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3)

長安秋望

趙嘏

雲物淒涼拂曙流,漢家宮闕動高秋。

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

紫豔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

鱸魚正美不歸去,空戴南冠學楚囚。

【注釋】雲物:雲彩。拂曙流:晨曦初現。流,流動。漢家宮闕:這裏指唐朝宮殿。動高秋:指巍然聳立的宮殿,被曙光波及似乎觸動了高高的秋空。殘星:指黎明時的星星。天色將亮,西邊的星辰已黯淡,逐漸隱去。雁橫塞:鴻雁南飛越過邊塞。橫,飛過。人倚樓:這裏指吹笛人的姿態,斜靠著樓。紫豔:豔麗的紫色。籬菊:籬笆下的菊花。紅衣:紅色的蓮花瓣。渚:水中高地。鱸魚正美:《晉書·張翰傳》記載:西晉張翰在洛陽做官。“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蓴羹、鱸魚膾,曰:‘人生貴適誌,何能羈宦數千裏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從此。“蓴鱸之思”成了思鄉之情的代名詞。“空戴”句:《左傳·成公九年》記載:楚國伶人鍾儀成了晉國的俘虜。晉侯視察時發現了他,問:“南冠而係者誰也?”手下回答是鄭國獻來的楚囚。晉侯命他演奏,他彈的都是南方楚調,晉侯念他不忘故土,遂放他回國。後人多用“南冠”、“楚囚”來表達熱愛祖國,不忘鄉土的情懷。

新秋

杜甫

火雲猶未斂奇峰,欹枕初驚一葉風。

幾處園林蕭瑟裏,誰家砧杵寂寞中。

蟬聲斷續悲殘月,螢焰高低照暮空。

賦就金門期再獻,夜深搔首歎飛蓬。

【注釋】新秋:初秋。火雲:雲霞似火,俗稱火燒雲。欹枕:斜靠著枕頭。欹,通“倚”,斜靠。一葉風:據說立秋時節,梧桐就要落下第一片葉子,有“一葉落而知天下秋”之說。後人用此指代秋風。砧杵:指搗衣聲。砧,搗衣石。杵,搗衣的短木棒。殘月:不圓的月亮。高低:忽高忽低。賦就:寫成文賦。金門:金馬門,漢代宮門名。漢時以征辟薦拔人才。被征召人,其才能優異者,令待詔金馬門。期:希冀。飛蓬:秋天隨風飛舞的蓬草。喻指漂遊不定的人生。

中秋

李樸

皓魄當空寶鏡升,雲間仙籟寂無聲。

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雲衢千裏明。

狡兔空從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靈槎擬約同攜手,更待銀河徹底清。

【作者簡介】李樸(1063~1172),字先之,人稱章貢先生。虔州興國(今屬江西)人。北宋詩人。富有才華,宋哲宗紹聖年間進士,曾任國子監教授、著作郎、秘書監等職。為官正直,敢於直諫,不畏權奸。其詩多描寫景物,構思新奇。著有《章貢集》等。

【注釋】皓魄:喻指月光。寶鏡:喻指月亮。因中秋月圓似鏡,故言。仙籟:指天上的各種聲響。籟,本指從孔穴裏發出的聲音,常用於泛指各種聲響。平分秋色:因中秋節這天正好將秋季一分為二,所以說這夜的月亮是“平分”秋色。雲衢:指雲海中月亮運行的軌道。衢,四通八達的路。狡兔:指傳說中月宮裏的玉兔。弦:弦月。陰曆每月初七、初八,月亮缺上半,叫上弦。每月的二十二日、二十三日,月亮缺下半,叫下弦。妖蟆:傳說中月宮裏的蟾蜍。古人有蟾蜍食月的說法,故言。靈槎:指仙槎。此處用“乘槎泛天河”的典故。傳說海與天河相通,漢代有人曾乘槎去天河,與牛郎織女相遇。槎,竹或木做成的筏。擬約:打算邀約。更待:須待。銀河:天河。

九日藍田會飲

杜甫

老去悲秋強自寬,興來今日盡君歡。

羞將短發還吹帽,笑倩旁人為正冠。

藍水遠從千澗落,玉山高並兩峰寒。

明年此會知誰健,醉把茱萸仔細看。

【注釋】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陽節。藍田:地名,在今陝西藍田縣。強自寬:勉強自我寬慰。強,勉強。興:興致。盡君歡:和大家一塊盡情歡樂。“羞將”句:怕風吹掉帽子露出短發而感到難為情。據《晉書·孟嘉傳》記載:東晉大將軍桓溫,九月九日遊龍山,僚佐畢集。當時有風將孟嘉的帽子吹落,孟嘉不覺。桓溫便令孫盛作文嘲笑他。孟嘉看後,從容不迫,立即作文答之,其文辭之美,讓四座皆驚。這個典故後來成了文人墨客關於“魏晉風度”的美談。但杜甫這裏是反其意而用之。倩:請。正冠:將帽子戴端正。藍水:在今陝西藍田縣東。《三秦記》中記載:“藍田有洲,方三十裏,其水北流,出玉銅鐵石,合溪穀之水為藍水。”玉山:即藍田山,因盛產美玉,故名。高並:高聳並峙。此會:指像今日這樣的聚會。茱萸:植物名,有濃烈香味。古人認為茱萸可以避邪消災,延年益壽,所以在重陽節這一天,人人佩戴茱萸囊或頭插茱萸以驅邪。

