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真理與自由

從投資錯誤走向承認投資錯誤

錯誤在投資哲學中的地位

人類的頭腦既是宇宙的光榮,也是宇宙的恥辱。

——帕斯卡(Pascal)

一直想找個合適的機會,談談錯誤與承認錯誤在投資哲學中的地位。最近,這個機會來了。前不久,我收到了作者贈我的一本早有耳聞的書《奧馬哈之霧》。這是一本想深度了解奧馬哈聖人的投資者們必讀的書。我也在此向讀者們鄭重推薦。在書中,我讀到了這樣一件事:1998年,在與佛羅裏達大學MBA學生的座談會上,當有人問巴菲特在生意上犯過哪些錯誤時,巴菲特風趣地答道:“那要看你有多長時間聽我說了!”於是,他就曆數自己投資的種種失誤,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再回過頭來看看巴菲特每年的致股東信,其中必有的內容,就是對自己在當年所犯的錯誤做自我檢討。一般人對談論自己的錯誤,避之不及,而巴菲特卻擔心聽者時間不夠。回避錯誤,逃避批評,可以說是每個人的天性。錯誤是投資者的終身伴侶,不犯錯誤的投資人永遠不會存在。離開了錯誤就沒有投資。所謂投資能力,就是尋找到被錯誤定價的優質資產的能力。有人犯了錯誤,才有被錯誤定價的優質資產。造物主賦予了每個人犯錯誤的能力,但是賦予了少數人尋找到被錯誤定價的資產的能力。這裏所說的少數,就是那些天才的投資者。任何投資生涯都常常始於跟錯誤邂逅並結緣。如果用四個字來概括投資者與錯誤的關係,那就是“不離不棄”。

法國思想家帕斯卡說:人類的頭腦既是宇宙的光榮,也是宇宙的恥辱。光榮來自人類大腦的驚人潛能,恥辱來自人類大腦常常神經搭錯。約翰?鄧普頓坦誠,他所做的每三筆投資就有一筆是錯的,三分之一的投資決策在回過頭來看是不明智的。他也因此變得特別謙卑。彼得?林奇承認,他曾經把40元錢買進來的股票,在50元的價位上賣掉,發現它漲到60元,又趕緊買回。他不覺得承認這件事傷他的自尊。巴菲特曾幽默地說:芒格的長項是分析錯誤,我的責任是負責犯錯誤,並提供源源不斷的錯誤案例供他分析。

既然在投資中錯誤是不可避免的,那麽承認投資中的錯誤也是不可避免的。對替股東或客戶管錢的職業投資者來說,僅僅在自己內心中承認錯誤是不夠的,必須從錯誤走向承認錯誤。隻有承認錯誤,才能承擔錯誤的責任。喬治?索羅斯認為他自己的優勢在於“有認錯的勇氣”。他說,“對於其他人,犯錯是羞恥之源。對我而言,認識到我的錯誤是我感到自豪的事。一旦我們意識到不完美的理解是人之常情,那麽就不會因犯錯而感到羞恥,而隻是因未能及時糾正錯誤而感到羞恥。”索羅斯認為,他的真正快樂來自發現了一個錯誤。他號稱他的成功“不是來自於猜測正確,而是來自於承認錯誤”。

索羅斯更是把能否承擔並承認錯誤與投資者的人品聯係起來。不能麵對自己的錯誤及其後果的人,在人品上都是不可靠的。不承認錯誤意味著不願意承擔責任。誰也不願意跟不願意承擔責任的人打交道。而不道德的人不願承擔風險。因為,任何投資都不能避免風險。錯誤與投資者的姻緣也開始受到國內投資者的關注,記得投資家段永平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叫《改錯不惜代價》。改錯的前提是承認自己的錯誤。

