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好幹部與上司相處之道

對上不能拍馬屁

與上司相處,首要的一條是不能拍馬屁。也許有人會有疑問:“我看到很多拍馬屁的人都過得很好啊?”其實,那是你看錯了。

我問過近百位老總:“你喜歡用拍馬屁的幹部嗎?”他們會馬上板起臉說:“你看我是那種人嗎?隻要哪個幹部被我發現在拍馬屁,我馬上就幹掉他,因為我遲早會被他害死!”顯然,中國的老總沒有一個喜歡用拍馬屁的幹部。

我再問幹部:“你喜歡拍老總的馬屁嗎?”他們的臉色馬上變得很難看,說:“我拍什麽馬屁?我把工作做好就行了,為什麽要拍馬屁?”

可是,學術界的人士都說中國有“馬屁文化”,讓我覺得很奇怪。因為如果學者們去做一下調查,結果應該就會很清楚!

當然,拍馬屁的人通常是不可能承認自己拍馬屁的。

甲、乙、丙三個年輕人跪在師麵前要求剃度當和尚。

師出來問甲:“你為什麽要來當和尚?”

甲說:“我爸爸要我來的。”

師當頭一棒打下去:“這麽重大的事情自己不決定,你爸爸叫你來,你就真的來了,將來你後悔怎麽辦?”

對於甲的回答,師講的話是對的。

師再問乙:“你為什麽要來當和尚?”

乙一聽甲說“爸爸要我來”會挨打,就說:“我自己要來的。”

這下師打得更凶:“這麽重大的事情,不跟你爸爸商量就來了,你爸爸向我要兒子怎麽辦?”

對於乙的回答,師講的也是對。

師再問丙:“你為什麽要來當和尚?”

丙嚇得一句話都不敢講。

師用了全身力氣打下去:“這麽重大的事情想都不想就來?”

如果你是第四個人,麵對這樣的問題,你怎麽回答?

有人會這樣回答:“我受佛祖的感應。”言外之意是,你敢打我嗎?我把佛祖搬出來了。結果師兩隻手還是打下去了。為什麽?因為他完全沒有麵子了——修行了幾十年,佛祖都沒有給我感應,你還沒修行,佛祖就給你感應了,看你頭破不破?

這其實是個笑話。不過你真的要動一動腦筋想一想,怎麽回答才不會挨打。其實,這個問題隻有一個答案——“我受到師的感召”。因為這句話說到對方的心坎上了。什麽叫中國式溝通?就是說到對方“打”不下去,說到對方沒轍。

有人會問,師會不會說:“讓你拍馬屁!”啪!又打一下?肯定不會。因為這不叫拍馬屁,而是製造了“馬屁味道”。中國人擅長製造馬屁味道,很多人也都喜歡馬屁味道,而實際上我們真的很討厭馬屁精。

那麽,我們是否可以這樣理解:有些事情要做,但不要把它當成拍馬屁?我認為不是這樣的,是不是拍馬屁,關鍵要看動機,看看你是否存心拍馬屁。

此外,我必須說明,中國人是無法討好的,因為中國人太敏感,警覺性非常高。而警覺性高,疑心也必然重。例如,中國的兩個小女生,隻要看到一個大男生從外麵笑著過來,其中一個女生馬上會對另一個女生說:“大老遠的就在笑,你要小心啊,他不懷好意!”外國人碰到這種事,會認為他隻是對你笑笑而已,而中國人就會提高警惕。

如果上例中的師警覺性很高,年輕人回答說“是師感召我來的”,還是會挨棒子,怎麽辦?在我看來,如果真是這樣,那個人就沒有資格當師了。我認為,對師的提問,完整的回答應是:“我受師的感召,我爸爸也同意了,我自己也考慮過,而且好像佛祖也有這個意思。”完完整整地回答,他的棒子怎麽都打不下去。

“上司永遠是對的”辯證法

幹部與上司打交道,一定要記住一條:上司永遠是對的。聽到這句話,肯定有人要問:如果上司說的確實行不通,怎麽辦?這個問題太簡單了,如果我的老板叫我去死,我就說“好”,因為他永遠是對的!我也拿這個問題考我的學生:如果你的老板叫你去死,你會怎麽辦?70%的人這樣回答:“我回頭叫他去死!”這樣的人誰敢用啊?所以,我一律給他們零分。他們很不服氣:“老師,你的答案是什麽?”我說:“太簡單了,我會說‘好,我去死’,然後不去死不就好了!”學生們又問:“老板發現你沒有去死,會不會說你不聽他的話呢?”

