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於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居家孝友為政之本
“或”是有人問孔子,“子奚不為政”,奚當何字講,“子”是對孔子的尊稱。有人問孔子,您為什麽不去為政?
這個人以為當官才叫為政,見孔子不當官,所以他就懷疑,為什麽你這一身的德行學問,卻不去當官為政?或者說沒有機會為政?孔子回答得很好,“子曰,書雲孝乎”,書是《尚書》,《尚書》說孝,孝應該是怎麽樣的?“惟孝友於兄弟”。這句話出自於《尚書》裏的“周書”,《尚書》有三部分,夏商周三代的曆史和社會的情況,這句話出自於“周書”裏的“君陳篇”。
“君陳篇”的第一句是,“王若曰:君陳,惟爾令德孝恭。惟孝,友於兄弟,克施有政”。君陳指周成王的大臣,成王沒長大之前,周公輔佐成王,周公攝政,後來成王長大了,周公把政權交還給他,周公是大德、聖人。“王若曰”,王是周成王,“若曰”的若當如此講,就是如此說,周成王是這樣說的。這一篇在古文《尚書》裏有,今文《尚書》沒有了。這是周成王對大臣君陳說的話,當時君陳奉成王之命,去洛邑這個地方治理殷商的頑民,過去是周公在那裏治理,現在成王委派君陳去治理,希望君陳也能夠繼承周公的德政。
“惟爾令德孝恭”,唯有你有孝順恭敬的美德,這是讚歎他。“惟孝,友於兄弟,克施有政”,你能孝順父母、友愛兄弟,你有孝悌心,你就拿這個心來從政,“克施有政孝”,“克”當能字講,你能把你的孝悌心施展在政治上,所謂移孝作忠,《孝經》講,“居家理,故治可移於官”,你在家能夠孝悌,從政就不難,自然會用孝心來從政,你就是忠臣、賢臣。這是孔子引用《尚書》這段話來說明,“施於有政,是亦為政”,把孝友的美德用在日常生活中,不是等於為政一樣嗎?
朱子解釋說,“書言君陳能孝於親,友於兄弟,又能推廣此心,以為一家之政。孔子引之,言如此,則是亦為政矣,何必居位乃為為政乎”?《尚書》講君陳能夠孝順父母、友愛兄弟,把這個心推廣到對一切萬民,就是為政,由一家乃至一國,都是同一個心。孔子用《尚書》的話來說明,我們能夠孝友,就是為政,何必一定要居於官位,當了官才叫為政?為政不一定指當官。“施於有政”,施是行,所行的有政道,什麽是政道?孝友,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就是政道,為政之道。我們能夠孝友,就是為政,所以孝友是為政之本。
孝悌之德為政之本
“奚其為為政”,奚是何,我們有孝友,就已經有了為政之本,我們已經在做為政之道了,除了孝友以外,還有什麽事算是為政呢?離開孝友,沒有了。蕅益大師畫龍點睛,說了一句,“此便是為政以德”。“為政以德”就是“為政篇”第一句,“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德就是孝友,《孝經》講,“夫孝,德之本也”,一切的德都是由孝展開、延伸的。人能行孝悌,便是為政,為什麽這麽說?因為人能行孝悌,他就能感化一家一起行孝悌,就能感化一個社區家家都來行孝悌,逐步逐步,整個國家都能興起孝悌之風。這個責任,每一個公民都有。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匹夫是誰?我,我有責任,一個普通老百姓,不是說隻有當官的才有責任,國家領導人才有責任,這樣理解太狹隘了,人人都有責任。
我如何幫助國家社會?我能夠行孝悌,就是幫助社會,就在構建和諧社會,就在共建和諧世界,就在為政,這是為政以德。我們的目的不一定是要從政、當官,可是,我們必須要有為天下國家而憂的意識,要有範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聖賢情懷,不知不覺的,我們也入了聖賢之域。
這章講的是真正的為政之道,前麵說的為政以德,在這裏得到了具體說明。我們學聖學賢,就是要以天下國家為己任,修身以德,我們也就是為政以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