目高估自己的能力是人類的通病。有成就的投資者更容易犯這種錯誤。然而,人是追求超越性的動物,而且這種超越性正存在於人的有限性之中。因此,對現有能力圈的超越也是任何投資者身上不可遏製的衝動。在投資領域,每個人都終將麵臨這樣一種難題:他的能力越強、能力圈越大,能力圈的邊界就相應地越模糊。越有能力圈,就越想衝出能力圈,逾越能力圈的可能性就越大。偉大的投資者就是不斷地與這種衝動作鬥爭,並常常落敗。投資大師們越告誡別人要守住能力圈,他自己就越想突破。神對凡人充滿期望,期待投資者守住自己的能力圈。每個人都守住自己能力圈的世界,是上帝期待出現的理想國。從這種意義上講,誠如德國作家安德雷斯(StefanAndres)所言:我們都是上帝的烏托邦!(WeareGod’sUtopia!)

投資與人性

要順應,更要抗拒!

一天,魚在嬉水,突然見到岸上有隻狐狸,便想轉身遊開。狐開口說:嗨,別走,咱們聊聊。魚道:我怕你吃我。狐說:不會。我有話要對你說。魚:那你說吧!狐說:附近有塊水塘,波光粼粼,看起來漂亮極了。水裏有食物無數。簡直是天堂!魚問:我為什麽要相信你呢?狐說:我沒理由騙你呀,那裏還有肥美的蟲子。魚動了心:怎麽才能去呢?狐說:到我嘴裏來,我帶你過去。我發誓,絕不傷害你。魚:那帶我過去吧。狐輕輕地把魚銜到了嘴裏。沒走多遠,魚就感到疼痛刺骨,便掙紮著問狐:你剛發過誓,為何還這麽對我?狐道:我實在是情不自禁。捕食是我的天性!

——喬納森·邁爾斯(JonathanMyers),《股市心理學:向恐懼、貪婪和市場的非理性宣戰》(ProfitsWithoutPanic:InvestmentPsychologyforPersonalWealth)

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說,一個人一生不可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但是同樣的錯誤,一個投資者卻可能犯過無數次。一些投資者就像故事中的那隻狐狸一樣,一碰到某種場景就情不自禁,無法抗拒自己的本性,結果造成失誤。

在這個世界上,不同的思想哲學流派對人性有截然不同的看法。比如說,有的意識形態甚至不承認普遍人性的存在,認為如果有人性的話,那也隻是人的階級性。信奉這種意識形態的掌權者,認為人性可以任意組裝,並試圖通過政治和思想改造,把人塑造成完人。持這種人性論者相信,人的力量大於天。他們的口頭禪是:隻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人有多大膽,地就有多大產。他們的字典上沒有“能力圈”。

保守主義的價值投資哲學是建立在保守主義的人性論基礎之上的。保守主義的人性論認為,普遍的人性一直存在,而且一成不變。保守主義者發現,自從人成為人以來,其本性還沒有發生過絲毫的變化。常言道:在資本市場沒有新的東西,過去發生的還將一遍遍地發生。貪婪會繼續,恐慌也會繼續。這是因為人的本性從來沒有改變過。

保守主義認為,人在本質上是有限的存在,沒有人是全知、全能、全善的。人的有限性不僅表現在人人都有壽終之日這一點上,而且尤其表現在人的理性能力的有限性這一點上。就是說,人是有理性能力的,但是人的理性能力是非常有限的。沒有人有能力發現全部的曆史規律,沒有人有能力預測宏觀經濟和資本市場的每個變動。既然人的理性能力是有限的,既然沒有人是全知全能的,那麽,犯錯誤是不可避免的。如名言所謂:人非聖賢,孰能無過(Toerrishuman)。在資本市場上,找不到沒犯過錯誤的投資者。投資場所是個聰明人最多的場所,但是同時也擠滿了非理性的人;是成就最大的地方,也是錯誤最嚴重的地方。可以說,資本市場,尤其是證券市場,簡直就是人性弱點的博覽會。