我先給大家講個故事:

乾隆皇帝對劉羅鍋說:“你去死!”那個時候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可劉羅鍋照樣沒有死。

劉羅鍋領旨後就開始想,怎樣才能不死。於是他把自己泡在水裏,全身都濕透之後去見乾隆皇帝。

乾隆:“我叫你去死,你居然敢不去死!”

劉羅鍋:“我去死了。”

乾隆:“你騙我,你去死了,怎麽又回來了?”

劉羅鍋:“我去死,被一個人罵回來了。”

乾隆:“被誰罵回來了?”

劉羅鍋:“屈原。屈原說,他是遇到了昏庸的皇帝才自殺的,我遇到這麽好的皇帝還好意思自殺?回去!我就回來了!”

乾隆:“回來就好。”

為什麽乾隆皇帝最後不生氣了?因為劉羅鍋講的話馬屁味道很足,但絕對不是拍馬屁。

那麽,我們可不可以理解為劉羅鍋比和珅拍馬屁的藝術更高呢?我不這麽理解,我並沒有說劉羅鍋拍馬屁。是不是拍馬屁,要看說話人的動機,要看他是否存心拍馬屁。所以,看過這個故事的人都說劉羅鍋好,而無論和珅再怎麽會做事、再怎樣頭腦靈光,大家都不喜歡他,說他是壞人。因為看人的高低,西方人看專業,而中國人看人品。

上司交辦的事情要接受

上司永遠是對的,但如果上司交辦的事情真的有問題,該怎麽辦呢?那就過10分鍾、20分鍾,再去告訴他有多少困難,他自然就會改變。這當中的關鍵在於:千萬不要試圖去改變你的上司,而要想辦法讓他自己改變,這樣你就輕鬆了。因為上司自己改變會很有麵子,而你去改變他,他會很生氣。所以,正確的做法是:你明知道辦不到,但還是要說“好”,過後再說有困難,老板就會說“那我們改一改”,改了之後,跟你的想法一樣。雖然你一句話都沒有說,但是你推著老板在改變。有些人隻相信自己,隻認為自己的想法是對的,絕對不相信別人。遇到這樣的上司,你所要做的就是向上啟發。

做幹部的要做到好像聽話又好像不聽話,說不聽話又很聽話,說聽話又不聽話,老板就喜歡你。要和老板相處好,讓他照顧你,但是你不能討好他,這是最重要的。你討好他,他會把你當奴才。很多幹部到最後被老板當成奴才,自己也要檢討。

難以領命的事情不能做,也不能說

如果上司叫下屬去做違法的事情,下屬應該怎麽辦?我的原則是:第一,不可以做;第二,不能說。原因在於,第一,按老板的要求去做,你會坐牢;第二,要是說出來就沒有人敢用你,因為你是個“定時炸彈”。一個人要善意地理解自己的上司:也許他不知道這是違法的,才叫我去做,他不是故意的。這才是一個好下屬。

因此,上司叫你做違法的事情,你不要去做,也不要去說。如果你不說,他也不問,就什麽事情都沒了,這叫不了了之。這是最簡單、最聰明的做法。

現在很多搞管理的人都說:“你要勇敢地說出來!”我認為這是在害人。

研究實際情況,有問題提出來試試看

如果上司有意叫下屬去做違法的事情,下屬不做,他自然就提高警覺:這個人不去做,就不要再去找他,叫別人做好了。事情也就化解了。這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化解問題於無形之中。

如果老板問你“那件事怎麽樣了”,你也不能直接告訴他那是非法的,因為他接受不了。你要說:“正在找法律依據。”這句話一語雙關。你現在還沒有找到法律依據,看他怎麽回答,態度怎麽樣。

