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好幹部與下屬相處之道

適才適用,還要跟蹤指導

一個領導要下屬做什麽?是讓他把工作做好。一個組織的各種活動實際上離不開工作,隻要幹部工作做不好,老板就會傷腦筋;隻要員工工作做不好,幹部就會著急上火。

下屬事情做不好是誰的責任?是領導的責任,是因為領導指派工作不恰當。

指派工作是考驗領導能力的一項重要指標

如果老師指定的作業全班同學都做不出來,這個老師是有問題的。老師一定要會衡量學生的能力和時間,然後給他指定作業,這才是好老師。

幹部也是一樣,你用6個下屬,就要對6個下屬的能力、水平一清二楚。給甲挑50擔,因為他能夠挑50擔;隻給乙挑20擔,因為他隻能夠挑20擔。你不可能給他們同樣的工作,否則就表示你不識人。對不同的人給予不同的任務,這叫作知人善任。如果一個上級有這樣的認知,對下就比較慎重。

派活這件事是考驗你有沒有領導能力的一個很重要的指標,要慎重。你分派的工作七派八錯,結果搞得一團糟,最後你要扛這個責任,麻煩還是你的。這個人不喜歡說話,你偏要派他去溝通,這是自找死路;那個人很喜歡說話,你派他去談判,還是死路一條——他一直說卻不肯聽。談判的工作是先要溝通,然後再談判,光說不聽,能行嗎?

指派工作要根據每個人的個性、習慣和能力,要綜合考慮,這叫作適才適用。大材小用不行,小材大用也不行,一定要適才適用,才能體現出來你做領導的本領。

走動式管理

另外,指派工作後,你一定要跟蹤。現在許多管理過程都缺乏這個環節。

例如,你分派某人去蒸饅頭,某人說“沒問題呀”。然後他沒有蒸,你也沒有再過問,等到吃的時候,他會說:“哈哈,我忘記了。”你能把他怎麽樣?

有些人從來不找其他理由,隻說:“啊,抱歉,忘記了。”一言以蔽之,那誰倒黴呢?當然是當幹部的倒黴,大家餓肚子,你得擔責任。你為什麽不跟蹤呢?“跟蹤”是做好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你派人去看看某人到底有沒有在蒸饅頭,有,就放心了;沒有,就再找一個人去問他為什麽不蒸。這是跟蹤。

所謂“跟蹤”,實際上是分派完工作之後要去檢查:這個下屬有沒有在蒸饅頭,或者他蒸得對不對,發現問題要及時處理。

另外,如果你的下屬拖到最後才告訴你:“沒辦法如期完成任務,我已經盡力了。”你應該反省自己:平時自己在幹什麽?為什麽沒有及早察覺?

企業內部應該是一種動態的而且是互動的狀態。當你將工作指派下去後,一定要求下屬不定期地向自己匯報;你也不能坐在那裏坐享其成,要“跑來跑去”:跑到這兒,就是要這個下屬匯報;跑到那兒,就是要那個下屬匯報,不匯報你就問他。這樣就掌握了任務的進度,最後一分鍾才報告無法完成的事情才不會發生。

這種管理方式叫作“走動式管理”。你的責任就是要跟蹤、催辦。而下屬一般也不願意你跟著催,因為大家都有共同的心態,最怕上司一天到晚催啊、逼啊,如果下屬自己主動向上司報告,上司自然就不會再去跟催。

另外,這其中有一個當領導的心態問題,老板需要了解情況,希望下屬能直接向他匯報,但是很多下屬不懂得領導的這個心態。所以,見到老板,你要抓住機會向他報告。抓住機會,就是要讓老板放心。當然,這也是下屬應該做的事情。

這樣一來一往互動,實行“走動式管理”,就會保證如期完成任務。所以,正確的解決方式應該是這樣的:下屬發現不能按計劃如期完成任務,一定要及早報告給主管;主管也要實施“走動式管理”,及時督導。

分清下屬是“不能”還是“不為”

下屬做不好工作,老板不想開除他,而是希望他做好。在這種情況下,身為中層幹部的你該怎麽做?