投資活動的深層活動是理解與應對人的本性。在投資活動中究竟應該如何應對人的本性?保守主義價值投資哲學的回答是:既要順應人性,也要抗拒人性。順應人性是一件比較簡單的事情。人是有的動物,為了生存,必須占有。這是不容商量的。為了生存得更好,每個人在本性上都想自我實現,都追求更大的成就,每個投資者在本性上都想在投資上取得更高的回報。這是人性之常情。因此,對於人性中自我實現的傾向,每個投資者都應該順應,而且沒有什麽難度。

但是,為了投資的成功,投資者對人性的很多傾向是不能順應的。不僅不能順應,而且要極力去抗拒。抗拒人性中的一些傾向之所以是可能的,是因為人性常有對立的兩麵。你選擇去服從人性中的一個方麵,就意味著你抗拒了本性中的另一個方麵。比如說,懶惰與勤勞、從眾與立異都植根於人的天性之中。當一個人選擇了勤勞的時候,他就在抗拒人性中貪圖懶惰的一麵。一個追求個性的人就會選擇拒絕從眾。再比如,遠見與短視都植根在人性之中。追求遠見的人,必抗拒短視。行事理性的人必抗拒情緒化。

很慶幸,人性從來不是一邊倒的。這就為選擇性地對待人性中的不同方麵提供了可能。所以,投資者要順應追求自我實現的本性,就必須抗拒恐懼、貪婪、短視、從眾、情緒化等眾多人性弱點。上麵故事中的那隻狐狸,其狡猾是基於本性的狡猾,而不是超越本性的狡猾。狡猾也是為本性服務的。人與狐狸的差別是,狐狸不能抗拒本性,而人類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抗拒人性中一些傾向。動物隻按本性行事,人卻有可能按理性行事。

正是基於人性的不同看法和對人性中的不同成分采取不同的順應與抗拒的策略,才形成了主張不同的投資哲學。保守主義投資哲學的出發點是正視與承認人類具有局限性這一事實,並永遠對人類能力持自謙與懷疑的態度。像保守主義政治哲學一樣,保守主義的投資哲學也是格外防範保守主義經濟學家哈耶克(FriedrichAugustHayek)所指出的“致命的自負”。在政治領域,致命的自負者認為自己有能力在人間建立各取所需的天堂;在投資領域,致命的自負者認為自己有能力預測並把握市場趨勢與價格的每一個變化,並轉化為回報。保守主義政治哲學致力於防範政治中的“致命的自負”,保守主義投資哲學致力於防範投資中的“致命的自負”,而這兩個領域的致命自負都來自人的本性。

保守主義投資哲學的每一個主張都是針對人性提出的。保守主義投資哲學主張每個投資者都應該在自己的“能力圈”內投資,因為每個人的理性能力和所掌握的知識都是有限的。既然每個人的理性能力是有限的,為了降低犯錯的概率,就應該減少投資的次數,增加投資的相對集中度,以提高每次投資成功的概率。

保守主義的投資哲學還有一個著名的主張,就是要把自己視為所投資對象的所有者,哪怕隻擁有其股票,哪怕隻擁有部分股權。投資者不能視自己為看客,不能視自己股票所屬的公司與自己無關,不能隻關心其價格的變動。因為保守主義的人性論認為每個人都是自私的。這意味著,一件東西隻有被視為自己的,才會得到認真對待。另一位保守主義經濟學家弗裏德曼(MiltonFriedman)?發現,花別人的錢,怎麽樣都比不了花自己的錢來得小心。因此,要認真對待你的投資,就要把你自己當作所投資公司的所有者。

保守主義認為人類社會以個體而非集體為基本單位。追求個性是人的天性。要想投資成功,必須抗拒集體主義的從眾心理。因此,保守主義投資哲學崇尚反向投資,抗拒投資上的非理性的從眾傾向。投資界有句盡人皆知的名言:“當別人貪婪的時候,你該恐懼;當別人恐懼的時候,你該貪婪。”反向投資的精髓在於:防止自己的錯誤,利用他人的錯誤。所以,與保守主義政治哲學一樣,保守主義投資哲學的忠告是,在投資場上,不要做集體主義者,要做個人主義者!