如果老板說:“如果找不到法律依據,你不能做。”這就表示他沒有惡意,隻是不太了解情況。但你也要委婉地向他說明:“找是找到了,不過可能都跟我們的想法相抵觸,如果真的去做,就違法了。但是,如果你叫我做,我還是會去做的。”你把話說得既委婉又明白,他就會說:“你可別開玩笑,違法的事千萬不能做。”這樣,事情雖然沒有做,老板還是很愉快。說到底,違法的事你還是不會做的,隻是做人情給他,讓個麵子給他而已!幾次溝通下來,他到最後一定會賞識你的。

如果老板說“不管有沒有法律依據,你都要去做”,這說明他是存心的。對此,你還要問個為什麽——為什麽每次違法的事情上司都叫你去做?當然是因為你習慣做這些事情。上司為什麽不去找別人?因為上司叫別人做,別人不肯去做。

那麽,上司的話對不對?上司的話永遠是對的。所以,有些事你如果做不到的話,一定要跟上司溝通,慢慢地讓他自己去改變,切記不要去改變他。

有問題請上司拿主意

上司永遠是對的。但下屬要幫助上司,使其不要做錯誤的決定,不要去違法,不要得罪人。做下屬的人經常問我:“讓上司自己改變主意,是不是很難?”我說:“其實很容易,真的很容易。”

上司叫我去找甲和乙一起做事。我明知道甲、乙兩人是死對頭,但是我不會說破,我仍然會說“好”。一會兒,我就會回來向上司報告:“不好辦呢,他們兩個在吵架,我都不知道怎麽講,我等等再去。”老板說:“你還去幹什麽?這種情況你還去?找別人啊!”你看,上司馬上就改變了。你千萬不要說:“他們兩個吵架,我就想他們兩個關係不好,我不找他們了。”老板說:“他們關係挺好的,不是你想的那樣,他們吵是因為別的事,你去找他們吧。”如此,你就完了。

向上司匯報,一是要讓上司了解情況,二是要看看上司的反應。這樣我們就能做到知己知彼,掌握主動權。這樣做,其實是你在操控,而不是上司在操控。也就是說,必要時,使上司改變一下主意,適當地控製他的反應。這一招不要輕易使用,更不能用得太狠。適可而止,別人會尊重你;用得太狠,算計太精,所有人都會怕你。

所以,你不能精明,而要聰明。聰明就是不外露,外露的叫作精明。越聰明的人越是要裝糊塗,不聰明的人才會顯示他很聰明,大智若愚、難得糊塗就是這個道理。

對上司禮讓三分

說到上下級,就離不開上下級關係,這是上下級之間的首要問題。但是,我首先要提醒各位,中國人其實並沒有“人際關係”這一概念。西方著作中所說的“人際關係”,在中國根本行不通。

在中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倫理關係。西方所說的人際關係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的,隻有彼此平等才有人際關係。而在中國,誰跟誰都不平等。試想一下,你跟你的老板平等嗎?因為講倫理,老板沒有坐下,誰敢坐下?誰先坐下,誰的前途就沒有了。老板坐下後,其他人還要按級別依次坐下。如果在場的人中,你的級別最低,而你卻最先坐下,別人會取笑你,其實質就是指責你。

在宴會上,沒有人敢輕易吃魚頭。魚一端上來就夾走魚頭的人沒有前途,因為他沒大沒小,沒上沒下。有些人不知道此事的輕重利害,魚頭怎麽沒有人吃?魚頭最補——“逢頭三分補”,可就是沒有人敢動它。

中國社會是個倫理社會,隻有倫理關係,沒有人際關係。因此,我們不可以沒大沒小,我們首先要提升“自我修養”,對自己的老板要絕對做到禮讓三分。任何人都不能,也不可能和自己的老板、上級平起平坐。這是上下級之間相處首要確立的觀念。既讓上司不操心,又很尊重上司,這樣的下屬才是好下屬,這兩者缺一不可。一個讓上司操心的下屬,在上司眼裏就是庸才。如果下屬不尊重上司,上司就會覺得下屬功高震主,就要把下屬“幹掉”。所以,當下屬也很難。

向上司報告有技巧

我們要確立的第二個觀念是:不能問上司問題。因為你問上司問題,就等於把責任推給上司。“老板,這件事情怎麽做?”一聽到這句話,做上司的都會心知肚明:“你厲害,你聰明,你用請示來推卸責任,要你這種人幹嗎?”所以,我們拿著問題去請示,上司心裏肯定很不高興,他一定會說:“什麽事情都來問我,我去問誰?我要你們來難道隻是吃飯的!”

