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登長城賦(2)

[44]斬蛇:《史記·高祖本紀》載:高祖夜行,遇蛇當道,拔劍斬之。有人至蛇所,聞老嫗夜哭,問何故,嫗曰:“人殺吾子,故哭之。”人曰:“嫗子何為見殺?”嫗曰:“吾子,白帝子也,化為蛇,當道,今為赤帝子斬之,故哭。”人告高祖,高祖心喜,自負。立為沛公。鴻名:崇高的聲譽。

[45]板築:築牆所用板和杵。此指修築長城。艾:停止。

[46]顛沛:指秦王朝動蕩變亂。

[47]六郡:《漢書·地理誌下》:“漢興,六郡良家子選給羽林、期門,以材力為官,名將多出焉。”顏師古注為隴西、天水、北地、上郡、西河、安定。大抵在今甘肅東部、寧夏南部、陝西北部及內蒙古西南一帶。

[48]五原:秦九原郡,漢武帝改置五原郡。地在今內蒙古自治區。

[49]金火:古以五行相生相克附會王朝更替的命運,以為秦為金德,漢為火德,火克金,故秦亡。

[50]淫愎(bì):過度剛愎,一意孤行。

[51]要害:關係全局的重要處。此指長城拒敵的重要關隘。

[52]勞:用力辛勤。

[53]單(chán)閼(yān):卯年的別稱。《爾雅·釋天》:“(太歲)在卯曰單閼。”

[54]窮發:極荒遠不毛之地。

[55]眇(miǎo)默:遙遠貌。雞田:據《舊唐書·地理誌一》靈州大都督府,開元初廢,複置東皋蘭、燕然、燕山、雞田、雞鹿、燭龍等六州。雞田州寄置在回樂縣界,突厥九姓部落所處。地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

[56]馬窟:即飲馬之窟。

[57]土色紫:崔豹《古今注·都邑》:“秦築長城,土色皆紫,漢塞亦然,故稱紫塞焉。”回:曲折。

[58]沒:被沙塵遮蔽。

[59]調:樂律。此指鼓聲震響。

[60]咽(yè):聲音低沉悲哀。此謂笳聲鳴響。

[61]危坐:端坐。側聽:側耳細聽。

[62]青波:代指大海。此謂太陽隱入大海,天氣寒冷。

[63]峨峨:聳立貌。

[64]危蓬:飛轉的蓬草。危:不安穩。

[65]柯:草木的枝莖。

[66]峴(xiàn):小而高的山嶺。

[67]銜燭:《楚辭》屈原《天問》:“日安不到,燭龍何照?”王逸注:“言天之西北有幽冥無日之國,有龍銜燭而照之。”《山海經·大荒北經》:“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麵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是燭九陰,是謂燭龍。”此借以寫北方冬季天寒。

[68]驟:奔跑。

[69]亭:亭障,城壘。候:烽候,烽火台。

[70]玄洲:《海內十洲記》:“玄洲在北海之中,戌亥之地,方七千二百裏,去南岸三十六萬裏。上有太玄都,仙伯真公所治。多丘山,又有風山,聲響如雷電。”此代北方。

[71]罷:停止。

[72]鷙(zhì):猛禽。隼(sǔn):即鶚,凶猛善飛。

[73]哀猱(náo):哀叫的猿猱。透:跳。

[74]乳虎:小老虎。

[75]蟄(zhé)熊:冬眠的熊。蟄,伏藏。舐(shì):舔。

[76]夭遏(è):夭亡,夭折。

[77]艱遘(gòu):困苦遭遇。

[78]韓信:《史記·淮陰侯列傳》載:漢朝建立,劉邦封韓信為楚王,人告其謀反,降為淮陰侯。又有舍人進讒言於呂後,猜疑其與陳豨勾結,欲在長安反叛。呂後派武士縛信,斬於長樂鍾室,並夷滅三族。