秋思

陸遊

利欲驅人萬火牛,江湖浪跡一沙鷗。

日長似歲閑方覺,事大如天醉亦休。

砧杵敲殘深巷月,井梧搖落故園秋。

欲舒老眼無高處,安得元龍百尺樓。

【注釋】欲:。驅:趕逐。萬火牛:像萬頭火牛一樣衝撞奔竄。戰國時齊國大將田單將幾千頭牛角上縛刀,尾巴上點火,組成“火牛陣”,打敗了燕軍。浪跡:到處漫遊,行蹤不定。休:罷了。井梧:水井邊的梧桐樹。舒:舒展。元龍百尺樓:元龍,東漢廣陵太守,姓陳名登,字元龍,素有扶世濟民的誌向。《陳登傳》中記載:許汜拜見元龍,元龍無主客之禮,不但不予理睬,而且自顧在大床上睡下,讓客人睡在下床。後許汜告於劉備,劉備說:你有國士之名,天下大亂,不去濟世救國,卻隻知求田問舍。如果是我,就睡在百尺高樓上,讓你躺在地下,豈止是上下床呢!這裏用“元龍高臥”的典故,來抒寫自己空有報國之誌,卻無報國之地。

與朱山人

杜甫

錦裏先生烏角巾,園收竽栗未全貧。

慣看賓客兒童喜,得食階除鳥雀馴。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兩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門月色新。

【注釋】錦裏先生:指朱山人(朱希真)。作者居住成都浣花溪草堂時,南麵與朱山人為鄰。錦裏,指錦江附近的地方。烏角巾:黑色的頭巾,多為隱士所戴。角巾,有棱角的頭巾,即方巾。芋栗:芋頭和栗子。未全貧:不是完全貧困,不為赤貧。暗指朱山人安貧樂道。慣看:因經常看到而習以為常。階除:階簷天井的泛稱。除指庭院,猶今稱天井。野航:鄉間小渡船。恰受:剛好能承載。白沙:白色的沙灘。

聞笛

趙嘏

誰家吹笛畫樓中,斷續聲隨斷續風。

響遏行雲橫碧落,清和冷月到簾櫳。

興來三弄有桓子,賦就一篇懷馬融。

曲罷不知人在否,餘音嘹亮尚飄空。

【注釋】畫樓:雕梁畫棟的樓閣。響遏行雲:笛聲響亮高亢,似乎阻止了遊動的雲彩。遏,阻止。橫碧落:回蕩在碧空。橫,響徹。碧落,碧空。清:清越。形容笛聲清悠高揚。和:這裏有伴隨的意思。簾櫳:窗簾和窗欞。三弄:指笛曲《三調》。東晉著名音樂家桓伊(桓子),善於吹笛,時稱“江南第一手”。相傳名琴曲《梅花三弄》即是根據他的《三調》所改編的。“賦就”句:笛聲美妙,使詩人想起了漢代馬融的《長笛賦》。馬融,東漢著名學者,才學博群,善鼓琴,好吹笛,曾作《長笛賦》。

冬景

劉克莊

晴窗早覺愛朝曦,竹外秋聲漸作威。

命仆安排新暖閣,呼童熨貼舊寒衣。

葉浮嫩綠酒初熟,橙切香黃蟹正肥。

蓉菊滿園皆可羨,賞心從此莫相違。

【注釋】晴窗:窗外發白。覺:睡醒。朝曦:早晨的陽光。曦,陽光。秋聲:秋天的自然聲響,如風聲、落葉聲、蟲鳴聲等。漸作威:聲響逐漸響亮。作威,施行威勢。此處指寒冷的強度增加。暖閣:有取暖設施的閣樓。熨貼:用燒燙的熨鬥把衣服壓平。寒衣:禦寒的衣服。“葉浮”句:這是形容綠蟻之類的酒初熟時的狀態。綠蟻,古代一種米酒,俗稱醪糟酒。釀成時,上浮米粒,呈微綠色,人稱綠蟻。白居易《問劉十九》詩雲:“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蓉菊:芙蓉和菊花。可羨:值得賞玩。賞心:心情愉悅。違:違背,錯過。

冬至

杜甫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管動飛灰。

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衝寒欲放梅。

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注釋】冬至:二十四節氣之一,在十二月二十日前後。這一天白天最短,夜間最長。天時:自然界的時序節令。陽生:陽氣生發。五紋:五彩花紋。弱線:指絲線。吹葭:古時為了預測時令變化,將蘆葦莖中的薄膜製成灰,放在蘆管內。冬至前吹蘆管灰飛向下,冬至後吹之,灰飛向上。葭,蘆葦。岸容:河岸的麵貌。臘:臘月。舒:舒展。山意:山中的意象。衝寒:衝破寒冷。放:綻放。雲物:雲煙景物。殊:不同。鄉國:家鄉,故鄉。覆:傾盡,這裏指飲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