請示一定要帶著腹案去

那麽,是不是不管有什麽問題都不能問呢?現在做下屬的遇到問題都要問,因為作為下屬不能不問。你不問,老板會認為你擅做主張。中國人永遠是左右兼顧——下屬問,他不高興;下屬不問,他還是不高興。很多職場中人,深受其苦。我的經驗是,遇事需要請示時先要說明:現在有一件事情,情況是這樣的……然後再看上司是否想聽下去。

第一種情況:上司根本就不想聽,表示他知道,就不用再囉唆什麽,他不講話是給你麵子。

第二種情況:上司完全沒有反應,表示他都知道了,你沒有必要再說下去。

第三種情況:他會看著你,很專心地聽,表示他不知道,或者他已經知道,但還想聽你怎麽說。這時,你就接著說你跟某某研討的結果,但是不敢決定,所以提出來請示。這樣做,你的上司會非常高興,因為你有腹案。有答案不行,因為答案不應該是你給,而是老板給的。身在職場的你一定要記住:帶著腹案請示上級是向上報告的重要原則。

接下來,上司一定會問:“你覺得怎麽做比較好?”

顯然,沒有一個人喜歡傷腦筋。你整天讓上司傷腦筋,要你幹什麽?設身處地想想,他好不容易熬到領導的位置,現在是坐轎子的人。人坐在轎子裏是要閉目養神的,如果坐在轎子裏一會兒一個事兒,坐一會兒就要下來,幹脆不坐好了。抬轎子的要抬得領導很安心,這才是好幹部。如果抬轎子的不停地問向右拐還是向左拐,坐轎子的要不停地指揮,那領導就完全不像領導了。

如果我是領導,我不允許下屬空著腦袋來向我請示。空著腦袋表示他沒有盡責。他的方案怎麽樣,把方案給我,讓我判斷,可以;空著腦袋來找我,叫我傷腦筋,免談。領導都是這麽想的。所以,作為下屬,一定要設身處地替老板著想。遇到問題要了解現狀,然後帶著腹案去讓老板做決定。

簡明扼要,分三段講

一個人如果不能在3分鍾內把表述的要點說完,這個人就沒有溝通能力。經常開會的人都知道,隻要一個人的報告超過10分鍾,所有人就都不想聽了。說話簡明扼要,這點非常重要。向上報告,一要尊重上司,二要簡明扼要。

說話要講究方法,不能一口氣說完。凡是一口氣說完的人,都是惹人討厭的人。這樣的人一出現,所有人都不再說話了,因為大家怕跟他說話。

做報告時可以分三段。第一段說完,如果上司不想聽了,後麵就不必講了,不必浪費時間;如果上司要繼續聽,就說第二段;聽完第二段,如果上司還要繼續聽,再說第三段;說完第三段,如果上司請你留下來繼續研究,表示他認為此事重大。

做幹部做到讓老板說“請你坐下”,這樣的幹部就是公司裏分量最重的人;還沒說完話,老板就說“去、去、去”,這是最倒黴的幹部。

向上級做報告時想要做到心中有數,而且要拿出自己的腹案來,就要在事前進行大量的調研和組織工作。這才是好下屬,才是能幹的下屬。

如有分歧要調整

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下屬準備的解決方案與老板想要的方案有出入,這種情況下下屬該怎麽辦呢?

一個有水平的領導,他心裏想什麽,是不會讓其他人知道的。“我們想到的都很有限”這句話非常重要。有時候真正好的答案可能是我們沒有想到的那一個。我們所想到的方案通常都不能徹底解決問題,這是人類思維的局限性所致。

我們常常安於現狀,常常把自己的經驗拿出來,常常把所見所聞總結起來,以為就是這樣了,其實不是。因為內外環境在變,同樣的問題,每一次都會有不同的答案。所以,如果你是下屬,隻要你胸有成竹,就會受到局限;如果你是上司,隻要你讚成下屬的想法,你也會受到局限。所以,要真正成為一個最高決策者,不那麽簡單。而下屬的真實想法是:不是我喜歡拍馬屁,而是我不喜歡逆老板的意——你同意就好了,反正是你又不是我負責,我幹嗎要操心?

