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道德與信仰

價值投資

智商與智慧,哪個更重要?

人類智商的絕對高度是249。因為任何聰明人的智商不可能高達250。

——劉軍寧

在投資界,沒有人認為愚笨是一種資產。投資被公認是智力密集型的活動,投資界是人精紮堆的領域。有人會問,投資市場上有蠢人嗎?從動機的角度來衡量,絕對沒有蠢人。每個投資者都對自己說“,我才不傻呢,我來投資是要賺錢的。”然而,所有人在投資生涯開始時都始於盲目無智的狀態,都是蠢人。所有人都是帶著與生俱來的智商去投資,卻沒有幾個投資者在一開始就帶有大智慧。對投資者而言,智慧與智商各自有多重要?投資成功的關鍵是什麽?智商,還是智慧?

哲學是關於智慧的,其含義是愛智慧。投資哲學是關於投資智慧的,即熱愛投資智慧。智慧永遠是這個世界上最稀缺的東西,投資的智慧更是如此。智慧是人人欲求的,但是得到的人卻很少。什麽是智慧?按通常的理解,智慧是指某個人具有不同常人的理解、洞見和相應行動的能力。智慧畢竟不同於專長與知識。一個投資界的專業人士可能有豐富知識和技術專長,卻未必是很有投資智慧的人。最智慧的人也未必是知識最豐富的人。尤其對專家和學者來說,他們可能掌握大量的具體的數字性的知識,但這些東西掌握得再多也不可能使人更有智慧。所以,一個人的智慧程度和所掌握知識的多少不必然成正比。

正是道德把知識與智慧區分開來。知識是關於事實的,智慧是關於道德的。一切知識與事實都將淡去,隻有道德才能引領我們生活、投資。沒有道德,就不能得到真正的智慧。沒有道德,就沒有智慧。一切智慧,歸根結底,是有關人類如何才能更好生存的智慧。作為投資者的投資智慧也不例外。

西方的智慧傳統是由兩個支流合成的,一個是雅典的智慧,一個是耶路撒冷的智慧。希臘智慧中的宇宙是數學與物理的宇宙,而耶路撒冷智慧中的宇宙,是道德與信仰的宇宙。雅典智慧起源於古希臘的哲學與科學探索,是以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裏士多德、阿基米德、畢達哥拉斯等哲學家、科學家為代表的關於理性和科學的智慧。比如說我們今天很多的自然門類,都是在古希臘起源的,像幾何、代數、物理學、原子論等。

道德智慧的源頭是宗教,當然是超驗的。耶路撒冷智慧的源頭是宗教。雅典智慧的源頭是科學。耶路撒冷智慧起源於《聖經·舊約》的智慧書,故也稱為舊約智慧。耶路撒冷智慧強調信仰、道德與實踐,是對財富的超驗性質的理解。其代表人物是《聖經·舊約》中的大先知,如摩西、亞伯拉罕,以及許多的猶太商人。巴菲特被稱為“奧馬哈先知”(OracleofOmaha)。其暗喻是,上帝關於財富有一整套的神諭。誰領悟了神諭,誰就獲得了財富。保守主義投資者注重實踐的、道德的智慧,看淡精確的、科技的知識。

在投資領域,雅典智慧是關於價格的、數字、公式的,其代表是那些被稱為“寬客”(quants)的人,他們數學極好,數理分析能力極強,有些甚至是高能物理學出身。他們相信,商業的世界是數學物理的世界。數學的精確性是分析最複雜的人類活動的基礎。耶路撒冷的智慧是關於道德、信念、價值、審慎、自律、耐心的。其代表是保守的價值投資者。他們相信商業的世界是道德與實踐的世界。這兩種智慧有高有低麽?這取決於我們用什麽尺度來衡量。在投資領域,如果我們需要精確與量化,雅典的智慧高一些;如果我們追求正確,哪怕是模糊的正確,耶路撒冷的智慧重要一些。價值投資的名言是:“寧要模糊的正確,不要精確的錯誤。”

