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人生第五奇跡:向貧困挑戰(4)

經營者如能領悟到暗示的力量,在銷售和人際交往中加以正確運用,對事業發展和致富的作用都十分明顯。

另一方麵,一個渴望成為金領的人還必須善用自我暗示。

自我暗示心法

自我暗示能對自己的心理產生有益的影響,也就是學習運用語言來對自己的心理產生作用。

別人常對你說:“哦,夥計,你真能幹。”

你會感到自己信心十足,而且往往也會變得更加能幹,別人對你的肯定,將變成你對自己的期望,你的行為也會盡力去回報這一期望。

同時,你自身也可以通過運用自我暗示,對自己的致富才能加以肯定,強化自己的致富意念。

致富學家希爾博士曾揭示了六個“變期望為財物”的步驟,即通過自我暗示使自己獲得財物的方法。這個方法共分為六大步驟,分別為:

(1)你實行第一步驟時,你要在你的心裏先確定你所需要的金錢的數碼,並全神貫注,牢牢地盯著這個具體的目標……直到你得到了金錢。

《金領的心理》一書中也指出:“我研究過的金領,每一個都有確切的目標,都明確地為自己定下要賺的錢的數額,並同時確定了完成這一目標的時間表。”

(2)你應牢牢記住,天底下的一切是不可能不勞而獲的,不能自我欺騙,特別在目標明確之後。

美國信封製造公司總裁麥基,一個不折不扣的務實主義者,在他談論成功之道的著作《與鯊同遊》一書中告誡人們:做事一定要有目標:

要知道你要建立的到底是什麽;應有詳盡的計劃去實現這一目標;對這一實現目標的計劃,你還要有一個相應的時間表。

這樣勤勞而務實的工作,目標就會成為一個有限期的可以實現的夢。

(3)你不要再停留於幻想,沒有去執行的想法隻是空想。

你必須立刻開始著手你的計劃,你不必浪費時間,更不要害怕失敗。

公司在招聘人時,每每間應聘者,在工作中你怎樣看待錯誤,許多人的回答往往是:“盡量不出錯誤。”

但對如此回答的應聘者,該公司往往不予理會。該公司希望聽到的回答是:“我並不擔心會出錯,但我能做到不重複同一個錯誤。”

美國佳士達汽車公司的艾科卡,回憶自己曾有的那段經驗時說:“冒險的精神是極其重要的——有很多時候,都應該去搏一搏。”

在致富過程中,出錯是必不可少的,金領總是能很快地吸取教訓,總結出更現實的經驗。

(4)你要將目標寫下來,光憑記憶是不夠的,這在心理學中,被認為是很重要的自律方式。

這樣做能使本來模糊的細節清晰明確。明確和自律是致富成功必備的條件。

(5)現實地在行動中修定你的計劃,不要輕易地改變時間表,更不能隨意地轉換目標。

(6)你每天起床前、臨睡前兩次默念你的目標。因為這兩個時候,所有意識的活動力都比較軟弱,你的自我暗示更容易與潛意識溝通。

在默念時,應讓自己看到明顯的得到了財富的結果。

遵照上述六個步驟的指示是要拭目以待。對你來說,觀察和遵照第六步的指示特別重要。

你可能抱怨,你沒有真正得到這筆錢,你是不能看到你擁有這筆錢的。在這些步驟中,強烈的願望將會幫助你。假如你對金錢的向往確實已經達到了著迷的程度,請相信你能得到它是沒有任何困難的。目的是要錢,堅決的態度會使你相信你會得到它。

7.金領的自我暗示訓練

在被選擇之後

古希臘有一則寓言,一個虔誠的信徒麵對不期而至的命運茫然失措。

他向宙斯抱怨說:“主宰萬物之神呀!我是如此虔誠地敬奉你,為什麽不幸的命運還要降臨到我的頭上?”

宙斯回答說:“所有的人都很不幸,可是最不幸的,是那些用不幸來裝飾自己的人。命運到來的時候,你無可選擇,你是注定要被命運選擇的。”

信徒又問:“可是,在被選擇之後,我又做些什麽呢?”

