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為什麽你對於哪個是最好的選擇很盲目

選擇盲目症

你翻閱著一本宣傳冊,覺得上麵的工商管理碩士培訓很不錯。你的目光流連在常春藤大學和極為現代化的運動設施上。宣傳冊上到處是麵露燦爛笑容的大學生的照片,他們來自世界各地。在宣傳冊的最後一頁你看到了對學費的計算。上麵解釋了花錢進修工商管理碩士很值得的原因。這10萬歐元的學費可以使你比一個沒有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的人在退休時能多掙40萬歐元,也就是有30萬歐元的盈利。這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對嗎?絕對不是。在這個問題上,你容易走入四種思維誤區:第一,是“遊泳選手身材幻想”(在《清醒思考的藝術》一書中有過論述),工商管理碩士學曆會吸引那些很重視自己的事業並比其他人有著更高收入目標的人,這些人即使沒有工商管理碩士學曆也有這些目標;第二,完成一個工商管理碩士學位需要兩年的時間,這段時間內你在上學沒有收入,讓我們估計損失的收入大概為10萬歐元,那麽一個工商管理碩士的學費就不再是10萬,而是20萬歐元。這筆錢如果用於合適的投資,獲利可以超過通過進修工商管理碩士而得到的收入;第三,用30多年的時間來掙30萬歐元是很愚蠢的,誰知道30年之後的世界是什麽樣子?第四,另一種選擇不是“不去進修工商管理碩士”,而是可以選擇其他費用較低並對事業有幫助的培訓。第四種思維錯誤是我們現在要討論的,我們稱其為“選擇盲目症”,即人們會自動忘記將其他可能的選項與眼前最好的選擇進行比較。

舉一個金融領域的例子。假設你的儲蓄賬戶上有一些錢,你向投資顧問谘詢意見。他推薦給你一種債券,利率為5%。你的顧問說:“這比1%的儲蓄利率要好很多。”買這種債券有意義嗎?我們並不知道,因為將它與儲蓄利息進行比較是不對的。正確的方式是將這種債券與其他的投資選項進行對比,然後選出最好的一種。著名的投資人沃倫·巴菲特就是這樣做的。他說:“我們會將每筆交易與這段時間內第二好的交易作對比,即使這意味著要做更多的工作。”

與巴菲特相反,很多政治家都有這種“選擇盲目症”。假設你所在的城市計劃在目前未開發的一塊土地上建立體育場。對此計劃持支持態度的人的觀點是:一個體育場能比一塊空地給市民帶來更多精神上和經濟上的益處。但是,把體育場與空地作比較是不對的。正確的方式是將體育場與其他可能性進行對比—除了體育場之外的選擇,比如建一所學校、一家醫院、一個消防站等等,甚至可以賣出這塊土地,將賣出的收益投資到證券交易中。

你自己是否有這種“選擇盲目症”呢?比如說,你的醫生發現你患有腫瘤,你隻能再活5年。他建議你接受一個很複雜的手術。如果手術成功,腫瘤便可以完全切除,但手術有50%的死亡風險率。你會做出怎樣的決定?你在保險地活5年和50%的死亡風險率之間權衡。這就是“選擇盲目症”!也許還有其他手術,盡管不能完全切除腫瘤,但更加保險,你可以再活10年,誰知道在這10年當中市場上會不會出現零風險切除腫瘤的治療手段?

結論:當你麵對著選項A(讀工商管理碩士、體育場、做手術)和現狀(不讀MBA、空草地、不做手術)時,你習慣於將選項A與現狀進行對比,這是錯誤的。你要做些功課,將選項A與其他選項進行對比,否則很快就會有人把你引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