耶路撒冷智慧還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強調道德在智慧中的極端重要性。人類最高的智慧是對道德秩序與道德生活規則的認識。當與道德有關的智慧涉及人類如何發現財富的本質及其增值方式時,投資智慧的問題就產生了。耶路撒冷的智慧相信,財富的本質及其運行方式,不是由人決定的,而是由人發現的。道德既是實現成功投資的手段,又是衡量投資成功的標準。對投資者而言,借助不道德的手段的成功是脆弱的、低度的成功,不合道德的成功是不合格的成功。按照耶路撒冷智慧的看法,投資智慧的本質是道德智慧。投資智慧的任務是探尋價值的本質及其獲得方式,投資者在天人秩序中的位置及其使命,尋找並踐行價值投資的指導原則。

與智慧相關的是智力(亦稱聰明,以商數來表示)。兩者通常被認為是含義很接近的一組概念,僅有高低之別:智慧要高於聰明。聽說有大智慧投資軟件,沒聽說過有高智商投資軟件。然而,我認為,智慧和聰明是有性質上的差異的,而不僅是程度上的。我更願意把智慧和聰明看作是反義詞。智慧與聰明既是鄰裏關係又是對手關係。智慧甚至是包含一些與聰明相對立的東西。比如說,愚和拙是聰明的反義詞,但是卻可能成為一個智者的特征。常有人用愚和拙來表明自己有智慧,比如說,大智若愚。再比如守拙,作為一種信念與行為方式,可能無關洞見和預見,卻是一種很高的智慧。看過電影《阿甘正傳》的人都是知道,主角是個“愚笨”的智者。在日常生活中,聰明往往會被當做一種貶義詞來用。智慧總是用於褒義。我還從未聽到把智慧用於貶義。有人會說,聰明反被聰明誤;沒有人說,智慧反被智慧誤。我認為,在投資中,智慧比智商重要。用戲謔但很認真的話說,人類智商的絕對高度是249。因為任何聰明人的智商不可能高達250。

吉尼斯上的記錄好像是228。故人類智商的中等高度是125。巴菲特印證了這個看法:“我的成功並非源於高智商。隻要你的智商在125以上,就足以勝任投資的事業。有中等以上的天資足矣。”在中等智商的前提下,決定投資是否成功的關鍵不是智商,而是智慧。妨礙投資取得巨大成功或導致巨大失敗的往往不是太笨,而是太聰明。

不僅高智商不是一定能在投資上取得成功的保障,相反要格外警惕那些高智商的投資者。智商越高越容易產生致命的自負。普通人在高智商者麵前也容易產生自卑,甚至放棄自己的主見。越聰明的人被聰明所誤的可能性也越大,代價與損失也越嚴重,也越具有毀滅性。智慧更強調克服人性的弱點,強調人要恭謙、審慎、耐心。這些都不需要高智商。反而,高智商往往是獲得這些智慧的障礙。

智商也許是天生的,智慧在相當程度上則是後天的,主要來自經驗。智商是與行動無關的生物性特征,而智慧卻需要落實到行動上。我們很難提高自己的智商,卻能大大提高自己的智慧。成功的投資不需要高智商,但是需要高智慧。而保守主義投資哲學是價值投資的最高智慧。

你怎麽能追逐別人的利潤?

論投資的道德正當性

人是追求意義與正當性的動物。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從事的活動是有意義的和道德正當的。哲學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檢驗人類行為與活動的道德正當性。對正當的行為與活動,哲學的任務是提供道德論證與辯護。投資哲學的任務亦複如此。投資哲學必須對投資活動進行道德分析。論證投資活動的正當性並作出辯護是投資哲學的應有之義。

——劉軍寧

法國反商作家巴爾紮克有句名言:“每一筆財富背後,都隱藏著一樁罪行”。(Behindeveryfortune,thereliesacrime.)中國的老百姓中有很多人同意這種看法。中國的政治教科書也完全同意這種看法。

下麵的內容在學校教科書和正統政治讀本中經常出現: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膽大起來。如果有10%的利潤,它就保證被到處使用;有20%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帶來利潤的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肮髒的東西,每個毛孔都帶著罪惡。