宙斯說:“在被選擇之後,你們就要開始選擇了。”

造成不同的人生的原因便在於此。有人選擇了軟弱地順從,有人則選擇了不屈地拚爭,有的甘心做命運的奴隸,有人則要做生命的主人。

不同的選擇決定不同的人生道路。正如《致富心理學》中所說:不同的心態決定不同命運。

人們正麵臨著一種共同的命運:在物質文明日益發展的今天,他們變得越來越不像“自己”,一種物化的生存法則已經逐漸改變人類的行為,在物質利益的創造中,我們不得不高度地機械化、程序化、效率化地生產,正把自己改裝成為生存而驅動的機器;即使我們也拚命追求高學曆,熟練的技術,也隻是為了改良一下這部“機器”的工作性能而已。

這已不能不說是現代人的共同的悲哀。我們正一點點蛻變為一種稱之為“人”的動物,而我們逐漸喪失了自身的自覺力量,淪為現代物質文明禮貌的奴隸。

一名作家在其作品中寫道:“活著,並成為你自己。”

卡夫卡在《變形記》中塑了一個“變形人”的形象,這個貌似荒誕的故事,卻向你揭示了一個驚人的事實:在物質生活中,人類發生了嚴重的異化現象。

在這沉重的生存壓力之下,他們的反抗是軟弱的,更多的是順從。

他們同樣擁有快樂和幸福的權利,而在爭取權利實現的鬥爭中,雖然偶爾也呈現一絲亮色,卻總被一層揮之不去的灰色籠罩著。

在經曆“迷惘的一代”後人們的心境已漸趨平和,這種平和恰是用消極承受的方式換來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常能看到許多“變形”行為。

自殺、搶劫、盜竊、綁架等行為之所以說是變形的,因為他們麵臨現實生活的挑戰時采取了一種極端而逆反的行為,其行為的變形又是由變形的心理決定的。

更多的人是處於一種輕度“變形”之中。他們身上背負著一座沉重的大山——生存。

我們的目標是做一個具有自覺力量的人,一個能屈能伸、有真心性的人,一個建功立業叱吒風雲的人,那麽,我們首先要做出自己的選擇,選擇是一切行為的前提。

選擇意識屬於自我意識的一種,致富心理給自我意識界定的內涵為:(1)你是誰;(2)你將成為怎樣的人,即包括自我認識和自我實現的目標。

消極的自我意識,如上所述,導致了行為的嚴重變形或輕度變形。

所以積極的自我意識則是使你走向成功之路的一盞不滅的明燈。

不幸和幸運畢竟是少數,更多的人生活在平常的環境之中,因而他們常埋怨自己缺乏成名的機遇。

但創業家卻能於平常人之中脫穎而出,他們是否依靠某些神秘的機遇呢?否。

現代成功學向我們指出:傑出人物異於常人之處在於他們積極的自我意識。

成功的偉人都有清醒的認識。黑格爾說:“人們應自視崇高,並認為自己配得上最高貴的東西。”

愛因斯坦曾說過:“照亮我生活的道路,並不斷給我新的勇氣去麵對生活。”

誠然我們麵臨現代人的共同命運,我們也各自有著不同的個人命運。

美國行為學家柯維則提出一個基本的原則:“在刺激和反應之間,你擁有選擇的自由。”

柯維則進一步指出:金領能夠充分地正確地運用這種選擇自由,所以他們總是處於積極進取的狀態之中。

綜上所述,你應對自我意識有深一層的認識:1.自我意識有積極與消極之分,積極的自我意識是金領必要的素質之一;2.自我意識與個人選擇有關,取決於你如何運用“選擇的自由”。

選擇的自由與自我意識的形成

柯維提出的所謂:“在刺激與反應之間,你擁有選擇的自由”,可謂一語中的,道出了“心理行為”的根本動因。

心理行為,即指在進行現實行為之前的心理活動。心理行為決定了一個人的現實行為。“選擇的自由”是最終決定個人價值的根本原因。“自我意識”是連接心理行為與現實行為的關鍵因素。

請看下麵一道題:

假若你聽到別人對你不好的評價時,你會想:

A.也許他們說的是真的。

B.讓這些鬼話見鬼去吧。

C.我應理智地分析,再予接納。

D.我就這樣,你們管得著嗎?

