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3)
她是一位有直覺能力的、慈愛的母親,對孩子們有著強烈的親密情感,並且能夠采用大量的、各種各樣的其他辦法來代替打屁股。“曾經有那麽幾次,我們打了孩子們的屁股,那是在他們3~5歲的時候。那時,我們的女兒挨過三四次打,我們的兒子大概挨過一兩次。我不喜歡看到孩子們發著脾氣、胡作非為地失去控製,他們需要一些幫助,要讓他們恢複自我控製。因此當他們偶爾確實失去控製的時候,我們就打了他們的屁股。記得有一次,我們的兒子發起了脾氣,我丈夫對他說:‘看來我必須打你一頓屁股了,好讓你停下來。’這讓小家夥害怕了,讓他重新恢複了自我控製。”
其他父母可能會采取不同的辦法處理這樣的問題,可能會用不同的方式來對發脾氣作出反應。不管具體采用的辦法、方式是什麽,這些父母都了解他們的孩子,也了解他們自己對於“失控”行為的容忍程度。我明確地認識到:打屁股之所以能夠起作用,原因就在於它具有威嚇價值,隻要它是第一次(或者很少)發生的話。它能夠引起孩子的注意,因為這些父母輕易不打孩子的屁股,隻有在他們實在容忍不了的情況下才使用這種手段。
確定打屁股在你的全部管教手段中的地位當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你是否會像條件反射一樣,不假思索地揚起巴掌擺出要打孩子的架勢,或者順手就操起木勺?在你靠近孩子的時候,如果你突然揚起手他都會畏怯地退縮,那就說明你會條件反射地打孩子。你不假思索地打孩子的屁股是十分有害的,有這麽幾個原因:你是出於憤怒才打孩子屁股的,因此你會下手得比預想的重,而且你不會為自己留出時間去考慮嚐試其他的管教辦法。如果你決心要把打屁股從你糾正孩子的全部辦法中排除出去,那就會激發你去采用其他辦法,而不是想都不想地馬上就采取“責打的方式”。
不要在盛怒之中打孩子如果你總是怒氣衝衝,習慣於衝動地打人,那你應該認識到你很可能會虐待性地、危險地打孩子的屁股。有些孩子會老是去觸發大人身上的“怒氣開關”,而有些大人身上有著許多非常敏感的怒氣開關。在你打了孩子的屁股之後,應該檢查一下你自己的感受。你打孩子的屁股是為了懲罰孩子,還是為了發泄自己的怒氣?到底是誰應該被打屁股?是你自己,還是孩子?瑪莎曾經這麽說過:“以前,在我真的打了孩子屁股的時候,我從來都沒有覺得這種做法是對的。我並不是因為孩子的行為實在不好才打他的,而是因為孩子的行為給我添了麻煩,所以我向孩子發泄。過去我會在盛怒當中重重地責打我們的頭兩個孩子,在我打他們的時候,腦海裏會浮現起我自己小時候被怒火中燒的大人痛打的情形,正是這些回憶使我認識到我打自己的孩子實在是錯誤的。”
不要侵犯你的孩子把孩子的褲子脫掉,好讓你直接打在孩子的皮肉上,這種做法是對孩子個人空間和私有空間的侵犯,有傷孩子的自尊心,會讓孩子感受到性的威脅和困惑。因此,對於那種讓孩子光著屁股趴在你大腿上的傳統形象,你應該堅決地加以拒絕。
那麽,你到底是應該用巴掌打孩子的屁股,還是應該用木板或者細軟的鞭子來打呢?如果你能夠避免太過用力的話,那麽使用上述的任何一種東西都不會在孩子的上造成永久的傷害。我們明確地反對使用的一種打屁股工具是木勺,因為我們已經見識過這種像棍棒一樣的工具對孩子身體所造成的傷害。不管你是用一件東西還是用你的手來打孩子的屁股,隻要是在孩子的屁股上留下了青紫的印記(瘀傷),那麽這種打屁股就是錯誤的。即使真的要打孩子,也應該張開你的巴掌——緊緊握著的拳頭會用力太重,會對孩子造成太大的傷害。