孟子講得好:一個人做不好,有兩種狀況,一種叫作“不能也”,一種叫作“不為也”。

如果一個人真的不能幹,很容易,去訓練他、培訓他就可以了。但是,他能幹卻不做,“不是不能也,而是不為也”,原因有三:第一,不肯做;第二,不敢做;第三,不願做。

作為領導,如何判斷到底是哪種情況呢?

很簡單,如果他平時工作做得很好,而此時不做,就是不願做。

我們一定要分析一下他為什麽不情願做。第一,他可能覺得委屈;第二,可能是做了半天,卻連一個口頭的獎勵都沒有。

一般情況下,除了激勵機製不夠以外,中國人最在乎的就是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位置,在乎自己在他人心目中有什麽分量。這是外國人始終沒有辦法了解的。最典型的事例是男女情侶吵架。吵到最後,女孩子哭起來的時候一定會講一句話:“我到現在才知道,原來你的心裏根本沒有我。”言下之意是,沒有送鑽戒沒有關係,看不起也沒有關係,穿得不夠體麵也沒有關係,但你心中沒有她就不行。

安撫好能幹、耍大牌的下屬

一個很能幹的人,很在乎上司心中有沒有他,隻要發現上司心中沒有自己,他就不幹了。敢這樣做的人都是有兩下子的,俗話說:“沒有三兩三,誰敢上梁山”!結果就是三個字——“拖死狗”:不辭職、不做事情、你講什麽就是不聽。而你要開除他,所有人都覺得,開除這麽能幹的人會影響員工的情緒,令你為難。

事實上,越能幹的人越喜歡耍大牌。手下有這麽一個人,你該怎麽收服他?該如何讓他心甘情願來給你幹活?這也是考驗你管理水平的時候。

如果我是幹部,我會到所謂“大牌”的人家裏去看他。我一到他家,他全家人都緊張:“你看,搞到領導都來,可見你平常不守本分。”家裏人會給他壓力。但我一定說“沒有什麽事”,而我越講沒有事,他就會越緊張。這樣做就等於把人事部門放到他家裏麵——有人替你天天看著他了,比什麽都管用。

我還會對我手下的員工說:“我告訴你,我不會看錯的,我知道我們這個團隊所有的人裏麵你最可靠,你最有能力。我不會看走眼,你不要以為我不會看人。但是,我如果捧你的話,所有的人都要打擊你,你會劃不來。所以,我會在眾人麵前壓你,但是私底下我會捧你。我現在讓你選擇,你是讓我在公開場合捧你,還是讓我在公開場合貶你?”下屬說:“最好貶我,我比較安全。”我會說:“那不好意思。”第二天怎麽樣呢?他一定好好幹,幹得比誰都好。這就叫作“請將不如激將”。

這樣做不僅需要一種技巧、一種方法,更需要一種胸懷。而作為幹部,胸懷要很寬廣,一定要舍得讓手下員工表現。

這就是我們所講的製度外運作,也就是我們之前講的有好製度,還需要“軟件”配合。

不過,這種“拍肩膀”的方法雖然“惠而不費”,常用卻不行。適當的情況下,還是要給下屬加薪的,10次“拍肩膀”,要有1次加薪才有用;10次“拍肩膀”都沒有加薪,到第11次再去拍的時候,他會痛的——少來這套。這時,你的辦法就沒有用了。

一個好的管理者,是這樣用人的:精神一定要配合物質,不能嘴巴講講就算了;但是物質是無底洞,也不能常常給物質。所以,有時候我們“拍肩膀”是很管用的。

但是,我也提醒各位:作為中層幹部,你千萬不要去拍老板的肩膀。

把自己的意見變成下屬的意見

人不是天生就會當主管的,我在39歲以前根本就是稀裏糊塗的,卻偏偏讓我當主管,把我累得半死,幾乎沒命了。39歲那一年我才領悟到,我這樣做是既糟蹋自己,也不尊重下屬。所以,我就開始不給下屬任何答案,不做任何指示。我也才逐漸注意到:人對上級的指示最多盡力而為,應付、敷衍。因為你越要證明老板的指示是對的,自己越累;而你的證明讓老板越有信心,什麽事情都要加強了,下屬就累慘了。