你應選中其中一個答案,運用這種選擇的自由。每個答案都代表一種心理行為。

選A的人采取了一種將信將疑的態度,表明其自我意識模糊不清,對自己缺乏清醒認識;A類人行為軟弱無力,不可能成就大業。

選擇B的人采取置之不理的態度,雖然他有較清楚的自我意識,然而這種自我意識缺乏客觀評價因素而扭曲變形;B類人盲目自負,處處受阻,隻好終日抑鬱。

選擇c的人采取了理智分析的態度,一方麵重視自己的評價標準,這是前提,另一方麵又能較好接納他人意見,他的自我意識是較完善的;c類人則有可能成為一個出色的金領。

選擇D的人實際上采取了消極承受的態度,貌似強硬,實則軟弱;D類人有可能出現偏激行為,甚至墮落為社會的罪人。

這四種不同心理行為便反映出四種不同的自我意識來,讓我們把眼光放得更遠些,我們就會看到這四種自我意識決定的個人命運。

而我們重新回顧命運之根源時不由得驚詫萬分,一切僅僅取決於選擇時的一念之差!

“我就是這樣”無意中反映了他蒼白無力的自我意識:依賴和服膺他人評價,毫無主見,迷失自我。

也許你立刻會說:“不行!我要重新來選擇。”那麽恭喜你:你運用選擇的權利,也許會把你帶往嶄新的人生境界!

然而,這裏又不得不提醒你:現實並非想像的那般溫順可愛,現實是殘酷而強悍的。

這也就是造就偉人與庸人的原因所在。駕馭現實的人就是偉人,隸從現實的人就是庸人。

這是一個往複循環的過程。自我意識在此過程中不斷被強化,這個“心理黑洞”在吞噬了現實選擇後能量不斷升級,進而決定今後的選擇,這種“選擇的自由”很可能變成“選擇的不自由”。

心理學研究表明:習性是由於多次對某種刺激作出相似反應而形成的。

多次重複同一選擇,便在無形之中深化了某種心理記憶,習性由此形成;而習性被穩定下來,又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自我意識,自我意識一旦形成,便類似一個心理“黑洞”,任何選擇都難以逃離其強大的吸引力。

習性形成心理基礎是一種“心理記憶力”。譬如某個人被蛇蛟後,懼怕心理便類似一種記憶力被固定下來,這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道理。

到此你應明白:再次運用選擇的權利談何容易!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你不由對金領們作出的一個個英明、果斷的選擇肅然起敬,在這一瞬間的選擇背後包含著一個長期的艱辛痛苦的磨勵鍛煉的過程。

很難想像一個生性自卑的人能在一瞬間變得無比自信。

利用意識轉換提高自信的訓練

(1)將悲劇件作反麵的解釋

任何人碰到失敗的時候,很自然地會產生絕望感。

大多數人遇到悲哀的狀況,無不憂心忡忡。這樣不但於事無補,同時還可能使人逐漸陷入泥沼而無法自拔。

能否解除這種絕望感,對前途將發生極大的影響。

如何跳出悲觀的深淵,無疑是最重要的問題。

其中一種妙法,就是設法產生一種與悲觀的材料完全相反的聯想。

你要學會利用觀念開發的技術——相反聯想法。

如果你在高考中名落孫山,你也許會想:

①難道是自己的實力不夠,才考不上大學?

②恐怕連考三次也考不取呢?