甚至中國的許多商人也持這種看法。有一次,我應邀參加了中歐同學會的一個聚會。一位來自天津的頗有成就的製造商這樣對我介紹他自己:“這幾年我沒幹什麽別的壞事,就是錢賺得太多了。”他或真或假地把賺錢看成是缺德的事。有的商人甚至認為:財富後麵就算真是有罪行,那又怎麽樣?更流行的看法是,經商投資就是賺錢而已,投資一行,回報二字。他們的信條是:在商言商,何必言道德?然而,許多在資本市場出沒的人士一方麵拒絕關心自己經商投資活動的道德正當性,另一方麵,又極力抱怨中國的商場與資本市場不講道德,並常常冠之以“淪喪、糜爛、黑幕、偽善、狡詐”等充滿道德貶義的字眼。在中國,數千年來一成不變的奇怪局麵是:一方麵是政府對私人商業活動的慣性打壓,一方麵是民間對商業活動的巨大熱情;一方麵是對經商成就的負罪感,一方麵又刻意炫耀自己的財富;一方麵認為無商不奸,排富仇富,另一方麵又對財富極端向往。這個社會從未築起過商業活動的道德防線。

“在商言商”,用這句話也無法抵擋人們對投資經商去做道德判斷。在一些人眼裏,投資者的道德防線可能比一般的商人更為脆弱:商人隻是追求利潤,而投資者是在追逐別人的利潤。哪家公司、哪個項目的(潛在)利潤豐厚,投資者就設法把錢投向那裏。商人們以賺取利潤為己任,投資者們以追逐別人的利潤為己任,這樣的做法道德嗎?投資者所賺到的難道不是別人虧的錢嗎?買賣股票的人沒有介入生產,隻是進行“倒買倒賣”,沒有創造價值,卻獲利豐厚,這樣的證券投資在道德上正當嗎?即使是相對廉潔的價值投資者也會麵臨這樣的道德質問:價值投資的獲利不也正是建立在別人的錯誤基礎之上嗎?對這樣的質疑,投資與經商還是一件在道德上正當的事業嗎?如果這些質疑是正當的,那麽,利潤就是禍根。

利潤是這個世界上最受到道德猜忌的東西之一。利潤在很多人眼裏是不道德的,因為利潤是從別人那裏賺來的。要回答投資的道德正當性必須先回答利潤的道德正當性。然而,在我看來,利潤是個最正當不過的東西。利潤代表的是企業收入中的盈餘部分,是除去成本

(如工資、房租、利息等)後的淨所得,屬於最後剩給股東或投資者的那一部分收益。如果不給勞動者支付工資,就不會有勞工;不給銀行支付利息,就不會有銀行;如果有利潤不支付給投資者,就沒有人來投資。所以,真相是,民眾的利益與利潤是一致的。在不存在“利潤”現象的國度,民眾是最大的受害者;在追求“利潤”的活動得到充分承認和保障的地方,則民富國強。

很多人認為,利潤至多是一種必要的惡,越少越好。“意思意思”就行了。多餘的利潤都應該以稅收的形式交給國家,以幫助那些不賺取利潤的人。持這種觀點的人沒有看到利潤被奪走的真實後果。當企業家們預感到任何一點點多於“意思意思”之外的利潤都將被拿走時,他們就不會去努力生產價廉物美的東西了,或是設法把利潤藏起來、轉移出去。時至今日,也許公開主張取締利潤的聲音隻有在高校的課堂上可以聽到。但是,社會中主張給利潤封頂的聲音卻不絕於耳。對成功的企業征稅越高,就越是懲罰那些向消費者提供更好產品與服務的企業。

有一句動人的口號:“人民的利益高於利潤!”如果利潤真的在道德上那麽墮落,讓利潤越少越好乃至接近於零如何?若如此,就必須麵對這樣一個簡單而千真萬確的事實:有了足夠的利潤,企業才能生存。如果所有的企業與公司因為沒有利潤而消失,普通百姓還有活路嗎?所以,利潤不僅與企業家有關,與普通人的關係甚至更大。