解釋打屁股的原因單純地打孩子的屁股而不作任何解釋,這對於管教孩子起不到任何作用。實際上,研究已經表明,在打孩子之前給他一個合理的解釋,然後再平靜地打他的屁股,這樣的做法要好得多,而且不容易對孩子造成傷害。對懲罰作出解釋,這麽做對責打者和挨打者都有治療作用。這種辦法能夠幫助你認清你的行為是否恰當,還能夠使孩子不太可能再去重複錯誤行為,為孩子提供了機會去判斷你的行為的公正性,把他作為一個講道理的人來對待,由此就維護了他的自我形象。如果他認為自己根本沒有挨打的理由,那他必定會對你打他的屁股感到氣憤和屈辱。
要讓孩子明白他為什麽會被打屁股,這有助於驅散他心頭憤怒情感的陰霾,促使他增強自我控製能力。在你向孩子進行解釋的過程中,如果你開始意識到自己沒有正確地了解實際情況,或者你的內心有個聲音告訴你其實有更好的辦法來處理所麵臨的局麵,那麽你就必須放棄打孩子屁股的做法,盡可能地轉而采用另外的糾正措施,並且在內心裏要提醒自己對整個的情況考慮得更為周全一些。
不到3歲的孩子難以完全聽懂你對他做的解釋;他所明白的隻是他會挨打,而且打屁股是由於他做錯了事而引起的。他太幼小了,以至於還不能把自己這個人和自己的行為相區分,因而即使你告訴他“那是一件不該做的壞事”,他也會認為是他自己這個“人”不好。
捫心自問:打屁股管用嗎每隔一兩個月,你就應該對自己糾正孩子行為的各種手段作一次評估,尤其需要評價一下對孩子的體罰措施。哪種方法能起到作用?你的孩子是否比較少犯錯誤了呢?你和孩子之間的關係有沒有得到改善?孩子的自我價值感是否得到了增強?如果所有這些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那麽你對孩子行為的各項糾正措施就是走在了正確的軌道上。如果你過重、過多地打孩子的屁股,那麽這種手段很顯然是不會起作用的,你必須考慮采用其他的辦法。任何一種管教孩子的辦法隻要不能奏效,你就必須放棄它。如果你發現孩子犯的錯誤比以前多了,那麽你必須考慮采取其他的糾正方式。要是你的所作所為拉開了你和孩子之間的距離,那麽你的行為也應該加以改變。
西爾斯經典鏈接:恰當而均衡的懲罰
懲罰有著一段起伏變幻的曆史。在“老式的”養育中,體罰是最為流行的。實際上,管教就被等同於懲罰。在“新式的”養育中,懲罰已經不再提倡了。事實上,上述的兩種極端都是不健康的。
一個孩子如果被過多地責罰(或者過重地懲罰),那麽他的良好舉止主要是出於對懲罰者或者打他的人的懼怕,而不是為了獲得正確地行為舉止所帶來的滿足感。對於這樣的孩子來說,懼怕和怒氣會成為他個性的一部分,孩子和打他的人之間就會產生距離,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會變成一場力量的對抗。有時候,行為通過懲罰來控製的孩子看起來好像“很乖”。“他知道還是不出格比較好。否則的話,我會管教他。”其實這種孩子根本不知道什麽才是好的,他隻知道如果他做錯了事情就會受到懲罰。在孩子這種良好表現的下麵,湧動著隨時會爆發出來的怒火,一旦受到懲罰的威脅消失之後,這種怒火就會發泄出來,成為難以控製的不良行為。如果責罰在家庭的整個氛圍中占據了主導地位,那麽恐懼就會超越信賴,孩子就很可能會變得怒氣衝衝、具有侵害性、消沉和悶悶不樂。同時,他還被剝奪了機會去犯那些小孩子必然會犯的錯誤,也就沒有機會親身去了解他的那些錯誤行為會帶來哪些必然的後果。孩子一旦受到了過度的責罰,他就會對犯錯誤變得過分謹慎小心,從而不願意去冒險嚐試任何會使自己惹上麻煩的行動。這樣,他就失去了孩子的率真——他的生活會十分的安穩,但是他會喪失掉通情達理的性情。
