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這一章是孔子評論他的弟子顏回。
朱子說,“回,孔子弟子,姓顏,字子淵”,“回”是他的名,字子淵,所以有時候也稱顏淵,或者顏子淵。這是孔子最欣賞、最喜愛的弟子,他的德行最高,這一段是孔子讚歎他。
顏回聽教順受無礙
“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孔子與顏回談話的時候,談了一整天,顏回都“不違如愚”。“不違”是毫無阻礙的意思,朱子講,“不違者,意不相背,有聽受而無問難也”。這個學生非常老實聽話,老師教什麽,沒有任何的違逆,全盤接受。他隻聽受而沒有問難,不會拿一些話來反駁,或者故意提出問題去刁難老師,考考老師,他沒有那種心,完全是順受,順暢無礙。表麵上看,從早到晚老師給他講什麽,他隻是點頭聽受,不問一句話,好像一個愚人,實際上大智若愚。
西漢孔安國先生的批注說,“不違者,無所怪問,於孔子之言,默而識之,如愚”,他沒有那些奇怪的問題。我過去在大學裏教課,在美國、澳洲,都是教西方學生,常常有很多學生提出很多怪問題,這是什麽?他妄想多。老師講的還沒理解消化,他就想出另外的意思,去問老師,跟顏回就不一樣。顏回對孔子的話,“默而識之”,“默”是沉默,他不講話,“識之”是記在心裏,完全接受,自己去消化吸收,看起來像愚人,實際上他不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朱子解釋,私是“謂燕居獨處,非進見請問之時”,燕居是自己一個人獨處時,在私下裏,比如他回家了,或者是沒有向老師請問學習,跟同參、學友們討論時,孔子在旁邊觀察顏回的言談,發現他能夠“亦足以發”,“發,謂發明所言之理”,他能把孔子講的教誨、義理發明出來、發揮出來。
譬如有同學來請教他,他的回答完全是運用老師講的道理,證明他聽懂了,消化了,變成了自己的觀念。所以孔子看出來,顏回並不愚,他是大智。其他的弟子聽老師講課,都有很多問題提出來,隻有顏回沒有問題。
當然如果真有問題是應該提出來,也不能憋在心裏,自己胡思亂想也想不通。
顏回的水準高就高在他一聽就懂,所以他沒有什麽問題,都聽懂了。聽懂了就能去做,正是“學而時習之”,因此他“不亦說乎”,他不改其樂。顏回何以能夠一聽就懂?秘訣在哪?在專注。他聽講的時候思想不開小差,集中精神,全神貫注,沒打一個妄念,心很清淨。心清淨,就非常容易理解老師講的教誨;心不清淨,老師講得再明白也聽不懂。
不違如愚深潛純粹
顏回為什麽能專注?因為他對老師百分之百地信仰、恭敬,尊師重道他是一百分。他對孔子的那種尊敬,後麵的《論語》裏我們能讀到,真是無以複加,在他眼裏,他的老師就是聖人。
顏回說,他一生去追求老師的那個境界,都達不到。可見得在他心目中對老師的景仰。尊師的人必定重道,重道的人才會尊師。古德講,“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顏回為什麽能得到這麽大的利益?因為他真正尊師重道,所以他是諸弟子中真正得孔子心傳的。
朱子講,“愚聞之師曰:顏子深潛純粹,其於聖人體段已具。其聞夫子之言,默識心融,觸處洞然,自有條理。故終日言,但見其不違如愚人而已。及退省其私,則見其日用動靜語默之間,皆足以發明夫子之道,坦然由之而無疑,然後知其不愚也”。朱子聽他的老師講,顏回能做到“深潛純粹”,他內心的涵養功深。顏回求學,心非常專注,純粹是為了學道,沒有其他雜念,所以他能夠貧而樂道,簞食瓢飲,在陋巷不改其樂。這種基礎已經具備了聖人的基礎,他的基礎好,誠敬好學,老師講的話,他一聽就能“默而識之”,把它記在心裏去消化。他平時不多言,反複在思維老師講的義理,慢慢地把它融化在內心,成為自己的觀念,在日常生活中運用,處世待人接物,立刻就能想到老師講的教誨,對於眼前的境界洞然明白,能夠很條理地分析、運用聖賢之道。因為他的內心都在做這種學問,下這個功夫,哪有時間講廢話,所以他一定是慎言。老師講的,他完全接受,像愚人一樣,愚人是他真正老實聽話,做個老實人。他退居跟同學交往,處世待人接物,日用平常,動靜語默之間,全都把孔子的教誨落實了,這是發明孔子之道。顏回用得非常自然,並沒有造作,為什麽?他完全消化吸收了,這才是真正的智慧。
君子慎獨獨歎顏回
蕅益大師在《論語點睛》裏講,“私者,人所不見之地,即慎獨獨字”。退而省其私,孔子觀察顏回是在他獨處的時候,別人看不見他。獨處的時候,人家見不到,這是獨;人家見得到,而他內心的起心動念人家未必知道,這也是獨。
顏回都能做到慎獨,起心動念都不違背孔子之道。“惟孔子具他心道眼,能於言語動靜之際,窺見其私,故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退,非顏子辭退,乃孔子退而求之於接見問答之表耳。”這是講孔子具有他心通,具有道眼,能夠知道他人的起心動念,知道他人的內心深處想的是什麽,聖人有這種能力。聖人的心清淨,能夠從人的言語動靜的表相裏看出他的心地。孔子看到顏回的心地,誠敬好學,所以讚歎他“其心三月不違仁”,他的心三個月都沒有違背仁,所以顏子也堪稱是仁者了。
“退而省其私”的退,蕅益大師有新解,不是講顏子離開老師,辭退,而是什麽?孔子退,孔子退而求之於接見問答之表耳,是孔子退回來,暗暗地觀察自己的學生,看他跟人接見的時候、問答的時候有什麽表相,就能夠看出他的心地。顏子表裏如一,所以孔子非常讚歎他,能完全落實孔子之道的,唯有他一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