古代猶太聖賢本?祖瑪(BenZoma)說:想想亞當為了能夠吃到麵包需要付出多少艱辛吧。他需要犁地、播種、收割、捆紮、打穀、去糠、碾磨和篩選,然後還要揉麵和烤製。最後,他才能享用美味的麵包,而我每天早上起床不費吹灰之力就能享用這一切。再想想亞當為了獲得衣物需要付出多少艱辛吧。首先,他要剪羊毛,然後進行清洗、梳理和紡織。相比之下,我每天早上起床就能穿上現成的衣服。因為各種手工藝人的存在,我在家就能坐享其成。是的,如果沒有人為獲得利潤而提供商品與服務,我們今天還像亞當和夏娃那樣生活著。

在20世紀80年代,可口可樂曾試圖用“新口味”的可樂取代原來口味的可樂。但是這種做法立即受到了消費者極大的抵製。絕大多數消費者喜愛舊可樂,拒絕新可樂。怎樣才能讓消費者的願望得到滿足呢?是要總統、國會、法院勒令可口可樂公司恢複生產原口味的可樂嗎?不是。是對負利潤的擔心迫使公司放棄新口味的可樂。可見,利潤的作用在於發現消費者的真正需求。如果生產者犯了錯誤,利潤就會糾正他們。利潤迫使企業自律。如果生產過程浪費嚴重,生產成本就高,產品的競爭力就低;如果產品因浪費多而定價高,消費者就會轉向價廉物美的產品。在自由經濟中,追求正當的利潤與服務消費者是合二為一的。如果政府對那些浪費嚴重而導致成本居高不下的企業加以補貼,不負責任、不自律的企業就等於得到了獎勵。靠正當的經營得來的利潤是絕對道德的,靠權力得來的利潤才是不道德的。

如果為利潤生產商品的活動是正當的,那麽不直接接入生產的投資活動是正當的嗎?投資的功能是資本配置,其意義主要體現為優化資本配置,以及通過完善企業治理幫助企業通過服務消費者獲得更多的利潤。投資者的作用就是將資金不斷從效益低、回報低的企業中抽出,投入效益高、回報高的企業中,通過使資本與資源得到更有效的配置來降低與減少資源的浪費。投資的過程就是優化資源配置的過程,投資者是經濟的優化器。不在意資源配置有效性的經濟一定是惡質的經濟,遭殃的一定是民眾。

價值投資者利用別人的錯誤來賺錢也是非常正當的。首先,這是規則允許的。在網球比賽中,總不能說費德勒從對手的非受迫性失誤中得分是不道德的吧?其次,投資者利用對手的錯誤,可以防止錯誤的蔓延,從而對市場起到一定的校正作用。這樣的行為,是十分道德的,應該受到鼓勵。

哲學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檢驗人類行為與活動的道德正當性。對正當的行為與活動,哲學的任務是提供道德論證與辯護。投資哲學的任務亦複如此。投資哲學必須對投資活動進行道德分析。論證投資活動的正當性並作出辯護是投資哲學的應有之義。人是追求意義與正當性的動物。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從事的活動是有意義的和道德正當的。道德上未經充分論證的職業是不值得去從事的職業。隻有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有榮譽感,認為自己的事業具備充分的道德正當性的時候,人們才會更盡情地投入,也才會有更大的成就。智慧是有關道德的,有道德的投資者,才可能是智慧的投資者!

投資關天意!

是誰派你來投資的?

所謂天命就是一件被冥冥之中的主宰所召喚、所使喚、所命令、所安排的任務。天命既是上天的命令,又是個人的命運。誌業是一個人因受到上述召喚後立誌要從事的事業,投身於這樣一個誌業是從業者的天職!