有的員工對老板的指示很可能會應付,可是對自己的承諾卻會全力以赴。我們要的就是下屬全力以赴,而不是盡力而為。

於是,我就領悟到了:自己講沒有用,下屬隻是聽聽而已,不會百分之百地相信。很少有人會百分之百地按照老板的指示去做。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做到六七十分就夠了,幹嗎勉強自己啊?這就是大部分人的心態。

因此,要把自己的意見變成下屬的意見,讓他自己說,他一說,就是在承諾。老板還要進一步問下屬:“你說這樣,但你做得到嗎?你未免理想太高了。”

下屬一定會說:“我可以。”

老板會繼續說:“你說得這麽容易,我們的資源又不夠,人員又有限……”

下屬會說:“沒問題,沒問題!”

而他既然承諾了就必須全力以赴。

讓下屬思來想去,集眾人之誌

作為幹部,你一定要養成一個思維習慣:一件事情最好有幾個解決方案。以前我們都認為辦法是唯一的,而現在我們知道了,解決問題的方案有好幾個,而且最後的方案永遠是我們沒有想出來的那一個。

下屬把方案說出來了,不要批判他——你一批判,下屬就知道你不讚成這個方案,然後就不朝著這個方向去做了,不要放棄任何可能。

你和下屬講話,要麵無表情——沒有表情,大家就猜不透,就會繼續講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方案。統統不要點評,隻講一句話:“還有嗎?”身為管理者,不要否定前麵的發言,也不要讚成哪一個;要請沒有講話的人說看法,要動員大家,直到實在沒有人再想出辦法來。

如果大家討論來討論去還有不同意見,就要讓大家再想想,第二天再拿到會上來討論。

管理者:“昨天我們有這麽幾個方案,今天還有新的嗎?”

下屬:“沒有。”

管理者:“為什麽沒有啊,你們昨天沒有想嗎?”

下屬:“想了想,就這麽幾個。”

管理者:“好,就這幾個,你們再想一想,哪個比較好。”

你一定要讓下屬思來想去,把所有智慧都發揮出來,然後再說:“我們暫時就這樣定了。”因為還有時間,你就可以拿這個去問問別人,看看還有沒有什麽好的想法。

老實講,一個人總想一個問題,越想頭腦越熱,就越想不到。就好像你在家要找剪刀,偏偏什麽都找到了,就是找不到剪刀。這是非常有趣的現象。同樣的道理,我會對我的下屬說:“當你想不出新方法的時候,你就不要想了,轉眼你就會有靈感。”而靈感往往是最妙的點子。

讓下屬多動腦筋找出最佳方案

我們反複講,一個問題會有很多方案,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可能你提出的這個方案是最好的,但未必就是正確的。

提出一個意見之後,你要讓大家分析這個方案的利弊在哪裏,要虛懷若穀。把每一個方案的利弊統統分析出來以後,你大概就有基本方案了。這個方法非常科學。

所以,我們在沒有決定之前,要廣開言路,讓所有人把意見都說出來;在決定以後,就必須很,誰都不許改。

事情沒有到最後關頭,最好不要做決定,要多放開,讓大家想出更多不同的意見。這沒有壞處,因為會養成大家多動腦筋的習慣,對自己也是非常有好處的。當你把指示變成大家共同的意願時,大家執行起來就會責無旁貸。就好像一個家庭一樣,如果都是媽媽一個人操心,媽媽就老得非常快,而小孩子又不長進。如果家裏麵每個人都動腦筋,大家就比較愉快。

承上啟下,不出賣老板

在很多情況下,大老板的指示要通過中間階層往下傳。那麽,中層幹部應該如何給他們的下級做指示呢?