如果我是上司,無論下屬說什麽,我的臉上都沒有什麽表情。我會對下屬說:“你再想想,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如果想不出來也沒有關係,再找別人研究一下。”這麽做的目的是要讓所有人都去思考。換言之,人是寶藏,一個上司要有這樣的度量和能力:凡是自己的下屬,你都有責任把他們的寶藏最大限度地開發出來。這才是充分利用人的“資源”,才叫會用人。

從下屬的角度看,如果上司沒有表示讚成你的方案,你一定要再想想。如果實在沒有更好的辦法就實話實說,意思就是你的智慧都用上了,隻能想到這些。如此,上司就會再問別人。各種想法互相碰撞就會產生火花,才能做出最好的決策。

所以,能推就推,能拖就拖,隻要有時間就不要早做決定。這是有智慧的。決定太快,後麵的變數誰來負責?中國人常說“到時候再看”,就是說到時候所有變數都被自己掌握了,就能夠做決定了。所以,很多人認為辦事要快、快、快,我卻不這樣看,有什麽好快的,絕對不可以提倡。也許有些人會說,有些事情到時候再決定可能來不及。這裏強調的是“到時”,這個“時”很重要,有時間能拖就拖,沒有時間就當機立斷。

注意時機

你的報告上司是否需要,是否能引起他的重視,取決於你報告的態度、敘述方式、報告的時機以及地點等因素。

上司打電話給你:“你來一下。”你過去後,卻發現老板的辦公室裏有客人,此時你一句話也不能說,因為你不清楚這個客人是在上司的計劃之內,還是在計劃之外的。所以,作為下屬,此時應先跟客人打聲招呼,不要自我介紹(不要透漏自己的身份,因為老板還有可能叫你趕快走)。然後站在旁邊,如果上司想讓你說話,他自然會叫你,不必急於表現。如果上司說“你去倒杯茶來”,那你就要提高警惕:什麽意思?這裏有人倒茶啊!聽到這句話,你一定要說:“是,是,是。”然後去倒茶,倒完茶就先回去。因為這是上司在暗示你趕快離開。

很多人因此誤解上司。如果下屬覺得上司是糟蹋人,大老遠地把自己叫來倒茶,這個下屬就不懂得識大體,這種人根本就不夠資格當幹部。如果一個下屬頭腦不靈活,用他的人會很痛苦——他不會體會上司的苦衷。而中國人寧可與聰明的人吵架,也不願意和愚蠢的人說話。

避免傷害同事,點到為止

有些下屬向上司報告後坐立不安——如果上司什麽時候告訴了那位同事,自己就倒黴了。口出狂言或者禍從口出,都是自找的。但是,有些事情我們又不能不報告,不報告老板會罵,報告了卻對自己最不利。怎麽辦?

有經驗的下屬會這樣向上司報告:“這件事情,我跟他談的結果是他有一點意見,不過我相信他隻是現在這麽想,很快就會改變的。”你要替對方圓一圓場,不要出賣任何同事,這是報告的一個原則。如果你出賣他,他會報仇,不會放過你的。

如果你的同事確實不對,你又不能不報告,應該怎麽辦呢?我認為,要輕描淡寫,點到為止。你應對上司說:“他目前雖然這麽想,不過我相信他很快就會改變的,目前的想法也許有他的道理。”說到這裏,還要看上司的臉色如何,上司是否支持他的想法。但是,真正會當上司的,都不會表現出來,讓你摸不著頭腦。

報告到好像沒有報告一樣,提示到好像沒有提示到一樣,既盡到了做下屬的責任,也沒有傷害同事。即使將來你的同事知道了,你也可以坦然地麵對他,因為你又沒說他不好,他改是他的事,不改也是他的事,你不必擔心什麽。