一個孩子如果太少受到懲罰,那麽他對於生活會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孩子們必須認識到生活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限製,一旦越過了界限就會帶來一係列的“後果”(這是心理學上對“懲罰”的正確表述),這就讓孩子學到了一門“如果……,那麽就會……”的課程。如果一個高爾夫球手把球擊出了邊界,那麽他就會被加罰一杆。害怕受到懲罰,這在任何社會中都是一種正常的誘導力量,即使是在社會的基礎——家庭當中,也是一樣。好心的父母們會由於擔心給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傷害而保護他們,讓他們免受懲罰,然而,一個在成長過程中從來不需要去麵對自己行為所造成的後果的孩子永遠都不會知道承擔責任。他會缺乏對權威的尊重。
但是,懲罰並不是家庭裏能夠激勵良好品行的唯一手段。頻繁地被懲罰的孩子不會培養起內在的自我控製能力。而從來沒有受到懲罰的孩子則不會培養起對外在控製的尊重。無論是過分地懲罰孩子,還是一味地讓孩子免受任何懲罰,這兩種方式都會將孩子和社會置於冒險的境地。
根據以往的經驗,我們認識到懲罰應該是均衡的完整管教體係中的一部分。在依附性的養育方式中,我們的目標是在孩子內心培養起順從的態度,在孩子的周圍營造一種環境,從而減少懲罰的必要性。然而,當確實需要進行懲罰的時候——這種情況是一定會出現的——依附性的養育方式就將幫助你明智地對孩子實施懲罰,因而就能夠有助於讓小孩聽話,同時又不使他產生憤怒和恐懼。一些倔強的孩子的內在自我控製總是在失控的邊緣搖擺不定,對於這樣的孩子,(恰當的而不是虐待性的)懲罰能夠起到作用;偶爾地進行恰當的懲罰可以為孩子帶來額外的約束,這是激發起孩子的良好品行所必須的。當你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到某一特定的行為時,這種做法也能夠引起孩子的注意。如果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建立在穩固的親情依附之上,那麽這種養育形式能起到最好的效果。在家庭裏麵,營造一個對孩子嗬護有加的環境以及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慈愛,要比采用懲罰手段有意義得多。
對孩子的懲罰必須是恰當的,而不是虐待性的。羞辱孩子、傷害孩子的自尊、對孩子吼叫以及肢體上的責罰都是相當微妙的虐待形式,不易被人們明確地認識,所有這些做法帶來的都隻有壞處,而沒有任何好處。請你千萬要注意,不要用強製性的約束去使超過3歲的孩子屈服,也不要用憤怒、難看的表情或者語氣對孩子進行情感上的壓製。這些懲罰形式都會引起孩子的憤怒和怨恨,而不會帶來行為上的持久轉變。為了達到最佳的效果,應該事先製定好家庭的規則,而且一定要讓孩子們知道違反這些規則所帶來的後果,這可以使你在一時的盛怒之中避免對孩子進行粗暴和不公正的責罰。蠻不講理的懲罰(比如,“我會好好地教訓你兩個星期!”)常常是不公平的,特別是在孩子事先不懂得規則或者是事先沒有給予孩子警告的情況下。恰當的懲罰,比如教孩子明白錯誤行為的後果、撤銷孩子的一些特權以及采用某些形式的暫停等等(見第十三章“通過行為塑造來進行管教:替代打屁股的各種辦法”),都能夠讓孩子學會各種外在的規則,目的在於使孩子最終能夠確立起約束自己的規範。