——劉軍寧

在多數人看來,包括在職業的投資者看來,通過投資來獲得財富,如果不再是墮落與罪惡的事情的話,充其量也不過是一個俗不可耐的事情。我還沒有太聽過中國的投資者或學者談論過投資與投資者這個行當超越世俗之上的意義。投資與投資人的物質意義與後果已經得到充分關注,其精神意義則無人觸及。很多人去分析、傳授投資方法、投資理念,但是很少有人從投資活動和投資者身份中發現其中的超越性的、神聖的意義。

著名的投資人本傑明?格雷厄姆、索羅斯是猶太人,巴菲特、芒格是清教徒的後代。這種背景的價值投資者還可以列出一個長長的名單。為什麽猶太人和清教徒的後裔以擅長投資著稱?為什麽希臘人的後裔中鮮有以投資成就著稱者?難道投資這個充滿錢味的行當也與天意有關嗎?投資的事業真的有神聖的意義嗎?安身立命是許多從事學術、政治、藝術、宗教等領域人士的重大人生課題。這個課題對投資人存在嗎?如果這裏的命是來自上天的使命,是天命,投資者拿什麽來安身立命?

說到天命與安身立命,這是典型的中國觀念。中國的天命概念與西方兩個神學概念有關聯,一個是天職(calling),一個是誌業(vocation)。所謂天命就是一件被冥冥之中的主宰所召喚、所使喚、所命令、所安排的任務。天命既是上天的命令,又是個人的命運。誌業是一個人因受到上述召喚後立誌要從事的事業,投身於這樣一個誌業是從業者的天職。如果一個投資者說“我是從事投資職業的”,這時,如其所言,投資僅僅是個職業,一個糊口的飯碗。隻有在投資者意識到自己是被冥冥中的主宰派來從事這個天職,認識到這是一個不能拒絕的派遣,並欣然應允,鍥而不舍,這時投資這個職業才能稱得上是投資者的誌業,該投資者也才終於得以安身立命。不把投資當天命的人是不會有持續的偉大成就的。知天命者的存在,證明人是唯一能夠主動意識到天命,並樂意接受天命支配的動物。而踐行這個天命是每個個體天賦的職責和義務。無論一個人是否願意接受,是否意識到,是否感覺到它的存在,這種來自上天的使命會悄悄地降臨到某些人的身上。有意義的人生一定是擔當天命、踐行天職並以此為誌業的人生。對於投資者來說,讓財富增值本身就是投資者的人生目的和生活方式。對此,肩負天命的投資者不應有任何的躲閃。這樣的人生是有使命感的人生。正是這樣的使命感把不同層次的投資者區分開來。在價值投資者眼裏,跟沒有使命感的公司相比,受歡迎的公司一定是有使命感的公司。同理,這個世界也需要更有使命感的投資者。無關天意,投資者就不會有使命感。想試探天意的投資者不妨問問自己:我有使命感嗎?這個使命感是什麽?

從西方的天職與誌業和中土的天命等觀念的角度看,投資是關天意的大事。財富對人類生存是極其重要的,而且越多越好。既然財富如此重要,上天就一定會非常重視,並安排能勝任的人去負責管理、令其增值,從而造福人類。在這種意義上,真正的投資者都是上天這個造物主派來的財富管家,用中國的古話說,是天降大任於斯。如果是在替造物主管錢,那麽,投資者的事業,就符合上天的意圖,也就具有了與上天有關的神聖意義。

有人會說,不信教的投資者,其投資也關天意嗎?是的,當然相關。隻要承認有天命,就關天意。天職也與非基督徒有關,天命裏麵就包含著天職。基督徒可以有天職,非基督徒可以有天命。當孔子在自己五十歲、終於發現了自己的天命時,他並不是基督徒。財神的觀念在中國和世界各地都深入人心,這也表明,在人們的觀念中,財富的終極分配者是冥冥中的主宰。配合上天的意圖去管理財富當然與天意有關。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去探求自己的天命,有的人發現得早,有的人發現得晚。有的人成就大,有的人成就小。對擔負天命的投資者來說,從踐行天命中得到的快樂多於從所賺來的金錢中得到的快樂。每個成功的投資者都有更大的目的需要滿足,賺錢隻是一個小目的,完成他們的天命才是他們最高的目的。

整個人類是一個命運相關的、相互合作的共同體。在資本市場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更是如此。在人類活動中,有一部分人的使命就是用正當的手段將財富增值。最大限度地賺取財富是他們在履行自己的天職。

