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青苔賦

楊炯

楊炯(650—693?),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市)人。高宗顯慶四年(659)舉神童,待製弘文館。上元三年(676)製舉登科,補校書郎。永隆二年(681)七月,薛元超表薦為崇文館學士,旋遷東宮太子李顯詹事司直。則天垂拱元年(685)貶梓州司法參軍,又調洛陽,與宋之問分直習藝館。天授三年(692)出為盈川令,卒於官。為文重風骨,詩多五律,警勁整飭。有《盈川集》,《舊唐書·經籍誌》《新唐書·藝文誌四》著錄為三十卷,多亡佚。今存明萬曆童佩編次十卷本,收賦一卷,共八篇。

浦銑《複小齋賦話》卷下:“楊盈川《青苔賦》,起二段用重暉、博望事,蓋為校書郎時作也。”楊炯《渾天賦》序雲:“顯慶五年,炯時年十一,待製弘文館。上元三年,始以應製舉,補校書郎。”在此任上約五年。

粵若稽古聖皇[1],重暉月光[2],開博望之苑[3],辟思賢之堂[4]。華館三襲[5],琱軒四下[6]。地則經省而書坊[7],人則後車而先馬。相彼草木兮,或有足言者,籲嗟青苔[8],今可得而聞也。借如靈山偃蹇[9],巨壁崔巍[10],畫千峰而錦照[11],圖萬壑而霞開。王孫逝兮山之隈[12],披薜荔兮踐莓苔[13]。悵容與兮徘徊[14],一去千年兮時不複來。

至若圓潭寫鏡,方流聚玉,苔何水而不清?水何苔而不綠?漁父遊兮漢川曲,歌滄浪兮濯吾足[15]。桂舟橫兮蘭枻觸[16],浦漵邅回兮心斷續[17]。別有崇台廣廈,粉壁椒塗[18]。梁木蘭兮椽瑇瑁[19],草離合兮樹珊瑚[20]。白露下,蒼苔蕪[21],暗瑤砌[22],澀瓊鋪[23]。有美人兮向隅[24],應閉門兮踟躕[25],心震蕩兮意不愉,顏如玉兮淚如珠。請循其本也,見商羊兮鼓舞[26],召風伯兮電赴[27]。占顧兔兮離畢星[28],雷闐闐兮雨冥冥[29]。皓兮蕩兮,見潢汙之滿庭[30];倏兮忽兮,視苔蘚之青青。爾其為狀也,羃曆綿密[31],浸滛布濩[32],斑駁兮長廊[33],夤緣兮枯樹[34]。肅兮若遠山之鬆柏[35];泛兮若平郊之煙霧[36]。春淡蕩兮景物華[37],承芳卉兮藉落花[38]。歲崢嶸兮日雲暮[39],迫寒霜兮犯危露。觸類而長,其生也蕃,莫不文階兮鏤瓦[40],碧地兮青垣[41]。別生分類,西京南越[42],則烏韭兮綠錢[43],金苔兮石發[44]。

苔之為物也賤,苔之為德也深。夫其為讓也[45],每違燥而居濕;其為謙也[46],常背陽而即陰。重扃秘宇兮不以為顯[47],幽山窮水兮不以為沉[48]。有達人卷舒之意[49],君子行藏之心[50]。唯天地之大德,匪予情之所任。

(徐明霞點校本《楊炯集》卷一,中華書局,1980年)

[1]粵:同“曰”,語助詞。若:順。稽:考。

[2]重暉:光輝重明。喻後王繼前王功德。

[3]博望之苑:即博望苑。《三輔黃圖》卷四:“(漢)武帝立子據為太子。為太子開博望苑以通賓客。”李吉甫《元和郡縣圖誌》卷一:“漢博望苑,在(長安)縣北五裏,武帝為太子據所立,使通賓客。”

[4]思賢之堂:漢有思賢苑。《西京雜記》卷三:“(漢)文帝為太子立思賢苑以招賓客。苑中有堂隍六所。客館皆廣廡高軒,屏風帷褥甚麗。”唐太宗貞觀十三年置崇賢館,掌經籍圖書教授諸王,屬東宮。高宗上元二年立李賢為太子,避諱改名崇文館。掌經籍圖書,教授諸王課試舉送。設學士、校書郎等官。

[5]華館:修飾美麗的館舍。三襲:多層重疊。《爾雅·釋山》:“山三襲,陟。”

[6]琱軒:刻鏤華麗的長廊。四下:多處沿伸。

[7]省(shěng):唐設有中書、門下、尚書、殿中、秘書五省。書坊:藏書的館院。

[8]青苔:苔衣。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二一:“苔衣之類有五:在水曰陟釐,在石曰石濡,在瓦曰屋遊,在牆曰垣衣,在地曰地衣。”

[9]靈山:泛指仙山。偃蹇:高聳。

[10]崔巍:高峻貌。

[11]錦:用彩色經緯絲織出各種圖案花紋的絲織品,形容鮮豔華美。

[12]王孫:《楚辭》淮南小山《招隱士》:“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王孫指隱士。隈(wēi):山水彎曲處。

[13]薜荔:《楚辭·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羅。”王逸注:“被薜荔之衣以兔絲為帶也。”後以薜荔喻隱士之衣。莓苔:青苔。