拒絕承認錯誤,既是欺騙自己,也是欺騙別人。錯誤可以原諒,但掩蓋錯誤而說謊就不能原諒。拒絕承認錯誤也意味著拒絕改正錯誤,因此也不可能從錯誤中受益,也就很難避免再犯類似的錯誤。不僅如此,為了掩蓋一個錯誤,往往還需要犯一連串更多的錯誤。現實中,承認錯誤的投資者不會玩完,拒絕承認錯誤的投資者一定會玩完。以不肯承認錯誤而著稱的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由於無視自己的錯誤,把自己變成了管理長期資本的短期公司。保守主義的投資哲學是建立在保守主義的人性論之上的。這種人性論不承認這個世界上有什麽偉光正。它堅信,人是不完善的,而且不可能達到至善。誰都不是神仙,都會犯點兒錯。出錯才是人。避免犯錯誤的最好方式是不投資。可是,如果一個投資者因為害怕犯錯誤而不投資,他還是投資者嗎?還有什麽錯誤比這個更大呢?在這個世界上,找不到不犯錯誤的人,但是能找到承認錯誤的人。承認錯誤,並不是一件令人羞辱的事情。我甚至覺得,巴菲特在談自己的投資錯誤時,帶有某種驕傲的神情。他甚至在暗示自己的錯誤也是傑出的錯誤,並有炫耀那些巨大數額投資損失的嫌疑。的確,普通的投資者根本就沒有犯傑出錯誤的機會。

正是如何麵對投資中的失誤把普通的投資者與傑出的投資者區分開來。如果你不知道一個投資者水平的高下,那聽聽他對什麽誇誇其談。是談起自己的成就緘默不語,談起錯誤滔滔不絕,還是談起自己的失誤就王顧左右,談起自己的成功就滔滔不絕?用這個標準,高下立判。看待投資者與看待政治家很相仿佛:如果碰到拒絕認錯的政治家,你的感覺如何?會對他評價很高嗎?會對他抱有信心嗎?麵對拒絕認錯的投資者,你會把你的錢交給他管理嗎?有人認為,投資最大的風險並不是買到下跌的資產,不是判斷錯誤,也不是發現未來和期望有所差距,而是在於當自己犯錯時應該如何去坦然麵對。害怕承認,反而會犯下大錯。所以,隻有承認錯誤,才能直麵錯誤,才能不斷從錯誤中學習。

由於人們常常不願意麵對錯誤,其結果之一就是嚴重低估了錯誤對成功的巨大貢獻。在我看來,通向未來的成功之路是由過去的錯誤鋪就的。錯誤才是成功的墊腳石。錯誤是我們學習與嚐試的證據。很少錯誤的人很少成功,沒有犯過大錯的人,沒有大的成功。大的錯誤甚至是成功人士的專利。跟成功比,失誤是更大的財富。成就是外表,錯誤是內核。前者常常是有形的,後者常常是無形的。

人們常說,失敗是成功之母。錯誤跟失敗不同。錯誤不僅不等於失敗,甚至能帶來更大的成功。不成功的人把失誤變成失敗,成功的人把失誤變成成功。傑出的投資者常常有個非凡的能力,就是把巨大的錯誤變成巨大的成功。如果沒有巴菲特當年在紡織品公司上的投資失誤,就沒有今天人們津津樂道的旗艦公司伯克夏。錯誤的投資反而成為巨大投資成功的紀念品。傑出的投資者的能力不僅在於做出正確的投資決定,而且在於把當初的投資失誤變成後來的巨大成功。我真覺得,這些傑出的投資者真應該為這些錯誤而感謝上蒼。他們的成功是他們的銀牌,他們的失誤才是他們的金牌。因為人們從他們的錯誤中學到的,比從他們的成功中學到的更為寶貴!

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

逆向在價值投資中的地位

炒股日當午,最是交易苦。對著K線圖,一哭一上午。哭了一上午,還要哭下午。倉位補不補,心裏非常苦。

——白交易(引自網上詩文)

價值投資從本質上看,就是逆向投資。反之亦然。

——塞思·卡拉曼

在我的詞典裏,價值投資是逆向投資的代名詞,技術派投資是從眾投資的代名詞。從眾的投資者靠的是整天麵對圖標、用各種手段進行技術分析,並不時四處打探內幕消息。前引股民兼詩人白交易便是這種投資者的典型。他關心的不是其投資對象,而是市場上其他投資者提供的報價。對於價值投資抑或逆向投資,其神髓是什麽?史學家陳寅恪先生的一句名言也許是最好的答案: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在很大程度上,世界是由逆向思維者與逆向操作者創造的。任何一項發現、發明和創造,無不來自對常規思維的逆行。然而,大多數人的天然傾向卻是隨大流、從眾。這些人像羊群裏的羊一樣,羊群到哪裏,自己就到哪裏。其原因或許是從眾能讓人似乎感到更舒服、更省事、更安全。但是,一味從眾卻很難實現個人自己的目標。就像在路上開車一樣,如果你一直隨著車流走,你雖不會感到孤單,但是卻無法到達目的地。從眾意味著平庸,即意味著不能取得比大多數人更好的投資成績。