保守主義價值投資者的一個重要美德是能正視自己的錯誤。揚功隱過、報喜不報憂是人類天性的一部分。許多人並無意騙人,而是真誠地無視自己的錯誤與過失。在自己的缺點與過失麵前,可以說,人人都是鴕鳥,隻是把頭埋進沙子裏的深度和時間長度不同而已。誰願意讓自己的心情不愉快呢?有人說,人性永遠是投資的天敵。這話是不對的。難道沒有人性才是投資成功的前提?有人說,要成功投資,必須戰勝、超越人性。但是全麵地戰勝與超越人性,這是不可能的。人性之所以被稱為人性,就是因其源自於自身並難以克服。隻有超人才能全麵戰勝、超越人性。而超人已經不是生活在我們芸芸眾生中的凡人了。

市場的風險與其說是外在風險,不如說是植根於人性之中的內在風險。投資的成功,最終取決於對人性的體悟。成功的投資者常常對人性具有深邃的洞察力。如果你不知道一位陌生投資者的水平是高是低,那就聽聽他對人性的理解。對投資的最深度的認識是來自對人性的認識。所以,保守主義投資哲學認為,投資的精髓是:如何順應人性,如何抗拒人性?

當投資者遭遇不確定的政策

在設計任何政府體製和確定該體製中的若幹製約、監控機構時,必須把每個成員都設想為無賴之徒,並設想他的一切作為都是為了謀求私利,別無其他目標。我們必須利用這種個人利害來控製他,並使他與公益合作,盡管他本來貪得無厭,野心很大。……因此,必須把每個人都設想為無賴之徒確實是條正確的政治格言。

——大衛·休謨(DavidHume)

在《投資與人性:要順應,更要抗拒!》中,我強調,市場的風險與其說是外在風險,不如說是植根於人性之中的內在風險。投資成功與否,最終取決於對人性的體悟。成功的投資者常常對人性具有深邃的洞察力。但是有讀者指出:投資最大的風險,不在於人性的風險,而在於永遠猜不透政府會出台什麽樣的幹預政策。這的確是每個投資者所麵對的、萬分現實的問題。假如當政者的政策總是沒有厘頭,投資者就沒有應對辦法了嗎?不!辦法總是有的。答案還是要從人性中找。投資要成功,不是取決於投資者對政府政策的洞察力,而是取決於投資者對當政者的人性和權力與製度的本質的洞察力。

投資者與當政者的關係,不是傳統的投資哲學的典型話題。紐約大學金融學教授埃斯瓦斯?達莫達蘭(AswathDamodaran)的經典著作《投資哲學》(InvestmentPhilosophies)中對政治家隻字未提。在憲政民主、自由市場的環境下,投資者也許可以忽略當政者。但是在任何地方,投資者都不是在真空中投資,而是在活生生的社會政治現實中投資。成功投資者的重要秘訣就是增加確定性,減少不確定性。而政策的確定性是中國最稀缺的東西之一。在中國,投資者可以不關心政治,但是政治和政策會主動“關心”投資者們。在以政策市著稱的資本市場中,法律和政策捉摸不定,無規律地搖擺,正是投資者們所麵臨的最大的不確定性。當政者的幹預之手隨時會掐住投資者的後脖。所以,沒有對當政者人性的洞察,就不可能對其政策有洞察力。而這一點,基於保守主義的常識就可以獲得。

我認為,英國保守主義思想家大衛?休謨提出的原理應該是保守主義的投資者處理與當政者關係的準則:這個原理就是“無賴假定”(assumptionofknavery)。休謨提出這個假定本是為了設計合理的政治製度。這個假定是保守主義在製度設計上的基本主張,也是政治學的基本原理。休謨說:“在設計任何政府體製和確定該體製中的若幹製約、監控機構時,必須把每個成員都設想為無賴之徒,並設想他的一切作為都是為了謀求私利,別無其他目標。我們必須利用這種個人利害來控製他,並使他與公益合作,盡管他本來貪得無厭,野心很大。……因此,必須把每個人都設想為無賴之徒確實是條正確的政治格言。”我認為,休謨的這個“無賴假定”原理也完全可以用來幫助投資者應對當政者。