[14]容與:同“猶豫”,遲疑不定貌。

[15]“漁父”二句:《楚辭·漁父》載:屈原於流放中,遊於江潭,行吟澤畔,遇到漁父,問其流放緣故,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NFDB3其糟而歠其釃?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勸屈原與世推移,隱退自全,屈原沒有接受,“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漢川:漢水。

[16]桂舟:桂木製的船。蘭枻(yì):用蘭木製的短漿。

[17]浦:水濱。漵(xù):即浦,水邊。《楚辭·九章·涉江》:“入漵浦餘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邅(zhān)回(huí):即儃佪、徘徊,艱於行進的樣子。

[18]粉壁:應劭《漢官儀》卷上:“尚書郎奏事明光殿,省中皆胡粉塗壁。”椒塗:《漢書·車千秋傳》:“江充先治甘泉宮人,轉至未央椒房。”顏師古注:“椒房,殿名,皇後所居也。以椒和泥塗壁,取其溫而芳也。”

[19]椽(chuán):安在梁上支架屋麵和瓦片的木頭。瑇(dài)瑁(mèi):即玳瑁。一種與龜相似的爬行類動物,其甲堅硬光滑,有文彩,可作裝飾品。

[20]離合:一種紫莖、葉紅綠相間的草。

[21]蕪:叢生。

[22]瑤砌:美玉的石階,光潔華美。

[23]瓊鋪:鋪首的美稱。鋪首,門上用以銜環的底盤,多作獸頭形。

[24]向隅:向著牆角。劉向《說苑·貴德》:“今有滿堂飲酒者,有一人獨索然向隅而泣,則一堂之人皆不樂矣。”表示孤獨失意。

[25]踟(chí)躕(chú):徘徊,猶豫。

[26]商羊:《說苑·辨物》:“其後齊有飛鳥一足,來下,止於殿前,舒翅而跳。齊侯大怪之。又使聘問孔子。孔子曰:‘此名商羊,急告民趨治溝渠,天將大雨。’於是如之。天果大雨。諸國皆水,齊獨以安。孔子歸,弟子請問,孔子曰:‘異哉!小兒謠曰……兒又有兩兩相牽,屈一足而跳曰:”天將大雨,商羊起舞。“今齊獲之,亦其應也。夫謠之後,未嚐不有應隨者也。’”王充《論衡·變動》:“商羊者,知雨之物也,天且雨,屈其一足起舞矣。”

[27]風伯:亦稱風師,古代傳說中的風神。應劭《風俗通》卷八:“《楚辭》說:‘後飛廉使奔屬。’飛廉,風伯也。”

[28]顧兔:謂月。《楚辭》屈原《天問》:“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厥利維何,而顧兔在腹?”王逸注:“言月中有菟,何所貪利,居月之腹而顧望乎?菟,一作兔。”畢星:即畢宿,二十八宿之一,有星八顆。《詩經·小雅·漸漸之石》:“月離於畢,俾滂沱矣。”

[29]闐(tián)闐:雷聲。

[30]潢汙(wō):《左傳·隱公三年》:“苟有明信……潢汙行潦之水,可薦於鬼神。”孔穎達《正義》引服虔說:“畜小水謂之潢,水不流謂之汙。”

[31]羃(mì)曆:分布覆蓋貌。羃,同冪,覆蓋。

[32]浸(qīn)滛(yín):浸漬。布濩(huò):散布。

[33]斑駁:色彩雜亂錯落。

[34]夤(yín)緣:攀附於他物。

[35]肅:謹重,莊嚴。

[36]泛(fàn):水漲溢。此指苔遍及多處。

[37]淡蕩:喻春意盎然。

[38]藉:承接。

[39]崢嶸:凜冽。

[40]文:裝飾。鏤:雕刻。此指青苔生長於瓦上。

[41]碧地:使地變綠。青垣:使牆變青。

[42]西京:指唐京都長安,今陝西西安。南越:今廣東一帶。

[43]烏韭: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二一“其(苔衣)蒙翠而長數寸者亦有五:在石曰烏韭。”綠錢:苔衣因苔點形圓如錢,又稱苔錢。

[44]石發:生於水邊石上的苔藻。《初學記》卷二七引周處《風土記》:“石發,水苔也,青綠色,皆生於石也。”

[45]讓:謙讓。

[46]謙:謙遜。

[47]重扃秘宇:大院深宅。

[48]幽山:深山。窮水:水之盡頭。

[49]達人:通達知命之人。卷舒:卷,收,指隱居。舒謂伸展,指出仕。

[50]行藏:《論語·述而》:“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行,行動;藏,隱藏。仍有出仕與隱居意。

江淹《青苔賦》表達“人生到此,天道寧論”的孤苦情緒。楊炯賦青苔,托物言誌,著重讚頌青苔幽處不顯,讓謙行藏的品德,申發自己年少官小,屈居下位的憂鬱之情。就命意裁剪言,較江淹為強,比王勃同題賦稍弱,而其“通首音節最佳”,往往以去、入的急促音節響起,承接以迂曲的上聲,結於徐舒的平聲,平仄互換,鏗鏘有聲,富於韻律美。

(楊曉靄)