先聽聽助理的意見

主動向上司匯報,最簡便易行且有效的方式是先向上司的助理打個招呼:“我現在要向他報告某件事情,方便嗎?”你要尊重上司的助理,聽聽他的意見。如果他說:“老板正在生氣,現在最好不要進去。”你一定要感謝他,這樣他才會給你“通風報信”。

走助理路線好處多多,他會提醒你:“你最好不要說了,這件事已經有人先說了。”那你就換一種方式報告。領導一般都會放好幾條線,然後把從各方麵得來的信息綜合起來進行判斷。如果你更聰明一點兒,把事情委托給上司的助理,讓他有合適的機會就幫你報告一下,他一定會想辦法替你爭取。

如何確定上司的助理會盡心盡力地幫你呢?先用那種無關緊要的事情拜托他,試一下。試到很靈光的時候,表示你們關係不錯了,而平常你又沒有得罪過他,就可以再行托付。

你越相信他,他越盡心盡力;你越懷疑他,他越給你耍花樣。不過你不能馬上就相信對方。我們對人、對上、對下,其實都是一個道理:不能太快相信,也不能不相信。

下屬不主動去找上司是對的

很多人不到萬不得已,是不願意主動去找上司的,似乎大家都有些畏上情緒。

其實,作為下屬,要做到讓上司找你,而不是你總去找他。做到讓上司主動找你,這是一門學問。如果一個人總去找別人,會讓別人厭煩,如果對方問“你來幹嗎”,你會很難堪。如果你說自己有重要的事情,對方心裏會想,重要事情還輪得到你嗎?一個人如果做到上司非找你不可,你就有前途。天天去巴結上司,天天跟著上司走,反而沒有前途。

上司越級指示後要求得雙贏

如果你的上司越級指示你的下屬,此時,作為中層幹部,你會很難受。

中層幹部乙:“有事情怎麽不直接找我,找丙幹什麽呀?”

上司甲:“我怎麽沒找你?我找你了,你不在,不知道你跑到哪裏去了。我不罵你就好了,你還說什麽?”

這時候,乙肯定很被動,吃虧的也是他。

不僅如此,乙還要承受其他壓力。甲直接找了丙後,回頭卻問乙:“那件事情怎麽辦呢?”如果乙反問“哪件事情”,甲會很生氣:“你什麽都不知道啊?你當什麽主管啊?”最奇妙的就是甲直接指示丙,但回頭問乙事情的進展,考驗乙的領導能力——是否能掌控自己的下屬,下屬在做什麽是否都知道。

乙是不可能避免這種情況的,所以,一定要想辦法去處理。

不抗議,不詢問

發生這種事情,乙一定要想清楚:第一,這種事情無法避免,所以,不必抱怨,抱怨解決不了問題;第二,不要懷疑甲,因為甲不一定是惡意的。中層幹部既不可抱怨領導,也不可硬壓下級,和婉的態度會使雙方都受益。

甲這麽做,也有兩種可能:甲可能是惡意的,是故意兜圈子,看看乙怎麽辦;也有另一種可能,甲不是故意的,他真的是找了乙,乙不在,而他又很忙,沒有時間等,正好看見丙,就交代給了丙,他心裏想,丙應該會告訴乙的,但是,丙不一定會向乙報告。問題還是出在乙,乙如果能做到讓丙願意向自己報告,乙就成功了。

假設乙知道這件事情後,把所有的下屬叫來,說:“以後凡是老板直接交辦的事情都要告訴我,否則我怎麽當主管?”聽到這句話,丙嘴上肯定會說“是,是,是”,但心裏還是不服氣,以後再出現這種情況,他照樣不報告。因為丙會想:“你直接去問老板好了,你幹嗎問我?這是表示你吃定我了,你不敢去問老板,吃柿子專揀軟的捏,我更不服氣,我就是不理你。”所以,用強製的手段常常沒有什麽作用,他們是吃軟不吃硬的。

夾在中間的乙,對上、對下都很無奈,那有什麽辦法可以解決這樣的問題呢?

