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Money 投資篇 (2)

由上可知,證券市場中,價值最高的股票即被稱為藍籌股,人們把股票市場上實力雄厚、活躍的股票稱為藍籌股。以香港股市而言,藍籌股就是指市值規模大、曆史悠久的股票,像匯豐銀行、長江實業、恒基地產等。

3.國企股(H股)(HStock)

國企股就是指經由中國證監會審批後,獲準到香港上市的國有企業發行的股票。最早在香港上市的國企股是青島啤酒(0168),當時是1993年7月,還有中國移動、中國石油、中國人壽等H股。H股是以香港英文名稱HongKong的前綴為名,意思指在香港上市的國企股;而在美國紐約上市的叫N股;新加坡上市的叫S股。2007年開始,陸續有不少國企股回歸大陸A股市場。

至於A、B股則是指大陸的股票,目前A股隻限中國內地人士買賣,香港人也不可以買;B股限境外人士,以及持合法外匯存款的國內人士買賣。投資香港股市一定要注意,香港股市並沒有10%漲跌幅的限製,所以,經常可見恒生指數上漲1000多點,隔天又下跌近千點,有時早盤上揚200點,下午又下跌500點,就像海裏的浪一樣,一波一波的,一天內可能就來個好幾波,散戶一不小心,如果又加上杠杆性工具的放大作用,很快就會輸光老本,想要投資香港股市的朋友,千萬要小心哦!

逢低買進,抓緊中國市場的“多頭行情”

如果問你,現在全世界的熱錢都集中在哪裏?

很多人會回答新興市場,沒錯,國際錢潮已經陸續從美國轉出流入亞洲。中國大陸股市的瘋狂飆漲,已經不是曇花一現,中國股市吸引了全球投資人。根據彭博資訊(Bloomberg)[2]的統計資料,以上海綜合指數為例,2006年狂飆一倍多(130%),2007年大漲96.66%;深圳綜合指數2006年上漲97.53%近一倍,2007年又衝高162.81%。當然,這在金融風暴後有所回落,但中國熱還是未來的趨勢。

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中國的重要性和影響力越來越大,因此有越來越多的人學習漢語,因為這樣可能更容易找工作,和中國人做生意,或者到中國工作。目前全世界有109個國家、3

000多所高校等學校開設了漢語課程,全世界學習漢語人數已經超過了4000萬。事實上,語言就是一種預期,表示全世界都在關注與看好中國,因此也希望學習漢語。就連外資圈的下一代也都熱衷學習中文,可見他們看好中國未來的發展前景。

億萬富翁羅傑斯(JimRogers)還曾將中國目前狀況比喻為21世紀的工業革命,他將紐約的房子以1500萬美元賣出後,決定舉家搬去中國,並且聘請中國保姆教他小孩中文,同時也不斷表示會伺機逢低買進大陸股票;甚至,羅傑斯也曾表示,自己在大陸投資的理念與其他市場不同,他買下中國股票是準備遺傳到兒孫輩的,而且希望他們能長期持有,再傳給他們的孫子輩。因為他相信21世紀將是中國的世紀,而依據福布斯中文網的報導,他在2011年除了持有中國民航、葡萄酒、煤炭以及其他資源類的股票外,也看好農業等類股。

雖然,投資國際熱錢集中的股市也會有一定風險,但絕對可以成為投資組合中的一項,隻是要切記:股票絕對不是“買了就會賺”。

大陸曾經有一個用扔硬幣的方法來決定買那隻股票的案例。一位對股票一竅不通的小夥子,居然應聘上了股票分析師的職位,沒有什麽專業的培訓,就和同事3人,在一間不足10平方米的出租房工作,裏麵隻有4個電話,然後每天就負責把經理告訴他們的股票推薦給客戶,而那位經理長啥樣子,他們4個人根本沒見過。每天經理給他們四五檔股票,然後大家就扔硬幣決定,看要把哪個個股推薦給顧客。你說,這是多嚇人的方法!但人性就是如此,尤其是在狂熱的股市中,客戶如果運氣好賺了錢,自然就覺得他們說得很準,然後就付費兩三千讓他包月提供信息。可是這小夥子計算過,其實他所推薦的股票,最後算下來顧客總是輸多贏少的,有的一輸就是二三十萬。還好,這個年輕人知道內疚,自己去投案,但了解情況後,警方對他進行了教育,因為他的行為並不構成犯罪。還好他後來終於辭去這份害人的工作,也為自己的人生進行了一個好的轉折。

但要注意的是,不少專家已經認為內地股市過熱,難以找到好的購買對象,而且中國政府不時有調控措施。華爾街的傳奇人物,投資大師羅傑斯2007年在上海演講時提出:中國股市將有數十年牛市;當然,他也曾提出,要把握亞洲市場,中國經濟很有可能會硬著陸,但還是值得抓準時機投資。

因此,如果要投資大陸股,一定要作好“資產配置”才行,千萬別將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裏。同時在股市中,每一個股民都該放棄一夜暴富的念頭,要用理智的心態來看待這個熱絡的市場,做瘋狂股市中的理性股民,你才能真正把握住機會。

危機入市,耐心等待“加碼時機”

我總覺得,投資最困難的一件事就是“耐心等候”,不管是等待存到足夠的投入資金,看到過熱的市場“忍住不買”,或是到大跌的時候等待“入場撿便宜”的時機,都是麵對自我心性的一種困苦挑戰。如果你忍不住自己的貪念,或是操之過急,很容易就會“荷包失血”。

尤其,當市場行情非常熱絡的時候,很多人聽到別人因股票投資或是工作機運而致富就沉不住氣,也很想試試自己的運氣。比如,一名離了婚的女子,因為到穀歌公司做兼職的按摩師,得到公司所給的股票選擇權,結果她賣掉股票後居然獲利數百萬美元。現在她自己在內華達州也有豪宅,並且請按摩師替自己按摩,還出書告訴大家,自己有多幸運。一位朋友聽到了這樣的故事,除了“氣憤”之外,也非常矛盾地異常“興奮”。氣憤的是,為什麽別人就有這樣的好運氣;而興奮的是,自己如果開始投資,會不會也有這樣的機會呢?

