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如果要豬來品茗,豬一定叫嚷還沒潲水好喝喲

上世紀50年代初,偉人提出“各校要注意健康第一,學習第二”,60年代中期他又嚴肅指出:“課程多,壓得太重,是很摧殘人的,學製、課程、教學方法都要改。”

1978年,改革開放總設計師*指出:“學生負擔太重是不好的,今後仍然要采取有效措施來防止和糾正。”

1964年2月13日,特別指出:“現在的考試,用對付敵人的辦法,搞突然襲擊,出一些怪題、偏題,整學生。這是一種考八股文的辦法,我不讚成,要完全改變。”

指出:“考試可以交頭接耳,無非自己不懂,問了別人懂了。懂了就有收獲,為什麽要死記硬背呢?人家做了,我抄一遍也好。”

還指出:“出20個題,學生隻能答出10題,但答得好,其中有的答得很好,有創見的,可以打100分;而20題都答了,也答得對,但是平平淡淡,沒有創見的,給50分、60分。”

——黃鍾大呂,愚夫不理:那些圍著高考打轉卻不知“人本”為何物、卻不認識“人”這個字的所謂“讀書人”、“文化人”,是聽不懂這些的。不僅聽不懂,而且會杞人憂天,疑竇重重:這怎麽能學好知識呢?這怎麽能成為人才呢?——這也難怪,中國的成語“對牛彈琴”就是用來形容這堆死學死考的蠢人的。

“對牛彈琴”的另一種解釋是:如果你拿潲水去喂豬,豬們一定會吃得戛戛作響、呼呼有聲;如果要豬來品茗,豬們一定生氣地抗議:“這是什麽糟粕東西,我們不吃!”

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這叫“因材施教”。——陶行知

人像樹木一樣,要使他們盡量長上去,不能勉強都長得一樣高,應當是:立腳點上求平等,於出頭處謀自由。——陶行知

我們要活的書,不要死的書;要真的書,不要假的書;要動的書,不要靜的書;要用的書,不要讀的書。總起來說,我們要以生活為中心的教學做指導,不要以文字為中心的教科書。——陶行知

要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腳、空間、時間,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陶行知

知教育者,與其守成法,毋寧尚自然;與其求化一,毋寧展個性。——蔡元培

教學必須符合人的天性及發展的規律,這是任何教學的首要的最高的規律。——第斯多惠(德國)

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第斯多惠(德國)

很多知識,現在沒學好,以後還可以學,在學校沒學好,還可以在社會學。——路綱(華中師範大學前校長)

學奧數不如學生活態度。——路綱(華中師範大學前校長)

奧數風潮簡直是毀孩子,奧數是最無聊的比賽。——北京工業大學校長範伯元

奧賽獲獎並不能說明什麽,獲獎者高考加分的規定並不妥當。因為奧賽獲獎並不能說明什麽,在解題技巧強化訓練的情況下拿到名次無法說明我國選手的數學水平比國外選手強。——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數學與係統科學研究院院士楊樂

奧數,奧數,噢噢亂“教”的蠢獸。——也教過所謂“奧數”的本人,這裏“見縫插針”****一句。

“順其自然”是最給力的智慧,“適可而止”是最恰當的勤奮,“過猶不及”是最靠譜的忠告,“聽從心靈的召喚”是最值得尊敬的老師。——我在學習上的一點點感受,見笑了。

我現在懷疑的是我們現行的考試方法究竟是選拔了人才還是埋沒了人才;現在我們招生隻要成績好的就錄進來,這樣隻惟分數,培養不出創新型人才的,這樣的標準已經誤了我們幾代人了。——浙江省省長呂祖善在2010年“兩會”上的發言

基礎教育在高考指揮棒下成為畸形的應試教育,給大學培養創新人才帶來了很大的問題,有句話很經典:教育先是把青少年的創新能力扼殺掉,再要求他們把創新能力開發出來。——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技大學前校長、現南方科技大學創校校長朱清時

隻有讓學生不把全部時間都用在學習上,而留下許多自由支配的時間,他才能順利地學習,……(這)是教育過程的邏輯。——蘇霍姆林斯基(前蘇聯)

讓每一個學生在學校裏抬起頭來走路。——蘇霍姆林斯基(前蘇聯)

要尊重兒童,不要急於對他作出好或壞的評判。——盧梭(法國)

構成我們學習最大障礙的是已知的東西,而不是未知的東西。——貝爾納(英國)

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愛因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