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4)

孩子會根據快樂原則來做出行為:得到回報的行為會繼續下去,得不到回報的行為會終止。因此,為了使孩子好的行為繼續下去,你要及時給孩子獎勵,並且獎勵必須是孩子喜歡和熱切盼望的東西。

改變誇獎的形式要想讓你的孩子保持注意力,你必須變換著方式來對他表示讚賞。當你走過雜物間敞開著的門口,可以對孩子說一聲:“幹得好!”對於自己穿衣服的孩子,可以豎起大拇指,用身體語言來讚許他。在大家庭當中,書麵的表揚有特別的作用,它們顯示出額外的關照。私下裏的表揚也能起到作用。你可以在枕頭上留一張“幹得漂亮”的小紙條,在孩子的家庭作業上貼一張寫著“完成”的便簽,也可以給孩子各種各樣的信息,向他表示你在注意他,而且你對他感到滿意。

西爾斯經典鏈接:養育中的談話

管教孩子的一項主要任務就是學會怎樣與孩子談話。通過你自己與孩子談話的方式,你教會了孩子如何與別人交談。下麵列出了我們在與兒女們相處當中所學到的一些談話技巧:

在指導孩子之前首先要親近孩子。在給你的孩子以指導之前,你應該蹲下來,視線和他的眼睛處在同一水平線上,與他進行目光的接觸,從而引起他的注意。應該這樣教他集中注意力:“我需要你的眼睛看著我。”在你傾聽孩子訴說的時候,你自己也要采用相同的身體語言,眼睛看著他。有一點要注意,你看孩子的目光不能太尖銳,以免讓孩子覺得你盯著他是要控製他而不是與他親近。

要稱呼孩子。在對孩子提出要求時,首先稱呼他的名字:“斯蒂芬,請你……,好嗎?”保持扼要。我們一直堅持隻說一句話的原則:頭一句話決主要的指示。你越是囉囉唆唆,你的孩子就越有可能變得對父母的話置若罔聞。在與孩子談論一個問題的時候,一個很常見的錯誤就是說得太多,這種做法會讓你的孩子覺得你自己都不確定你想要說什麽。保持簡單。你應該用單音節的詞來構成簡短的句子。可以去聽一聽孩子們是怎樣相互交流的,並且記錄下來。當孩子表現出目光散亂、心不在焉時,那就說明他們壓根不明白你在說什麽。

在指導孩子之前先與她親近

要求孩子向你重複你對他的要求。如果他重複不了的話,那就是你對他提出的要求太長、太複雜了。

提出孩子無法拒絕的要求。你可以和2~3歲的孩子講道理,尤其是要避免情緒上的對抗:“勞琳,穿上衣服,這樣你才能到外麵去玩。”你應該向孩子說明你對他的要求能給他帶來什麽好處,向他講明道理,讓他難以拒絕。這樣做能夠給他以動因,使他放棄自己原先固守的立場,讓他去做你要求他做的事。

要采用積極的方式。不要對孩子說:“不許跑!”而要這麽說:“在屋子裏的時候我們要慢慢走,到了外麵你才可以跑。”

在你發出的各種指令前麵加上“我想要……”。不要對孩子說:“下來!”而要這麽說:“我想要你下來。”也不要對孩子說:“現在該輪到貝基了。”可以這麽說:“我想要你現在讓貝基玩一次。”對於那些想讓大人高興而又不喜歡被別人呼來喝去的孩子,這樣的辦法能起到很好的效果。通過對孩子說“我想要”,你就為他提供了順從你的動機,而不僅僅是對他下命令。

“在……之後,就……”。“在你刷了牙齒之後,我們就來開始講故事。”“在你的任務完成之後,就可以去玩了。”“在……之後”這種說法背後隱藏的意思是你期望孩子服從你,比對孩子說“如果……”更有效。“如果……”意味著你的孩子可以有選擇,而實際上你並不打算讓他選擇去做別的事情。

先走到孩子身邊去,然後再提出要求。不要對孩子這樣大喊大叫:“把電視關掉,現在該吃飯了!”你應該走進孩子看電視的房間,花幾分鍾時間和他一起體驗他的樂趣,然後在電視裏插播廣告的時候讓他關掉電視。走到孩子的身邊去,這將顯示出你對孩子提出要求的態度是認真的;否則的話,孩子會認為你對他提出的要求是可聽可不聽的。

為孩子提供多種選擇。“你想先穿上睡衣還是先刷牙?”“是穿紅襯衫還是穿藍襯衫?”