其實當你資金不夠,總數可能隻有幾十萬或是幾萬元能夠為自己的理財投資盡一份心力時,可以選擇股災危機時入市,因為那時一些原本在相對高點的股價頓時都變得容易進場得多。但是很多人卻在股災來臨時心生恐懼。而“如何克服恐懼”與“耐心等待時機”,對我來說,也是很大的考驗。

我想起之前曾親自到香港采訪香港藝人陳百祥,除了演戲之外,陳百祥也多年在香港股市上有所斬獲,他曾經就告訴我,早年隻要是股市大跌,他就會掌握“危機入市”的時機,人棄我取,再靜靜等待股市反轉的時機。

但是,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尤其當市場出現恐慌性的賣壓時,每個人都會擔心投入的資金會不會繼續無量下挫,或市場還需要一段時間盤整,整個市場低迷的氣氛就會影響你的決心。

一位在電子公司上班的朋友,平常的操作策略就是鎖定幾檔績優股作追蹤,並且采取波段操作的方法,隻要股市來到相對低點,就入市進貨,等到股市回升,有獲利就減碼,再等待下一次市場沉澱的機會,一進一出之間,就為自己賺了不少退休金。

事實上,就連投資大師巴菲特,也經常在股市大跌時進場撿便宜,一些投資老手每年可能隻進出股市一兩次,依循“災難投資法”[3]進場購買股票。頻繁進出並不代表你一定在股市中有所斬獲,股神巴菲特曾說過:“在過熱的股市買進股票的投資人必須要明白,高價買進好公司的股票,仍然需一段長時間,才能讓它的價值超過所付出的價格。”但重點是,你必須能與自己的人性弱點抗衡,因為一般人往往都是在股市好的時候買入股票,卻很少人有勇氣在行情差的時候買入。

想要為自己賺進更多的退休金,你認為自己有沒有“耐心”與“決心”呢?

有做功課是“投資”,沒做功課是“投機”

還記得,以前在電視台上班的時候,當時電視台剛開始引進SNG車,並且開始於各時段間用現場播報的方式報新聞。當時,我常要到一些證券公司聯機訪問,每當股市收盤的時候,就要開始聯機請教一些專家問題,例如,今天的大盤為何有這樣的走勢?明天的盤勢會如何?看好哪些市場?

一次,我碰到一位證券公司的總經理,在聯機的過程中,他信心十足,非常大膽地預估明天的盤勢必漲。我看他信心滿滿地對著鏡頭大聲說話,心中覺得非常訝異,居然有人會對不確定的事情,作出那麽確定的預估,看來他真的很有信心,但真的會那麽準嗎?

隔天,我特別留意大盤是否上漲,到了驗證的那一刻發現,大盤根本不漲反跌,而且跌得還不輕。我心想,當天應該會有不少投資人打電話來抱怨,結果,居然一通電話都沒有,很多人聽過就忘記了,根本沒有追根究底。從此,我自己在作股票投資的時候,就盡量不作沒有根據的投資,一定會想辦法先做功課。

在伯克希爾·哈撒韋(BerkshireHathaway)1985年的年報中,巴菲特曾提及一個故事—一位年老的石油開發商死後在天堂的門口遇到了聖彼得,聖彼得跟他說:“我有一個好消息跟一個壞消息要告訴你,好消息是,你有資格進入天堂,但壞消息是,這裏已經人滿為患,沒有多的位置可以再容得下一位石油開發商。”

隻見這位市場經驗豐富的老開發商想了一下就說:“沒關係,我來講一句話就解決了!”聖彼得答應了他,隻見這位老開發商突然對天堂的門內大喊:“地獄發現石油了!地獄發現石油了!”才一會兒時間,就看到所有的石油開發商都爭先恐後,頭也不回地往地獄奔去,聖彼得非常驚訝地跟老石油開發商說:“真是太厲害了!現在天堂有位置了,你可以進去了。”但沒想到,這位老石油開發商反而跟聖彼得說:“不了!我還是跟他們一起去比較好,因為搞不好,傳言可能是真的!”原來,連消息的散播者,到最後都選擇相信了自己。

就像最近熱騰騰的股市,經常有不少的傳言流出,隻要大陸股市一打噴嚏,香港股市也跟著打冷戰。如果整天跟著市場流言作投資,你認為自己在股市中是“投資”,還是“投機”呢?

投資股票的“三大心法”

你相信:“好的股票,可以養你一輩子嗎?”

我可沒說大話,台灣有位40出頭的投資人,他買股票非常有毅力,從2003年開始,他每年拿出30萬元台幣,固定投資3檔高配息股,而且連3檔股票每年所配發的現金股利,也一起買入。投資相同的股票6年的時間,原本投入的本金隻有180萬元台幣,但3檔股票含配息、配股,再加上增值的股價,經過金融海嘯後,合計市值已達3036000元台幣,累積收益率68.67%,平均年收益率達11%。這個現金流組合,每月幫他產生將近3萬元台幣的股息收入,相當於一份社會新人的工作收入,而他的計劃還再持續。4年後,市值再增長1倍時,每年光靠股票的配息,居然就可以領超過72萬元台幣,平均每月可領6萬元台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