一般人隻是把大老板的話直接傳下去,那不叫承上啟下,那叫作出賣老板。

一個生產部門過一段時間要提高單位時間的勞動成果,原本1小時做6個,現在1小時要做7個或者8個才會產生效益。所以,大老板決定放假過後,改成1小時做8個。他下了這個指示,你是生產科長,如果這樣傳達下去:“各位,有件事情宣布。這次放長假大家好好休息休息,回來以後要抓緊時間了,因為,現在老板已經決定1小時做8個了。”這必然會引來一片責罵聲。

你這樣做是在害老板、出賣老板,因為你說“這是老板的決定”,所以人人怨聲載道,老板的臉色也會很難看。大家抱怨老板,你這個幹部也會倒黴。如果我是老板,我不會用這種幹部——連傳達命令都不會。

如果我是生產科長的話,我會找一個比較資深的領班去處理這件事——所有的事情都要通過你的下一級幹部去做,這才叫領導。

生產科長會跟領班講:“我們現在1小時做幾個?我都忘記了。”

領班:“6個。”

生產科長:“已經做到6個了,很不錯了。那看有沒有可能多做幾個?”

領班不會說絕對不可以,因為他說絕對不可以的話,生產科長會問他“為什麽不可以”。

領班:“可以是可以,不能加太多了。”這樣回答,十拿九穩。

生產科長:“當然不能加太多了,加太多了,誰也不會幹的,神仙都沒有辦法。”完全站在對方的立場,他不能抗拒。

領班:“我看這樣吧,最多做7個。”

生產科長眉毛皺一下,說:“隻能做7個嗎?”

領班:“我告訴你,最多做到8個,超過8個,誰也沒有辦法做了。”

生產科長:“那當然了,多於8個誰做呢,那你說的7個有沒有把握?”

領班:“應該有。”

生產科長:“再盤算盤算看,有沒有問題?”

領班:“沒有問題。”

生產科長:“那如果做8個呢?”

領班:“稍微激勵一下,用什麽配套改變一下。”

生產科長:“你再想一想,做8個會不會完全做不到?”

領班:“還是可以做到的。”

生產科長:“我去跟老板建議一下,說做8個是你的意見。”

領班很高興,因為他有功勞,然後他會給所有的人加壓。有人抱怨說他沒有良心,他會說:“你有沒有良心?8個,我做給你看。”

老板就很愉快,因為幹部會用人啊!這個原則跟當老板的原則是一樣的:把老板的指示變成下麵主動的要求。但我們要用好好商量的辦法,不可以用直接下命令的辦法。

那領班肯定就會這樣說嗎?如果做8個行得通,主管就會有把握,除非真的做不到。領班不能接受,主管會跟老板反映,最多做7個,老板也會接受,因為主管已經經過實證了。

老板最痛恨的就是:你沒有去做就反對我,是不是對我有成見?你做做看,做不通再說嘛!能夠設身處地,能夠將心比心,你對所有的人和事就會一目了然,因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很多人就是太自我了。在中國社會,隻要你自我感太強,你的挫折感就會很大,所以要把自我減少。我們的高級領導很少說“我”,到某個地方,絕口不說“我”字,就叫自己的名字,是有道理的。

增事不增人,不要硬碰硬

增事不增人,這是部門經理經常遇到的難題。經理接到了新的工作,他必須指派下去,而且不能讓基層不情不願地接受。要增加下屬的工作量,怎麽做才能讓下屬心甘情願接受呢?一個有能力的管理者要對下屬有所了解和掌握,量才適用,讓下屬理解你的用意和難處,主動承接新的任務。

我當經理時,老板叫我開會,我沒有辦法抗拒。我隻要多說幾句,老板就會翻臉:“又不是讓你做,囉唆什麽?隻是把工作領回去,你就囉唆半天,讓我很難堪。”的確,根本不是我做,但是多說一句,老板就會繼續說:“我隻是讓你把任務領回去讓他們做,連領任務都在抱怨,你太不識相了!”

