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先王大舜 孝道圓滿

經文:【先王有至德要道。】

玄宗《禦注》:“孝者,德之至,道之要也,言先代聖德之主,能順天下人心,行此至要之化,則上下臣人,和睦無怨。”所以,這個“至德要道”就是孝道。

這是注解經文第一句。孝道是德的究竟圓滿。道,是方法。什麽方法?開發我們自性寶藏的方法。“道之要”,“要”就是關鍵。即隻有行孝才能夠圓滿我們的德行,把自性的寶藏開顯出來,此即回歸本性本善,成就大聖。先代、古代的帝王、聖王都能夠順乎民心,用孝來治理天下。為什麽孝道順民心?因為是人的本性本善。聖王用孝道順民心,民心自然歸順。要推行政治,要推行教育,最重要的是什麽?用孝。孝治天下,推行孝道教育,就能夠教化天下的國民,使上下君臣之間都和睦無怨。

先王,是孔老夫子眼中的古聖先王,一般是指曆史上的三皇五帝,即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三皇,黃帝、顓頊、帝嚳、堯、舜五帝,到堯舜為止。舜讓位給禹後,禹的位子沒有禪讓,而是讓自己的兒子啟繼承,就此開始了夏朝。夏朝之後是商朝,商朝之後是周朝。夏商周稱三代,三代聖君稱三王。所以“先王”還可以指五帝和三王。古代的帝王都有聖人的道德,都有所謂的“至德要道”,他們自己本身把孝行做圓滿,就能夠服眾,然後推而廣之,以孝心對待大眾。

舜王,至孝至德。生父和繼母虐待他,甚至幾次欲置之死地。一次,讓舜下井幹活,等他下到井裏就填土,想把舜活埋。幸虧舜事先得知,提前在井裏挖好了通道,安全的逃了出來。回到家裏,若無其事,不僅毫無抱怨的言語,連怨恨的心都沒有。還是照樣恭恭敬敬地行孝,這叫至德。心裏沒有對立、沒有衝突。在他眼裏,父母永遠沒有過失,隻有自己做得不夠好。徐醒民老先生講解《孝經》時說,這種境界已經出離了六道輪回,不在三界當中了。佛法講的三界六道,三界是欲界、色界、無色界。眾生因為迷惑、顛倒、造業,所以在六道三界輪回。眾生最大的迷惑是什麽?自私自利,跟人對立,跟人起衝突。舜的父母這樣虐待他,而他跟父母一點衝突、矛盾、對立都沒有。這是聖人的境界!

舜的孝心,感動了天地,感動了當時的堯王,不僅把兩個女兒嫁給舜,還請他出來治理國家。堯王的兩個女兒都非常的賢慧,到舜家不以公主身份自居,侍奉公婆盡心竭力,舜也得到了家庭幸福;經過二十八年的考驗,堯王判定舜真是聖人,就把王位禪讓給他,舜得到了天下。

因此,孔老夫子讚歎大舜:“德為聖人,尊為天子,富有四海之內,宗廟饗之,子孫保之。”即舜的德行,堪稱為聖人;尊貴,做到天子;富有,四海之內都是他的財產;在宗廟內享受後人的祭祀;子孫綿延不斷,我們現在很多人都是大舜的後代,這是一個人達到了圓滿的成就。當時他治理的天下國家,真的是風調雨順、人民幸福和睦、天下太平。憑什麽達到的?就是一顆孝心,以這顆孝心來治理天下,能夠讓天下人和順,讓國民百姓和睦,上下都沒有怨言,這就是先王的至德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