③因為心煩意亂,靜不下來讀書。總之,你會方寸大亂。

④在這種情況之下,你就會湧出新勇氣來:“好!我明年再幹一場。”“惟有這種心情,才是考試成功的關鍵。”

關於以上各點,我們倒認為可以作相反的想法:①投考大學,舍我其誰?②來日方長,總有一天我會考上的。③應該充滿希望和鬥誌。

(2)回憶光榮的過去,有助於恢複信心

一個英國作家在寫作時,如果遇到無法下筆的情況,他就會把高中時代的日記拿出來閱讀,借此恢複自信,也能使執筆的再度升起,這無疑是非常有效的自我暗示術。

如果看見過去的自我,充滿著幹勁,任何事情都做得有聲有色,無疑可以勉勵自己。

回憶過去的自我,借此做為轉換心情的契機,不僅僅限於閱讀日記。此外,尚可閱讀以前所常讀的書,這樣也能產生相同的效果。

日記裏那種過去的自我,每一個時期都不盡相同,當然,其間必有精力充沛和樂觀進取的時刻,也有比目前的自我更消沉和悲觀的時刻。

(3)回憶自己的優點,有助於淡忘缺點

即使是很微弱的優點也罷,隻要一天反複思索幾遍,就可以使自己的缺點相對減弱。

這種方法跟說服技術裏的“部分攻擊”,屬於同一種原理。

即使在本質上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優點,隻要在量的方麵給予反複刺激,自然會把缺點驅逐到一邊去,而使優點在心中逐漸擴大起來。

有些人所以會有自卑感,其原因不外乎認為自己一無是處,或者認為自己的缺點多於優點。

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提供一種消除自卑的秘訣。那就是:回憶自己的優點。

例如追求一個女孩時,如能反複稱讚對方最迷人的地方,這樣會使對方漸漸覺得,似乎全身都被人稱讚,這樣很容易打動她的芳心。

在這種情況下,你不妨反複對自己說:“我有溫柔的優點”,那麽,這個念頭對恢複自信實在大有幫助。

(4)與其矯正缺點,倒不如善用缺點

愛默生是美國的名詩人兼大思想家,他曾經說過:“沒有人擁有無用的缺點。”

有一個女孩,自從懂事以來,就不斷煩惱於自己臉上的紅痣,結果患上嚴重的恐懼感,如果有客人到她家裏來,她會躲藏起來不見客,以避免自己的臉被陌生人看見。

有一天,她終於被母親的話說動,與其長久這樣恐懼下去,還不如尋找能夠活用缺點的道路才對。

於是,她到處求助於有名的化學家,結果如願以償地獲得了消除紅斑的化妝品。

後來她又到各國做巡回性的表演,這樣不但解救了許多有相同煩惱的人,而且還名利雙收。

人們對自己的缺點,往往耿耿於懷,希望能夠去掉這些缺點,這是人之常情。但很少能意識到,缺點也是有用的。

因此,與其勉強自己糾正缺點,倒不如善用自己的缺點,借此來開拓一條新坦途。

日本電影界有一位著名的導演——黑澤明,他看中尚未成名的一位演員,因為那位演員那種粗獷的作風,無法擔擋細膩表演,但若能把這種缺點好好利用起來,也未嚐不是好事。

如能從缺陷中發現自己的長處,才能找回真正的自己。

(5)“不得意”正是“大得意”的前提

一個人如想脫離困境,或期望改善不如意的情況,那就不要忘記心理學上的這一原理:“不得意才是大得意的轉機”,因為這句話不失為很有力的自我暗示的手段。

希臘雄辯家德謨斯提那斯在年輕的時候,一直患嚴重的口吃病,在他努力矯正口吃的過程中,克服了各種困難,而成為舉世聞名的演說家。

從前有一位老師說過:“不得意時,隻要把頭抬起來,不但能變成得意,而且還能變成‘大得意’呢!”

原來,他所說的“不得意”與“大得意”,隻是文字上的筆劃之差,“不”字的一豎看起來好像下垂的頭,把這個頭抬到上麵來,無疑成為一個“大”字。

事實上,這個奇妙的比喻跟心理學的原理不謀而合,因為在人類的心理現象裏,有一種“過量補償”現象,即彌補弱點的傾向,有時補足了弱點以後,尚有剩餘能量,就向優點的方向補充。

(6)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致勝之道

在一次學生音樂比賽中,一名低年級的學生,居然勝過了高中與大學的勁敵,而榮獲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