乙可以把下屬找來說:“老板是我的上司,他可以找我,當然也可以找你們,沒有錯(這些話先把老板那邊穩住了,不要以為我在發牢騷,假如老板對我不利的時候,他一定會派人在旁邊看看我有沒有發牢騷,我要防他這一手)。以後凡是老板要你們做的事情,你們去做就是了,不用告訴我,反正告不告訴我,都是要做的。”

聽到上司這麽說,下屬們每個人心裏都會張開一張網:他怎麽這麽說話呢?下屬會有一種期待,希望上司乙給他們一些指示。

自行承接越級指示須自行負責

聽了乙的話,下屬們就會希望乙給一些指示。此時,乙應該這樣說:“不過,我在這裏說清楚,需要我負責的,一定要告訴我,否則我怎麽負責?不需要我負責的,千萬不要告訴我。”這樣做的結果是:凡是甲直接找過的人都會告訴乙,因為他們幹嗎要負責呢?他們不願意負責。

還是以丙為例,乙要和丙達成這樣的共識:老板交代丙的事,丙告訴乙的,乙都替他擔待。丙做得不好,乙擔待;有什麽不對,乙替丙彌補。如果丙沒有告訴乙,其實乙也會知道——中國人是無所不知的,但是,乙會假裝不知道,讓丙自己去承受。有了一次教訓,所有的人遇到這種情況,都會乖乖地告訴乙。

這項工作平時就要做好,以達到事先防範的效果。如果等到事情發生了再做這件事,就是亡羊補牢了。這項工作的關鍵在於,要讓下屬看清楚來找你的好處和不來找你的壞處。

此外,乙並不要求丙把甲找他辦的事情統統告訴自己,因為有些是老板的機密,我們不需要知道。而且機密知道得太多,對自己非常不利。有一個笑話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大老板走樓梯踩到香蕉皮滑下來,如果你看到了,你就是天底下最倒黴的人——將來所有人看他笑,他就會想,就是這小子講出去的。碰到這種情況,你要假裝看不到,假裝不知道。所以,我們不必要求下屬告訴自己,老板找他幹什麽,需要時下屬會告訴你的。

教訓與寬容並舉

如果丙一開始沒有向乙報告,但是後來他自己無法處理,又來找乙。乙該怎麽辦?我的答案是:乙裝作不知道,不要理會丙,還要對他說“如果你早讓我知道,一定不會這樣的”。要讓丙難受,讓他受盡折磨。

有人會問,丙來找乙,表示他已經“投降”了,乙為什麽還要這樣呢?一個人到了有難的時候才去求救,沒有人會理他,我們應該平時多燒香,而不是臨時才抱佛腳。可是丙在受了很多折磨後來找乙,乙還是不幫他,大家會不會覺得乙記仇、小肚雞腸呢?我認為,這是善門難開。有些人會經不住丙的請求,幫助丙,這種人叫作濫好人。濫好人是最吃虧的。

如果乙要真的不管,對其他人會產生什麽影響呢?傳達了什麽信息呢?對丙來說表示一種教訓。如果大家都讚成乙的做法,那就表示丙平常做人太差;如果大家覺得乙這樣做對丙太殘酷,他們會私底下來勸乙。

我國古代的將軍打了敗仗回來,主帥會下令將其斬首。可是,誰能保證一定打勝仗呢?此時,能不能保住性命,就看其他部將怎麽做了。如果其他部將都認為該斬,沒人為其求情,他就被斬了;如果其他部將紛紛跪下為其求情,主帥會再考慮:“好,這次看在大家的麵子上,留你一條狗命。”他這樣做是要留有餘地。

我們每做一件事情,都不能馬虎,都要有意義。乙不理丙,是要看看大家的反應。如果大家都在旁邊看笑話,就說明丙平常對人不怎麽樣,今天自食其果,應該好好反省。如果所有的人都幫他說話,“哎呀,他本來是想向你報告的,因為你那時候實在太忙,所以他才疏忽的,其實我們也有責任,因為我們也知道,應該跟你報告的”,“是啊,我不知道他沒有跟你報告,要不我就跟你報告了”,聽到這些,乙就會說:“好,既然大家都幫你,這一次我就幫你,不過,下不為例。”

該教訓的時候不能手軟,該寬容的時候不能吝嗇。這是一個很難掌握的度:心一軟,你以後就沒有辦法帶人;太硬了,也不行。我們需要先柔後剛。做到不要讓別人翻臉,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