所以,一個人做到中層,要記住:你是沒有什麽抵抗力的。可是,基層人員就會硬碰硬地跟你頂撞,因為他雖然會怕大老板,但是他不會怕你。大老板如果下去問“你們不願意接受新的業務嗎”,大家都會說:“哪有這回事,沒有這回事。”但是,你讓他做他就是不做!

我當經理,會把科長找來(記住:原則上永遠讓次你一級的人去忙,絕對有效),對他說:“你看又增加了一個工作,我推辭也沒有用,可我接受就是害死你們。”

科長:“你不要這樣講,不要這樣講。”

經理:“這是事實嘛。”

科長:“不是這樣的,公司總要有新業務才會增長嘛。”

經理:“你不要急,你動動腦筋,想想看到底誰做比較合適,你再去讓他做。”

科長:“我知道了。”

同時,我還要提醒他注意哪些問題。

你會發現,你跟他講道理,他抗拒;你不講道理,他反而跟你講道理,這就叫作“由情入理”,這是可以實踐的。中國哲學是活學活用的,中國人有很深層次的智慧——當主管遇到困難時,下屬反過來會開導、勸慰他。

再往下設想一步,如果我當科長,我會看一看、想一想要派誰去做。

如果有意要給朱先生做,科長不會說:“朱先生,你來做,我請你做。”這會造成他的抗拒心理。科長會把朱先生請來,但是不會說要交代工作給他,而是跟他發牢騷:“你看看,沒有增加人,新工作倒是越來越多,這怎麽幹呀!”

朱先生會說:“科長,你不要這樣想,哪一次不是這樣?每一次都是這樣!”

科長:“老這樣,我真的受不了。”

朱先生:“那沒有辦法,那你隻有接受了。”(中國人是同情弱者的,你能夠讓他同情,他就很願意幫你)

然後,科長把工作拿出來說:“現在有個新的業務,你幫我想想看,給誰做比較好,我現在腦袋亂得很。”

朱先生看了半天,說:“那幹脆我做算了。”

於是科長說:“你忙得過來嗎?你還要做新的業務?”

朱先生:“還可以。”

科長會叮囑他:“你千萬不要太累啊!”

朱先生:“不會的。”於是,就拿去做了。

中國人是這樣的,你充分尊重他,他會非常講理。

有人會問,如果對方說要給別人做,怎麽辦呢?

沒有什麽不可以。我希望各位做事不要強製,如果想強製別人做,你還請他來商量,那你就是虛偽,你就是在耍權術。在中國,玩弄權術的人最後都倒黴。我希望各位記住一句話:“精於刀者,死於刀;精於槍者,死於槍;精於權謀者,死於權謀。”

我會誠心敬意讓對方幫我想想給誰做。他如果說給鞏小姐做,我要問他為什麽,他總要講出個道理來——

朱先生:“你不知道,你沒有來以前,她就做過類似的工作,她做得非常好,很有經驗,你找她做沒有錯。”

科長會仔細詢問:“你再好好想想,是不是這樣?”

朱先生:“保證沒錯。”

科長馬上回答他:“好,好,你不要去跟她講,我自己找她,免得為難你。”因為朱先生的建議很有道理,態度很誠懇,科長就聽取了。

於是,科長就鎖定鞏小姐了。不必再拖遝,把鞏小姐請來,把所有關於新業務的東西都藏起來,不讓她看到(中國人是很精明的,一看到桌上有什麽東西,馬上就知道為什麽要找她,她心裏就會很快地去盤算)。

科長把鞏小姐找來說:“你真是了不起。”

她不明白:“我沒什麽了不起。”

科長進一步說道:“你看,我沒有來以前,你做了一件事情,一直到現在人家都還在讚美你……”