要依據孩子的成長情況,正確地對孩子說話。孩子年紀越小,你對他說的話就應該越簡短。必須考慮孩子的理解程度。例如,父母們犯的一個常見錯誤是向3歲的孩子提出這樣的問題:“你為什麽那樣做?”就算是對於成年人來說,大多數也無法回答這樣的問題來解釋自己的行為。你可以試一試換一種說法:“我們來談談你做的事情。”

對孩子說話要符合社交禮貌。即使是2歲的孩子也會明白“請”字的意思。你應該希望你的孩子講禮貌,孩子們不應該認為禮貌是可有可無的。因此,你希望孩子們用什麽方式與你說話,你就必須在與他們說話時首先采用這種方式。

要采用正確的心理學方法對孩子說話。喜歡對孩子進行恐嚇和批評的人往往會使孩子采取提防的態度。“你如何、如何”的說法會讓孩子不願意與你說話。而“我如何、如何”的說法就不是指責式的。不要對孩子說:“你最好這樣做……”或者“你必須……”,而可以這麽說:“我希望你……”或者“我很高興你能夠……”。不要說“你必須把桌子收拾幹淨”,而應該這樣說:“我需要你把桌子收拾幹淨。”如果你要向孩子提出一個引導性的問題,而答案必然會是否定的,那麽你就根本別去提這樣的問題。如果問他:“你可以把你的衣服撿起來嗎?”不會起作用,那就隻有這麽對他說:“請把你的衣服撿起來。”

寫成書麵的形式。對孩子的提醒難免會變成嘮叨,特別是對於那些十歲剛出頭的孩子,他們會覺得你一遍又一遍的告誡簡直是把他們置於了被奴役的境地。其實你不用說一個字就可以與他們交流。你可以用一個便箋本和鉛筆來與孩子交談,給孩子留下幽默的便條,然後就可以到一邊歇著去,看著孩子照你的話去做。

用話語讓孩子平靜下來。孩子叫喊得越大聲,你就要回答得越輕柔。你應該讓孩子自由地發表他的意見,同時又要不時地插上幾句:“我明白。”或者“我能幫你嗎?”有時候,隻要旁邊有一個體貼的傾聽者,就能讓孩子的怒氣平息下來。如果你和他一般見識,那麽你就要麵對雙倍的怒氣。在他麵前,你應該具有成年人的表現。

安撫孩子的情緒。在你向孩子發出指令之前,你應該恢複孩子情緒上的平靜,否則的話你隻會浪費時間。當孩子情緒失控的時候,他是什麽都聽不進去的。

重複你對孩子說的話。初學走路的孩子需要你反複地對他說上一千遍。兩歲以下的孩子很難將你對他的指導轉化為他自己內在的稟性。大多數3歲的孩子開始將你對他們的指導內在化為自己的習慣,因此他們會開始聽從你提出的要求。隨著孩子的漸漸長大,你就越來越不需要對他進行重複。10歲出頭的孩子會把你的重複看做是嘮叨。

讓孩子有完整的思考。別對孩子這麽說:“不要把你的東西堆得亂七八糟。”可以試試對他說:“馬修,你想一想要把你的足球用具放到哪兒去。”讓孩子自己去完成填空,這很可能就為他開設了一門長期的課程。

采用朗朗上口的規則。比如,“如果你去打人,那就罰坐板凳。”應該讓孩子重複這些規則。為孩子提供另一種開心的選擇。比如,“你不能自己到公園去,但是你可以到鄰居家的院子裏去玩一玩。”

鼓勵孩子用話語代替用身體來進行表達。“你應該用話語來告訴媽媽你不開心。”

預先作出提醒。“我們就要走了,跟玩具們說再見,跟姑娘們說再見……”

讓不愛說話的孩子打開話匣子。在與不愛說話的孩子交談時,小心選擇詞句能夠讓他向你敞開他的心扉。你應該始終圍繞孩子會感到興奮的話題,問他一些答案不單單隻是“是”或“否”的問題。談話始終要具體、明確。不要這麽問孩子:“今天在學校過得好嗎?”可以試一試問他:“你今天做的最有趣的事情是什麽?”