[79]李陵:《漢書·李廣傳》載:天漢二年,李陵率軍擊匈奴,至浚稽山,軍侯管敢投降泄露軍機,致使李陵軍大敗,遂降。

[80]燕台:即黃金台,戰國時燕昭王所築。昭王曾置千金於台上,以延攬人才。故址在今河北易縣東南。

[81]馬邑:秦縣名。傳說秦人於此築城,數崩,後有馬來此周旋馳走,因依其跡而築,城成,故名。地在今山西朔縣境。

[82]飆:疾風。晦:陰冷。

[83]陵:經過,超越。地脈:指地之脈絡。《史記·蒙恬列傳》:“起臨洮,屬之遼東,城塹萬餘裏,此其中不能無絕地脈哉,此乃恬之罪也。”此代長城。扣心:捶胸,悔恨貌。扣,通叩,打。

[84]天街:星名。此代天。隕泣:掉淚。

[85]王昭:《後漢書·南匈奴傳》載:王昭君貌美,入宮未幸,元帝敕嫁呼韓邪單於。及呼韓邪死,上書求歸,成帝敕令從胡俗,不得歸。

[86]蔡琰:《後漢書·列女傳·董祀妻》載:蔡琰,字文姬。興平中,天下喪亂,為胡騎擄,沒於南匈奴左賢王,在胡中十二年。

[87]裛(yè):沾濕。

[88]氈幄:用氈做的帳蓬。

[89]蕭關:漢亦謂障關,為關中通往塞北的重要關隘。在今寧夏固原。

[90]趙王:《史記·趙世家》載:幽繆王七年,秦人攻趙,王遷降。裴駰《集解》引《淮南子》雲:趙王遷流於房陵,思故鄉,作為山水之謳,聞之者莫不流涕。遷逐:流放。

[91]馬融:《後漢書·馬融傳》載馬融因上《廣成頌》,“忤鄧氏,滯於東觀,十年不得調。因兄子喪,自劾歸。太後聞之怒,謂融羞薄詔除,欲仕州郡,遂令禁錮之。”“先是融有事忤大將軍梁冀旨,冀諷有司奏融在郡貪濁,免官,髡徙朔方。”幽:囚禁。

[92]障:亭障。

[93]蠨(xiāo)蛸(shāo):喜蛛。《詩經·豳風·東山》:“伊威在室,蠨蛸在戶。”

[94]蠮(yē)螉(wēng):塞名,即今居庸關。

[95]桃李:《詩經·召南·何彼穠矣》:“何彼穠矣,華如桃李。”喻王姬豔麗。後以桃李指青春女子。

[96]綺羅:古謂青春年少有綺年、綺歲之說,此借服飾代指家室。

[97]擗(pì)摽(biāo):拊心而悲。亦作“辟摽”。《詩經·邶風·柏舟》:“靜言思之,寤辟有摽。”

[98]頹隅:坍毀的牆。

[99]衛青:《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大將軍衛青者,平陽人也。”擊匈奴,功勳卓著。開幕:開辟幕府。

[100]張遼:《三國誌·魏誌·張遼傳》:“張遼字文遠,雁門馬邑人也。”從曹操攻守討伐,破遼東,擊荊州,屯合肥,威名震世。辟土:擴充疆域。

[101]嫖姚:《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雲霍去病“善騎射,再從大將軍。大將軍受詔與壯士,為剽姚校尉。”剽姚,《史記·建元以來王子侯者年表》作“嫖姚”,《漢書·霍去病傳》作“票姚”,也作“彯搖”、“票鷂”,皆勁疾貌。

[102]捕虜:《後漢書·馬武傳》:“馬武字子張,南陽湖陽人也。……建武四年,與虎牙將軍蓋延等討劉永,武別擊濟陰,下成武、楚丘,拜捕虜將軍。”

[103]薙(tì):削平。鋪:推平。

[104](chú):同“鋤”,掃除。

[105]鐵防:《三國誌·魏誌·公孫瓚傳》裴鬆之注引《英雄記》:“瓚作鐵門,居樓上。”袁紹為地道,突壞其樓。公孫瓚自殺。元:頭。

[106]金河:又名金川,現名大黑河。流經今內蒙古自治區中部。此與“鐵門”相對,代指北方邊塞。

[107]虎牙:東漢蓋延為虎牙將軍,銚期為虎牙大將軍。二人皆容貌絕異,作戰勇猛,後因以虎牙喻將軍。事見《後漢書·蓋延傳》《銚期傳》。

[108]虯:彎曲如虯龍。蝟須:《晉書·桓溫傳》:“溫豪爽有風概,姿貌甚偉……眼如紫石稜,須作蝟毛磔。”