她很高興,科長接著會說:“哎,拜托……”她會很愉快地拿去做了。

現在很多人做事不動腦筋,一切公事公辦,這是行不通的。中國人見河搭橋,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有效就好。但是切記,不可以存心害人。我想這幾句話大家都很清楚:沒有一點花樣,什麽都行不通;存心搞花樣,所有人都不喜歡你。

指出下屬的錯誤,還要讓他有麵子

所有的人犯了錯誤之後,旁人都要給他留麵子。用孔子的話說叫作“不二過”:一個人第一次犯錯誤,你沒有放過他,太殘忍了;但再犯一次,就不可饒恕。

指出下屬錯誤要有策略

如果公司的打字員打錯字,你敢不敢告訴她?你告訴她沒有用啊!你說:“你怎麽老打錯字呢?”她嘴上講“不好意思,不好意思”,但是心裏會想:你來打打看,看誰錯的多。對我而言,我老眼昏花去跟她一起打,當然我的錯多,於是她會更加不服氣。所以,我不會犯這樣的低級錯誤。

我會很有策略地講:“你有沒有聽到大家都在讚美你很會穿衣服啊?但是,人家也在批評你老打錯字,我看隻錯五六個字而已,可是人家講得很難聽啊!”我講是別人說的,她就很容易接受;我講是我說的,她壓力很大,就會抗拒。而且我先讚美她,然後再批評她,最後再讚美她,這叫作“三明治法”。於是她就接受了——我讓她有麵子,她就會接受。

有人問,如果她不接受怎麽辦?因為現在的年輕人完全不懂得措辭、策略這些道理。那我也還是有辦法的。

我說:“人家說你打錯字,講得很難聽啊!”

她馬上問我:“誰說的?誰說的?”

我說:“你不要問誰說的,你不要打錯就好了嘛。”

她說:“不行,你一定要告訴我誰說的。”

我說:“好,我現在就告訴你是我說的。”

她說:“是你說的,你就說是你說的,幹嗎說別人說的呢?”

我說:“好,你想知道原因,我告訴你:因為你還年輕,完全不懂道理,我說別人說是給你麵子,我不是撒謊,跟你撒謊沒用,我幹嗎跟你撒謊?我隻是不忍心讓你受不了,所以我才措辭說是別人說的。現在你連麵子都不要,那太方便了,我們不要在這裏說了,我們出去說給所有人聽。”

她馬上跟我求情:“不要,不要。”

我告訴她:“以後我說是別人說的,就是我說的,你聽清楚沒有?”

她說:“我懂了。”

我要教給她這些道理。這種講策略的方法才是我們中國人應該有的方法。如果一件事情做得沒有效,你就不要做,因為那是徒勞無功的——就好比你直接指出她的錯誤一樣。

初犯不罰,再犯不赦

如果你不允許一個人犯錯,他就不敢做事情了,很多人就是怕有過失才不敢做事。因為不做,他就不會錯。所以,很多人一直批評中國人的一種觀點:不做不錯,少做少錯,多做多錯。我認為,那是正確的統計數字:你做的次數多了,錯誤就多嘛!你做的次數少了,錯誤就少嘛!你不做,當然不會有錯了。

我們要讓他敢做。第一次錯了,隻要他是無心的錯,不要罵他;但如果他是有意識地犯法,就抓去關了。要將錯誤性質分得清楚、明白才好。

我當主管時對我的下屬講:“在法律麵前人人平等,我維護不了你,你要自己負責。隻要你不違法,有什麽錯誤,你盡量去避免,實在避免不了,你跟我坦白,我就保護你,這是我的責任。”事先要把原則定出來,處理問題就簡單明了了。

重在教育過程

我們說初犯不罰,目的是讓初犯者接受教訓,給他再次做事的機會。怎樣才能讓他接受足夠的教訓,下次不再犯相同的錯誤呢?這取決於你的教育過程,就管理而言,過程很重要。

如果你是主管,上班時你的兩位下屬跑出去打遊戲,你怎麽辦?