采用“當你……的時候,我感到……,因為……”的說法。比如對孩子說:“當你在商店裏從媽咪身邊跑開的時候,我感到很擔心,因為我擔心你會走丟了。”

結束與孩子的討論。如果一件事確實不能再討論下去時,那就應該明白地告訴孩子:“對不起,在這件事上我不會改變主意。”這麽做能使你自己和孩子都不至於心力交瘁。“我是認真的”,這種語氣應當留在你真的想結束討論的時候使用。

你可以做這麽一個對孩子進行表揚的練習,記錄下在過去的二十四小時中,你表揚了孩子多少次以及批評了孩子多少次。我們把這兩種做法分別稱為鼓勵和羞辱。如果你對孩子的鼓勵在數量上不是遠遠地超過對他的羞辱,那麽你就是在向著一個錯誤的方向塑造孩子的行為。

真誠地表揚孩子對於孩子做出的一般行為和理所當然的行為,如果你都毫不吝惜地加以表揚的話,那麽表揚就會失去它的效力。然而,當棒球比賽中經常被擊殺出局的孩子終於擊中了球的時候,那就值得表揚。對於理所當然的行為,你隻要加以肯定就行了,不要過多地進行表揚。

這裏所謂的“肯定”,指的是平靜地對孩子表示讚賞,它能夠培養孩子為了給自己帶來樂趣而完成各項任務,不是為了獲得別人的稱讚而去做事。不要對孩子做出虛情假意的恭維,孩子是會看穿的,他們甚至還會開始對你真誠的讚揚產生懷疑。例如,在你稱讚孩子之前,可以試著讀一下孩子的身體語言,看看他是否覺得自己做的事情值得表揚。如果他熱切地走到你的身邊,說:“爸爸,看看我在學校畫的畫。”那麽你就應該去表揚這個孩子,和他一起分享他的興奮之情。如果他把他畫的畫從書包裏拿出來,隨手扔在廚房的桌子上,那麽對他進行表揚就是不合適的。

不要懷著隱藏的動機去稱讚孩子比爾說過這麽一件事:“我曾經想要讓我們10多歲的孩子穿得更得體一些。有一天我對她說:‘我喜歡你的新衣服。’她馬上就看透了我的意思,認為我是在貶低她原來的那些衣服。她把我對她衣服的評論看做是想要控製她的穿著。我本來可以采取更好的做法,提出更明確的意見、更以她為中心來看問題。要是瑪莎的話,大概就會這麽對她說:‘那件長襯衫讓你看起來真優雅’或者‘要穿上檔次的外套——你會顯得就像快要成為一個大學生了。’作為她的父親,我本應該這麽說:‘你看起來真漂亮,親愛的。’或者幹脆什麽都不要說,隻給她一個讚許的微笑。”

西爾斯經典鏈接:稱讚的藝術

你應該教導孩子輕鬆自如地讚揚別人並且接受別人的稱讚。要對孩子說:“你真是一個英俊的小夥子!”或者“你穿那件衣服看起來真漂亮!”在你向孩子表達的過程中,眼神和身體的接觸會進一步增強稱讚的真誠程度。你一定要確保自己是真誠的,受到依附性養育的孩子會一眼就看穿缺乏誠意的稱讚,而且會唯恐避之不及。當你聽到你的孩子們相互稱讚的時候,你也應該讚揚一下自己為他們做出的榜樣。