檢查一下你和孩子在一起度過的時光你和孩子待在一起的寶貴時間是不是大多用在了懲罰孩子上?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麽你很可能會造就出一個怒氣衝衝的孩子,並且在你們之間會形成脆弱的親子關係。養育孩子的快樂以及孩子成長發育的各階段實在是太寶貴了,一丁點兒都不應該浪費在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消極互動上。你應該考慮改變自己對待孩子的方法;花更多的時間和孩子嬉戲、玩耍。應該讓孩子幫你做家務、幫你一起幹一些活,讓他知道有他陪伴在你的身邊你感到很快樂。一旦你的孩子體會到與你待在一起有多麽的愉快,他就會把這種體驗轉化為良好的行為——做出良好行為本身也會帶來快樂。
§CHAPTER13替代打屁股的各種辦法
人是否會改變呢?這是毫無疑問的。年複一年地,我們一直在以這種或那種方式改變著我們的行為。雖然有些孩子很固執,對各種變化比大人更為抵觸,但是孩子們正在成長和發育,往往比成年人更具有可塑性。借助於各種塑造行為的手段,你能夠促進孩子們轉變和成熟的進程。塑造孩子的行為指的是為孩子提供各種暗示和強化措施,引導他向著良好品行的方向發展。隨著你不斷地對孩子的行為進行塑造,孩子的個性將隨之而發生變化和改進。塑造孩子行為的主要方式包括誇獎、有選擇性的忽略和暫停等手段,通過教育孩子明白各種行為的後果,采用各種誘導、提醒和協商,以及取消某些特殊待遇的辦法等等。
誇獎
誇獎是一種很有用的塑造手段。孩子們通常都很想讓你感到高興,並且想要始終得到你的讚許。然而,你可能很容易就對孩子進行過分的誇獎。應該注意,最重要的一點是要誇獎他們的行為,而不要對他們的人進行誇獎。像“乖女兒”、“乖兒子”一類的誇獎很可能會引起誤解,最好還是留著用來訓練寵物。對於有些孩子來說,給他們貼上這樣的標簽實在是讓他們負擔太重了(孩子會這麽想:“如果我做得不好,是不是就意味著我是個壞人呢?”)。比較好的辦法是對孩子說:“你弄幹淨了自己的房間,幹得不錯!”“那是一個很好的決定”或者“我喜歡你在這幅畫中用了多種顏色”。孩子會看得出你的誇獎是真誠的,因為你努力地使自己對他的誇獎明確、具體,這表明你在關心他。你也可以這樣簡略地誇獎孩子:“幹得好!”“就照這樣幹下去!”或者隻是簡單的“好極了!”為了不讓孩子陷入“我被人重視,因為我有很好的表現”的泥潭,你應該對他的行為進行讚揚,讓孩子最終能認識到值得褒獎的是他的行為。還應該采取實事求是的態度,如果對孩子做出的一大半行為你都要進行表揚,那麽他要麽會沉溺於大人對他的誇獎,要麽會感到疑惑,不明白你為什麽會如此費盡心機地讓他自我感覺良好。對於那些他僅僅是因為好玩,或者是出於他自己的目的而做的事情,你根本不必去誇獎,甚至不必加以讚許。
如果你想讓孩子達到一個明確的行為目標,比如要他停止抱怨,那麽通過誇獎來塑造行為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一開始,你會感到你幾乎對孩子說的每一個讓人感到開心的詞都要加以讚許(比如,對孩子說:“我喜歡你悅耳的聲音。”)到了最後,隨著抱怨的逐漸減少,越來越沒有必要立即就誇獎孩子(當然,為了防止孩子故伎重演,進一步的鼓勵還是有必要的),在這之後你就可以著手對另一個行為進行塑造。
西爾斯經典語錄
讓孩子去體驗他們的選擇所產生的結果,這是使他們學會自律的最佳途徑。這樣的經驗教訓會讓孩子記憶持久,因為它們來自於真實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