明明是上班時間,他們兩個出去打遊戲,你不管,你的老板就不能放過你:你當什麽主管?連你的下屬出去打遊戲都不管,不是要天下大亂嗎?所以,絕對不能不管。

我就是那兩位的主管,我告訴大家我怎麽管。其實,我根本管不了他們,在公司裏我是主管,出了公司我就不是主管,他們兩個人合起來欺負我,我能有什麽辦法?所以,我不能去找他們,但也不能不管他們。我想找一個人去把他們叫回來,沒有人願意去,大家心裏想,你當主管都不敢去,我們去找打啊?在外麵他真的揍我們怎麽辦?所以,我隻好自己去了。我的想法是最好不去,去冒險幹什麽?可是,作為主管有這個責任,非去不可。

但是,去了那邊我就假裝沒有看到他們,而讓他們兩個看到我,然後我就走了。他們兩個一定說:“奇怪啊,主管怎麽會來這裏?一定有人打小報告。”就開始罵那個打小報告的人,然後他們兩個就回來告訴我:“我們兩個沒有去打遊戲。”我說:“沒有就好啊,告訴我幹什麽,這不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嗎?”他們說:“我們兩個是剛才來上班的時候,覺得精神萎靡不振,所以出去動兩下先精神精神,回來就工作。”我說:“太好了,那就好好工作吧。”

我不會處理他們,但是我也不會放過他們,不然還怎麽管理其他人?

他們兩個去工作,我就慢慢走到老板的房間去,之所以如此,就是讓他們兩個看到我到老板房間去。我們先談其他事,談完,我就告訴老板:“我有兩個下屬上班跑出去打遊戲,現在已經回來了。”老板不吭氣也不表態,他就要看我怎麽辦。我說:“這個風氣不可長,我要給他們記個大過,但要老板你做人情放過他們。”老板一聽就懂了。

我回去找他們兩個說:“剛才我去找老板,是去打聽打聽,老板知不知道你們兩個跑出去的事情,如果隻有我知道的話,就算了。大家老同事,我幹嗎找你們麻煩,沒有想到老板知道。”我就反問他們怎麽辦,把這個難題拋給他們,他們說:“既然老板知道了,你就處罰吧。”我說:“那不行,我們這麽多年老同事,你們平常幫我這麽多忙,我翻臉就處罰那怎麽行。”他們說:“不行啊,你有你的立場嘛!”我說:“那這樣好了,我把你們供出來,然後看看老板怎麽處理?”他們說:“沒有問題,你供吧。”

於是老板就把他們兩位叫去:“你們早上去幹什麽了?”他們就開始罵主管:“平常他虐待我們,其實我們隻是出去透個新鮮空氣。”老板就告訴他們:“你們兩個真是看錯你們的主管了,要知道你們的主管為這件事情,到我這裏跑了兩三趟,都是在求情的,你們這樣沒有良心,太糟糕了。”

這是教育的過程啊,非常重要!不是欺騙來欺騙去。

他們兩個也很機警,說:“我們畢竟是違反規定了,既然我們被主管供出來了,我們服從。”可教,這個人可教啊!老板說:“沒有關係,人非聖賢,你們又不是故意跑出去的,你們的主管也替你們求情,他的報告隻是要給你們記過,但是我看現在也不必了。你們兩個在這裏簽個名,從此不犯,我們就不管了;如果犯第二次,兩罪一起罰,怎麽樣?”處理完了,三方都很圓滿。他們以後再去打遊戲,兩罪並罰。

整個過程我是給他們以充分的教育,讓他們充分認識到錯誤的嚴重性。所以,教育要有一套方法,如果沒有方法,就不是教育。

如果隻是等他們回來後給他們記過,這樣做才沒有效果。有些人為什麽會屢勸不改?就是教育沒有方法。學生始終不聽老師的話,就是因為老師用這套——硬來,這種方法行不通。

管理幹部重在做人,教育員工要誠心誠意

有人會說,像你那樣做會占用很多時間,把自己糾纏在處理這些事情的方式當中。像這麽一件簡單的事情,處理起來都要反複好幾次,的確很麻煩。但是我們要問,主管平時在做什麽?主管平時根本沒有事,他的事情就是管理。越是高層越沒有事,高層越是忙,就越表示他管理不當。