與從眾的投資者不同,逆向投資者拒絕隨大流。他們的座右銘是:誓不從眾。甚至可以說,拒絕從眾是他們的本能。他們的投資決定是基於個人的個性選擇,而非基於市場的趨勢、而非隨大流。以逆向投資著名的投資大師約翰?鄧普頓為了避免從眾,遠離華爾街,特地把公司總部從曼哈頓的洛克菲勒大廈搬到了巴哈馬群島。他的信條是:如果你想比大眾擁有更好的表現,行事就必須有異於大眾。

比如說,從眾投資者會在車輛穿梭的馬路中間尋找已被無數人盯上了的金子。而逆向投資者認為,最好的投資機會往往埋沒在沒人注意的荒草中。逆向投資者的眼光總是落在大眾的眼光不及的地方,甚至是避開大眾眼光的落點,去尋找那些沒人要的、被人冷落的金子。

如彼得·林奇所說:投資就是在沙漠中尋找花朵!所以,逆向的投資者要做的就是一定要與眾不同。逆向投資的背後是對個人及其與社會之關係的一種獨特的看法。

關於個人在社會中的地位及其與他人關係,有兩種“主義”。一種是個人主義,另一種是集體主義。秉持逆向思維的價值投資者在本質上都是個人主義者。他們相信個人是最基本的社會構成單位,也是最高的社會構成單位。沒有一種社會存在單位比個人更小,也沒有一種社會存在單位比個人更高,以至於可以淩駕在個人之上。個人主義認為,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主人,每個人都是由自己而不是由他人或外在的權威來決定自己該幹什麽,因此每個人也是自己的一切作為的終極評判者,任何外在的評判對他自己僅具有參考意義。

個人主義與逆向的價值投資理念之間的相關性有個很好的注腳。這就是巴菲特提出的“內在評分卡”(innerscorecard)的概念。所謂“內在評分卡”,是指個人在自己的心中為自己建立的評分卡,自己是自己的打分者。它區別於學者或運動員使用的外在評分卡。外在評分卡上的分數由自己以外的人,如裁判、教練、老師等說了算。心中有內在評分卡的投資者個人以自己內心的標準和原則,而不是以媒體或公眾的標準來進行決策與行動。他們不在意媒體或公眾在他的外在評分卡上給他打多少分,更不去追求外在評分卡上的高分,他們隻是按自己內在的一貫的理念與信條行事。

巴菲特在《滾雪球》(TheSnowball)中說,“我有個內在評分卡:如果我做了某些其他人不喜歡,但我感覺良好的事,我會很高興,而不管別人怎麽指手畫腳。如果其他人稱讚我所做過的事,但我自己卻不滿意,我同樣不會高興。”是在意內在評分卡,還是在意外在評分卡,把從眾投資與逆向投資區分開來。逆向投資者認為決定終極成就的是自己的內在評分卡。因為個人主義相信自己才是自己的終極打分者。就是說,你的看法不會因為別人讚成你而正確,也不會因為別人反對你而錯謬。

有人可能會問,逆向思維是不是在鼓勵那種為長城貼瓷磚、為東海裝欄杆的不著邊際的異想天開?其實,逆向思維不是去胡思亂想,逆向操作不是去胡作亂為。逆向投資者必須具備一些特殊的品行才能確保他們的逆向在正確而不是胡來的軌道上。這些品質包括:要求投資者有批判力、想象力、創新力和持續的好奇心等。沒有批判能力的人,不敢於麵對眾人獨自逆行的人,沒有機會成為成功的逆向投資者。而創造力是對想象力的一個調整,以確保想象力翱翔在理性務實的軌道上。逆向投資與價值投資的共同之處在於,二者投資決策的基礎都是基於嚴謹基本麵分析的價值判斷。逆向投資並不能讓投資者免於錯誤,但是它能讓投資者少犯錯誤。當然,逆向投資必須基於保守、審慎、理性,而不是自負、激情、瘋狂。否則,逆向投資就蛻變成了逆向投機。