無賴假定意味著,我們假設所有的當政者都是無賴,他們總是有集中權力、擴大權力、濫用權力、任意幹預的傾向。阿克頓勳爵(LordActon)?也講過:有權必腐,極權極腐。所以,盡管事實上並不是所有政治家都是無賴,但是你必須假定他們是無賴。把他們當無賴去加以防範,他們的危害才能得到限製。

這種從最壞的情況出發來準備應對措施的方法,在很多地方都適用。例如,在機場和車站常常要對每一位乘客進行安全檢查。這種做法的前提就是假定每位乘客都可能攜帶危險物品或可能是潛在的恐怖分子,而實際上絕大多數乘客都是守法的公民。通過這種基於最壞情形的假設對所有乘客進行安檢,旅行安全反而得到了更有效的保障。

依據無賴假定來防範,無賴會越來越少。依據天使假定來縱容,無賴會越來越多。無賴假定隻是一種假定,是一種必要的假定。

而前麵的《投資與人性:要順應,更要抗拒!》一文中關於狐狸與魚的寓言也告訴我們:所有的狐狸都是無賴,這是它們的天性,作為魚不能對狐狸有任何幻想、任何指望。如果寓言中的那條魚是用“無賴假定”的原則來對待狐狸,如果魚能斷定狐狸會情不自禁,那條魚就不會有千古之恨了。

當投資者遭遇當政者的時候,投資者就處在寓言中魚的位置上,當政者就處在故事中狐狸的位置上。在所有的職業和人群中,政治家是最會信誓旦旦的一群。不論他們如何把“不幹預、不折騰”掛在嘴上,一旦條件合適,他們都會情不自禁的。他們的本性、權力的本性都是不會改變的。所謂“有權不用,過期作廢”,掌權就是為了用權。執政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行使權力,就要有為,這兩者決定了當政者必然要用手中的權力來頻頻幹預。投資者應該吸取魚的教訓,一定要牢記當政者必定會“情不自禁”。中國資本市場以政策市著稱。各種政策不僅初一十五不一樣,而且會對資本市場乃至整個經濟用組合重拳出擊,並常在背後實施偷襲。

從保守主義價值投資的角度看,投資經理應該避免遭遇政府總理,避免對宏觀經濟作精確的預測,要像格雷厄姆先生所建議的回避市場先生一樣,去竭力回避政策先生。跟政策先生走,與跟市場先生走沒有什麽區別。若投資者試圖去與政策先生談戀愛,肯定會遭到背叛;若與政策先生摔跤,你會落得滿身汙穢鼻青臉腫,他卻樂此不疲。有人問,投資者跟當政者是應該勾結,還是應該疏遠?我覺得,投資者如果對自己的投資能力有自信,就疏遠政治家。否則,投資者就是對自己的投資能力不自信。

根據無賴假定的原理,對各種政策和可能的幹預,如果猜不透,就一定要往壞裏猜。往壞裏猜,猜錯了也是對的;往好裏猜,猜對了也是錯的。往壞裏猜,並做好最壞的準備,你也許會發現他們還不夠無賴。如果壞政策都不能傷害你,那麽萬一是好政策,你一定收益無窮了。若一味往好裏猜,不作防備,他們一旦露出無賴本性,你就措手不及了,必定要遭受重創。所以,對猜不透的政策,要麽不去猜測,要麽朝最壞的方麵去猜測。投資者把當政者往壞處想,對投資有好處;把當政者往好處想,對投資有壞處!

下麵這句話可能有不少人聽過:最重要的是,即使聯邦儲備局主席在我耳邊悄悄告知我未來利率的去向,我也不會改變任何投資計劃。價值投資是獨立性極強的投資。這種獨立性,首先是獨立於當政者及其政策。隻有做到這一點,才能把投資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裏。價值投資者不會選擇把投資的命運交給當政者及政策先生。不僅如此,在政策無章可循、有法不依的地方,投資者應該積極參與到對政治的改良中去。改良政治就是改良投資環境。如果保守主義者的任務是擴展與保守自由,那麽保守主義投資者的任務就是擴展與保守資本自由。

總之,投資者如果沒有能力把當政者變成天使,那就假定他們都是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