高層要花70%~80%的時間來做人,隻需維持20%~30%的時間來做事;基層70%~80%的時間在做事,不能花很多的精力去做人;中層幹部50%~60%的時間做事,40%~50%的時間做人。所以,幹部不做這些做什麽?你還有什麽事可做?這就是你的職責啊!

很多人都有教育孩子的經驗,小孩子犯錯誤不是一打就不犯了。所以說,孩子不能打,要用愛的教育。你越打,他越皮,他在你麵前很乖,出去就不一樣了——這是你打出來的,是你教育不成功。

上述事例中的員工雖然沒有被記過,但這個教訓他們會牢牢記住。這個教訓折磨了他們兩個小時,他們是永遠也不會忘記的——我們教育的整個過程就是要讓他們銘刻在心。

最後,要讓他們知道你是好意,是誠心誠意想幫助他們改正這個過錯,出發點是真誠的。

下屬越級報告後與其認真溝通

自己的下屬越級向上級報告,作為中層幹部,你應該怎麽辦?

越級報告是溝通不暢的結果,哪裏堵塞了,哪裏就要疏通。渠道暢通,大家共事就會愉快。

首先,先檢討自己——一定有做得不好的地方,才會使別人這樣——要是好好的,他為什麽會這樣?員工丙報告給自己就好了,為什麽非要冒著得罪自己的風險去越級匯報呢?

其次,一定要去找丙。對他說:“你去找老板這是很好的事情,因為老板是我的,也是你的,我可以找他,你也可以找他。”於是丙會告訴你,他是不得已的。你要誠懇地對他講:“沒有關係,你以前講了幾次我都沒有聽清楚,但現在再講給我聽聽,大家好好想想。”

下屬越級報告,作為中層幹部、主管,千萬不要刁難他。

當一個人碰到瓶頸時,唯一的辦法就是麵對這個事實,認真想辦法去突破,而不是在那兒發混賬氣、耍權威、擺臉色給人家看。當你做了什麽不好的事情時,一定要冷靜地麵對,去改變,去克服。你有誠意改正錯誤,你的下屬就會慢慢地回心轉意與你和好。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錯了不要後悔,也不要罵人。錯了,要冷靜地想一想,自己一定有什麽做得不對的地方。也不必給他人道歉,好好地跟對方談,我們自然會找到一個共同點,大家一起來努力解決問題。老板自然就很賞識自己,下屬也自然會佩服自己,將來大家共事就很愉快。

事情得到妥善解決後,是否會給基層的員工造成錯覺,認為以後的事情不必找中層幹部,直接找老板就好了呢?很多中層幹部都會有這樣的擔心。

其實,這不是實際的情況。中國人不喜歡惹事,隻有迫不得已才會冒險。大家都喜歡走正常渠道,正常渠道不暢通的時候,才走非常渠道。既然正常渠道現在已經通了,就照常走好了,幹嗎去走非正常渠道呢?

作為中層幹部,你要讓下屬感覺到,你這兒的渠道是通的。做到你的下屬肯和你溝通,你就成功了。下屬如果不肯跟你溝通,你還要多多用心,另外想辦法。

怎麽用心呢?很簡單,就是去照顧他,你照顧他,他就跟你溝通;你不照顧他,他就不理你,他也根本不需要理你。

有人會問,如果下屬有很多人的話,是不是要照顧到每一個人呢?

我認為是一樣的道理。會當幹部的人應該有這樣的本事:所有下屬不見麵不打招呼就不會下班。為什麽?有突發事件時,他怕你找不到人。能做到這一點,你就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