有人可能會問,如何才能避免從眾隨大流呢?避免從眾的有效辦法之一是,多花些時間來想想自己的長期目標,找到並確定屬於自己的獨特的目標。如果你有適合你自己的獨特目標,你必然要去獨立地思考實現你獨特目標的獨特方法,別人的方法可能對你不管用,你就不會那麽從眾了。

當一個人無法判斷自己是不是逆向投資者時,知名投資人羅傑斯的忠告,也許值得一聽:被人嘲笑是成功的關鍵。我們回過頭來看看,成就越大的人經曆的被嘲笑越多。互聯網泡沫引爆前的巴菲特幾乎被投資界的嘲笑聲淹沒。逆向意味著你要做真正的少數,承受大多數的嘲笑。這時,逆向隻能靠自己獨立的精神來支持。

如果要想取得超越大眾的投資成就,就必須采用與大眾不同的投資方法。獨立思考,意味著願意逆水行舟,意味著逆流而動。絕對成功的投資者必然是精神上絕對獨立的思考者。

在包括投資界在內的任何活動領域,獨立的精神常常是最為稀缺的資源。缺少自由思想與獨立精神的人很難有成功的機會。投資大師的能力不僅在於其能力,更在於其態度。獨立的精神首先在於獨立思考的精神。願意獨立思考的態度甚至比獨立思考的能力還要重要。巴菲特認為給他帶來成功的最關鍵因素是獨立思考:除非你獨立思考,否則你很難成為成功的投資者。隻有在獨立思考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正確地做出獨立的判斷與投資決定。

老子強調“道者反之動”,莊子則認為個人應該“獨樂其誌”。古今中外,獨立的精神是真理與智慧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於人類的所有活動領域,是個人自我實現的根本途徑。如陳寅恪所說: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曆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獨立的精神,不僅包括獨立思考,而且包括追求人格與人身的獨立。價值投資強調獨立精神的重要。獨立精神是價值投資者必不可少的品格。獨立的精神並不在於要去赴湯蹈火,冒別人不願意冒的險,而是在於避開風險、在發現價值、在堅守上的獨立精神。自由的思想與獨立的精神之間有連帶關係,沒有自由的思想,就不會有獨立的精神;沒有獨立的精神,也不可能去自由地思想。價值投資者也罷,逆向投資者也罷,歸根結底,都要有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

從消極自由到財務自由

從工作謀生的角度來看,我是世界上最幸運的人。沒有人能夠讓我去做我自己根本不相信的事情或者我以為非常愚蠢的事情。

——沃倫·巴菲特

有位年輕的中產人士說他的人生是黑色的人生。因為,為了生計,為了飯碗,不論在哪裏工作,都常常被迫去做自己不願意做的愚蠢的事情。作為工薪階層,中產人士很難去拒絕做自己覺得愚蠢的事情。對工薪階層的中產人士來說,不僅不得不去做各種蠢事,而且,一旦經濟危機出現,辛辛苦苦的一點積攢,常常縮水,甚至化為烏有。許多工薪者在經濟寒冬中被打回原形,肩負沉重的債務。

所謂的中產人士,就是在財務上高不成低不就的一群,他們不至於窮到叮當作響,也不至於富到不用早九晚五。在這個社會上,有些人猶如有手提印鈔機,如知名畫家、書法家,流行歌星。像知名畫家,若沒有錢了,畫幅畫就是錢。還有一些富翁,家有億萬淨資產。這些人都是中產人士所比不了的。中產人士的另一個定義就是工薪族。工薪族的特點是,工作一天才有一天的收入,不工作就沒有收入。他們,常常上有老下有小,為了謀生不得不辛勤工作。更令人不能樂觀的是,中產人士僅僅靠工資收入很難獲得財務自由,至少在正常的退休之前很難。對絕大多數中產人士而言,靠工資不能獲得財務自由。

何謂財務自由?財務自由就是一個人(家庭)不靠工薪和他人施舍能維持既往的生活方式。要獲得財務自由,你必須既不必工作又能有足夠多的收入,而且這個收入不是來自他人(如饋贈或遺產),不是來自每月上班的薪水。財務自由的標誌是被動的收入大於主動的收入。主動的收入是靠主動的工作換來的收入,即為錢工作獲得的收入。被動的收入是不必主動地工作就能獲得的收入,即錢為你工作所帶來的收入。從這種意義上講,當你靠主動收入謀生的時候,你就有點被動了,你就被迫為錢工作了。當你靠被動的收入維持理想的生活方式時,錢就在為你工作,你就很主動了。