所以,投資者應該克盡自己的本分,要珍視和管理好上天所托付的財富,把不斷使財富增值作為神聖的使命和職責。做好造物主的管家,是肩負天命的投資者的根本人生意義所在。任何用正當的方法增加財富的行為,都具有了神聖的意義,關係到造物主的意圖的實現程度。投資者賺取的越多,也就越盡到上天賦予的職責和任務,也越是個稱職的管家。作為管家,這意味著投資者作為受托人是在替上天管理、保管、使用並分配這些財物。人們增加財富的行為,也不是為了自己,而是在榮耀上天。他可以榮耀自己的使命,卻不該榮耀掌管的財富。因為財富不屬於他,而是屬於上天。否則,何以解釋炫富為什麽總被看做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

投資者的使命不僅追求價值回報的最大化,而且要回饋社會,促進公益。但是,究竟以何種方式在何時何地來回饋社會,那是投資者的絕對自主權。上天保留了最後的手段,不論投資者在生前賺取了多少財富,在他身後,這些財富中的絕大部分都將繼續存留在社會上,而不會被投資者帶入墳墓。投資者的投資成就越大,把財富全部帶入墳墓的可能性就越小。投資者對得起自己的天命,就應該使財富增值,並全部留在這個世界上。

如果投資無關天意,一些偉大的投資者對投資回報的癡迷追求,似乎難以得到解釋。如果為了自己的吃喝玩樂賺取財富,那麽賺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收手了。對成功的投資者來說,投資活動很輕易地就超過了對養家糊口的滿足,因為個人一生的消費和花費是非常有限的。的確也有很多的投資者這時就收手了。但是,如果是受造物主的派遣來賺取財富,那麽賺取財富就不再是滿足自己的需要,而是要不斷地增值,以求上天的悅納,這樣的一種賺取財富的精神動力就不再是斷續的,而是持續不止、永不停息的。正是因為如此,我們看到偉大的投資者總是抱有持續不斷的激情去創造財富。

一個人最大的成就莫過於成就使命,成就天命。隻有在從事這種活動中,人們才能發現自己的命運,並得出了這樣的結論:我的命就是從事這樣的工作,這就是我的天命。從事這樣的活動,苦也是樂,結果隻有快樂。奧馬哈的先知這樣形容自己:我每天是跳著踢踏舞上班的。

所以,有誌於投資的人不妨問問自己:投資是我的專業,還是我的誌業?是為了養家糊口,還是履行自己的天命?是誰派我來投資的?如果我知道投資是我的天命,我能知道投資者在按天意構建的宇宙秩序中的位置嗎?我期待中國出現能回答這些問題的投資者!

投資與信仰

投資哲學,誰還需要它?

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

——《世說新語》

你怎樣信仰,你就怎樣生活。

——外國箴言

我所寫的關於保守主義投資哲學的文章,招來了不少的關注,也引來了一些批評。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批評是:YourLPcaresaboutonlyonething:Returns.(你的有限合夥人隻關心一件事:回報。)乍聽起來,這句話似乎振振有詞:別跟我奢談什麽保守主義、什麽投資哲學,我對這些統統沒興趣,我隻關心一件事:回報!出資人關心回報,理所當然;投資人關心回報,名正言順。投資回報是所有投資者的共同關心。然而,僅根據對投資回報的關心,無法把不同成就的投資人區別開來。因此,如果隻關心回報,對投資人來說,是遠遠不夠的。在我看來,投資者們還要有投資哲學。正是對投資哲學的關心程度的不同,和對好的投資哲學的擁抱程度的不同,把成就不同的投資者區別開來。