[109]中郎:《漢書·蘇武傳》載:天漢元年,且鞮侯單於初立,恐漢襲之,盡歸漢使路充國等。武帝嘉其義,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送匈奴使留在漢者。適逢虞常等謀反匈奴中,武等被拘,拒不降。單於乃幽武置大窖中,又徙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武杖漢節牧羊,臥起操持,節旄盡落。武留匈奴凡十九年,始以強壯出,及還,須發盡白。

[110]博望:《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將軍張騫,以使通大夏,還,為校尉。從大將軍有功,封為博望侯。”

[111]取劍仆地:《漢書·蘇武傳》:“單於使衛律召武受辭。武謂惠等:‘屈節辱命,雖生,何麵目以歸漢!’引佩刀自刺。衛律驚,自抱持武,馳召醫。鑿地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氣絕,半日複息。”仆:倒。

[112]尋河:《史記·大宛列傳》載:張騫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鹽澤潛行地下,其南則河源出焉。多玉石,河注中國。漢使窮河源采玉石。又《荊楚歲時記》記張騫乘槎(木筏)從海上到達天河,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一一引。

[113]幽:囚禁。

[114]竄:逃匿。張騫使月氏,經匈奴,被匈奴所持,留十餘歲。後逃出,至大宛,抵康居,致大月氏,止大夏。欲從羌中歸,複為匈奴所得,留數歲,後逃回。見《史記·大宛列傳》。

[115]銀車:以銀裝飾,供使臣乘坐的車。薦:頻繁。

[116]玉節:使臣所持以示信的符節。旋:還,回。

[117]隻:語助詞。

[118]莞然:微笑貌。

[119]巋(kuī)然:屹立貌。

[120]窮海:沙漠荒遠處。海,瀚海,沙漠。

[121]墉(yōng):城牆。

[122]陟(zhì):登。穹石:大石。

[123]勝(shēng):經得起。

[124]羈淪:客居在外,沉淪邊塞。

[125]南庭:漢時南匈奴居住處。《後漢書·南匈奴傳》載:“(建武)二十六年,遣中郎將段郴、副校尉王鬱使南單於,立其庭,去五原西部塞八十裏。”此代北方邊塞。

[126]三邊:漢代幽、並、涼三州,其地皆在邊境。

[127]徐樂:《漢書·徐樂傳》:“徐樂,燕郡無終人也。”曾上書論天下之患在於土崩不在瓦解之理,開導漢主親天下而服四夷,減少征伐,斂卻奢侈,富國強兵,廣揚威名。諭:喻,使明白。

[128]賈誼:《後漢書·賈誼傳》載:賈誼洛陽人,少年能文,博學多才,作《過秦論》,指責秦政之失,以為漢之借鑒。過:指責。

[129]崢嶸:凜冽。暮:終。

[130]窮塵:邊塵。

此賦分四部分,首段至“而居之者泰”,借史家之言,論秦朝興亡,評長城功過,發端詭奇。次段至“憫勞生之艱遘”,寫景抒懷,表明“悲壯圖之夭遏,憫勞生之艱遘”主題。三段至“北違沙以莞然”,由次段“悲”、“憫”之情申發,憑吊長城有關古人,備述長城千年變幻,憶昔懷古與勾稽史事交織融匯,寄慨深沉。末段點明作意,再申主題,以今挽古,情詞激越。全篇構架,既發揮了賦體的鋪張闊大,又吸收了詩歌的含蓄精警,境界渾涵汪茫,堪稱駢賦中的上乘之作。徐彥伯以文辭典縟,名擅於時。“晚年屬文,好為強澀之體。”(《舊唐書》本傳)“多變易求新,以鳳閣為鵷閣,龍門為虯戶,金穀為銑溪,玉山為瓊嶽,竹馬為篠驂,月兔為魄兔。進士效之,謂之澀體。”(《唐詩紀事》卷九)此賦建構,正見出其“變易求新”的特點,而賦中用詞,確有繁縟求澀痕跡。

(楊曉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