爭取財務自由,就是從無到有、不斷增加被動的收入。被動的收入通常來自股票(份)、債券、基金等金融工具以及土地、房產、版權等。爭取財務自由的過程就是主動地製造被動收入、把主動收入的結餘通過正確的投資轉化為被動收入的過程。所以,沒有被動的收入,就沒有財務自由。有財務自由的人,讓錢為他們辛勤工作,沒有財務自由的人,辛勤為錢工作。從財務自由的角度看,辛勤工作的目的必須最終讓錢辛勤為你工作。

財務自由是人身自由與獨立的物質保障。沒有財務自由,你就必須服從。當國家是唯一的雇主的時候,按照哈耶克的看法,你就會被奴役。致力於研究自由的人士發現,消極自由比積極自由更為根本,更為重要。研究財富的人士發現,被動的收入比主動的收入更為根本,更為重要。要想獲得自由,首先要有消極的自由;想要有財務自由,必須有被動的收入。消極的自由讓你免受政權的強製,被動的收入讓你能夠掌控自己。財富不一定能使人絕對自由,但沒有能維持體麵生活的財富,那一定不自由。終極而言,財務自由是關於對自己的掌控,對自己的時間與生活的掌控,進而是對自己的生命的掌控。財富自由能讓你做出你所要做的選擇,而不是被迫去接受別人替你做出的選擇。

從自由的角度來定義,中產人士就是沒有不做傻事的自由的一群人。是追求物質滿足,還是追求財務自由,對剛起步的中產人士來說,是兩難的選擇。許許多多人都在為錢而工作,成為房奴、車奴、卡奴、婚鑽奴等等各種奴。然而,沒有財務自由,就沒有徹底的獨立,因而就沒有充分的自由。消極的自由是免於強製的狀態。財務自由最能幫助一個人免受強製。有了財務自由,就有了不去做蠢事的自由,有了隻做自己願意的事情的自由。可見,財務自由是非常重要的自由,盡管政治學家們通常對它視而不見。

財務自由並不是一個庸俗的話題。財務自由有豐富的道德意涵。財務自由與生活方式有著很大的相關性,有些生活方式與實現財務自由是不能並存的。財務自由鼓勵節儉的、自尊的生活方式,要求儲蓄,排斥奢侈浪費。追求財務自由,還必須審慎、執著、不斷努力,放棄眼前的享受,耐心堅守到甜美果實的成熟。

對財務自由的看法背後隱含著對金錢的看法。認為錢是個壞東西、對創造財富有心理障礙的人,是不會實現財務自由的。靠當忠誠的守財奴是難以實現財務自由的。因為守財奴是金錢的奴隸,而實現財務自由是為了讓金錢做你的奴隸。你必須在意錢,但又必須對錢很大度。對錢大度到什麽程度不能決定你能賺多少錢,但是能決定你能裝下多少錢。財務自由與有多少錢、掙多少錢沒有什麽關係。有些人,錢不多,卻過得很滋潤;有的人掙大錢,卻入不敷出,不堪重負。所以,財務自由更多與態度有關,而不是與金額有關。享有財務自由是一種快樂,追求財務自由也是一種快樂。最好的情形是,人們可以自由地掙錢,自由地攢錢,自由地捐錢,自由地打發錢。

財務自由有助於幫人確定人生目標,發現自己的真實愛好和追求,並獨自加以實現。實現財務自由還需要家庭成員的聯合協同,是維係家庭的重要紐帶之一。財務自由能使一個人達到真正的心靈自由。心靈自由表現為行動的自由。財務自由鼓勵辛勤勞動,鼓勵創造性勞動,幫助每個人發現並創造性地使用自己的特長。取得財務自由的過程,是確立自我的過程,是自己對自己全麵負責的過程。因為你沒有辦法靠別人來替你實現對你的財務自由。財務自由的精神是個人主義的精神。

可以預見,財務自由,將越來越成為一個持久的流行,因為億萬中產人士都在追求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