投資哲學是關於投資的最高智慧。投資哲學是指導投資決策的一般方法,通常由一組基本信念和指導原則組成。投資哲學既是抽象的,也是實用的,它提供指導人們投資的基本原則。有人問,投資哲學的核心是原則,還是信念?我以為,投資哲學的核心,是信念,是關於支配人在投資行為的超驗法則與原理的信念。宇宙世界是由自然法則支配的,資本市場和投資行為也是如此。對支配投資背後的根本法則的研究,就是投資哲學。發現相關的法則和原理並加以相信就構成了特定投資者的投資哲學。任何投資行為都是特定的觀念和原理支配下的行為。這些根本法則與原理的存在和運行並不是以投資者的意願為轉移的。無視它,就要付出代價。

人是觀念的動物。投資哲學是關於投資的觀念。一個人的投資哲學,決定一個人的投資成就。有什麽樣的投資哲學,就有什麽樣的投資收獲。投資哲學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是建立在這樣一個定理之上的:你信什麽,你就做什麽;先有你信什麽,才有你做什麽。它的係定理是:財富是思想的產物。

一個完整的投資哲學通常包括:對價值的看法,對人性的看法,對市場的看法,對風險的看法,對投資自身的看法等。什麽是價值?它是內在的,還是外在的?在價格與價值之間可以畫等號嗎?人是理性的,還是非理性的?貪婪嗎?恐懼嗎?人有能力預測並把握市場上的每一個變化嗎?市場總是有效的嗎?市場能保證價格與價值不背離嗎?這些都是投資哲學的恒久主題。一切投資哲學的背後都是對世界、對人性及人的行為的看法。投資哲學越係統、越完整、越合理,越凝結經過時間和實踐檢驗過的投資洞見,越能帶來更大的投資回報。

有一句廣為引用的名言說道:“你怎樣信仰,你就怎樣生活。”這句話是千真萬確的。在投資領域,“你怎樣信仰,你就怎樣投資。”投資的本質是投資者的信念的展開與運用。什麽樣的信念決定什麽樣的投資結果,對正確的信念的堅守程度決定投資的成功程度。一個投資者要走向成熟,一定要逐漸樹立起一些能經得住歲月考驗的哲學信念。資本市場,不僅是各種資產的交易平台,而且是各種觀念交鋒的場所。對投資者來說,每一次交易,都是投資哲學間的相互碰撞。被《巴倫周刊》(Barron’s)評為過去100年共同基金行業最有影響的25位基金管理人之一的理查德·德裏豪斯(RichardDriehaus)說:“有一套核心哲學是長期交易成功的根本要素。沒有核心哲學,你就無法在真正的困難時期堅守你的立場或交易計劃。你必須徹底理解、堅決信奉並完全忠實於你的交易哲學。為了達到這樣的精神狀態,你必須做大量的獨立研究。一種交易哲學不可能從一個人的身上傳遞到另一個人的身上,你隻能用自己的時間和心血去得到它。”嚴肅的投資者都需要投資哲學,因為投資哲學對投資的成功很重

要。有一套經過實踐和時間檢驗的投資哲學是投資成功的根本因素。投資哲學是防止投資者在投資中迷路的指北針,是幫助投資者避開障礙與陷阱的智慧之燈,是通向投資成功與自我實現的精神地圖。沒有正確的投資哲學,就不能有成功的投資,犯過的錯誤會一再重複,而自己可能還不明白原因何在。沒有嚴格的、係統的投資哲學,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時,猶如“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有投資哲學,成功是個時間問題;沒有投資哲學,肯定不會有持續的成功投資。有了正確的投資哲學,並嚴格遵守,成功是必然的。

卓有成就的超級投資者都很重視投資哲學。彼得?林奇認為,哲學、曆史學得好的人,比學統計學的人更適合做投資。那些為人們所熟知的頂級的投資者,他們留給後人的與其說是他們的物質財富,不如說是他們的投資哲學。很少有人能夠分享他們遺留下來的資產,但是每個投資者都有可能分享他們留下的投資哲學。在這個意義上,他們留下的投資哲學比他們留下的財產更可貴。這些頂級投資家的名字,每個投資者都能說出一串,人們看到的是他們的財富值,但是閱讀的卻是他們的投資哲學。

在現實世界中,哲學家與投資家,雖然社會地位都比較高,但在精神上距離卻是非常遙遠的兩群人。用古詩說,哲學家住在長江頭,投資家住在長江尾。源頭是財富發源地,江尾是財富的匯集地。但是,他們之間並不是互相傾慕,而是相互鄙視。哲學家認為投資者“俗”,投資者認為哲學家“虛”。如果投資家見到哲學家在媒體上談投資,一定嗤之以鼻:“你才見過幾個錢?就敢談投資?別以為讀了幾本書就能談投資?!”如果哲學教授見到基金經理在媒體上談哲學,一定鄙視加輕蔑:“你才看過幾本書?就敢談哲學?別以為有了錢就什麽都懂!”