自我價值感比較差的孩子既難以對別人進行讚揚,也難以接受別人的稱讚。他們揣度著別人會怎樣看待他們做出的恭維,為此而心煩意亂,因而幹脆就閉上嘴巴。他們感到自己是根本不值得稱讚的,因而會對別人給予他們的讚揚不予理會。如果你自己差不多就是這樣的人,那你就應該學會去讚揚別人並且接受別人的稱讚,從而為孩子做出榜樣。可以這樣來稱讚一下自己:“我今天的銷售情況真不錯!”當孩子稱讚道“你是最好的媽媽”時,你應該說:“謝謝你,親愛的,我很高興聽到這樣的話。”以此表示對他的謝意。有些父母經常聽到孩子這樣的稱讚,但總是不願意接受孩子的真誠,通過外在的反應(長籲短歎、皺眉頭、聳肩或者愁眉苦臉)以及內心的愧疚感來拒絕孩子。如果你就是這樣的話,那麽開始相信你孩子的直覺意識吧——對於這個孩子,你是最好的父母。父母的自我形象直接影響著孩子的自信心,影響著孩子輕鬆自如地做出讚揚和接受稱讚的能力。

讚揚時要注意的問題盡管運用得當的稱讚能夠塑造孩子的行為,但它並不是強化良好行為的唯一途徑,在一定程度上,它起的作用是膚淺的、表麵的。讚揚隻是一種外部激勵因素。養育孩子的終極目標是培養自律——內在的激勵機製。孩子得了好的分數我們就會給予表揚,而且我們總是通過給孩子灌輸好分數是通向成功的門票的思想來誘導他們。我們總是將自己對孩子的稱讚變得更為低調,對孩子說:“你覺得自己的成績單怎麽樣?我們希望你得到好的分數,主要是因為這樣開心的是你自己。”在有可能的時候,應該把焦點轉回到孩子的感受上:“你剛才背誦得很不錯,你心裏一定是感到很輕鬆、很自豪。”為了使讚揚能夠取得最好的行為塑造效果,應該創造條件來幫助孩子們懂得如何稱讚自己以及在什麽時候稱讚自己。

西爾斯經典鏈接:期待良好的行為

過度的讚揚會給孩子這麽一個信息:服從和良好行為並不是必需的。比較好的做法是給孩子這樣一個信息:他所做的正是你所期待的,他做的事情並不出格。這樣,你就能讓孩子們主動地去滿足你的期望。有時候,為了打破一個消極的循環,你需要做的僅僅就是去期待良好的行為。你要把孩子們看成是真的會做出正確的選擇,應該采取這樣的態度來對待他們。要是父母並不期望孩子們會服從,那麽他們往往就真的不會聽話。

有選擇地進行忽略

為了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保持為人父母的理智,我們夫妻倆在某些情況下對孩子們抓得很嚴,而在另一些方麵則是相當寬鬆的。我們倆學會了忽略那些“小過失”,而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些“大錯誤”上。所謂小過失指的是某個行為盡管讓人感到討厭,但不會對人、對動物、或者對財產造成損害,或者即使不加以糾正也不會導致發生大的錯誤。這種孩子氣的、不負責任的行為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孩子的逐漸成熟而得到自我糾正。

忽略孩子的小過失有助於孩子尊重父母對各種事情所給出的限製,比如,“我不會為小事情而爭論不休”。一天,兩個5歲大的孩子在我們的前院裏玩耍,他們為一個玩具而發生了爭吵,誰都沒有受傷。他們想把瑪莎拉入到他們的爭吵當中,但瑪莎隻是簡單地說:“你們都是大孩子了,怎麽還像小孩子一樣。”然後就走開了。兩個孩子領悟到了事情的關鍵,自己就把問題解決了。

如果對於孩子的良好行為你會毫不猶豫地表示讚賞,那麽對那些不良的行為進行忽略會起到最好的效果。孩子打斷了你的談話,如果你忽略他的這種小過失,並且自己更多地使用有禮貌的稱呼,那麽孩子就能學會采用說“對不起”的辦法來插入你的談話。你應該忽略的是孩子微不足道的錯誤行為,而不是孩子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