有一個被普遍忽略的重要現象是:20世紀是人類在對投資的理解上取得最重大突破的世紀。而這一突破之所以能得以實現,正是來自哲學與投資的聯姻。20世紀投資理論上兩大最大流派的主要創立者分別是本傑明·格雷厄姆和喬治·索羅斯。這兩人有著諸多的共同點:他們都非學金融或經濟學出身。他們都喜好哲學。他們都是來自英格蘭的猶太人。在哥倫比亞大學讀書時,格雷厄姆喜歡的是哲學、美學和數學,畢業時曾被邀請留校教授哲學。索羅斯在倫敦經濟學院讀書時師從哲學大家卡爾?波普爾。他們二人的投資哲學都得益於他們的哲學素養與洞見。具體地說,是對人性的弱點和人的理性能力局限性的洞見。這種洞見在格雷厄姆那裏變成了著名的“市場先生理論”,在索羅斯那裏變成了“反射性理論”。沒有哲學與投資的這一聯姻,也就不會有今天職業投資者們津津樂道的投資大師們的投資哲學。投資哲學的出現與進步,完全受益於一些有哲學頭腦的投資者,沒有這些人及其思想,就不會有今天那些輝煌的投資者的名字。中國人習慣把目光與心思停留在周邊靚麗的果實上,而不關注結出果子的樹,並發誓說,我也要(結出)這樣的果子,而不管自己是什麽樹。要想結出那樣的果子,必須先成為能結出那種果子的樹。

今天仍然有很多以投資為職業或愛好的人對投資哲學不屑一顧。他們的口頭禪是:別跟我談什麽投資哲學。我隻在意投資回報,除此之外,我都沒興趣。不論是業餘投資者,還是職業投資者,很多人沒有投資哲學。其實,每一個成功的投資者都有自己鮮明的投資哲學。今天,連每個投資機構都要陳述自己的投資哲學。在美國,如果一個機構投資者不在自己網站首頁陳述自己的投資價值(InvestmentPhilosophyStatement),它幾乎無法開張。在中國,這一風氣也在開始形成。我預計,越來越多的機構投資者都將加入陳述自己投資哲學的行列。在美國,投資哲學開始批量進入MBA課程,其中以金融教育重鎮紐約大學(NYU)斯特恩商學院最為領先。最權威的投資哲學教材也是在這裏誕生。在中國,投資哲學必將逐步進入商學院的課堂。

需要說明的是,我所談的投資哲學與商學院的投資哲學不是在同一個層麵上。若有人批評我說,你的投資哲學不夠學院派,你們說得對,商學院的投資哲學,無關我的事。商學院裏講的是“投資”的哲學,我講的是有關投資的“哲學”。就是說,商學院裏講的是投資,我講的是哲學,具體地說,我講的是保守主義的投資哲學。商學院是在金融專業之內講投資哲學,我是在金融專業之外講投資哲學。商學院裏的投資哲學關心的是投資哲學如何帶來最大化的投資回報。我關心的不是賺錢,也不是投資,而是投資背後的哲學理念,是投資的道德基礎。我認為,對投資者而言,這些比投資者的專業技能更重要。不論是作為金融專業的投資哲學,還是作為哲學的投資哲學,都是投資者所需要的。越追求卓越的投資者越需要卓越的投資哲學。成功的超級投資者們都有自己的投資哲學。這個哲學是他的個性、能力、學識、品行和目標的表達。

結論:如果你以投資作為自己的誌業,那麽,投資哲學,你需要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